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韵悠长 境界优美
□蒋述卓 点评 邝飚 绘画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此诗当是杜牧被任为监察御史,由淮南节度使幕府回长安供职之后所作,并寄赠自己的朋友、时任扬州判官(唐时节度使、观察使的属官)韩绰的。对于扬州,杜牧的感情是复杂的。他早年仕途失意,曾十年浪迹江南,扬州是他呆得最多的地方。他在那里游山玩水,出入寺院,自得其乐,还进出秦楼楚馆,倚红偎翠,以酒为伴,过着放浪形骸的生活。扬州是他潦倒江湖而不堪回首的地方,但也是他享受生活、饱览江南名胜与美女的所在。这首诗既然是寄居扬州的朋友,就离不开对那里的景、人、事的描写与追忆。
诗的首句勾勒出扬州山水的旖旎风貌,同时又暗示着他与朋友尚隔着山遥水长的空间。第二句是诗人立足在长安来写江南的秋景,虽然秋天将逝,在北方草木早已萧条而在江南却依旧山青水绿。由想念江南的清丽山水,诗人自然转到他正怀想的朋友,后两句他以调侃的口吻猜想道:您应该不是在那有二十四位美人吹箫的桥边,正在教美人吹箫吧?
此诗的妙处首先在于它创造了一种优美的境界。逶迤的青山,连绵的绿水,构成了怀人的远景。而将二十四桥的优美传说与对朋友的想象连在一起,又拉出了一个特写,令人仿佛见到在青山绿水之间、明月辉映之下,宛如洁白玉润的朋友正在教那些绰约多姿的美人们在吹箫起舞,那呜咽悠扬的箫声正飘散在秋凉未寒的江南月夜,令人心荡神移。
要说明的是,此处的“玉人”既可指吹箫的美人,也可指杜牧的朋友韩绰,因为杜牧诗中也常将理想中的男子形容成“玉人”。如《寄珉笛与宇文舍人》诗中有“寄与玉人天上去,桓将军见不教吹。”魏晋时期,风姿特秀的男子也用“玉”来形容,如山涛称嵇康“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我认为此处“玉人”指韩绰可能更符合杜牧诗的原意。而“二十四桥”,一说是扬州有二十四座桥,一说则专指古时传说的有二十四位美女吹箫于桥上的那一座桥。其次,诗又生动传神地表达了诗人与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
今人只要一提起扬州,就会想到杜牧,想到此诗。杜牧留给后人的印象不只是一个浪子回头的文人,更多的恐怕还是他那风流倜傥的才情与潇洒自如的真我形象。难怪今天的扬州人,还真的在瘦西湖重建了二十四桥和那吹箫的美人塑像。这都是小杜诗魅力四射的结果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