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比较轻松、随意的小品式的说明文。对于屏风,作者不是从专业工作者的角度,用一些专业术语详细介绍屏风,使读者获得比较全面的关于屏风的知识。而主要是从欣赏者的角度,介绍有关屏风的实用功能及艺术装饰功能,并对屏风的使用和设置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学目标】
一、 识记,字词;了解“屏”的相关知识
二、 语言运用,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三、 课堂精读,把握文段的内容、结构、说明方法等知识。
四、 家居中如何设置屏风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工具】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语言运用
1. 找出下列句中用得准确的词语。
(1)从前女子的房中,一般都要有屏,屏者,障也,可以缓冲一下视线。
(2)按屏的建造材料及其装饰的华丽程度,分为金屏、银屏、锦屏、画屏、石屏、木屏、竹屏等,因而在艺术上有雅俗之别,同时也显露了使用人不同的经济与文化水平。 ·
2. 造句。
既……又……而且……
3. 模仿例句,用所给的诗句写一段话。
例1:记得童年与家人在庭院纳凉,母亲总要背诵唐人“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的诗句,其情境真够令人销魂的了。
.(1)春风又绿江南岸
例2:屏是真够吸引人的,“闲倚画屏” “抱膝看屏山”,也够得一些闲滋味,未始不能起一点文化休憩的作用。
(2)江山如此多娇
4.用简明的语言概括下面一段文字的内容。
“屏”,我们一般都称“屏风”,这是很富有诗意的名词。记得童年与家人在庭院纳凉,母亲总要背诵唐人“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茧”的诗句,其情境真够令人销魂的了。后来每次读到诗词中咏屏的佳句,见到古画中的屏,便不禁心生向往之情。因为研究古
代建筑,接触到这种似隔非隔、在空间中起着神秘作用的东西,更觉得它实在微妙。我们的先人,擅长在屏上做这种功能与美感相结合的文章,关键是在一个“巧”字上。怪不得直至今日,外国人还都齐声称道。
二、课内精读
(一)
屏可以分隔室内室外。过去的院子或天井中,为避免从门外直接望见厅室,必置一屏,上面有书有画,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艺术点缀,而~.-j-以挡风。而空间上还是流通的,如今称为“流动空间”。小时候厅上来了客人,就躲在屏后望一下。旧社会男女有别,双方不能见面,只得借助屏风了。古代的画中常见室内置屏,它与帷幕起着同一作用。5.文段的中心句是:
6. 文段运用的说明方法主要有:
7. 这段文字说明的顺序是:——
8. 结合文段内容给“屏”下个定义。
【二】
屏也有大小之分。从宫殿、厅堂、院子、天井,直到书斋、闺房,皆可置之,因为场合不同,自然因地制宜,大小由人了。近来我也注意到,屏在许多餐厅、宾馆中用得很普遍,可是总勾不起我的诗意,原因似乎是造型不够轻巧,色彩又觉伦俗,绘画尚少诗意。这是因为制作者和使用者没有认识到屏在建筑美中应起的作用,仅仅把它当作活动门板来用的缘故。其实,屏的设置,在与整体的相称、安放的位置与作用、曲屏的折度、视线的远近诸方面,均要做到得体才是。
9. 选文的总说句是:
10.从选文看,作者认为屏的设置应该具有什么样的艺术效果?
(三)
屏是真够吸引人的,“闲倚画屏”抱膝看屏山”,也够得一些闲滋味,未始不能起一点文化休憩的作用。聪明的建筑师、家具师们,以你们的智慧,必能有超越前人的创作,诚如是,则我写这篇小文章,也就不为徒劳了。
11.这段文字的说明方法是:
12.文中表明作者的写作意图在于:
【板书设计】
说“屏”
(陈从周)科学小品文
角度:1、实用功能:分割室内外
2 装饰功能:因地制宜
【备课卡片】
一、《古代的屏风》(汪莱茵)
屏风历来是我国室内的主要器具之一。古代称之为“依”,即设在户牖之间的屏风。
我国古代建筑大都是土木结构的院落形式,不如今世钢筋水泥房屋那么严紧。为了挡风,古 人开始制造屏风这种家具。除了挡风之外,屏风还是建筑物中可以移动的精巧断隔,有的在床后安置屏风,就作倚靠或挂置什物之用。后汉李尤的《屏风铭》有这样一段:“设则潜避,用则设张。奉上避下,不失其常”它正确的道出了屏风的特征和功用。
二,屏风有插屏和围屏之分。插屏多时单扇的,围屏则是多扇组成,少则二扇,多则十二扇,能随意折叠,可宽可窄,使用方便。制作屏风,一般采用木版,或以木料为骨,蒙上丝织品为屏面。屏面饰以各种彩绘,或镶嵌不同题材的图画,也有全素的屏风。
三,禁城宫殿里每个殿堂的宝座后面,几乎都设有屏风,大都是清代极为珍贵的工艺品。屏面上的文饰更是巧夺天工,美不胜收,它们是我国古代屏风的精品,集中反映了我国手工艺品高度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