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现代 >> W >> 我的第一本书 >> 正文

 

《我的第一本书》教学设计

我的第一本书》教学设计                                 北大附中远程教育网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 理解、积累“幽默、凄惨、奥秘、翻来覆去”等词语。

   ⑵ 整体感知文意,继续了解叙事性作品的文体特征。

  2、能力目标:

   ⑴ 品评含意丰富的语句,培养正确的语感。

   ⑵ 激活生活体验,感悟课文的思想内涵和情感蕴含。

   ⑶ 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3、德育目标:

    理解作品展示的苦难生活境遇,感悟知识改变命运的深刻内涵。


【教学重点】

  品评重点语句,深透理解作品的人文内涵。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对苦难生活的深刻体察和独特感悟。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作者永志不忘的第一本书承载着感人的生活经历和独特体验,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感受作品的思想内涵,了解社会人生,感悟读书的意义。

  2、拓展延伸:

    课文浅显易懂而又耐人寻味,作者深情追忆的“第一本书”所展现的是在窘迫的时代情势下,对生活与人生的严肃思考,具有深厚的人文内涵。为丰富课堂教学,激活学生的感悟,运用同类题材的阅读材料进行对比引申,以拓展学生视野,提高语文素养。


【教具准备】

  多媒体 CAI 课件、录音机、投影仪。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联系语文积累,顺势导入新课学习。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深层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和情感蕴含。品评文中含意丰富的语句,对比延伸。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设计1:

  同学们,提及诗人牛汉,我们自然会联想到他笔下的威武不屈、勇于抗争的华南虎的形象。

  师引领学生诵出:

  我羞愧地离开了动物园,/恍惚之中听见一声/石破天惊的咆哮,/有一个不羁的灵魂/掠过我的头顶/腾空而去,/我看见了火焰似的斑纹/和火焰似的眼睛,/还有巨大而破碎的滴血的趾爪!

  今天,我们将学习他的一篇随笔《我的第一本书》,去感受承载着人生历程和独特感悟的“第一本书”,去思考人生命运这个鲜活的话题。

  设计2: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感受了胡适对母亲以其深细而严格的教育影响自己人生历程的一段追忆。今天,我们将走进牛汉的随笔《我的第一本书》,去感受苦难生活境况中浓浓的真挚情意给诗人的精神给养。


二、学生回忆诗人牛汉的创作经历

  教师明确:

  (投影)

  牛汉,原名史成汉,1923年生,山西定襄县人。20世纪40年代开始诗歌创作,是“七月诗派”的重要成员。1955年由于受胡风事件的牵连,遭到两年的拘捕囚禁。“文革”期间,又被关入“牛棚”,从事强制性劳动。70年代初,创作了不少诗歌作品,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华南虎》、《悼念一棵枫树》、《半棵树》等。已出版诗集《彩色的生活》、《祖国》、《爱与歌》、《温泉》、《海上蝴蝶》及自选集《蚯蚓和羽毛》等。


三、诵读,整体感知文意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标示段序并积累下列词语:

    (投影)

    幽默: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

    凄惨:凄凉悲惨。

    奥秘:奥妙神秘。

    翻来覆去: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复。

    温厚:温和宽厚。

  2、学生再读课文,揣摩、理解课文内容:

    思考:60年前小学一年级的一本“只有下半部分,没有封面,没有头尾”的国语课本有着怎样的经历令作者永志不忘,以致专门著文纪念?

    学生跳读课文3至8语段,简要复述“我的第一本书”的不同寻常的经历。教师提示注意其中由书引发的父子之间、同学之间的浓浓的真挚情意。

  3、学生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意:

   ⑴ 文题“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

   ⑵ 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

    学生畅谈阅读体会,老师提示:

   ⑴ 作者的“第一本书”意味深长。如果说课文主体部分写的“不同寻常的第一本书”是人生第一课的话,那么写父亲领“我”离开本村到崔家庄念书则是交待“真正的第一本书”,也即走进求知的世界。这贫困境遇中的人生第一课,蕴含着生活的艰辛、同学的友谊和上学的乐趣。

   ⑵ 作者追忆“第一本书”的心情是沉重的,他是怀着敬重、珍爱的感情追忆“第一本书”的,同时感情也是复杂的、百感交集的,因为那本书里深藏着苦难的生活和恶劣的学习条件与环境,同时也映照着那个时代人们的不幸命运,以及在那种荒寒背景下特别可贵的一点乐趣和温情。


四、研读探究

  1、引导学生品味文中的重要语句:

   ⑴ “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作者对童年的感觉是怎样的?联系下文看,“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是什么?

   ⑵ “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怎样理解“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的“本”在这里指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⑴ 作者对童年的感觉是辛酸的,“童年没有幽默”,写其童年生活的艰苦而沉重,不仅自己家的生活是窘困的,而且几乎所有同学都在生存的底线上挣扎,哪有幽默可言?但是,毕竟是童年,无论生活多么艰苦,也抹不去与生俱来的童年的好奇、天真和淘气,能和小伙伴们在一起,和小动物们在一起,回到大自然中间,就是快乐的,而且童年时代只要玩起来,什么困苦都会忘。这就是生命最初的快乐。

   ⑵ 这里“枉”字可以理解为:白白地,无价值地,无意义地。作者的第一本书,既是求知的第一本书,更是人生的第一本书。如果这第一本书不写出来,那么这几十年的读书和写书(诗)则失去了意义,变得毫无价值,因为你忘记了知识的源头和人生的中国,你忘记了过去,即忘本。作者最后说“人不能忘本”,巧妙地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本”这里指课本,那第一本国语教材,也指人生成长历程中最初的最有价值的奠基性的东西。作者所指主要是后者。

  2、教师导学:

    阅读本文,我们不仅为第一本书承载的故事所感动,更多的震撼是由书引发的父子之间、同学之间的浓浓情意,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遥远的乡村荒寒、苍凉的生活境况和作者对生活的那份独特的感受。请同学们联系生活体验,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具体深入地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学生小组交流,并推举代表在班上发言,教师归结:

    第一组同学认为文中展现的父子深情打动人。父亲关心“我”的学习,得知“我”考了第二名后非常高兴,又是抚摸,又是夸奖。“我”把那半本“凄惨的课本”拿给父亲,父亲“愣了半天,翻来覆去地看”。问清原委后,并没有批评和指责,只是深深叹着气。作者笔下的父亲,确是一个知书识礼的人,这深深的叹息,既包含着对儿子做法的默许,也为儿子同学家的生活贫困而深表同情。作者对父亲着墨不多,但父亲的性格跃然纸上,他温和、善良、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的友情,对孩子负责,同时也乐于助人。

    第二组同学深入体味了文中的同学、朋友之情。因为同学乔元贞家太穷,买不起书,“我”便把这唯一的一本书分为两半,一人半本。当父亲得知孩子半本书分给别人的时候,便深深地叹气,叹气之后便修补成两本书。父亲对孩子之间友情的理解,也许来自自己少年时代与朋友相处的那一份友谊的体验,况且,父亲和乔元贞的父亲恰恰“自小是好朋友”。当“我”和狗引得哄堂大笑,“弄不成”把“我”狠狠训斥一顿之后说:“看在你那知书识礼的父亲的面子上,我今天不打你手板了。”这句话虽有失教师身份,却透露出当时乡间邻村的友好淳厚的情义。尽管家家都非常穷困,但贫困生活境遇中淳厚的友情弥足珍贵,温暖人心,也深深感动着今天的读者。

    第三组同学关注文中补叙人与狗的默契和情趣的语段。人狗合演“双簧戏”的情景,令人忍俊不禁,深深感动于儿童时代的那份稚真的童趣,何况,这是在学习条件恶劣、生活窘迫情形下获得的一点乐趣,这,也就是作者“从荒寒的大自然间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3、学生自由诵读全文,研讨:

    没有课本的乔元贞却考了第一名,父亲也认为他比“我”有出息,作者在文章的结尾处还特意补叙了乔元贞的一生的“出息”:“他一辈子挎着篮子在附近几个村子里叫卖纸烟、花生、火柴等小东西。”这算得什么“出息”呢?作者为什么要作这样的交代?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

    没有课本的乔元贞考了第一名,说明他是个聪明好学的孩子,父亲以他教师的经验感觉得出,这样的孩子是能成器的,但是,当“我”拿回那半本让父亲装订完整的书时,他哭着对“我”说,他不能再上学了。这样,那半本书或者说父亲为他装订的那本书,就“是他一生唯一的一本书”了。而“我”后来到条件好一些的学校上学去,(再后来,“我”读了中学,读了大学,成了诗人)而乔元贞这样一个聪明好学的孩子在最需要学习的时候失学了,人生成长的第一个阶梯就这样永远失去了,再加上当地的文化、经济的极度贫困和落后,一辈子只能在生存的底线上挣扎。课文补述乔元贞的命运这一情节,引发我们更深入地思考生活与人生的命题,更深刻地理解“知识改变命运”的现实说法。

  4、拓展延伸:

    阅读《给我未来孩子的信》,谈谈自己的感触。

             给我未来孩子的信

               张淑梅

    孩子,我首先希望你自始至终都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你可以是农民,可以是工程师,可以是演员,可以是流浪汉,但你必须是个理想主义者。当你童年的时候,我们讲英雄的故事给你听,并不是要你一定成为英雄,而是希望你具有纯正的品格;当你少年的时候,我们让你接触诗歌、绘、音乐,是为了让你的心灵填满高尚的情趣。这些高尚的情趣会支撑你的一生,使你在最严酷的冬天也不会忘记玫瑰的芳香。理想会使人出众。孩子,不要为自己的外形担忧。理想锻造你的气质,而最美貌的女人也会因为庸俗而令人生厌。通向理想的道路往往不尽如人意,而你亦会为此受尽磨难。

    但是,孩子,你尽管去争取,理想主义者的结局悲壮而决不可怜。在那貌似坎坷的人生中,你会结识到许多智者和君子,你会见到许多旁人无法遇到的风景和奇迹。选择平庸虽稳妥,但绝无色彩。不要为蝇头小利放弃自己的理想,不要为某种潮流而放弃自己的信念。物质世界的外表太过复杂,你要懂得如何去拒绝虚荣的诱惑。理想不是实惠的东西,它往往无法带给你尘世的享受。因此你必须习惯无人欣赏你,学会精神享受,学会与他人不同。

    其次,孩子,我希望你是个踏实的人。人生太过短促,而虚的东西又太多,你很容易眼花缭乱,最终一事无成。如果你是个美貌的女孩子,年轻的时候会有许多男性宠你,你得到的东西过于容易,这会使你流于浅薄和虚伪;如果你是一个极聪明的男孩,又会以为自己能够成就许多大事而流于轻佻。记住,每个人的能力有限,我们活在世上能做好一件事足矣。写好一本书,做好一个主妇。不要轻视平凡的人,不要投机取巧,不要攻击自己做不到的事。你长大后会知道,做好一件好事太难,但决不要放弃。

    你要懂得和珍惜感情。不管男人女人,不管墙内墙外,相交一场实在不容易。交友的过程会有误会和摩擦,但你想一想,偌大世界,能有缘结伴而行的又有几人?你要明白朋友终会离去,生活中能有人伴在你身边,听你倾谈,倾谈给你听,你就应该感激。要爱自己和爱他人,要懂自己和懂他人。你的心要如溪水般柔软,你的眼波要像春天一样妩媚。你要会流泪,会孤身一人在黑暗中听伤感的音乐。你要懂得欣赏悲剧。悲剧能丰富你的心灵。

    希望你不要媚俗。你是个独立的人,无人能抹杀你的独立性,除非你向世俗妥协。要学会欣赏真,要在重重面具下看到真。世上圆滑标准的人很多,但出类拔萃的人极少。而出类拔萃又往往隐藏在卑琐狂浪之下。在形式上,我们无法与既定的世俗争斗;而在内心,我们都是自己的国王。如果你的脸上出现谄媚的笑容,我将会羞愧得掩面而去。世俗许多东西虽耀眼却无价值,不要把自己置于大众的天平上,你会因此无所适从,人云亦云。

    在具体的做人上,我希望你不要打断别人的谈话,不要娇气十足。你每天至少要拿出两小时来读书,要回信给写信给你的朋友。不要老想着别人应该为你做些什么,而要想着应该怎么去帮助他人。

    借他人的东西要还,不要随便接受别人的恩惠。要记住,别人的东西,再好也是别人的;自己的东西,再差也是自己的。还有一件事,虽然做起来很难,但相当重要,这就是要有勇气正视自己的缺点。你会一年年地长大,你会渐渐遇到比你强比你优秀的人,你会发现自己身上有许多你所厌恶的缺点。这会使你沮丧和自卑。但你一定要正视它,不要躲避,要一点点地加以改正。战胜自己比征服他人还要艰巨和有意义。

    不管世界潮流如何变化,但人的优秀品质却是永恒的:正直、勇敢、独立。我希望你是一个优秀的人。

    教师提示:阅读文章得到的感触是因人而异的。《我的第一本书》中一本国语教材给了作者人生成长历程中独特的人生体察,而张淑梅《给我未来孩子的信》中寄寓着作者对未来孩子的关爱和期望,使人感触到的是父母的良苦用心,思考对待人生、对待生活的积极心态。


五、课堂练习

  阅读《永不贬值的财富》,回答问题。

             永不贬值的财富

  ① 那是十多年前的事了。当时我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大学,这在偏远的山村里可是件新鲜事,村里为此专门请乡电影队来放了场电影,以示祝贺。左邻右舍,张王李赵的婶子、大娘知道我们家穷,也都你家10元、他家8元地往我家送钱,帮我筹学费。望着桌上那一堆零碎的人民币,我被这淳朴的乡情、善良的父老乡亲深深地感动着。

  ② 但令我终身难忘的却是入学前发生的一件事。那天上午,我正在家里收拾行李,准备启程。忽然,听到门外有个苍老的声音喊:“山子他娘在家吗?”母亲听见了,赶忙去开门。门外站着村里那个瞎眼的老婆婆。________老人家一生没儿女,相依为命的老伴死后,她大病一场,两眼便失明了。平常只好握着根竹竿,摸索着向左邻右舍要地瓜皮子度日。母亲急忙把瞎眼婆婆让进屋里坐下,然后,喊我倒茶。瞎眼婆婆对我母亲讲了一大堆赞扬我有出息的话,把我喊到她身边,用她那枯柴似的手颤颤抖抖地从灰蓝色的土布兜里掏出一张皱皱巴巴的一元钱,对我说:“山子呀,我这个瞎老婆子也没钱,这两元钱是我用地瓜皮子从小贩手里换来的,2毛钱1斤,我共卖了10斤,你别嫌少,添着买本书吧。”

  ③ 怎么,两元钱?瞎婆婆手里分明拿着一元钱呀!望着这一元钱,我和母亲瞬间都明白了。多么奸诈的小商人,他们竟伤天害理地欺骗一个孤苦伶仃的老婆子!要知道,这10斤地瓜皮子,瞎婆婆要风里来、雨里去在黑暗中摸索多少天,奔走多少户哇──“怎么,你嫌少?”瞎婆婆的话打断了我的沉思,母亲含泪示意我快接下,我颤抖着手从瞎婆婆手里接过那山一样沉重的“两元钱”,眼泪已经夺眶而出。

  ④ 许多年了,如今瞎婆婆早已到另外一个世界去了,但老人家留给我的那一元钱,我却一直珍藏着。因为在我眼里,它已不再是普通的一元钱了,而是一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永不贬值的精神财富,它让我在人际关系日益商品化的今天,懂得如何用一颗真诚的爱心去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1、本文名为《永不贬值的财富》,表面上看这笔财富是指___________,而实际上是指____________。

  2、本文采用了____________的记叙顺序,在围绕“帮我筹学费”这件事上,略写了____________,详写了____________。这样安排是为了____________。

  3、根据你的理解和想象,在第②段的横线处补写几句描写瞎婆婆外貌的句子,请把补写的内容写在下面。(字数不少于20字)

  4、揣摩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说说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状态。

   ⑴ (瞎婆婆)用她那枯柴似的手颤颤抖抖地从灰蓝色的土布兜里掏出一张皱皱巴巴的一元钱。

   ⑵ 我颤抖着手从瞎婆婆手里接过那山一样沉重的“两元钱”,眼泪已经夺眶而出。

  5、在第③段中,“我和母亲瞬间都明白了”什么?

  6、谈谈你对文中这笔“永不贬值的财富”的看法。

〖参考答案〗

  1、瞎婆婆给的“两元钱”或一元钱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永不贬值的精神财富(或者:让我懂得了如何用一颗真诚的爱心去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2、倒叙 父老乡亲往我家里送钱瞎婆婆来我家送钱更好地表现“永不贬值的财富”(或主题表达的需要)

  3、略(只要符合瞎婆婆身份的描写即可)

  4、

   ⑴ 说明瞎婆婆年事已高,动作缓慢,同时这也是瞎婆婆对这来之不易的“两元钱”作出重大决策的表现。

   ⑵ 我被瞎婆婆的举动深深地感动了,深知瞎婆婆送这“两元钱”的深情厚意,所以这是不能自已的表现。

  5、都明白了瞎婆婆说的“两元钱”变成手中一元钱的缘由。

  6、略(符合文章题旨,语言通顺即可)


六、课堂小结

  同学们,文中“第一本书”不同寻常的经历,给了作者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富。的确,恰如一位哲人所说,生活是一所大学。无论其中是不幸,还是喜悦,那都是记忆中挥之不去的风景,我们只要用心去体悟,亮色总是会有的,而且是扩展着的。这难道不就是人生的本色吗?


七、布置作业

  阅读冰心的《一只木屐》,回答问题。一只木屐

冰 心   ① 淡金色的夕阳,像这条轮船一样,懒洋洋地停在这一块长方形的海水上。两边码头上仓库的灰色大门,已经紧紧地关起来了。一下午的嘈杂的人声,已经寂静了下来,只有乍起的晚风,在吹着码头上凌乱的绳和尘土。

  ② 我默默地倚伏在船栏上,周围是一片的空虚——沉重,时间一分一分地过去,苍茫的夜色,笼盖了下来。

  ③ 猛抬头,我看见在离船不远的水面上,________着一只木屐,它已被海水泡成黑褐色的了。它在摇动的波浪上,摇着,摇着,慢慢地往外移,仿佛要努力地摇到大海上去似的!

  ④ 啊!我苦难中的朋友!你怎么知道我要悄悄地离开?你又怎么知道我心里丢不下那些把你穿在脚下的朋友?你从岸上跳进海中,万里迢迢地在船边护送着我。

  ⑤ 过去几年的、在东京的苦闷不眠的夜晚——相伴我的只有瓦 yán 的雨声,纸窗外的月色,更多的是空虚——沉重的、黑黝黝的长夜,而每一个不眠的夜晚,我都听到嘎达嘎达的木屐声音,一阵一阵地从我楼前走过。这声音,踏在石子路上,清空而又坚实;它不像我从前听过的、引人憎恨的、北京东单操场上日本军官的军靴声,也不像北京饭店的大厅上日本军官、绅士的皮鞋声。这是日本劳动人民的、风里雨里寸步不离的、清空而又坚实的木屐的声音……

  ⑥ 我把双手交叉起来,枕在脑后,随着一阵一阵的屐声,在想象中从穿着木屐的双脚,慢慢地向上看,我看到________的穿着外褂、套着白罩衣的老人、老妇的脸;我看到________的穿着工裤、披着蓑衣的工人、农民的脸;我看到________的戴着四角帽、穿着短裙的青年、少女的脸……这些脸,都是我白天在街头巷尾不断看到的,这时都汇合了起来从我楼前嘎达嘎达地走过。

  ⑦ “苦难中的朋友!在这黑黝黝的长夜,希望在哪里?你们这样嘎达嘎达地往哪里走呢?”在失眠的辗转反侧之中,我总是这样痛苦地想。

  ⑧ 但是鲁迅的几句话,也常常闪光似的________进我黑暗的心头,“我想:希望本无所谓有,也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⑨ 就这样,这清空而又坚实的木屐声、一夜又一夜地、从我的乱石 lín 峋的思路上踏过;一声一声、一步一步地替我踏出了一条坚实平坦的大道,把我从黑夜送到黎明!

  ⑩ 事情过去十多年了,但是我还常常想起那日那时日本横滨码头旁边水上的那只木屐。对于我,它象征着日本劳动人民,也使我回忆起那几年居留日本的一段生活,引起我许多复杂的情感。

  ⑾ 从那日那时离开日本后,我又去过两次,这时候,日本人民不但是我的苦难中的朋友,也是我斗争中的朋友了,我心中的苦乐和十几年前已不相同。但是,当同去的人们,珍重地带回了些与富士山或樱花有关的纪念品的时候,我却收集一些小小的,引人眷恋的玩具木屐。

  1、给加粗的字注音或根据注音填汉字:

    万里迢迢(  ) 黑黝黝(   )

    瓦 yán (  )  (  ) lín 峋

  2、1946年年末之后,作者曾旅居日本一段时间,《一只木屐》是作者回国十多年后写下的一篇散文,本文以_________为线索,以回忆中的两组画面结构而成,一组是联想的面,一组描写了________的情景。

  3、第①段属于什么描写?它的作用是什么?

  4、选词填空。

   ⑴ 猛抬头,我看见在离船不远的水面上,________着一只木屐。

    A、浮

    B、游

    C、停

    D、飘

   ⑵ 但是鲁迅的几句话,也常常闪光似的________进我黑暗的心头。

    A、刺

    B、冲

    C、走

    D、映

   ⑶ 第⑥段横线上依次应填的词语是________。

    A、悲哀憔悴

    B、忧郁彷徨
 
    C、痛苦愤怒

  5、第④段中“我苦难中的朋友”与第⑦段中“苦难中的朋友”分别指什么?

  6、用第⑤段中的“它不像……也不像……这是……”造一个句子。

  7、第⑧段中引用了鲁迅的几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8、第⑩段中说“事情过去十多年了,但是我还常常想起那日那时日本横滨码头旁边水上的那只木屐。”为什么事情过去十多年了还常常想起那只木屐?

  9、第⑾段中的“这时候”指代什么时候?

 10、离别、送别在文学描写上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古往今来,描写离愁、别绪的名篇佳作无以计数,请你写出三个写离别、送别的诗句。

〖参考答案〗

  1、tiáo yǒu 檐 嶙

  2、一只木屐(或木屐) 离别日本(或离开日本等)

  3、属于环境描写(或景物描写);作用是渲染了离别时凄冷、悲凉的气氛,衬托了“我”离别日本时的凄凉(或悲凉)的心情。

  4、

   ⑴ D

   ⑵ A

   ⑶ A C B

  5、木屐;苦难中的日本劳动人民

  6、略

  7、引用鲁迅的话表达了对光明、新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特别是对新生活的信心。

  8、因为对于我,它象征着日本劳动人民,也使我回忆起那几年居留日本的一段生活,引起我许多复杂的感情。

  9、我后两次去日本的时候。

 10、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君不见,雪上空留马行处。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板书设计】
  【活动与探究】

  1、课文围绕“我的第一本书”展开叙述、抒发感情。那么生活中发生过哪些与书有关的事情令你难忘呢?请选择其中最为亮丽的一件把它写下来,并讲给同学听。

  2、围绕读书有哪些有趣的故事、精警的名言佳句,请你搜集整理。在班级中开展一次“讲读书故事、诵读书名言”的主题活动。
  【备课资料】

一、课文补遗 诗坛硬汉

──记诗人牛汉   我国是个有着悠久历史传统的诗歌国度,代有辈出的诗人。但不是所有的诗人都能获得卓越的成就。只有把自己的命运与时代和民族紧密联系在一起,并通过独特个性深刻感受历史的脉搏和人民的心声而又富有才华的诗人,才能在诗歌史上留下自己的印记。在跨越20世纪到21世纪的中国诗人中,牛汉同志是命运坎坷、经历丰富的一位少数民族诗人。他有蒙古族的血统,早年即向往革命,远在20世纪40年代他就开始发表诗作,出版了诗集《彩色生活》《祖国》《在祖国面前》和《爱与歌》等。1946年他曾因参加学生运动被捕入狱,出狱后又从事党的地下工作。那时,他即成为当时很有影响的“七月”派诗群的一员,以自己富于民族和革命激情的反抗侵略、呼唤民主的歌声,引起广大读者的共鸣。新中国成立后,他迅即投身抗美援朝前线,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为保家卫国而战。但1955年后,不幸在所谓“胡风集团”的冤案中被牵连,受到不应有的对待而被迫中断写作。复出后,他迅即放声歌唱,参与主持大型刊物《中国》,并长期在人民文学出版社担任编辑,主编《新文学史料》。我国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他不但与绿原共同编辑“七月”派的20人诗集《白色花》,为这个解放前曾经存在共同志趣的诗群留下可贵的纪念;他个人更新作频频。他的诗集《温泉》曾获1983~1984年全国优秀新诗奖;他还出版了《海上蝴蝶》《沉默的悬崖》《蚯蚓和羽毛》《牛汉抒情诗选》等多种诗集。他虽年事渐高,却老而益壮,至今勤奋笔耕不辍,除了诗作,他还有散文集《滹沱河与我》《萤火集》和评论集《学诗手记》等问世。

  近半个世纪来,我们的祖国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革,可谓旧貌换新颜。但在这历史的剧变中,却产生许多的曲折,在欢乐中有苦难,在前进中有倒退。每个人在这历史的波涌中,无不几经命运的沉浮,面临种种严酷的考验。诗人是时代敏感的神经,他最能敏锐地感受到历史的阵痛,有的人因自身的脆弱而倒下,有的人却因自身的坚强而屹立于滚滚浪涛的面前。牛汉同志就是时代浪涛中的坚强者,是当代不平静诗坛的硬汉。即使在困难的状况下,他仍能以各种题材展现自己昂奋不羁的坚强人格,抒发自己充满深邃人性的情思。这位写过长诗《鄂尔多斯草原》的诗人,热爱生命,热爱大自然。他的大部分作品多托草木以言志,借鸟兽以抒情。他的名作《鹰的诞生》《华南虎》《半棵树》《车前》《巨大的根块》等都寄托着作者坚强的性格和不屈的意志,为人们塑造了生命蓬勃而壮烈、渴望自由和奋斗的崇高的艺术意象。他笔下的鹰在“暴风雨里”诞生,在“雷鸣电闪”中唱着“激越而悠长的歌”;他吟唱的虎,虽被囚禁,趾爪被铰,利齿被锯,仍向往“苍苍莽莽的山林”,发出石破天惊的咆哮声。那被雷电劈剩的半棵树“仍然直直地挺立着/长满了青青的枝叶”,“还是一棵树那样伟岸”!他写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铁的山脉》和《丰碑》两诗,写铁山虽遭风雨雷电的袭击,却仍等待“献身的时刻”和“粉身碎骨的幸福”;写天安门前那“粗糙的花岗岩”和“朴素的水泥砖”为能铺成“宽阔的路”和“神圣的广场”而无限欢欣!歌颂的实际上都是不顾自己荣辱得失的为人民做奉献的伟大忘我精神!毫无疑问,人们从他的诗中感受到的不仅是悲剧的崇高美,还感受到一个崭新时代的令人兴奋鼓舞的时代的强音!

  牛汉同志的诗作深深根植于现实生活。他善于把人生体验的真情与深刻的思想意蕴相结合,通过强有力的艺术构思,创造一种粗犷、豪放的风格。而他后期的诗更见凝重与深沉。像《我是一颗早熟的枣子》更透出一种深深的苦涩,它感叹自己“是大树母亲绿色的胸前/凝结的一滴/受伤的血”,但诗人最后还是吟唱作为“一颗早熟的枣子”是“多么羡慕绿色的青春”!在悲剧的氛围中仍然表现出对自己和生命的执著的热爱和追求。他的另一代表作《梦游》则以意识流动和时空交错,似梦非梦地表达了自己痛苦的人生体验以及“从灾难和历史阴影中突围出来”的愿望,更多地表现了他的现实主义精神如何吸取了现代主义的艺术技巧和手法。

  牛汉同志是一位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诗人,也是一位卓具艺术个性并勇于艺术探索的诗人。他的诗歌创作在20世纪的中国诗歌史上占有重要的一页,他的艺术足迹为后来的诗坛探索者提供了十分有益的经验和发人心智的启迪。

               (摘自《人民日报》 作者 张炯)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我的第一本书,牛汉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我的第一本书》教学设计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华南虎》教学建议
    《华南虎》教学设计
    《华南虎》结构分析
    《华南虎》问题研究
    《华南虎》研讨与练习说明
    《华南虎》教学建议
    《华南虎》有关资料
    沉默与爆发──由牛汉《华南虎》想开…
    再品《华南虎》
    诗坛硬汉──—记诗人牛汉
    《华南虎》赏析
    《华南虎》词语解释
    《华南虎》中心思想
    濒危的华南虎
    《华南虎》形似字辨析
    《华南虎》多音字辨析
    地震中的父与子
    《华南虎》写作背景
    《华南虎》学法引导
    马里安的盲眼
    《华南虎》生字注音
    《华南虎》教学设计
    《华南虎》整体把握
    《华南虎》教学设计
    《华南虎》词义辨析
    《华南虎》教学设计
    《华南虎》重难点讲解
    《华南虎》问题探究
    《华南虎》课文评点
    不羁的灵魂──读《华南虎》有感
    《华南虎》教学设计
    《华南虎》教学设计
    《华南虎》写作特点
    《华南虎》疑难解析
    《华南虎》教学杂谈
    《华南虎》电子教材
    《华南虎》写作借鉴
    一块在琢磨的璞玉──《华南虎》教学…
    《华南虎》教学设计
    《华南虎》说课设计
    《华南虎》教学设计
    《华南虎》教学设计
    《华南虎》教学设计
    《华南虎》教学设计
    《华南虎》教学设计
    《华南虎》教学设计
    我的第一本书
    我的早年生活
    《我的第一本书》知识延伸
    《我的第一本书》课文评点
    《我的第一本书》研讨赏析
    《我的第一本书》写作借鉴
    《我的第一本书》疑难解析
    《我的第一本书》写作特点
    《我的第一本书》阅读指导
    《我的第一本书》参考图片
    作为钟、铸钟人和钟声的牛汉
    月是故乡明
    《我的第一本书》写作特色
    《我的第一本书》电子教材
    鹰的诞生
    《我的第一本书》重难点讲解
    《我的第一本书》教学建议
    《我的第一本书》问题研究
    《我的第一本书》整体把握
    《我的第一本书》研讨与练习说明
    一块仍在疼痛的历史的伤疤
    直面牛汉
    《我的第一本书》杂叙
    牛汉《华南虎》欣赏
    《我的第一本书》问题探究
    《我的第一本书》教学设计
    用血铸就的灵魂──我与牛汉先生
    《我的第一本书》多音字辨析
    《悼念一棵枫树》赏析
    诗坛之鹰──牛汉
    诗坛硬汉──记诗人牛汉
    诗人的眼睛
    倔强诗人牛汉
    诗如其人──诗人牛汉印象
    我的第一本书:《父亲的日记》
    我的祖先和一把剑的传说
    《我的第一本书》教后反思

    《我的第一本书》同步练习
    汗血马
    诗意人生之缘
    《我的第一本书》学法指导
    《我的第一本书》素质教育新学案
    《我的第一本书》课文背景知识
    牛汉的不羁诗魂
    女儿的第一本书
    《我的第一本书》同步练习
    《我的第一本书》词语解释
    《我的第一本书》词义辨析
    《我的第一本书》难句解析
    《我的第一本书》中心思想
    《我的第一本书》结构分析
    落雪的夜
    《我的第一本书》形似字辨析
    苦难中的温情──《我的第一本书》教…
    《我的第一本书》生字注音
    我的父亲──谈马季
    我的第一本书
    多年父子成兄弟
    《我的第一本书》习题精选
    《我的第一本书》习题精选
    《藤野先生》习题精选
    我的第一本书
    《我的第一本书》教学设计
    《我的第一本书》优化测控
    《我的第一本书》同步达纲练习
    《我的第一本书》教学设计
    《我的第一本书》教学设计
    《我的第一本书》教学设计
    《我的第一本书》教学设计
    《我的第一本书》主题思想
    《我的第一本书》教学设计
    《我的第一本书》教学与反思
    《我的第一本书》教学设计
    《我的第一本书》教学设计
    《我的第一本书》教学设计
    《我的第一本书》教学设计
    《我的第一本书》教学设计
    《我的第一本书》教学设计
    《我的第一本书》教法指引
    《我的第一本书》教学设计
    读《我的第一本书》中的快乐
    卜劳恩和他的漫画《父与子》
    《我的第一本书》教学设计
    《我的第一本书》教学设计
    《我的第一本书》教学设计
    《我的第一本书》教学设计
    《我的第一本书》教学杂谈
    《我的第一本书》导入语设计
    《我的第一本书》教学设计
    《我的第一本书》同步练习
    《我的第一本书》课后反思
    《我的第一本书》教学设计
    似曾相识燕呢喃──记偶拾的回堂课《…
    记忆中不能抹去的亮色──《我的第一…
    我的母亲
    给学生一次“爆发”的机会──《我的…
    创设课堂情境,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悼念一棵枫树
    《我的第一本书》导入语设计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