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占民 咬文嚼字 师: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誓不休.吟安一个字,捻断数根须....... 师:朱光潜,是…… (文字:教学目标领会“咬文嚼字”的实质;学会“咬文嚼字”的方法。) 师:作者笔下的“咬文嚼字”有什么含义? 师:调整情感。 生:意义的确立和控制。 生:一个字也不能放松,谨严的精神。 师:要有什么态度?(板书:态度----严)实质是调整思想情感(板书:实质----调) 师:作者怎样论证自己的观点呢? (师生讨论五个例子) 师:角度一样吗? (师对比范读,体会由于句式不同而表达效果也不同的情况。“你是(这)没有骨气的文人!” 然后找出每个例子的不同角度:有调整句式,增减字数,品味谴词,生发联想。) 文字: 例子一 郭沫若改台词(调整句式) 例子二 王若虚改李广射虎 (增减字数) 例子三 韩愈推敲 (品味谴词) 例子四 苏轼“小团月”诗 (生发联想) 例子五 套版反应 师:让我们对推敲进行“推敲”。 文字:题李凝幽居贾岛 闲居无人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为言。 师:有认为“推”好,有人认为“敲”好。由此分成“推派”和“敲派”两派。“推派”的同学请大声的喊一下。(学生喊)“敲派”的同学请大声的喊一下。(学生喊)。现在两组分别推荐两个同学到台上表演,并进行合理的解释。 (“敲派”两个同学表演,然后解释:诗歌讲究意境,“敲”字显的有意境,有艺术。) (“推派” 两个同学表演,然后解释:之所以用“推”字是有道理的。大家看诗句,“闲居无人并,草径入荒园,”“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这些词句都什么人很少,几乎就没有人,可能是僧人独自从寺中走出,又回去,自然应该是轻轻的推开自己走的时候虚掩的门,这更能显出孤寂的“幽居”之意。) 师:结合原诗的意境看,谁赢了?(学生都说自己赢了) 师:双赢。 文字:课外拓展《早梅》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雾里,昨夜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师:空缺了一个什么字? 生:“一”字。因为前面说“孤根”,而且显出是早梅。 生:“连”字。与“万木冻欲折”形成前后对比,非常显眼。 生:“几”字。 生:“独”字。与“孤”字照应,与“深”字相对。 师:是“一”字。它凌寒独自开放,报春的使者,生命的先行者。 师:大家看台下的与会老师,他们风尘仆仆来到我们这里。作为郑州的主人,你们想对他们说什么。请说一段欢迎辞,要感情真挚,表达得体。 生:我们与大家有缘分。佛家语,前生的500次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大家让我们很感动,希望我们的表现能够得到大家的赞同。(老师们掌声雷动) 生:恁中俺也中。(掌声) 师:他们的发言简短而自信。 师:今天我与大家共同品味学习语言非常难忘。但时间很快就过去了。让我们品美好汉语,过美好人生! 总体评价: 整体设计比较紧凑.思路清晰:以关于“咬文嚼字”的名句导入----介绍作者朱光潜和学习目标----解题,对课文进行总体感知,----对课文的内容进行局部分析----对课文的例子进行推敲的练习----进行拓展练习----让学生结合现场的情况说欢迎辞.值得借鉴的是:1,让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例子的不同的表现角度;2,课堂上 诗的填字练习确实调动了学生的创造性,学生展开了想象和思维,发言很有质量,使"咬文嚼字”落到了实处,切实完成了教学的目标;3,课堂结尾学生的现场致欢迎辞的设计可谓匠心独运,确实抓住了学生喜欢表现的天性,学生的发言都是比较得体的.台下的老师都为他们热烈鼓掌,可以说,台上台下浑然一体,实现了老师,学生,文本,观众四者之间的互动,效果很好. 当然,这节课也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1,老师让“推派”和“敲派”的学生在课堂上大声的呼喊,不适合有一定内涵的高中生,有些浅了;2,关于"推敲"的推敲,学生的发言并没有什么新意,他们说的话基本上课文中的原话.因为课文中对这个典故的分析已经非常到位,学生在见解上基本不可能有新的突破,所以这个环节有些多余. 任何一个事物都不可能十全十美,而语文本来就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存在一些问题在所难免,但瑕不掩瑜,它的借鉴意义和价值应该肯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