另一精英刘坤一,虽系行伍出身,却机敏过人,见识超群。曾因在张謇的奏章上改动一句话,而令一向以文才自负的张謇折服不已(注:《蔷翁自定年谱》《张謇全集》第六卷第858页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刘坤一又曾是东南互保运动中三大名督之一。根据袁伟时的看法,“公车上书的各项主张在同时期好些大臣(如刘坤一、袁世凯、盛宣怀等)的奏章中也已提出来了。”(注:袁伟时:《慈禧和康有为的两面性剖析及其启示》,《东方文化》,1998年第1期;又《新华文摘》,1998年第5期。)说明刘坤一仰慕强学会,倾向变法维新是符合他的思想逻辑的。
至于湖南巡抚陈宝箴就更不必说了,他是地方大员中贯彻变法措施最力的人物。
另外,根据汤志钧先生统计,列名北京强学会或参预会务的22人和支持学会的14人中,虽然成员复杂,派系迷离,但若内外关系处理得好,实力也不可小觑。较有影响的除了康梁、麦梦华师徒外,文廷式、沈曾植、沈曾桐两兄弟、丁立钧、陈炽、陈仰垣,或属光绪帝党,或与翁同hé@④关系密切。张荫桓时为户部左侍郎,变法前实为推荐康有为的主要人物(注:《戊戌变法史》,第139-142页。)。北京强学会筹资结会时,拟定陈炽、沈曾植为正董,沈曾桐、文廷式为副董。陈炽、沈曾植兄弟、文廷式都是光绪帝党的中坚人物。其中陈炽是维新变法的早期倡导者。沈曾植兄弟甲午战败后,常与文廷式、陈炽、汪大燮、徐世昌等聚会北京陶然亭,提倡西学,筹商改革救亡之策。汪大燮时任内阁中书和总理衙门章京,是除梁启超、麦孟华之外与康有为最为接近的维新派。上述强学会会员及其支持者除翁同hé@④、孙家鼐为60岁上下外,其余的都在25岁至45岁之间,以40岁——45岁居多,这些人大都年富力强,经验丰富,有进取精神,至少在强学会成立之初,都是主张变法或支持变法的。
据唐德刚所列,戊戌变法前有一批有能力有经验的中年官僚如张謇、汤寿潜、张荫桓。前者是翁同hé@④的得意门生,汤寿潜是变法早期倡导者。张謇42岁、汤寿潜38岁、张荫桓55岁。再加上一批具有改革思想的“高干子弟”,如张之洞的儿子张权,曾国藩的孙子曾广钧,翁同hé@④的侄孙翁斌孙,陈宝箴的儿子陈三立,沈葆桢的儿子沈瑜庆,左宗棠的儿子左孝同,谭继洵的儿子谭嗣同等等不下数十人。这些人由于其良好的教育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