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枣核》教学反思2




》的教学反思

教学《草》一课,我觉得成功之处是整体感知阶段,学生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能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较快地感知人物精神,用一个或长或短的句子来说出对人物形象的理解或认识;抓住物线理清情节:即“战士误食草中毒——班长带草求救———主席辨毒草、尝毒草——主席议吃,战士悟真理”,迅速把握文章结构。

学生的创新表现在分角色演读上。在跳读课文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朗读高潮部分,并能通过一定神态和动作来体现人物的精神风貌。(要求:小组成员自选认为自己最有把握的角色,并确保每一个人都担当一定的角色,组长注意调控。) 很可贵的是上台表演的同学能抓住周副主席亲自尝有毒野时的一系列动作和神态,体现出周副主席虽身患重病仍置个人安危于不顾、高度关注战士生命的高尚品质。 
    学生的灵感体现在比较阅读《七根火柴》时的一个问题的回答上:
    “假如让你来围绕这篇小说的情节设计一次活动,你准备如何安排?写出你的方案。”他们有的以历史博物馆的解说员的身份介绍七根火柴,有的以招聘导演和演员的形式从人物入手理清情节;有的以编排课本剧的形式凸现主要人物。 
     不足之处:优生主宰课堂,差生参与不够。

《枣核》教学反思
教学设想:《枣核》是当代著名作家萧乾表现海外华人思乡之情的美文。全文传递着落叶归根这种人间最朴素的情感,因此我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首先牢牢抓住情感这一主题,通过浏览,朗读,默读,指名学生配乐朗诵等方式,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慢慢体会这一情感。其次,从整节课的设计来看,我运用了“导入——整体感知——品读赏析——合作探究——体验感悟——拓展延伸——布置作业”这样的阅读课教学模式,这种阅读课教学模式应该说符合阅读的基本规律,可以让学生不仅学会理解,而且提高他们各方面的语文能力,如读、写、说等等。再次,语文教学特别需要注重学生学习语文的爱好,因此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尽量用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来增强他们的爱好,比如在合作探究环节中我运用了QQ这种学生现在最熟悉不过的方式来引出问题,这样做我想学生在上课的时候就会有一种新奇感,学生的爱好提高了,课堂效率自然就提高了。
完成情况:本节课我以读《我的中国心》这首歌来引起学生爱国思乡的情感,然后让学生走进文本、解读读文本,学生很快进入了角色,为学生敞开心灵进行师生对话创设了有利的情境。在拓展延伸这个部分后又让学生走出文本,搜集了大量的关于思乡爱国的名句、歌曲等,加深了对爱国主义这一主题的认识,完成了从文本精神到学生人格精神的飞跃,课堂效果很好。不足之处是学生的知识面较窄,语言表达力较差,解读文本的能力不足。
改进措施:根据本节课所反映出的问题,我想以后应该从下面几个方面加以改进:1、有目地地进行阅读训练,提高学生的理解概括能力。2、加大阅读量,丰富学生的知识面。3、大力提高小组合作,全面推进学生的自主互助学习能力。

珍视体验   唤起学生的情感——《枣核》一文教学反思
   《枣核》一文是萧乾先生通过写一个美籍华人要几颗故乡的生枣核试种,以寄托思乡之情的故事,表现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深厚的民族意识和丰富民族情感的民族。全文篇幅不长,情节简单,在一个班级的试教过程中,我主要采用讲读式,帮助学生从内容上理解主题,从形式上学习本文以小见大、设置悬念的写作方法,教学的任务顺利完成了,学生的体会和理解似乎都是我精心设计好的,同学们很顺利地得出和我一样的答案,但学生是否真的认识到了文章的主题了吗?还是他们的认识仅仅停留在知识接受这一层面上?在准备另一个班级的公开课教学时,我重新审视学习了新课标,深入理解新课标关于“一切以学生为本”这一课程改革核心精神,认识到 “以生为本”需要教师从根本上转换角色,从重视教的追求到重视学生学的探究,从重视自我展示到重视学生的发展。于是我寻找新的切入点,设计新的教学方法,试图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意识和探究意识,把课堂还给学生。
因为《枣核》一课比较浅显,学生阅读难度不大,所以结合上述设计思想,从语言探究和思维训练两方面入手,力求浅文深教,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意识和思维意识。
   为了让学生能更快地沉入文本的阅读中,我首先播放了音乐《月之故乡》,让学生在深情凄婉的歌声中感受到那种思念家乡的感情,良好情境的创设很快地唤起了学生的共鸣:
在品读文章语言的过程中,学生能结合文章,把自己的认识完整地表达出来,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朗读来感悟主人公的情感是非常重要的。落实教学中的情感目标,应该渗透于教学的各个环节,语文教学中朗读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环。朗读是通过读出词语和句子的声音,把诉诸视觉的文字语言转化为诉诸听觉的有声语言,把储存信息的文字符号载体变成带有朗读者情感色彩的抑扬顿挫的语音,往往会还原出作者本身所要传达的情意,使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使学生受到直接的感染。所有的这一切都写得那么真切,那么精巧,无一句华丽的辞藻,却把这位友人依恋故土之心写得那么细致,那么深刻,感人肺腑。作者选材独具慧眼,裁剪精当,表现了深邃感人的主题:“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
文章教学到这儿,似乎已经把全文的内容和主题思想都已经讲解学习得比较到位全面了,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也应该是很不错的了。可学生究竟有没有真切地感受到文章作者想要表达的海外游子殷切的思乡之情呢?这么一个又大又比较抽象的情感在基本没有离开父母家庭经历的初二学生身上真能得以落实,实现情感目标的内化吗?
韩愈有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的教学,不只是传授知识,还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所以,我们的语文课不能只是知识的传授课,它应该有多个目标,是复合型的,教育专家们称之为“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这三个目标,都是我们语文教学应该完成的。
教育家吕型伟先生也曾意味深长地指出,教育需要爱,也要培养爱,没有爱的教育是死亡的教育,不能培养爱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教育教学不是冷冰冰地把知识从这个头脑搬运向那个头脑,教育教学如果没有情感的濡染,是有缺憾的!一切生成都应指向于人,都应饱含着生命的气息,人的整个生命的和谐发展是教育教学及课堂生活的最高目的!

[1] [2] [3] [4] [5] [6]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枣核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枣核》教学反思2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