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按拼音检索 >> D >> du >> 杜牧 >> 正文

 

七夕 诗词赏析

七夕

--------------------------------------------------------------------------------
 
作者:【杜牧】  年代:【唐】  体裁:【七绝】 

《七夕》诗词全文  
--------------------------------------------------------------------------------
银烛秋光冷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诗词注释
--------------------------------------------------------------------------------
【注解】:
 银烛:一作红烛。天阶:一作瑶阶。
 卧看:一作坐看。
1、画屏:有图案的屏风。
2、轻罗:柔软的丝织品。
3、流萤:飞动的萤火虫。
4、天阶:露天的石阶。
5、牵牛织女星:两个星座的名字。

【韵译】:
秋夜,白色的烛光映着冷清的屏;
我手执绫罗小扇,轻盈地扑打流萤。
天街上的夜色,有如井水般地清凉;
卧榻仰望星空,牵牛星正对织女星。

【评析】:
这是写失意宫女生活的孤寂幽怨。首句写秋景,用一“冷”字,暗示寒秋气氛,又衬出主人公内心的孤凄。二句写借扑萤以打发时光,排遣愁绪。三句写夜深仍不能眠,以待临幸,以天街如水,暗喻君情如冰。末句借羡慕牵牛织女,抒发心中悲苦。
蘅塘退士评曰:“层层布景,是一幅着色人物。只‘卧看’两字,逗出情思,便通身灵动。”
--引自"超纯斋诗词" 翻译、评析:刘建勋

  这诗写一个失意宫女的孤独生活和凄凉心情。

  前两句已经描绘出一幅深宫生活的图景。在一个秋天的晚上,白色的蜡烛发出微弱的光,给屏风上的图添了几分暗淡而幽冷的色调。这时,一个孤单的宫女正用小扇扑打着飞来飞去的萤火虫。“轻罗小扇扑流萤”,这一句十分含蓄,其中含有三层意思:第一,古人说腐草化萤,虽然是不科学的,但萤总是生在丛冢间那些荒凉的地方。如今,在宫女居住的庭院里竟然有流萤飞动,宫女生活的凄凉也就可想而知了。第二,从宫女扑萤的动作可以想见她的寂寞与无聊。她无事可做,只好以扑萤来消遣她那孤独的岁月。她用小扇扑打着流萤,一下一下地,似乎想驱赶包围着她的孤冷与索寞,但这又有什么用呢?第三,宫女手中拿的轻罗小扇具有象征意义,扇子本是夏天用来挥风取凉的,秋天就没用了,所以古诗里常以秋扇比喻弃妇。相传汉成帝妃班婕妤为赵飞燕所谮,失宠后住在长信宫,写了一首《怨歌行》:“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此说未必可信,但后来诗词中出现团扇、秋扇,便常常和失宠的女子联系在一起了。如王昌龄的《长信秋词》:“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共徘徊”,王建的《宫中调笑》:“团扇,团扇,美人病来遮面”,都是如此。杜牧这首诗中的“轻罗小扇”,也象征着持扇宫女被遗弃的命运。

  第三句,“天阶夜色凉如水”。“天阶”指皇宫中的石阶。“夜色凉如水”暗示夜已深沉,寒意袭人,该进屋去睡了。可是宫女依旧坐在石阶上,仰视着天河两旁的牵牛星和织女星。民间传说,织女是天帝的孙女,嫁与牵牛,每年七夕渡河与他相会一次,有鹊为。汉代《古诗十九首》中的“迢迢牵牛星”,就是写他们的故事。宫女久久地眺望着牵牛织女,夜深了还不想睡,这是因为牵牛织女的故事触动了她的心,使她想起自己不幸的身世,也使她产生了对于真挚爱情的向往。可以说,满怀心事都在这举首仰望之中了。

  梅圣俞说:“必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矣。”(见《六一诗话》)这两句话恰好可以说明此诗在艺术上的特点。一、三句写景,把深宫秋夜的景物十分逼真地呈现在读者眼前。“冷”字,形容词当动词用,很有气氛。“凉如水”的比喻不仅有色感,而且有温度感。二、四两句写宫女,含蓄蕴藉,

[1] [2]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杜牧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七夕 诗词赏析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杜牧《清明》
    秋 夕 杜牧诗鉴赏
    寄扬州韩绰判官 杜牧 诗鉴赏
    赠别(其一) 杜牧 诗鉴赏
    遣 怀 杜牧诗鉴赏
    早 雁 杜牧诗鉴赏
    九日齐山登高 杜牧诗鉴赏
    泊秦淮 杜牧诗鉴赏
    念昔游三首(其一) 杜牧诗鉴赏
    送国棋王逢 杜牧诗鉴赏
    沈下贤 杜牧诗鉴赏
    杜牧毁在了谁的手里?
    寄扬州韩绰判官 杜牧
    将赴吴兴登乐游原 杜牧
    泊秦淮 杜牧
    遣怀 杜牧
    秋夕 杜牧
    过勤政楼 杜牧诗鉴赏
    山 行 杜牧诗鉴赏
    杜牧 遣怀
    张好好诗并序 杜牧
    俊爽不羁的好色之徒杜牧
    杜牧生平简介
    过华清宫绝句 杜牧诗鉴赏
    清 明 杜牧诗鉴赏
    赠别·其二 杜牧
    小李杜
    屏风绝句 杜牧诗鉴赏
    杜牧的男性主场
    江南春绝句 杜牧 诗鉴赏
    长安秋望 杜牧诗鉴赏
    杜牧简介
    杜牧的扬州情节
    杜牧:七言绝句十一首
    诗人杜牧简介
    赤 壁 杜牧诗鉴赏
    杜牧 泊秦淮
    赤 壁 杜牧
    旅宿 杜牧
    赠别·其一 杜牧
    杜牧 将赴吴兴登乐游原
    杜牧 寄扬州韩绰判官
    杜牧 金谷园
    金谷园 杜牧
    杜牧的苦衷
    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 杜牧 诗鉴赏
    杜牧云游天下猎美女
    杜牧诗三首
    杜牧诗歌中的悲剧意识
    杜牧《初冬夜饮》赏析
    杜牧《山行》原诗及译诗赏析
    《阿房宫赋》杜牧的勇气和局限
    张好好诗并序 杜牧诗鉴赏
    杜牧 秋夕
    初冬夜饮 杜牧诗鉴赏
    九日齐山登高 诗词赏析
    润州二首(其一) 杜牧诗鉴赏
    题扬州禅智寺 杜牧诗鉴赏
    阁下宛溪,夹溪居人 杜牧诗鉴赏
    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 杜牧诗鉴赏
    登九峰楼寄张祜 杜牧诗鉴赏
    齐安郡中偶题二首 杜牧诗鉴赏
    杜牧 赤壁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晚
    题齐安城楼 杜牧诗鉴赏
    杜牧诗集
    秋浦途中 杜牧诗鉴赏
    题桃花夫人庙 杜牧诗鉴赏
    题乌江亭 杜牧诗鉴赏
    题木兰庙 杜牧诗鉴赏
    感怀诗 杜牧诗鉴赏
    念昔游三首(其三) 杜牧诗鉴赏
    齐安郡后池绝句 杜牧诗鉴赏
    【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
    杜牧简介
    村 行 杜牧诗鉴赏
    读韩杜集 杜牧诗鉴赏
    商山麻涧 杜牧诗鉴赏
    题武关 杜牧诗鉴赏
    兵部尚书席上作 杜牧诗鉴赏
    【山行】
    南陵道中 杜牧诗鉴赏
    喜欢杜牧的诗
    金谷园 杜牧诗鉴赏
    既喜且恨是杜牧
    别样杜牧:夜生活如鱼得水 风流却也情
    风流杜牧在扬州的烟花传奇 流连青楼上
    【感怀诗一首】杜牧 《唐诗名篇赏析》
    【杜秋娘诗】
    【张好好诗】
    送隐者一绝 杜牧诗鉴赏
    【长安秋望】
    【清明】
    【题扬州禅智寺】
    【登池州九峰楼寄张祜】
    【齐安郡后池绝句】
    【赤壁】
    【泊秦淮】
    樊川问酒杏花村
    【读韩杜集】
    杜牧诗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
    【九日齐山登高】《唐诗名篇赏析》
    【题乌江亭】
    【寄扬州韩绰判官】
    【送隐者一绝】
    【遣怀】
    【江南春绝句】
    早雁 诗词赏析
    诗词小札专栏:读杜牧《寄扬州韩绰判
    江南春 诗词赏析
    山行 诗词赏析
    赤壁 诗词赏析
    长安秋望 诗词赏析
    清明 诗词赏析
    【河湟】
    遣怀 诗词赏析
    杜牧诗案
    旅宿 诗词赏析
    泊秦淮 诗词赏析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 诗词赏析
    过勤政楼 诗词赏析
    寄扬州韩绰判官 诗词赏析
    将赴吴兴登乐游原 诗词赏析
    杜秋娘诗并序 杜牧诗鉴赏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
    杜牧(803-852)
    【江上偶见】
    叹花 诗词赏析
    题乌江亭 诗词赏析
    题扬州禅智寺 诗词赏析
    赠别二首 诗词赏析
    赠别二首之一 诗词赏析
    赠别二首之二 诗词赏析
    河湟 诗词赏析
    【秋夕】
    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 (唐)杜牧
    金谷园 诗词赏析
    杜牧
    杜牧试才断冤案
    杜牧诗的思想内容
    杜牧小传
    杜牧逸事
    叹 花 杜牧诗鉴赏
    送国棋王逢 诗词赏析
  • 人物资料查询方法:你可以按拼音字母检索的方法查询,也可以按分类列表查看的方法查询
  • 人物字典  A B C D E F G H J
  •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