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设计 江苏省宜兴市丁蜀高级中学 吕 彦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课文,以领悟文意,受到熏陶,体会语言的优美和抒情性。 2、学习本文结构严谨,选材精当的写法。 3、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课文,以领悟文意,受到熏陶,体会语言的优美和抒情性。 2、学习本文结构严谨,选材精当的写法。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课文,以领悟文意,受到熏陶,体会语言的优美和抒情性。 2、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 【课型】 讲读课 【师生活动设计内容】 1、事先布置学生搜集整理有关资料,了解闻一多先生,为课文的学习做准备。 2、整体感知环节注重培养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把握和概括理解能力。 3、适当补充资料,如《最后一次讲演》,《红烛》,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闻一多先生的伟大人格和崇高精神。 4、语言品读是本文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有些语句需多多朗读,要教学生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邓稼先》,从“两弹元勋”邓稼先身上感受到了中国知识分子的崇高人格和奉献精神,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同样具有伟大人格的中国知识分子──闻一多。 二、交流搜集到的有关闻一多先生的资料 1、闻一多(1899~1946),湖北浠水县人,学者,诗人,民主战士。曾参加学生运动,1922年赴美学习,1925年回国任大学教授。1923年出版诗集《红烛》,以反帝爱国为主题,1928年出版《死水》,表现出深沉的爱国主义激情,后致力于古典文学的研究。1937年,抗战开始,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任教。抗战八年中,他留了一把胡子,发誓不取得抗战的胜利不剃去,表示了抗战到底的决心。1943年,因不满蒋介石反动独裁统治,积极参加爱国民主运动。1946年7月15日被国民党特务杀害。 2、上个世纪30年代,闻一多先生在国立青岛大学任教时,写了大量的诗作,有不少人想拜他为师,但他有规矩,你若要拜他为师,必须先把诗作给他看,他觉得你有发展前途,才肯收你为徒……文学青年臧克家不远千里慕名而去,以一首题为《幻光》的诗向闻先生请教:“人生永远追逐着幻光/但谁若把幻光看作是幻光/那他便沉入了/无边的苦海”闻先生读完这首诗,深受感动,欣然收臧克家为徒! 今天,我们就来读一读中国现代著名诗人臧克家的一篇写他的老师的文章《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朗读时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学生带着问题听读课文。 1、文章题为《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他的“说”和“做”各有什么特点?这两方面矛盾吗? 2、文章是从哪两个方面来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 3、把这两方面综合起来看,闻一多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讨论明确: ⑴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 → 作为学者的方面 ⑵ 说了就做,言行一致 → 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综合来看,他是一个言论和行动完全一致的人,是“口的巨人,行的高标”。 我们通过朗读、讨论,认识到闻先生“说和做”是完全一致的,这种高贵的品格值得我们景仰和学习。那么,作者是怎样表现闻先生这一高贵品格的呢? 四、深入剖析 1、研读第一部分(1~7段) ⑴ 哪两句话是对闻先生作为学者“说和做”的高度概括?(第1、2自然段。) ⑵ 这部分列举了那些事例?这些事例选材的角度是什么?详略安排怎样?(三个事例: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三本书的情况。写作《唐诗杂论》事例是从“做”了再“说”这个角度选材的;其他两个事例是从“做了也不一定说”角度选材的。详写第一件事,略写后两件事。 ⑶ 闻一多先生潜心研究学术的目的是什么?哪些语句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闻先生潜心研究学术?(①“要给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意为从中国古代文化中探求振兴我们民族的方法②“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饭,几乎忘了吃”,“夜间睡得很少”……) ⑷ “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怎样理解“群蚁排衙”?这句话表现出闻先生怎样的治学态度?(“群蚁排衙”,文中指闻先生写字工工整整,十分认真,他的手稿都是蝇头小楷,好象群蚁排衙。表现了闻先生一丝不苟、严谨的治学态度。) ⑸ 用一句话概括闻一多先生的学者形象。 他是一位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治学严谨、不畏艰辛、废寝忘食、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的卓越的学者。 教师小结: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先生,治学严谨,不畏艰辛,这种治学态度值得我们共同学习。 2、研读第二部分 ⑴ 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他说了,是怎么说的?(“起先,是小声说,”“后来,声音越来越大”) ⑵ 说的内容和目的是什么?(叫人民起来,发对独裁,争取民主。) ⑶ 闻一多先生“说”了就做,文中写他做了哪几件事?(①起稿政治传单,②在李公仆先生追悼大会上发表演说,③参加游行示威。) ⑷ 表现了闻先生什么精神? (无私无畏,勇于献身的革命斗争精神。“大勇的革命烈士”) ⑸ 补充资料《最后一次讲演》 ⑹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3、总结 ⑴ 把学者闻一多和革命家闻一多综合起来,概述闻先生的形象。 ⑵ 文章一、二两部分是怎样衔接起来的?这样衔接有什么好处? (文中第七自然段承接上文进行总结,并照应开头;第八九自然段开启下文。 好处:承上启下,前后呼应,脉络清楚,过渡自然,把闻先生作为学者和作为革命家方面的情况用极简明的语言并列地提出来,给读者以深刻印象。) 五、品读语句,学习语言 把你认为生动优美的语句或词语划出来,并说说原因 语言特点: 1、生动形象,富于感染力: 如“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一句,不用“研究”一词,而精心地选用了“钻探”,这就包含了比喻,既形象,含义也更丰富了。并且句式也变成“向……钻探”,叙述由静态变成动态,给人的印象不再是客观的介绍,而且是热情的称赞了。 2、精练含蓄: 如一个“说”字,很普通,作者却赋予多种含义。开头引用的闻一多自述中的“说”,是向人家宣告自己要干什么或告白自己干了什么的意思;而第5段“他并没有‘说’,但他‘做’了”中的“说”和第6段中的“说”,则有吹嘘、自诩的意思,这里的“没有‘说’”,主要是赞扬闻一多先生的实干精神和谦虚美德;“作为革命家”,闻一多的“说”,是对于革命的宣传和动员,是对反动派的揭露和斥责,实际上也就不但是“言”,也是“行”了。这种结合一定语言环境灵活地赋予同一个词以不同含义的表现手法,是耐人寻味的。 3、富于音乐美。 ⑴ 善于使用成语或仿成语结构,如“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潜心贯注,心会神凝”,“迥乎不同”,“一反既往”,“警报迭起,形势紧张”,等等。结构整齐,有节奏感。 ⑵ 惯于使用对句的形式,如一开头的“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就是对句,又如“仰之弥高……钻之弥坚……”,“不动不响,无声无闻”,“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还有末段的“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这些成对的句子,有些具有对比的性质,有些则是并列的性质,有的是更为整齐的对偶句。读起来,琅琅上口,铿锵有力,富于音乐美。 六、小结 闻一多先生既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又是大勇的民主战士,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我们要学习闻一多先生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的精神,学习他为了民主革命事业无所畏惧,视死如归的精神。让我们沿着闻一多先生的足迹,让理想在奋斗中闪光! 七、作业 1、摘抄生动、优美的词句; 2、闻一多先生的事迹很多,试为本文补充一两个事例。 【板书设计】 |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臧克家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设计原文赏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