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嚼字教案
教学目标:
1.从文中所举的三个例子,学习文坛前辈是如何咬文嚼字,品味语言的.
2.分析文末”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感情上推敲”一句,进而领会品味语言的意义所在。
重点难点:从文中分析、阅读、理解为文章的重点:而如何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钟讲究咬文嚼字和遣词造句,培养学生品位语言的能力为其难点。
导语:
T:王安石有一首诗《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同学们还记得吗?这首诗中有一个字活灵活现的写出了江南春天的勃勃生机,哪个字?
S:绿
T:对,绿!但你们知道吗?王安石在完成这首诗之前,这个绿让它大费脑筋,从过变成入,又改为满,最终变为绿,可见作者在炼字方面是花了功夫的,不知道大家在写作文的过程中,是否出现过类似的情况?如果有,那你们可不可以举出一两例啊
S:略
今天,我们来读一下朱光潜先生的《咬文嚼字》,看看先生是如何说练字的。
教学过程:
1.T:这篇文章是文艺随笔,这是本文的体裁,对于前面一课的作者谢大光,大家可以不作了解,但是朱光潜先生大家还是要稍加留神一些,书底下的注释请记住。
2.朗读课文:1-2 3-5 6段 (叫三个同学朗读)
3.T:请同学们在阅读课文时,讨论这样两个问题:
咬文嚼字的词性色彩是什么?(贬义)
为了把咬文嚼字的道理讲的生动、具体,文中举了哪些事例?这些事例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
S:郭沫若先生的剧本《屈原》里婵娟骂宋玉:a。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b。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
a 是单纯的叙述语 b是坚决的判断
S:《水浒传》中,杨雄醉骂潘巧云的例子说明并非所有的情况下“你这”的语气都比“你是”要强,要结合语境。《红楼梦》中茗烟骂金荣也说明这样一个情况。
S:《史记》李广射虎说明字词的调整实际上是作者思想感情的调整。
S:贾岛《题李凝幽居》:一反以往的说法,认为“推”比“敲”好,并指出这不仅是文字上的分别,同时也是意境上的分别,字词的改动是为了意境的融合。
4.T:咬文嚼字虽然是贬义词,但在我们写作时,咬文嚼字可以说是很有帮助的,现在汉语大词典中的意思是指过分的斟酌字词,朱光潜先生怎么说的?
书上20页第三段:咬文嚼字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是调整思想和感情 ?这样该怎么理解
S:文章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反映,字里行间,遣词造句都体现了作者的观点和见解,流露初作者的情思感受
比如说我们以前学过的《游园不值》中“春色满圆关不住,一枝红杏伸墙来”里面的“一枝”为什么不改为“几枝一树”,就是因为“几枝一树”都不可能将作者游圆没见到主人而见到满园的春色那种惊喜的感情贴切的表现出来。
拓展:分析“忍看朋辈成新鬼”和“红杏枝头春意闹”
作业:你觉得”咬文嚼字”和”浏览泛读”两种不同的读书方法哪一种更适合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