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作品阅读教学中的科学精神渗透——《中国石拱桥》教学实录
董水龙
第1课时 师:今天我们上《中国石拱桥》,这种文章我们暂时称它们为科技说明文,以后可能更多的要叫它们为科技作品了,它们应该归入论说文一类的文章类型中。在阅读课文以前,我们先来看一点关于说明文的文体分类知识。根据说明对象的不同,我们一般把科技说明文分为:说明事物、说明事理和说明过程三类。(教师边说边板书):
说明事物 科技说明文: 说明事理 说明过程 师:下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学生阅读课文,教师巡视,等到学生读完,大概有10分钟)读完了的话,请我们再快速浏览课文并思考这篇课文属于哪类说明文。(生浏览课文,有学生举手)
生:说明事物。
师:说明什么事物?
生:中国石拱桥。
师:我们把课文第1、2两段读一遍。集体读还是个人读。
生:集体读。
师:那就开始。(生读课文第1、2两段,读完)问:这段讲中国石拱桥的什么?(没有人举手,也没有人回答,学生看课文,一边思考)这样好了,如果看不出来的话,我们用最笨的办法,那就是读,好不好?(生再读课文)有没有想出来。(学生还是没有反应)那就再读。(生读课文毕,依然没有人举手,生再读第4遍,有人下边小声说话)那就请刚才小声说话的同学来回答。
生:这两段讲中国石拱桥特点,“造型优美,结构坚固”。
师:同意这位同学的意见吗?
生(大部分):同意。
师:是讲中国石拱桥“造型优美,结构坚固”的特点?
生:是讲石拱桥的特点。
师:对。不能加“中国“两个字,这是世界上所有石拱桥的特点,不仅仅是我国的石拱桥才有的。那么,第1段讲什么呢?用那么多比喻引用夸张之类的修辞手段,课文是为了说明什么呢?(生读课文)
生:说明石拱桥的造型优美。
师:但作者为什么不直接说“石拱桥造型优美”,这样说话不是更简洁吗,而要如此啰里八嗦地说?
生:使文章形象生动起来,增加可读性,吸引读者读下去。
师:原来是这样,可见写文章也不可以全部是简洁为上的。说得很好。下面我们来看第3段。(生读课文第3段毕)谁来归纳一下,这段说什么?
生:“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
师:能否再说得具体些。(学生浏览课文,没有反应)老办法,读课文。(生读课文第3段)有没有发现?没有啊,那就再读。(生读课文)
生:我国建造石拱桥是最早的。
师:对,但我们回答时最好用作者的原话。
生:读课文:“《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 师:还有吗?(学生没有反应)又要读课文了。(生读课文第3段)发现了没有。
生:这些桥大小不一,形式多样。
师:还有没有?
生: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
学生说,教师板书: 历史悠久:建造最早 惊人杰作 师:我国的石拱桥有许多惊人杰作。如果有人不相信,作者用什么来证明?
生:用赵州桥和卢沟桥来证明。
师:我们来阅读课文第4、5段。(生读课文。)在这两段中,那些话最能体现赵州桥是“惊人杰作”。(生读课文)
生:“是造成后一直使用到现在的最古的石桥”和“到现在已经一千三百多年了,还保持着原来的雄姿”这两句话。
师:回答得很好。那第5段主要说明什么了呢?要不要先读课文我们再来分析。
生(全体):要。(生读课文毕)
师:谁来说说,第5段说明什么。
生:赵州桥非常雄伟。
师:有不同看法吗?
生:我想这段主要应该是说明赵州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
板书:赵州桥: 设计:合乎科学原理 施工:技术巧妙绝伦 师:回答完全正确。看来我们慢慢地学会阅读这样的文章了。作者在提出这个观点以后,文章用什么来证明赵州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请再阅读第5段后再来回答老师的问题,并适当分析哪些是说“设计合乎科学原理”,哪些是说“施工技术巧妙绝伦”。(生阅读课文第5段) 生:我认为第1点“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和第2点“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这是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涨的时候,还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同时,拱上加拱,桥身也更美观”主要是从“设计合乎科学原理”的角度去说明。
第3点“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就像这么多同样形状的弓合龙在一起,作成了一个弧形的桥洞。每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一道坏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响”则主要是从“施工技术巧妙绝伦”的角度说的。 师:分析很到位。有对这位同学的分析表示异议的同学吗?如果没有我们鼓掌表示奖励。(学生全体鼓掌)同学们的掌声就是对回答正确的最好奖励。那么请问第4点是说明哪一方面呢?(生摇头)那就请坐,有别的同学来吗?(停顿一会儿,没有举手)我们忘记了第1、2两段里作者讲的石拱桥相比于其它桥而言,有那两大优势吗? 生(全体):形式优美,结构坚固。 师:对呀!怎么学了后面的就忘了前面的了。继续第5段中的第4点分析。 生:说明赵州桥不但“设计合乎科学原理”和“施工技术巧妙绝伦”,而且非常美观。 师:说得很好,也就是围绕“形式优美”这点来说的。语文课上回答问题也要注意语言的使用连贯。这段文字还有没有要我们分析? 生(全体):没有了。 师:没有了?请读课文最后两句话。(生读“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桥的主要设计者李春就是一位杰出的工匠,在桥头的碑文里刻着他的名字”。)这两句话与“设计合乎科学原理”和“施工技术巧妙绝伦”,还有“形式优美”和“结构坚固”有没有关系? 生(部分):有关系。
师:是什么关系?(学生浏览课文并沉默)可见说话前要动动脑子。桥是谁们造的,是皇帝宰相们还是官员们造的。
生(全体):是劳动人民建造的。
师:课文在介绍完了赵州桥的特点以后,为什么还要添上这么一段与赵州桥的特点无关的话呢?是不是作者茅以升同学这样多写些废话,好多赚点稿费来养家糊口啊?(学生笑)谁能来说说自己对这几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的体会呢?(停顿很长一会儿)没有同学来说吗?(下课铃响起)那我们就下节课来阅读讨论。下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