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进一步提高说明文的阅读能力。
2.揣摩语言,感受浓浓的诗意和韵味,体会本文行文特点,进一步提高语言感悟力。
教学重点
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对屏的感情,理解引用的古诗词诗意。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同学们,在《故宫博物院》一文中,我们都被太和殿朱漆方台上安放着的金漆雕龙宝座所吸引。在啧啧惊叹之时,同学们是否注意到其背后安放着的雕龙屏,屏面上的纹饰巧夺天工,浮雕的云龙纹更增加了御座的庄重肃穆。今天,我们聚焦“屏风”,再次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我国古代人民的超群智慧。
展示图片,同学传阅看。
提问:同学们看了这个图片,以及自己对屏风的了解可以说一说你们眼中的屏风。自由回答。
我们都知道屏风历来是我国室内的主要器具之一,我国古代建筑大多数都是土木结构的院落形式。不如今世我们所见到的钢筋水泥房那么严紧。为了挡风古人开始制造屏风这种家具。除了挡风,屏风还是建筑物中可以移动的精巧装饰,有的呢放在床前,有的可以挂靠衣服。而我们今天要上新课是陈从周的《说“屏”》。
(板书文题)
介绍作者,陈从周:(1918-2000),浙江杭州人,古代园林建筑。著有《说园》等。希望同学们通过对这篇文章的学习,可以了解到一些关于屏风的知识。
二、请同学们朗读课文。分男女读。男生一三段。女生二四段。最后一段全班一起读。在读书的过程中,请同学们划分文章结构层次。了解文章运用了什么说明结构。(总分总)
注意生字: 纳凉na liang 帷幕wei mu(悬挂起来遮挡东西的大块布) 缓冲huan chong 伧俗cang su(粗俗鄙陋) 忒tui(太) 文化休憩qi(文化享受,身心休息) 韶光shao(美好的时光)
全文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为第1段,引出说明对象,点出屏风的特点:“似隔非隔,在空间上起着神秘作用”“功能与美感相结合”。
第二部分为第2段到第4段,分别介绍屏风的作用、屏风的种类以及屏风在建筑美学上应起的作用。
第三部分为最后一段,总结全文,再次强调屏风的作用,点明写作意图。
三、分析各自然段。
第一段:引出说明对象,点出屏风的特点。作者首句用“诗意”来形容屏风,表现出什么样的感情。(美好的感觉和印象)接着作者运用了记叙的手法描写儿时通过诗词对屏风的初步认识。一句“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反映出销魂的境界。诗句的意思是“白色的烛光映着冷清的画屏,手持着绫罗小扇扑打这流萤。”引用这首诗有什么作用呢?(诗给我们营造出一种俊逸清雅的艺术氛围)。作者通过了诗词(感性的认识)表现出来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心生向往之情)。因为向往,就想去研究古代建筑(理性的认识)。而发现屏的特点(“似隔非隔,在空间上起着神秘作用”“功能与美感相结合”。)段尾用了个“巧”字 。也是充分说明了作者对屏风的喜爱。
第二段:说明了室内室外安置屏风的作用。要求同学在文中找到屏风的作用。1避免从门外直接望见厅室。2有书有画,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艺术点缀。3可以挡风。4空间上还是流通。后面有通过什么说明手法来说明屏风的作用呢?(举例子)
第三段:这段开始写一般常见到屏是在女子的房间。为什么呢?我们都知道古代的女子都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她们不能随意出门,都是在自己的房间里绣绣花之类的。所以有这么一句来形容屏风“屏者,障也。”意为什么呢?(屏风是用作遮挡,阻隔的东西)。后文又说到了牡丹亭里的一句“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及补充了屏的含义知道镜屏人是指闺中女郎。又使语言生动有趣。后面讲述屏风的种类。是按照什么说明方法说出各种各样的屏呢?(分类别)是按照什么分的?(建筑材料和装饰的华丽程度)
第四段,找出该段中心句。(屏在建筑美学上中起的作用)。这段介绍我们要因地制宜的摆设屏风。“因地制宜”---根据当地情况制定相适应的办法。所以说呢,我们在屏的设置方面是要有所注意的。是要注意什么呢?(与整体相称、安放的位置与作用、曲屏的折度、实现的远近都要得体)。同样我们的屏是怎样表现建筑上的美 (造型,色彩,绘画)。
第五段,说明了作者对屏的赞美之情,再次强调屏风的作用,点明作者的写作意图。 段首运用了什么说明手法(引用),为什么要写着两句“闲倚画屏”“抱膝看屏山”?(这些诗句对屏的描写,点出了这种古代器具所具有的文化内涵。表达了作者想更好的开发使用屏风的愿望。)告诉我们现在的建筑者们要推陈出新。“抱膝看屏山”是张恨水《金粉世家》中女主角冷清秋在小楼参佛神经,顿悟一生得失时而写下的诗。)
四、总结全文,全文表达了作者什么的思想呢?(喜爱、赞美、期盼)
让学生了解这篇课文多采用什么说明手法?(引用)思考课后第二大题。(使用诗词使本文具有浓浓的诗意和韵味,这和本文说明对象—屏风---这种传统器具是相称的)。
五、作业布置,完成练习册。课后生字词抄写三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