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枣核教案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索枣核——见枣核——议枣核
师:由此看来,"枣核"贯穿了全文,"枣核"是本文的线索.
本环节设计意图:在初步感知这个环节,我以两个简单的问题引导学生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学生对文本的初步感知也很明确的集中在了9个字上:索枣核——见枣核——议枣核.学生通过合作讨论,解决了问题,同时又体会了小小的成功的喜悦.
三.研读课文,品味深意
问题一:文中的这位美籍华人向我索要枣核,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她对枣核的重视
明确:(1)"航空信":惟恐不能在动身前收到
(2)"再三托付":希望十分殷切
(3)"殷切":满心希望带来枣核,急于看到枣核
(4)"托在掌心像比珍珠玛瑙还贵重":如视珍宝
问题二:这位朋友为什么对这几颗毫不起眼的枣核那么重视
学生可能回答:"近来,我老是想总布胡同院里的那棵枣树,所以才托你带几颗种子试种一下".
教师紧接着提问:为什么要种枣树
明确:"年纪越大,思乡越苦"
师:原来,要枣核是为了种枣树,而种枣树是为了解乡愁.
问题三:除了试种枣树,这位美籍华人是如何寄托自己的思乡之情的
明确:栽垂杨柳,养睡莲,堆北海
师:杨柳,睡莲,北海,这些都是具有浓郁家乡味道的事物,这些事物都寄托了她对故乡
的深深眷恋之情.
问题三:这位美籍华人如此地怀恋故乡,是否是因为她在异乡不如意呢
明确:不是,她在美国的生活十分富足.
师:可以说,她的生活样样不缺.那么,她为什么还觉得"心上总像是缺点什么"
学生各抒己见,在此基础上,教师总结:
明确:身在他乡,离开故土,再丰厚的物质条件也弥补不了对故国的思念.真可谓:"
谁怜爱国千行泪,一寸山河一寸金."
本环节设计意图:"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文章的字里行间都包含了作者的深情厚感;作为读者的学生——"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因此,此环节重在环环相扣地提出问题,让学生在深入理解文本的基础上,体会"谁怜爱国千行泪,一寸山河一寸金".
四.拓展探究
这位美籍华人得到枣核时已经是"风烛残年",有人认为,她试种枣树要到什么时候才能见到枣树,吃到枣子呢 因此,完全没有必要去种.对此,你是怎么理解的
学生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师总结:种枣树是她寄托乡愁的一种方式,至于能否见到,我认为她并不在乎.我想,她在等待枣树萌芽,看她一天天成长的过程中,心中的那份乡愁也会被等待的喜悦所占据.种枣树只是为了解乡愁,为了让自己的思乡恋国之情得以寄托.
本环节设计意图:按照接受美学的观点,文学作品中存在许多意义不确定之域.对于读者的想象力有一种召唤性.本环节即以此为理念,激发学生无穷的想象力,利用自己的已有知识,经验,对文本加以解读.
五.课外延伸
师:古往今来,人类有着许多崇高而美好的情感,思乡恋国是人类众多美好的情感之一.我们文中的朋友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着思乡之情,也有许多游子把这种刻骨铭心的眷恋化成了美丽而忧伤的诗行.你知道哪些
* 学生回答
师: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也曾写下了一系列的乡愁诗,这首《乡愁》是其中最脍炙人口的一首.
出示幻灯片《乡愁》
师:听老师朗读一遍.思考:这首诗中有几幅面 挑一幅谈自己对乡愁的理解.
(教师有感情的朗诵诗歌.学生思考.)
*学生回答(对于回答好的同学给予表扬)
教师点评:在这首诗中,作者用四个意象来表达思乡之情.邮票虽小,却承载着"儿行千里母担忧"和儿子对母亲的依恋;船票窄窄,却让夫妻之情变得那样的难得而深沉;那一方矮矮的坟墓,是我心中永难平息的切肤之痛;还有那一弯海峡,看似浅浅,却有那么的难以逾越,令思家的人痛彻心扉.可以说,思恋家乡,眷恋故土,是炎黄子孙共有的民族之感,是华夏人民共有的民族之情. 让我们一起有感情的朗读最后一个小节.读两遍.
*学生齐读课文第11节.
师:是啊,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样依恋故土的!家是故国暖,月是故乡明.下面,就让我们在歌曲《月之故乡》优美而哀伤的旋律中结束本课.
本环节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中,教师以《乡愁》为"跳板",以情激qing,以情唤情,让学生更深层地体会了思乡恋国之情,进而从心底激起一种民族自豪感,使爱国主义情感得以升华.

教后小记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经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
鼓舞."本课的教学设计即着重在这一点上.爱国主义是每一个民族,每一个时代最沉重的
情感.学习这一类文章,重在把握文本,体会深情.但由于学生的阅历不丰,在深刻理解文
本上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那么,教师的"激励,唤醒,鼓舞"就显得非常必要.在本教学
设计中,教师运用富有情感的语言引导学生进入感情世界,结合文本,让学生很快进入角色,
为学生敞开心灵进行师生对话创设了有利的情境,进而师生共同游历那一段生命情感历程.完成从文本精神到学生人格精神的飞跃.

目的要求


一、理解美籍华人的思乡之情,增强热爱自己民族的感情。
二、了解作者怎样选用细小的生活材料,曲折地表达一个有深刻意义的中心思想。

要点难点


一、体会海外华人的思乡心态,培养热爱自己民族和故乡的思想感情;
二、学习本文选材具体,小中见大的写作手法;
三、学习本文围绕枣核设置悬念,使文章起伏跌宕的结构方法;
四、理解本文标题的特点及在文中的作用。

写作背景


1979年8月,萧乾应邀赴美进行访问交流,回国后将自己在美的见闻,写成系列文章。《枣核》便是萧乾的特写《美国点滴》中的一篇(或一章),写于1980年4月,是年5月全文分为10篇先后在《人民日报》连载,它犹如一股从大西洋彼岸吹来的春风,送来了一束有关美丽现代社会生活及一些海外华人心态的信息,而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


作者简介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枣核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枣核教案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