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从“救助车夫”这个故事知道了鲁迅先生是一位同情关心广大劳苦人民、爱憎分明的人,从“关心女佣”这个故事更深刻地领略到了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高贵品质。鲁迅先生一生只关心过这两类人吗?(生:不是。)今天,让我们怀着沉痛的心情随着周晔一起走进1936年10月20日的万国殡仪馆礼堂,去鲁迅先生追悼会现场看看吧!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请同学们把书翻到81面,一边轻声朗读第一自然段,一边划出描写当时情景的句子。生轻声读,认真划。
2、引导品析第一自然段
师:不少同学找到了,而且举起了右手。XXX,请你读读你划的句子。
生有感情地朗读2-4句话。
师:读得真好,饱含深情。谁再来读?
另一生更有感情地朗读,声音哽咽。师抚孩子的肩头:真是好孩子!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几句话。
全班齐读,教室内弥漫着浓浓的哀伤气氛。
师:1936年10月19日,有一个消息在极短的时间内传遍了全中国,传遍了全世界,这个消息就是:鲁迅先生逝世了!在读这些句子的时候,你们了解到了什么?
生:从这些句子中,我知道了当时来追悼会的人数众多,从“各色各样”可以看出来吊唁的人包括各行各业,各个年龄阶层,男的女的都有。
师:是啊,当时来吊唁的人第一天就登记了4400多人,三天过万人。这还不包括那些不会写字或没有留下姓名的人。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句话。
生齐读。
师:刚才我听到XXX说到了“追悼”一词,结合上下文,想想它的意思。
生:指怀念逝世的人并抚慰家属。
生:不对,这是吊唁。
师:那课文中的“追悼”指什么?你能找出具体的语句解释说明吗?
生:课文中指“向他致敬,有的甚至失声痛苦。”
师:“失声痛苦”又是什么意思呢?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什么?
生:“失声痛苦”指因十分悲痛哭不出来而哽咽或者不顾场合号啕大哭。从这句话我知道鲁迅先生是一位十分受人爱戴的人。
师:我们一起来读这句话,感受当时前来参加追悼会的人们的悲痛之情。
师领读:“许多人都来追悼他,”
生齐读:“向他致敬,有的甚至失声痛苦。”
师:礼堂里除了前来追悼鲁迅先生参加吊唁的人以外,还有什么?
生:礼堂里还有无数的花圈和挽联。
师:是的,人们通过各种方式表达对鲁迅先生的哀思,表达自己内心无比的伤痛。当时的周晔不到十岁对这样的情景,起初是什么感受?
生:(朗读第一句话)从这句话我知道了周晔起初并不知道伯父就是鲁迅先生,也不知道伯父去世会对其他人有什么影响。
师:当他看到礼堂里前来吊唁的人群之后,他当时怎么想的?
生:他是这样想的:“那时侯我有点诧异了,伯父为什么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语气平和,没有读出疑问的意味)
师:请你再读读这句话?
生读,但还是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
师:请你在读的时候注意句末的问号!
生读,仍然没有读出疑问的语气。
师:别急,注意联系上下文和语句中的标点符号!
生再读,语调上扬,把当时周晔的诧异心情展示得淋漓尽致。
师:真棒!掌声送给他!
学生雷鸣般的掌声,既因为他战胜了自己,读出了疑问句,同时也因为他的朗读效果确实不错。教室里开始漾起热烈气氛。
师:在这种思考中,周晔想起了和伯父在一起的快乐时光,想起了周末团聚时的其乐融融,想起了伯父平日对自己的谆谆教导……想起了往事中的点点滴滴,她又是什么样的心情?我们一起读第一段的最后一句话!(小黑板出示这句话)
学生深情朗读,教室内一片肃穆。
师:在本段的描写中,作者为了突出对鲁迅先生的深切哀悼,充分运用了人物描写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你们知道吗?
学生一时无语。
师:这种描写方法把我们带入了作者写文章时的9年前,让我们能充分从作者的角度感悟当时追悼会现场的悲痛气氛,也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了作者内心的悲伤。
生:这是一种心理描写。
师:是的。这种方法很好地让我们了解到作者当时的心情,使我们身临其境。下面,让我们站在1936年10月20日的万国殡仪馆礼堂里,站在周晔的身边,静静地看着鲁迅先生安详而又瘦削的面容,沉痛悼念这位中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男生读第一句,老师读2——4句,女生读第五句,全班一起读最后一句。
师生分角度神情悲痛地读第一自然段。
3、师总结过渡:看着前来吊唁的人群,想着与伯父相处的日日月月,往事一幕幕浮现在眼前。而让小周晔感觉就发生在昨天的便是鲁迅先生教导她读书的事情,因为这件事就发生在鲁迅先生去世的那年正月。
三、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师引导请同学们拿上笔,默读课文第二部分,划出让你感受深刻的句子。
2、生边读边想边划。
3、引导学生学习本部分关键语句,体会鲁迅先生含蓄幽默的性格特点及“我”的感受。
师:谁来说说你感受深刻的句子,让大家一起分享你的劳动成果?
生:我感受深刻的是这几句话:“伯父摸着胡子……不再马马虎虎了。”周晔当时读书不认真,伯父并没有责骂她,只是说自己的记性好。这种批评方法,既教育了周晔,又不伤害周晔的自尊心。
师:鲁迅先生表面上是在夸奖自己的记性好,可是作为55岁的老人记性在怎么好也不会比9岁多的周晔好,他的记性好只是因为读书专心、认真,做到了眼到、口到、心到,特别是心到。伯父用这种含蓄委婉的方法教育我,使“我”当时有什么感觉?
生:“我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挨骂还难受。”
师:“我”当时怎么读书的呢?
生:“老实说……乱说一气。”
师:就是说,“我”读书是——
生:囫囵吞枣
师:在具体内容上,还——
生:张冠李戴
师:你能结合课文说说这两个成语的意思吗?
生:囫囵吞枣的意思是“我”读《水浒传》时只注重紧张动人的情节,不顾人物的个性,对那些复杂的内容全搞不清楚。张冠李戴是指把这个人做的事情安在那个人的头上。
师:你真会读书!在解释词语意思时我们不仅要查阅字典、词典等工具书,还要学会结合文章具体内容来理解。看来,伯父教育的一点也没有错啊!即使这样,伯父也没有板起面孔,而是怎样做的?
生:“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的。
师:作者又是抓住了人物的什么来写的?(生:动作描写)从这里,我们还可以看出鲁迅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生:鲁迅先生不仅幽默风趣,还特别慈爱。他用这种特别的方式使我既不至于难堪,又改正了错误。
师:在伯父的教育下,“我”后来怎么读书的?
生:“从此,我读什么书都不再马马虎虎了。”
师: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伯父的一席话,使周晔……
生:永远改正了读书囫囵吞枣的错误。
生:掌握了正确的读书方法
生:记忆深刻
生:刻骨铭心
师:越说越好了!
生:终生受益
生:受益非浅
师:看来同学们也是深受教育,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几句话。
全班齐读。
师:伯父不仅教育我怎样读书,临走前还送了我两本书,这两本书都是伯父翻译专门给少年儿童阅读的,表现了他对青少年成长的关怀。“伯父已经去世多年了,这两本书我还保存着”,周晔保存的仅仅是两本书吗?
生:不是。周晔保存的是伯父对她的爱抚,对她的教导。看到这两本书,她就像看到伯父一样,这是一种珍贵的纪念。
师:是的。每当周晔捧起这两本书,伯父的音容笑貌就会浮现在眼前,和伯父在一起的日子也会历历在目。想到这里,站在伯父遗体旁边的周晔不禁潸然泪下。请同学们齐读这句话。(“我呆呆地望着……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
四、学习第三部分
1、在“笑谈碰壁”中,周晔又表现了鲁迅先生什么品质呢?请同学们同桌合作读第三部分,读完后谈谈自己的感受。
2、学生合作读书,并谈出自己的感受。
3、组织交流
师:你们在读的过程中,觉得哪些语句最有意思?
生:我觉得10——12自然段最有意思。鲁迅学生居然说那时的黑暗社会是黑洞洞的环境,而他遭受的一切迫害和挫折都只不过是碰壁而已。
师:齐读这段对话,想一想“这段话表现了鲁迅先生什么样的品质?”
生齐读。
师:有同学想到了吗?
生:我感受到了鲁迅先生的乐观精神,不怕困难的精神。
师:说得好!其实,在黑暗中碰壁完全有办法避免的,比如:曾经在这里碰过壁,下次让开走,或者干脆在家里不出去。鲁迅先生是怎样做的?
生:鲁迅先生没有逃避,我从“碰了几次壁”,“还不容易碰壁吗?”知道了不仅鲁迅先生不仅没有逃避,反而把鼻子碰扁了也还要和那些黑暗势力做斗争。
师:你真会读书,能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句子的深刻含义。当时的苏联作家高尔基也曾经写信邀请鲁迅先生去避难,但鲁迅先生谢绝了,因为他一刻也不能停止为广大的劳苦人们呐喊,他是不佩枪的战士,他是不骑马的骑兵,但是他手中的笔却能像匕首一样直刺敌人的心窝!让我们一起再读这几个句子,感受鲁迅先生顽强不屈的斗争精神以及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
男女分角色读。
师:你们发现了吗?这个部分周晔又主要运了写人的什么方法呢?
生:作者主要运用了语言描写来表现人物特点。
生:在这部分里,作者还运用了动作描写,表现了鲁迅先生的外貌特点。例如:“伯父转过头来……胡子跟着一动一动的。”
师:你真了不起,读书真仔细!以后要是谁在你的手下学作文,一定会写得生动具体。
那位同学不好意思地笑了,其他同学觉得好玩也跟着笑了。
师:伯父巧妙地回答了“我”关于“碰壁”的事情,大家哈哈大笑起来。大家在笑什么?
生:可能笑我的天真。
生:也可能觉得鲁迅先生幽默风趣。
师:周晔当时也笑了。可当她在殡仪馆的礼堂里,看着那些前来吊唁的人群想起这件事的时候,她却是满含伤心的眼泪在悼念伯父。一起读第一自然段的最后一句:“我呆呆地望着……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
五、总结全文
1、升华主题。
鲁迅先生的逝世不仅是周晔失去了一位好伯父,对于全中国人民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损失。鲁迅先生虽然离开了我们,但是他的精神一定会活在我们心中,永垂不朽!巴金先生在《悼鲁迅》最后一段深情写道:“别了,鲁迅先生!你说:‘忘记我。’没有一个人能够忘记你的。我们不会让你静静地死去。你会活起来,活在我们的心里,活在全中国人民的心里。你活着来看大家怎样继承你的遗志向中华民族解放的道路迈进!”
2、回顾课题。
师:请大家注意看课题,按常理,在称呼的后面只能加名字,为什么周晔却说“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呢?
生:“先生”是表示尊敬或敬仰,作者在这里这样写是想表达对伯父的敬意。
师:好,让我们怀着敬意一起读课题“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3、课文延伸。
课外,请同学找一些鲁迅先生写的文章或描写鲁迅先生的文章阅读,相信你们对鲁迅先生的了解会更深入,更全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