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浦河入江口的水面称杜湖,湖畔的一座山叫杜坞山,山下的渔村叫杜坞,皆因杜牧常游此处而得名,又因杜荀鹤在此筑别业隐居而增添无限情趣。
杜牧文才出众,颇有政治抱负,但却染上了当时贵族公子的习气,是历史上有名的风流才子。他从黄州来池州前,纳了一个官妓程氏为妾,已怀孕。因遭夫人妒怨,只好将程氏嫁给石埭(今石台县)长林乡绅士杜筠为妻。过门以后,生下杜荀鹤。杜牧在《示阿宣》诗中抒发了他对程氏的怀念和对娇儿的歉疚。诗云:
一子呶呶夸相门,宣乎须记若而人。 长林管领闲风月,曾有佳儿属杜筠。
南宋拜过右丞相的济国公周必大路过池州,特意到杏花村、杜坞造访杜氏父子的古迹遗风,留下《过池州赋诗》绝句:
千古风流杜牧之,诗才犹及杜筠儿。
向来稍喜《唐风集》,今悟樊川是父师。
注:樊川即杜牧,因其故乡有樊川河而自称。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间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池州城西杏花村,早先只是几间“沦于荒烟野草中”的茅舍酒坊,毫无名气。唐会昌四年至六年(844—846),杰出诗人杜牧任池州刺史,春游到此,为江南风情所陶醉,即兴赋下这首艺术杰作《清明诗》,使杏花村名播历史,饮誉天下,成为“千载诗人地”。
自杜牧题诗后,后人慕其名,逐渐修建,至清代,杏花村已形成了方圆十余里的名胜古迹区,如明大尹李歧阳题写的“杜刺史行春处”六字碑;明郡丞张邦教所建,太守顾元镜 重修的六角杏花亭;清知府李晖 建造的杜公祠以及黄公酒庐和 泉井等。素有“十里烟村一色红”和“村酒村花两共幽”的描绘。
如今,政府正在重建杏花村古迹,再现古村风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