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我的第一本书》中的快乐 湖北省荆州市监利县实验中学 刘菊芳 1949年以后,不断的思想整肃运动紧紧追逼着中国知识分子,“文化大革命” 的危难,心灵的抑郁不舒,更能激发牛汉对命运抗争的力量。他在困境中磨练出了坚毅不屈的性格,在苦难的催逼之下喷发着汗血之气和生命之火的“反抗诗学”。 60年后的诗坛硬汉──牛汉追忆“第一本书”的心情是沉重,感情是复杂的。正如作者所说“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痛苦辛酸,因为那本书里深藏着的苦难的生活和恶劣的学习条件与恶劣的环境映照着那个人的时代的命运。欢快诙谐,因为学会了在困境中寻找欢乐,在贫瘠中发现真美。 《我的第一本书》是诗人牛汉的一篇随笔。作者求知的第一本书,是人生的第一本书。第一本书不仅表明第一次跨进学校大门,走进了知识的世界,更重要的是,第一本书中镶嵌着父亲的深情、同学之间的友情、童年的乐趣。当我们朗读全文时,会发觉字里行间除了有淡淡的忧愁之外,其中也隐藏了含而不露的乐趣。 一、乐在对话 课文中第三段是父亲、我、祖母对话的部分。父亲放假回来问我:“你考的第几名”,我说:“第二名”。父亲听了一喜,并欣慰地夸奖我“不错”。事情到此应该是一个完美的结局,谁知作者笔锋一转,插入祖母的话:“他们班一共才三个学生。”“第三名是二黄毛”给正沉浸在欢喜中的父亲当头一棒,父亲原本灿烂的脸阴沉了下来。父亲明白了在三个人的班级中我并不优秀,只不过比连指头都数不清的二黄毛好强一点。就这样作者用平缓而朴实的语言、轻松欢快的笔调,把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写得扣人心弦,使读者在朗读的过程中出现了情感大起大落的变化,让人在不经意中让人偷偷一笑,读后回味无穷。 二、乐在童趣 在散发着浓浓乡土气息的农村,能给孩子们增添乐趣的事物稀少,唯一能给小孩带欢乐生机的就是狗。因为书本中的第一课是狗,所以有意地带上狗,在老师上课时来了一个窗外、室内人狗合演“双簧戏”。引得学生哄堂大笑,给恶劣的学习环境,窘迫的生活处境吹来一缕春风。其实“弄不成”的音调长、沙哑,狗根本无法理会,理会的是人。当主人一声令下,大狗便心领意会,在外汪汪地叫。这种人与狗之间默契,不仅只体现在“双簧戏”上而且还“陪背”上。欢乐时共同享受,受罚时共同承担。我罚背它陪背,大有一种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气慨。这哪里是在写狗,分明是把狗赋予了人的性格、情感,把狗无意识的行为变成了自觉行为。当我们读到此处便会被作者童年时代的那份童真童趣所感动。 三、乐在取名 经济极度贫困落后的乡村,一辈子只能在生存底线上挣扎的人,又能有多少学问。冯百成的学问,可想而知也只能够应付浅显易懂的知识。虽然村里书房不是个念书的地方,但冯百成唯一能让村里乡亲相信的是为人忠厚,不会教坏孩子。既然没有什么学问上的本事,冯百成的本名也就是虚有其表,不如干脆来一点实际的,从名字反面取义叫“弄不成”,这样更直接。村里人把原本一个有意义大气的名字冯百成改成一个庸俗无能的“弄不成”。在百成与不成的对比中,一好一坏、一优一劣,一眼就能辨分晓。在褒贬的落差中趣味横生。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我的第一本书,牛汉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读《我的第一本书》中的快乐原文赏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