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按拼音检索 >> D >> du >> 杜牧 >> 正文

 

杜牧诗三首

杜牧诗三首教案

李擎

[教学目标]

1、了解诗人生平及创作风格。

2、把握咏史诗的鉴赏方法及托物寓意的艺术手法。

3、学习诗人借古讽今、忧时伤乱的情怀。

4、熟读、背诵《过华清宫绝句》《题乌江亭》

 [教学重点]

把握咏史诗的鉴赏方法,学习诗人借古讽今、忧时伤乱的情怀。

[教学难点]

把握咏史诗的鉴赏方法,《早雁》的象征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3分钟)

问1:在哪个人生阶段,人最喜欢回忆过去?为什么?——晚年。因为走到风烛残年时,人们常常会回忆青春年少的风华,思索人生途中的得失教训。

问2:一个朝代呢? 

默契。而一个王朝的 兴、盛、衰、亡正与一个人的生、老、病、死相仿。

对于晚唐诗人而言,唐王朝已经走上了无可挽回的下坡路,开元、天宝盛世正如同青春的美梦,而安史之乱恰似惊破美梦的怪影。社会危机加深,末世的景象、仕途的迷茫,使这时期的诗人,对社会和历史的思考出现了新的特色,反映在当时流行的咏史怀古题材中,怀古咏史诗的数量大增,普遍表现出伤时悼乱的情调。


杜牧便是众多晚唐诗人中成就最高的一位。我们已经在《阿房宫赋》中领略了杜牧在文赋上的成就,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他在诗歌方面的风流。

 

二、作者简介:(投影)(1分钟)

杜牧(803-853),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后人称为「小杜」,以别于杜甫。又和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杜牧的祖父杜佑曾经当过宰相,又是著名的历史学家。杜牧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研究文学政治经济,准备入辅为相。文宗大和时中进士后,曾为黄、池、睦、湖等州的刺史,也在朝中做过司勋员外郎、中书圣人等官。但一生仕途并不得意,始终未能施展抱负。 


咏史诗鉴赏步骤:

A 写了什么史实?——人?地?事?

B、诗人的观点?从哪些词句表现出来? 

C、诗人写作的目的?(述己志——知人;忧天下——明世)

D、写作技巧?

  

三、学习《题乌江亭》(15分钟)

1、  朗读全诗,思考:这首诗吟咏了哪段历史?你从诗歌哪些地方知道的?(3分钟)

——项羽乌江自刎。题目,江东子弟。

华夏如果有一个战神似的人物,项羽无疑应属第一人选。他平生只失败过一次,然而,这一次失败却败得异常彻底,楚霸王几乎靠一己之力,打垮了秦帝国的军队,号令天下,莫敢不从。而如今,刘邦携天下之众围攻,而自己却四面楚歌。项羽率28骑垓下突围后,来到乌江边,乌江亭长泊舟于江岸,对项羽说:“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羽笑道:“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项羽至死不承认自己的过错,说“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遂自刎而死。后人在其地建有项羽衣冠亭,并塑像纪念。

问:对项羽的选择,作者的态度是什么?你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的?(2分钟)

——不是英雄所为。“包羞忍耻是男儿” 因为只有能“包羞忍耻”以图东山再起才是英雄所为。可惜的是项羽一直到死也不知总结教训,只是归于“时不利”,确实有愧于其“英雄”之名。

2、  作者议论的依据是什么?(1分钟)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

3、  诗人写这一历史人物的目的何在?为什么会千古流传?(3分钟)

n              这里表达了诗人对项羽刚愎自用的批评。诗人对历史事实作出了假设,表达了自己的批判、惋惜之意,亦有与项羽惺惺相惜之情。借古抒怀。

n              此诗通过议论表达了一个人生哲理,即成就大事不可意气用事,应能忍辱负重,不为一时失败所挫,其中说明了“败不馁”的道理,具有相当积极意义。

5、朗读,读出诗人的情感——批判、惋惜。(1分钟)

4、  拓展:(4分钟)

对于乌江自刎,后人纷纷发表自己的议论。比如李清照《夏日绝句》中说:“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自今

[1] [2] [3]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杜牧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杜牧诗三首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杜牧《清明》
    秋 夕 杜牧诗鉴赏
    寄扬州韩绰判官 杜牧 诗鉴赏
    赠别(其一) 杜牧 诗鉴赏
    遣 怀 杜牧诗鉴赏
    早 雁 杜牧诗鉴赏
    九日齐山登高 杜牧诗鉴赏
    泊秦淮 杜牧诗鉴赏
    念昔游三首(其一) 杜牧诗鉴赏
    村 行 杜牧诗鉴赏
    沈下贤 杜牧诗鉴赏
    杜牧毁在了谁的手里?
    寄扬州韩绰判官 杜牧
    将赴吴兴登乐游原 杜牧
    泊秦淮 杜牧
    遣怀 杜牧
    秋夕 杜牧
    过勤政楼 杜牧诗鉴赏
    山 行 杜牧诗鉴赏
    杜牧 遣怀
    张好好诗并序 杜牧
    俊爽不羁的好色之徒杜牧
    杜牧生平简介
    过华清宫绝句 杜牧诗鉴赏
    清 明 杜牧诗鉴赏
    赠别·其二 杜牧
    小李杜
    秋浦途中 杜牧诗鉴赏
    杜牧的男性主场
    江南春绝句 杜牧 诗鉴赏
    长安秋望 杜牧诗鉴赏
    杜牧简介
    杜牧的扬州情节
    杜牧:七言绝句十一首
    诗人杜牧简介
    赤 壁 杜牧诗鉴赏
    杜牧 泊秦淮
    赤 壁 杜牧
    旅宿 杜牧
    赠别·其一 杜牧
    杜牧 将赴吴兴登乐游原
    杜牧 寄扬州韩绰判官
    杜牧 金谷园
    金谷园 杜牧
    润州二首(其一) 杜牧诗鉴赏
    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 杜牧 诗鉴赏
    杜牧的苦衷
    杜牧诗歌中的悲剧意识
    杜牧《初冬夜饮》赏析
    杜牧《山行》原诗及译诗赏析
    《阿房宫赋》杜牧的勇气和局限
    杜牧诗集
    送国棋王逢 杜牧诗鉴赏
    杜牧 秋夕
    屏风绝句 杜牧诗鉴赏
    九日齐山登高 诗词赏析
    题扬州禅智寺 杜牧诗鉴赏
    阁下宛溪,夹溪居人 杜牧诗鉴赏
    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 杜牧诗鉴赏
    登九峰楼寄张祜 杜牧诗鉴赏
    齐安郡中偶题二首 杜牧诗鉴赏
    齐安郡后池绝句 杜牧诗鉴赏
    杜牧 赤壁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晚
    初冬夜饮 杜牧诗鉴赏
    杜牧云游天下猎美女
    题桃花夫人庙 杜牧诗鉴赏
    题乌江亭 杜牧诗鉴赏
    题木兰庙 杜牧诗鉴赏
    感怀诗 杜牧诗鉴赏
    杜秋娘诗并序 杜牧诗鉴赏
    念昔游三首(其三) 杜牧诗鉴赏
    题齐安城楼 杜牧诗鉴赏
    【题扬州禅智寺】
    杜牧简介
    读韩杜集 杜牧诗鉴赏
    商山麻涧 杜牧诗鉴赏
    题武关 杜牧诗鉴赏
    兵部尚书席上作 杜牧诗鉴赏
    送隐者一绝 杜牧诗鉴赏
    【长安秋望】
    叹 花 杜牧诗鉴赏
    喜欢杜牧的诗
    樊川问酒杏花村
    诗词小札专栏:读杜牧《寄扬州韩绰判
    风流杜牧在扬州的烟花传奇 流连青楼上
    【感怀诗一首】杜牧 《唐诗名篇赏析》
    【杜秋娘诗】
    【张好好诗】
    【河湟】
    南陵道中 杜牧诗鉴赏
    【江上偶见】
    既喜且恨是杜牧
    【登池州九峰楼寄张祜】
    【齐安郡后池绝句】
    【赤壁】
    【泊秦淮】
    【江南春绝句】
    别样杜牧:夜生活如鱼得水 风流却也情
    【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
    杜牧诗
    【读韩杜集】
    【九日齐山登高】《唐诗名篇赏析》
    【题乌江亭】
    【寄扬州韩绰判官】
    【送隐者一绝】
    【遣怀】
    【秋夕】
    【山行】
    早雁 诗词赏析
    江南春 诗词赏析
    山行 诗词赏析
    赤壁 诗词赏析
    七夕 诗词赏析
    长安秋望 诗词赏析
    清明 诗词赏析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
    遣怀 诗词赏析
    杜牧诗案
    旅宿 诗词赏析
    泊秦淮 诗词赏析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 诗词赏析
    过勤政楼 诗词赏析
    寄扬州韩绰判官 诗词赏析
    将赴吴兴登乐游原 诗词赏析
    张好好诗并序 杜牧诗鉴赏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
    杜牧(803-852)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
    叹花 诗词赏析
    题乌江亭 诗词赏析
    题扬州禅智寺 诗词赏析
    赠别二首 诗词赏析
    赠别二首之一 诗词赏析
    赠别二首之二 诗词赏析
    河湟 诗词赏析
    【清明】
    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 (唐)杜牧
    金谷园 诗词赏析
    杜牧
    杜牧试才断冤案
    杜牧诗的思想内容
    杜牧小传
    杜牧逸事
    金谷园 杜牧诗鉴赏
    送国棋王逢 诗词赏析
  • 人物资料查询方法:你可以按拼音字母检索的方法查询,也可以按分类列表查看的方法查询
  • 人物字典  A B C D E F G H J
  •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