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现代 >> Y >> 咬文嚼字 >> 正文

 

对《咬文嚼字》的咬文嚼字

高语二四13.张吉山.对《咬文嚼字》的咬文嚼字.语文教学通讯,2004(12)
  朱光潜先生的《咬文嚼字》一文以其丰富的实例资料和细腻敏锐的文学感悟能力,令师生为之折服和陶醉。尤其是最后一段,他提出的“ ..可以领略运用文字所应有的谨严精神。本着这个精神,你随处留心玩索,无论是阅读或写作,就会逐渐养成创作和欣赏都必需的好习惯。你不能懒,不能粗心,不能受一时兴会所生的幻觉迷惑而轻易自满。文学是艰苦的事,只有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你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的观点和要求,以他自己在本文的写作实践为我们做出了表率。敢于向郭沫若叫板,敢于给给《史记》指瑕的王若虚指瑕,敢于对“ 推敲”一词进行推敲,实在是在现身说法,也确实体现出“ 咬文嚼字” 的谨严精神。作为后学者,如果我们真的能秉承朱先生的这种精神,或者说真的学到了他的这种精神实质的话,那么为何不对他的这篇《咬文嚼字》重新来一番咬文嚼字呢?
基于此,我在讲授本课的结尾时设置了这样一个思考题:
  关于李广射虎的故事,好多作品都提到过,如汉代《史记》以及金代王若虚对《史记》中该段进行修改的《〈史记〉辨惑》,较著名的还有唐代卢纶的《塞下曲·其二》: “ 林暗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 没在石棱中。”结合这些材料,认真思考品味、比较辨析,你认为本文作者朱光潜先生对王若虚有关李广射虎一段的批驳是否完全妥当?如果有不妥之处,原因何在?
  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室里顿时议论纷纷,有的同学公开地说,朱先生那么一位伟大的美学家还会有不妥之处?针对这种畏惧大家的现象,我先简单分析了一下《塞下曲·其二》一诗的大意,又强调了《咬文嚼字》一课最后一段中“ 不能懒,不能粗心”、“ 刻苦自励,推陈翻新”的观点,然后平和地说: “ 同学们,你们尊敬朱光潜先生,我是完全赞同的,但尊重是一回事,文学上学术上的讨论又是一回事。朱先生认为郭沫若改‘ 你有革命家的风度’一句为‘ 你这革命家的风度’不妥,并不表明他不尊重郭沫若先生。”很快教室里安静下来了,大部分同学似乎有了信心,我鼓励学生说:“ 大家不要迷信权威,只要你谈得有道理,能自圆其说,你就是好样的。”全体同学马上进入了思考状态。20分钟后,发言积极踊跃,言之凿凿,不少议论犀利深刻,令人耳目一新。现归纳如下:
  一、《史记》中“ 见草中石,以为虎”暗示草中无虎,读者读至此处,心里已早有准备,至于后文“ 视之,石也”也就更不会产生“ 发现错误而惊讶” 的效果。相反,王文将之改为“ 见草中有虎”却并不表明中一定有虎这一事实,只是作者站在李广的角度,以李广的视角为视角来叙述李广的视觉和感觉,后文“ 视之,石也”这一结果才与前文的错觉形成一个较为强烈的反差和戏剧性的效果。由此可见,王文更胜《史记》。朱先生的批判站不住脚。
  二、为文贵含蓄。含蓄才能言近旨远,言有尽而意无穷。《史记》“ 见草中石,以为虎”较为明白直露地告诉读者“ 草中无虎”这一信息,不如王文“ 见草中有虎”含蓄。中有无老虎,谁( 包括李广、作者、读者) 也不知。“ 见” 可能是真的发现也可能是一时错觉,后文“ 视之,石也”很有意味。王文埋伏得很深,几无痕迹,自然胜出《史记》一筹。朱先生没能从欣赏者的角度,抓住为文含蓄这一评价标准,持论偏颇,有失公允。
  三、《史记》所记之事口罗嗦拖沓,王若虚所改两文简则简矣,却
不精彩,所以遭到朱先生批评。但朱先生的批评也未必正确,尤其是后两句“ 原文‘ 视之,石也’有发现错误而惊讶的意味, 改为‘ 既知其为石’便失去这意味”。“ 原文‘ 终不能复入石矣’有失望而放弃得很斩截的意味,改为‘ 终不能入’便觉索然无味”,乃以《史记》之长攻王文之短。若让我改《史记》李广射虎一段,当为:
  广尝出猎,见中有虎,射之,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矣。
  四、有关李广射虎这一故事的文学描写,成就最高者乃卢纶《塞下曲·其二》一诗。树林昏暗,茅深密,北风劲吹。如此景致惊得将军引弓射箭,射的是什么诗没有交待,其实也不必交待,将军此时此境之下射箭,只是一种消除恐惧心理的自卫手段而已。因为害怕,平明才敢去寻找被射之物,没入石棱的白羽在证明将军勇武的同时,戏剧性地刻了一个有血有肉的富有生活气息的丰满人物形象,确实高出《史记》和《〈史记〉辨惑》一筹。如果朱先生再与此诗作一比较,效果会更好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咬文嚼字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对《咬文嚼字》的咬文嚼字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咬文嚼字》课堂实录教案
    《咬文嚼字》课堂实录
    《咬文嚼字》课堂实录
    《咬文嚼字》教案6
    综合语文教案 >> 咬文嚼字
    《咬文嚼字》课堂实录
    河南省高中语文优质课比赛课堂实录《…
    咬文嚼字
    《咬文嚼字》说课教案
    《咬文嚼字》课堂实录5
    《咬文嚼字》给刘心武挑错:林黛玉是…
    语文课堂如何"咬文嚼字"
    《燕子》教学反思
    初中语文教学反思
    《咬文嚼字》教案
    《咬文嚼字》教学反思
    《咬文嚼字》教学设计
    《咬文嚼字》教案设计
    也来试试咬文嚼字--简评邹教授的“…
    咬文嚼字
    咬文嚼字教案(人教版高三必修)
    《咬文嚼字》精粹教案集
    咬文嚼字教案
    《咬文嚼字》教学设计
    咬文嚼字(朱光潜)
    《咬文嚼字》练习
    咬文嚼字 教案
    《咬文嚼字》课堂教学实录(人教版高一…
    《咬文嚼字》教学参考
    林黛玉是吃草的? 《咬文嚼字》“咬嚼…
    《咬文嚼字》今年"咬嚼"12位作家
    《咬文嚼字》“咬”出陈忠实作品语文…
    咬文嚼字:“令人堪忧”用法探讨
    《咬文嚼字》主编郝铭鉴谈语林啄木鸟…
    刘震云致信感谢挑错:咬文嚼字使人进…
    咬文嚼字 教案
    《咬文嚼字》说课教案
    咬文嚼字教案/说课稿
    《咬文嚼字》同步百分测验
    咬文嚼字(朱光潜)
    “咬文嚼字”与“不求甚解”
    《咬文嚼字》倡议:纠正街头十大别字
    华君武和《咬文嚼字》
    《咬文嚼字》公布十大流行语 不差钱、…
    《咬文嚼字》教案设计
    《咬文嚼字》说课教案
    咬文嚼字谐说“李”
    《咬文嚼字》优秀教案2
    咬文嚼字(练习一)
    《咬文嚼字》教学案例
    【楼主】《咬文嚼字——消灭错别字》…
    《咬文嚼字》教学设计(人教版必修五…
    《咬文嚼字》教学设计
    咬文嚼字 课文原文
    咬文嚼字教案
    高一语文《咬文嚼字》教学设计
    《咬文嚼字》原文-出自《华盖集》
    《咬文嚼字》课堂实录教案
    咬文嚼字 教案3
    《咬文嚼字》学习要点
    《咬文嚼字》教学设计
    《咬文嚼字》教案设计
    《咬文嚼字》教学设计2
    《咬文嚼字》课堂实录教案
    《咬文嚼字》观摩课教案(人教版高二必…
    《咬文嚼字》“挑错”之杂感
    《咬文嚼字》挑孔庆东八处错
    《咬文嚼字》优秀教案
    咬文嚼字教案(人教版高三必修)
    高一语文《咬文嚼字》说课稿
    《咬文嚼字》说课稿
    《咬文嚼字》说课稿2
    《咬文嚼字》说课稿
    《咬文嚼字》说课稿3
    更多教师职业资格考试招生信息请点击…
    《咬文嚼字》教案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