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现代 >> T >> 天上的街市 >> 正文

 

《静夜》案例分析

静夜》案例分析   浙江省建德市寿昌初级中学 周陈莉     【教学设计背景】   新课标明确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指导思想,怎样在教学中贯彻这一指导思想呢?结合教学实践,我发现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学生大多不感兴趣。可一旦让他们提问,他们就七嘴八舌的问题一堆。与学生勾通之后我才明白,老师提出的问题并不是他们真正想了解的,他们自己提的才是他们最需要解决的问题,这才是“以人为本”。   但紧接着又出现了一个新的问题:课堂上的时间有限,不能尽让学生无目的的提一些无价值的问题。那么,怎么做才能既发挥学生自主探究文本的主动性,又引导学生有效的阅读文本,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呢?在《静夜》的教学中我进行了一些尝试,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课堂实录】 一、创设情境导入   师:广袤无垠的星空充满了神秘、浪漫的气息。早在远古时代,人类就有了仰望夜空的习惯。恋人们喜欢在星空下散步,窃窃私语;快乐的人们喜欢在星空下点起篝火,载歌载舞;孤独者则在夜空下痛苦着、彷徨着、迷茫着……那么,我们伟大的诗人郭沫若先生又在星空下想些什么呢?让我们走进《静夜》,去品味诗人心中的滚滚思潮。   (课件播放有关宇宙、星空的图片。)
二、研读诗歌,品味语言,丰富想象   1、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诗歌,思考:     你从诗中读出了什么?     阅读提示(幻灯出示):    ⑴ 内容:诗里写了哪些景物?是围绕什么特点写的?    ⑵ 语言:     ① 音乐美:是否押韵?押哪些韵?     ② 用词美:你认为诗中哪些词用的最美,为什么?     ③ 句式美:你认为诗中哪些句式有特殊的意韵,为什么?    ⑶ 情感:你从诗中读出了怎样的情感?    ⑷ 其他:     ① 你从诗中读出诗人是个怎样的人?     ② 你对哪些词、句有不理解的地方?   2、以下节选了关于内容、情感的部分讨论。     生1:“诗歌用一组喜景表达了一种喜悦之情。”     生2:“我反对她的意见。这一组优美的景物构成了一种朦胧的哀愁,‘对月流珠’就是印证。”     生3:“从‘对月流珠’可以看出诗人要表达的是一种绝望。”     师:大家的说法似乎都有依据,但哪一种说法最准确呢?大家记住对诗歌情感的理解一定要与写作背景相结合。轰轰烈烈的,呼唤民主、自由的“五四”运动结束了,但中国的现状并没有改变。面对这样的现实,在日本留学的郭沫若写下了《静夜》。请同学们结合背景再读诗歌,体会情感。     生1:“我觉得是一种朦胧的哀愁,诗人对国家的前途并未绝望。”     生2:“我觉得还有一种隐隐的思乡之情。诗人一定想回国做一些事。”   3、教师小结,出示板书:     写实:月光──松林──白云──疏星     想象:天河──海雾──鲛人──流珠     感情基调:恬静、忧愁   4、幻灯出示郭沫若《星空》中的部分诗句,分别请四个同学朗读,请其他同学思考:《星空》这一诗集有何共同点?     诗读完后,学生一致认为在这本诗集中诗人赋予星空以渺远、清寥、可望不可即的特征,表达了一种缥缈、空虚、寂寞、孤独、忧郁的思绪。“星空”构成了郭沫若诗中独特的意象。
三、训练朗读,体会意境   1、师:请再次自由朗读,分小组讨论:     你认为该怎样朗读这首诗?并请按照你的想法朗读一段。老师倡导的是个性化的朗读,希望同学们都能读出自己的风格。     讨论提示(幻灯出示):    ⑴ 诗歌的主题。    ⑵ 语速:哪个词该慢,哪个词该快?    ⑶ 停顿该怎样划分?    ⑷ 重音:哪些词要重读?   2、在学生充分发言的基础上,听范读,总结(幻灯出示):     舒缓、柔和:节奏舒缓,不宜强。     声音不宜大。     速度不宜快。   3、自由朗读,准备进行朗读挑战赛。     朗读挑战赛就是向班里的某一位同学发出挑战,可以是同水平的,或者是比自己水平高的。也可以是课前商量好的。用鼓掌的分贝高低来评判胜负。
四、总结评价   鼓励敢于发出挑战的勇士们!鼓励取得胜利的成功者!指出失败者的优缺点,鼓励他们再接再厉!
五、作业   想象鲛人流泪的原因,把它写成一个美丽的故事。
【教学反思】   1、在教学过程中,我坚持“以人为本”“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指导思想。我相信学生自己提的问题才是他们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我以文本为载体,只提出讨论的大致方向,至于具体研究哪一方面,讨论什么都由学生自己决定。   2、我强化教学过程的民主性,给学生创设一个安全、平等的对话环境,倡导学生的自 主合作探究。在学生的表述中、思维过程中,我鼓励学生从新的方向、新的角度、新的途径进行思考,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独特的思考能力和严谨的语言组织能力。   3、对学生不接受的意见不勉强其接受。因为对文本的理解是受到生活经历、知识水平等各方面因素影响的。随着学生的成长会不断的发展。尤其在朗读方面,过多的否定会限制学生的创造力,使之不敢进行多方面的尝试,因此,只要把握住基本原则即可。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天上的街市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静夜》案例分析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现代诗歌赏析: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
    《天上的街市》教学实录3
    《天上的街市》教学实录两篇
    《天上的街市》课堂教学实录2
    《天上的街市》的学习
    天上的街市原文
    析《天上的街市》的写作特色
    课文郭沫若诗两首研讨
    《天上的街市》说课稿7
    《天上的街市》赏析
    《天上的街市》课堂教学实录
    《天上的街市》教学实录两篇2
    《天上的街市》教学实录2
    赏析《天上的街市》
    天上的街市作者郭沫若简介
    《天上的街市》教案
    《天上的街市》说课稿
    《天上的街市》说课稿2
    《天上的街市》说课稿3
    《天上的街市》说课稿4
    《天上的街市》说课稿5
    《天上的街市》说课稿6
    郭沫若《天上的街市》赏析
    《郭沫若诗两首》(天上的街市、静夜…
    教案——《郭沫若诗两首》教学设计
    语文教案——《郭沫若诗两首》教学设…
    《郭沫若诗两首》教学设计2
    《郭沫若诗两首》教学设计
    语文课件《郭沫若诗两首》(天上的街…
    语文课件《郭沫若诗两首》(天上的街…
    《郭沫若诗两首》(天上的街市、静夜…
    《静夜》说课稿
    《郭沫若诗两首》
    《天上的街市》教学实录
    《郭沫若诗两首》教案3
    《郭沫若诗两首》教案2
    《郭沫若诗两首》教案
    《郭沫若诗两首》(天上的街市、静夜…
    《 天上的街市》教学实录与点评
    《天上的街市》教案2
    《天上的街市》教案3
    《天上的街市》教案4
    《天上的街市》课例分析
    《郭沫若诗两首》(天上的街市、静夜…
    《天上的街市》课文鉴赏──古为今用…
    《天上的街市》思想内容分析
    《郭沫若诗两首》课文写作特色
    《郭沫若诗两首》电子教材
    夜景
    《天上的街市》修辞分析
    《静夜》课文鉴赏──虚与实的完美融…
    《郭沫若诗两首》典题例析
    《郭沫若诗两首》课时训练
    《郭沫若诗两首》学法指导
    《郭沫若诗两首》素质教育新学案
    《郭沫若诗两首》整体把握
    《郭沫若诗两首》课文背景知识
    《郭沫若诗两首》字词综合运用
    《郭沫若诗两首》课文结构分析
    《郭沫若诗两首》疑难解析
    《郭沫若诗两首》课文导读
    《郭沫若诗两首》问题研究
    美好的形象来自于想象,崇高的境界来…
    清朗隽美的夜歌──读《天上的街市》
    划开暗夜的理想之光
    郭沫若母亲的“诗教”
    《天上的街市》教学实录
    《天上的街市》教学实录
    《天上的街市》教案设计
    《郭沫若诗两首》练习说明
    《郭沫若诗两首》课标解读
    创设文本情境,授之以渔场──对《天…
    《郭沫若诗两首》课文简析
    《郭沫若诗两首》同步达纲练习
    《郭沫若诗两首》课外语段阅读训练
    《郭沫若诗两首》课内语段阅读训练
    《郭沫若诗两首》基础知识训练
    《郭沫若诗两首》教学设计
    《郭沫若诗两首》教学设计
    《天上的街市》教学实录
    音乐在朗读教学中的尝试──以《天上…
    梦天
    《天上的街市》说课稿
    《天上的街市》教案设计
    《天上的街市》六步教学设计方案
    《天上的街市》教学设计
    《天上的街市》教学设计
    《天上的街市》说课稿
    《郭沫若诗两首》教学设计
    《郭沫若诗两首》重难点突破
    《郭沫若诗两首》教学建议
    桂林山水歌
    霁月
    鲛人歌
    迢迢牵牛星
    《静夜》教学设计
    《静夜》说课教案
    《天上的街市》说课稿
    《天上的街市》教学设计
    《天上的街市》教学设计
    《郭沫若诗两首》学法导引
    《郭沫若诗两首》教学设计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