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和阿发交朋友 ──《社戏》教学案例描述 黑龙江齐齐哈尔哈拉海农场子弟校 丁长荣 【建议思考的问题】 课堂上如何通过变式提问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快乐思考,唤起学生表达欲望,以达到语文学习的显性目标和隐性目标? 【案例描述】 在教学鲁迅作品《社戏》时,我制定了这样一个学习目标:体会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于是在学生复述故事情节以后,我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请同学们谈谈课文里边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并从课文里找依据。学生经过思考后也能基本说出,但静观课堂气氛,感觉比较平淡,学生似乎在配合老师完成彼此所认同的课堂上教与学的任务,缺乏这一篇课文人物形象应让人感受到的意趣之美,而且参与回答的基本上是那些比较听话、认为回答问题是天经地义的事情的同学。对这样的现象进行反思,我认为这个环节是设置是有必要的,但提问的方式可以有所变化,应力求激发学生的兴趣。于是,我在另一个班级上课换了一种方式提问,我说:“我们在阅读时应跳进作品中去,与里边的人物作心灵的沟通,设想一下,如果你来到了平桥村,你愿意和哪位小伙伴交朋友呢?”一石激起千层浪,一瞬间,课堂上呈现出与前一堂课截然不同的热烈气氛,下面是关于这个场景的部分实录: 生1:我愿意与双喜交朋友,因为他很胆大,有魄力,比如课本中是他向迅哥儿的外祖母和母亲打包票,迅哥儿才有机会和他们一块儿去看戏,我喜欢跟有魄力的人交朋友。 师 :估计你也是一个很有魄力的人。 生2:我也喜欢和双喜交朋友,我这个人不太有主见,总喜欢人家替自己拿主意,我觉得双喜是个很会拿主意的人。比如说,大家都不愿再看戏的时候,谁也没提出来不看,是双喜提出来的,又比如说当大家都到阿发家的豆田里摘了一大捧后,双喜让大家不要再偷。当然,这里我还看到了他考虑问题比较周全,很能为他人着想。这样想想,我更愿意和他交朋友了。 师:你很能看到别人的优点,你也能从自身的性格去考虑交朋友,很好。 生3:我要和阿发交朋友,虽然文章中阿发出场不多,可我从他的一句“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的多呢”这句话中我觉得他没有什么心眼,慷慨大方,不象有些人斤斤计较,这样的朋友值得交。 师: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你一定也很大方。 生4:老师,我觉得阿发不是慷慨大方,而是被逼无奈。 生5:(反驳)双喜是以商量的口气跟他说的(引述课本中双喜与阿发商量的一句话,即课文25自然段),怎么是被逼无奈呢?我也愿意交阿发这个朋友。我觉得他不仅慷慨大方,而且说话很有趣,“偷我们的罢”,自己的东西还叫偷,我觉得他这个人也一定很有趣,如果在一块儿玩,一定不闷。 师:我们同学不仅能从语言中去了解人物的行为,窥视人物的心理,还能从人物本身语言的表达上来揣摩人物的性格特征,对语言比较敏感,更可贵的是能对同学们的偏差敢于纠正,而且言之有据。 生6:我愿意与桂生交朋友,我觉得有这么一个朋友可舒服了,大家看,他为“我”买豆浆,买不到,还想着为“我”舀水呢,整个儿就是跟班一个,有这么个跟班不是很好吗? 未等老师说话,生7马上反驳:你这样就太自私了,谁还愿意和你交朋友,我倒是愿意和桂生交朋友,因为他对人很热情,又机灵又勤快。我如果和桂生交朋友,我愿意为他跑腿。 …… 生8:老师,我能不能和六一公公交朋友? 师:行啊,不是有忘年交吗?说说为什么喜欢与六一公公交朋友? 生8:我这个人,和年纪大的人挺有缘的,我们的数学老师都快退休了,我不也和他很好吗?再说了“我们”偷了六一公公的豆,他非但没骂,还说请客是应该的,还送来了豆,不就夸他一句豆好吃吗?我觉得他心肠好,为人朴实,特让人感动。其实,我也愿意和八公公交朋友,他虽然没有正面出场,可是从双喜的担心,以及下文并没有听到什么关系八公公盐柴事件的纠葛,我觉得这可能是一个刀子嘴豆腐心的老人,我觉得我也挺喜欢他。 …… 学生这样兴奋,这样兴趣盎然,这样充满意趣,表明他们在积极思考,达到了对人物形象的体会把握这个显性目标。当然,也有游离于课本之外的回答,如我到一个班级去代课,一学生回答:“我喜欢与阿发交朋友。阿发阿发说明会发,我跟这样的朋友在一起,说不定能沾点光儿发一下呢?”这样的回答令人啼笑皆非。课后,课代表对我说:“老师,这个同学平时从来不回答问题,更别说主动举手了。”我就这样自我安慰:能唤起他们想要表达的欲望也不错。 【课后反思】 从这个教学环节目的、提问、过程和结果的对比来看,我觉得课堂提问的设计非常重要。同样的目的,不同的提问方式,结果会怎样呢?从显性的短期目标看,是让学生体会人物形象,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两者有差距,但不大,后者比前者印象更深刻而已;但是从隐性的长期目标甚至目标以外的附属产品而言,前者与后者是有一定的距离的。比如,后者让学生所感到的语文学习的意趣,以及较为正确的友谊观等是让前者难以企及的。我认为,教师应该既能考虑教学的显性目标,关注学生的短期学习状态。又能考虑到教学的隐性目标,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需求,可持续发展需求,等等,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环节,设计课堂提问。比如,提问能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唤起学生的表达热情,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问题的设置要有一定的梯度,由易到难,要为显示搭好深入思考的阶梯,等等,这样课堂教学才会焕发青春活力。 “我要与阿发交朋友”,学生对作品、对语文课堂的热情仿佛还在眼前,学生充满意趣的话语仿佛犹在耳边,这些声音让我觉得在语文教改的路上要做的事太多了:如何通过精心安排课堂环节、变式设计课堂提问以引发学生的意趣,如何通过有益的语文活动和课外阅读构建学生大语文的观念等等,都对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实这也是我们在课改以前一直所努力尝试,努力追求的。只不过,当课改的春风吹来的时候,我们犹如破土而出的种子,减少了些许阻力,迎风摇曳,尽情呼吸清新的空气,汲取丰富的养料,成长得更为茁壮。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社戏,鲁讯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社戏》教学案例描述原文赏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