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我们家的男子汉》教后记

《我们家的男子汉》是著名作家王安忆的一篇文章。本文生动而细腻地描写了一个男孩子成长的过程,刻了一个逐步成长的小男子汉的形象。  
 应该说,这样的文章很贴近学生的生活,有真实感。而且,学生们平时的阅读也比较喜欢这一类的文章。早上我请大家熟读课文,做简单的预习。可是,学生似乎不喜欢放开声音读书。这是我感到很棘手的事情。本来早读时,走进校园都应该听到琅琅的书声,但一个严峻的现实是,现在这样悦耳动听的声音却很难听到了。所以,我不得不再教室里来回走动经常提醒一些学生,要放开声音,动起嘴巴;看到一些学生心不在焉就去暗示一下,或者问问他读到哪里了。事实上,我们的孩子们,你不布置他读书,他就不知道干什么;没有语文科代表领读,他就可能读到哪里也不清楚;你不检查,他可能就不读书。我当然不是要让学生通过读书来满足我的听觉享受。从分数上来看,那些语文考试成绩不好的学生,确实不爱读书。我知道,有些文章不必提出这样的要求,比如小说。但是,我发现,现在的学生不愿意读书,以至于渐渐的不会读书。严重的情形是,由于嘴巴的不勤快,发音器官也不能熟练运用了,嘴巴和舌头不会自如运动,上嘴唇和下嘴唇之间几乎没有了间隙,声音好似刻意压在喉咙里憋在嘴巴里不出来,偶尔从鼻孔里发出点微弱而含混的声音,也只有他自己能听到,最终语言表达能力呈现下降的趋势,这也是用进废退吧。大凡是语文成绩不好的学生,在上课回答问题时,多数是表达上吞吞吐吐,支支吾吾,断断续续,结结巴巴,令人听起来很吃力;从内容上讲,答非所问,不能围绕主题,或者干脆一言不发,等着老师说“请坐”。语言是思维的外衣,语言表达的不流畅不清晰,其实也反映了他的思维能力的弱化。为此,每天走进教室,我就对同学们大声说:放开声音,吼几声,读到会意处,完全可以摇头晃脑,那是你陶醉的情形!
 然而,今天早读的中途,声音还是逐渐地消失了。停下来后,我问同学们,为什么?有同学告诉我,这篇文章没什么意思。所写的事情,我们小时候也曾经历过。这么一说,大大出乎我的意料。简单的对话,不禁让我想起了语文课该怎么上的问题。的确,文章中并无多少跌宕起伏的情节,好像文章中的小男子汉就是小时候的你我一样,记叙的也不过是平常琐事。如果仅仅停留于此,那么这样的文章就失去了学习的价值了。我想到刚刚批改的作文,同样是写人物的个性特征,为什么作家们能写出妙笔生花的文字,而我们的语言却干巴巴的味同嚼蜡?同样是生活中的小事,为什么有的人写出来能吸引读者,而我们写出来却连自己也不愿意读呢?同样是记叙,为什么有人能小中见大,见微知著,我们却只能空洞乏味地罗列事情呢? 
 上课了,我改变了原来的设想,花最短的时间让学生把文章的内容梳理了一下,即:每个小标题下,又分别写了些什么事情;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安排结构的。果然,学生很快就从文章中筛选到了所要概括的内容。写什么的问题解决了,下面就来研读怎么写的问题,探幽察微,领略文章的语言文字的魅力。
 首先是自主赏析。为避免大家在寻美的时候,开口过大,反而不好把握,我在范围上提示:在深刻、含蓄、风趣、幽默上做文章,可以是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或故事情节。同学们围绕这些话题,找出了不少语言文字,并进行了简要的赏析。我则相机把自己准备的几个句子展示出来并作示范:
 原句:他向往着去少林寺当和尚。可是我告诉他,当和尚不能吃荤。他说:“用肉汤拌饭可以吗?”“不可以。”“那么棒冰可以吃吗?”他小心地问,是问“棒冰”,而不是冰淇淋,甚至不是雪糕。
 赏析:这里的“小心”表现了他希望得到肯定回答的心态和神情,愿意在吃上作一些牺牲。
 原句:有一次,他很不乖,我教训他,他火了,说:“我叫爸爸打你。”我也火了,说:“你爸爸,你爸爸在哪儿?”他忽然低下了脑袋,嗫嚅着说:“在安徽。”
 赏析:表现了他内心的沮丧和想说又吞吞吐吐不敢说的神态。
 原句:他好久没说话,潦地吃着山楂片,神情有些沮丧。
 赏析:运用动作神态描写准确表现了他对没有能实现独立做事的目的的失望和遗憾。
 其实,我这里所准备的几个句子,只是从一个角度上做了个示范。有学生  
说,不要抄写,我不会要大家死记硬背答案的。如果你想做个参考,可以选择一个你认为比较难的当做批注写在文章的旁边,但仅供参考,不必拘泥于我的说法。如果有同学觉得这些句子中还有可圈可点之处,欢迎大家再挖掘,多多益善。果然,有同学还从第一个句子中体会到了对话描写的好处,有同学从第一句中还看到了作者用对比的手法,更突出了孩子对食物的兴趣。等等。这正是我所期望的。 
 到这里,还仅仅是我的引路,方法有了,关键是要在语言情境中去实践,才能迁移,也才能熟练地运用语言文字。韩军先生说“举三反一”指的是尽可能多的语言素材的积累、厚实的语言敏感力的培养,只有在这样大量的“积淀”的基础上,才有可能把握语文的规律,形成语文的能力。大量的正反经验告诉我们,语文教育需要强调更多的语言实践、更多的语言积累这个前提,没有“三”的充分积累,休想有“一”的成熟与独特。同学们是否能自己去发现文章中的美点呢?于是,我又对同学们说:“你觉得课文中哪些语句写得含蓄而富有哲理,给你启迪,请再找出来点评点评,把你的智慧与大家分享。”此时此刻,同学们忽然感觉到,原来在我们看来不怎么样的文章,认真地品读,还是会发现很多亮点的。正所谓,这个世界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同学们兴致盎然地寻找着,貌似平常的语言文字,忽然间焕发出了诱人的光泽。在一个个的精彩发言之后,我又感觉到,学生们所发现的都是一类的,也就是总是语句中的诙谐幽默类的,或者是神态、动作描写类的。我再次提示同学们,文章中还有不少富有哲理的句子,不知有没有人发现?同学们又一次走进课文,但是很快表示,无能为力了。我想,这个要求对于他们而言可能有点难度,于是就出示了几个例句,和他们一起来探讨: 
 历史真是螺旋形地上升。 
 比任何文学还要文学,任何艺术还要艺术。 
 让男子汉们自己好好儿地长吧! 
 在认真阅读上面的几句话后,同学们觉得第三句通俗易懂,而一、二两句就有些为难。我请同学们在结合上下文,进行理解。第二句则由我来解释了句子中的后一个“文学”“艺术”的含义,就是“比文学艺术作品塑造的形象更真实、更生动、更感人”的意思。为此,我还请同学们当堂模拟练习说了两句话。如:“比狐狸还狐狸”,“比熊还国宝”等。 
这节课给我的启示是,阅读记叙文(文学作品),首先要能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能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但不能满足于此,还应该要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文学作品的语言具有具体、形象、生动的特点,理解和体味语言就必须仔细体会词句在具体语境中的特定意义、深层含义、作用及艺术效果。关于这一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有明确的要求:“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在7-9年级,可通过……语言的领悟程度来评价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水平。”可见,阅读教学,任重道远。我们的语文教学也要做到“举三反一”,学生的语文素质才能螺旋上升。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我们家的男子汉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我们家的男子汉》教后记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我们家的男子汉》教学设计
    《我们家的男子汉》教案
    (苏教版)七下《我们家的男子汉》王…
    《我们家的男子汉》教材分析及教学建…
    《我们家的男子汉》教学设计(小学语…
    《我们家的男子汉》导学案
    《我们家的男子汉》导学案2
    《我们家的男子汉》教案
    初一语文教案《我们家的男子汉》教案…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我们家的男子…
    《我们家的男子汉》课堂实录及点评
    小学语文五年级五年级下册选读课文我…
    《我们家的男子汉》教学设计2
    《我们家的男子汉》教案
    《我们家的男子汉》说课稿
    《我们家的男子汉》说课稿 2
    《我们家的男子汉》教案
    《我们家的男子汉》教案设计
    《我们家的男子汉》教学案例
    标    题: 我们家的男子汉
    人教新课标:《我们家的男子汉》教学…
    《我们家的男子汉》教案
    《我们家的男子汉》教案2
    语文七年级下苏教版第9课《我们家的男…
    四年级《我们家的男子汉》教材分析及…
    沪教版《我们家的男子汉》说课稿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我们家的男子汉》…
    我们家的男子汉
    〈我们家的男子汉〉教学设计稿
    七下《我们家的男子汉》教学设计示例
    《我们家的男子汉》教学设计
    我们家的男子汉 赏析
    《我们家的男子汉》教学设计
    沪教版:《我们家的男子汉》教学设计
    《我们家的男子汉》教案3
    《我们家的男子汉》教学设计
    沪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我们家的男子…
    年级语文下册《我们家的男子汉》教学…
    九 我们家的男子汉
    《我们家的男子汉》教学设计
    七年级-《我们家的男子汉》教学设计
    《我们家的男子汉》教学设计
    研讨课——《我们家的男子汉》教学设…
    我深深地被感染了——听史桃花老师的…
    选学课文导学案—5、电子计算机与多媒…
    《我们家的男子汉》课内语段阅读
    我们家的男子汉(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
    《我们家的男子汉》教学设计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