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戏》教学设计 广东省广州市113中学 王素君 【教材分析】 《社戏》原文有前后两个部分,本文节选自后一部分,描写作者幼时一段看“社戏”的往事,表现对童年美好的回忆和留恋的心情,文中扑面而来的是浓郁的乡土气息,淳厚的人情,它所描绘的“实是作者心中理想的图景”。鲁迅很早就离开故乡,故乡给予他的并非温馨的回忆,其间还有许多不幸与白眼,鲁迅对故乡却有一种割舍不断的复杂感情,名为“社戏”,小说并未直接写“我”小时所看到的“社戏”开头讲述的却是“我”成年后在北京看戏的两次经历,那两次戏没有看好,反折射出了当时社会的混乱,沉闷,世故,污浊。这适与“我”少年是在平桥村自然率直的生活形成鲜明的对比,作者正是通过一曲对故乡之美的颂歌,传递自己对现实的关切和对理想的追求。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关键词语的意义,体会运用词语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2、培养理清复杂结构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理解景物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 2、提高分析人物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作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和留恋的心情,启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和认识。 【教学重点】 感悟本文的人情美、风景美,从欢快活泼的写人、叙事,绘景中领悟作者对童年自由生活的留恋之情。 【教学难点】 理解景物描写的作用。 【教学资源】 师生共同搜集有关社戏的图片,用多媒体展台播放、演示。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就自已喜欢的内容列出思考题,准备讨论,发言材料。 2、查阅有关绍兴“社戏”的资料,了解“社戏”这种乡村戏剧的文字及图片。 说明:进行课前准备目的,让同学们自主的、深入的学习,并养成查阅资料的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上好课做准备。 二、导入新课 1、导语:童年对于许多人来说,是快乐美好的,是一段难忘的体验,长大后,回忆往事时,更是怀着一种浪漫情怀,大家的童年一定是丰富多彩的,下面我想请同学们说说自己童年最喜欢的事情。 此环节不让同学们阐发,只是说说就行,目的是勾起学生们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 2、学生活动:回答关于童年美好记忆的问题,找四个成绩差的学生来答此问题。 师小结并导入新课:四位同学讲的很好。的确是,童年的生活犹如一幅五彩斑斓的图画,犹如一个个欢快跳动的音符,说不尽、道不完。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中,我们陪童年鲁迅走过了充满童趣的生活,今天我们将追寻鲁迅儿时乡村生活中的一段难忘的经历。 (板书课题、作者) 三、创设学习意境,检查课前准备情况 1、多媒体播放师生共同搜集的有关“社戏”的图片。 2、学生介绍有关“社戏”的知识。(尽量找学习成绩一般的同学介绍。) 四、跳读课文,品味课文中精彩的语言 1、师语:同学们介绍“社戏”的知识介绍的不错。鲁迅先生在童年时期就看过社戏,而且留下了极深的印象,以致于成年后回顾起看社戏的经过还记忆犹新。这位文学大师用语言文字表述看“社戏”的过程时,语言相当的精彩,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默读时,请同学们完成下面两个学习任务: ⑴ 把自己认为最精彩、重要的词语、句子和语段勾画出来; ⑵ 进行旁批,写出自己的看法。 (用屏幕打出要求)(好、中、差同学各找2名进行回答) 2、学生活动:把自己认为精彩的地方大胆讲出来: 师引导:在此环节中,如果学生有不准确地地方教师给予引导,学生说的不够精确的地方教师给予归纳。鼓励表述能力差的学生大胆的讲,教师应多给予肯定。学生可能归纳不全面,教师可准备以下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欣赏、探究: “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请同学们找出开船的动词,体会其作用。 (找动词简单,找成绩一般的回答动词的作用,涉及面要广,取长补短,教师总结。) 明确: “点、磕、退、上、架”等几个动词,将少年们开船时的动作程序以及合作划船的情状表述得颇为详细,显示了他们熟练的驾船技巧和勤劳肯干的品格,也折射出他们去看戏时的愉快心情。 3、全文的第十自然段,作者主要从哪些角度描绘江南水乡的清新秀美的这些景物,描写有作用? 明确:作者从视觉、听觉、嗅觉来描绘江南水乡的清新秀新的。衬托了“我”急于看到社戏的迫切心情。 五、美读课文、感悟意境 师语:同学们谈得很好,本文作者运用多种感官,详写了沿途美好的夜色风光,迷人而又带有神秘色彩,令人陶醉,真是乐土,烘托了自己愉快的心情,请同学们找出自己认为最生动传神的景物描写的段落来朗读欣赏,看谁读得最好。 (创设情境,为分析课谋取评议做好准备。) 学生活动:找4个同学读,然后同学进行评价,学生们可从字音是否准确,声音是否洪亮,感情是否饱满等方面来评价。 教师评价:以鼓励的原则去发现学生朗读中的优点,有不足之处也予以指出。可找不同层次的同学读,同时给予适当的指点。 六、精读课文,问题探究 1、师语:同学们,“偷”一般意义上是残酷、自私的行为,那么,在课文中,小朋友们“偷豆”是好还是坏呢?我们是不是也该学习他们的这一行为呢? 探究方式:学生四人一组进行讨论。 2、学生活动:师准备以下问题供学生思考: ⑴ 小伙伴们“偷豆”的目的是什么? ⑵ 他们“偷”的谁家的豆呢? ⑶ 他们是怎么样“偷”的? ⑷ 他们怎样预防“偷”的秘密被人发觉,又怎样对待可能出现的后果呢? ⑸ 孩子们“偷”豆反映了他们怎样的品质? 学生们各持已见 以下问题由大屏幕打出: ⑴~⑷问题容易答,可找学习差的同学来答。⑸问题有一定深度可找中等及成绩好的同学来答。 3、教师归纳:“偷”反映了小朋友们诚恳,待客的热情;“偷”跳动着小朋友们周到细致,天真纯朴的正确性。文中的“偷”成为了一种热情的、无私的、天真质朴的“偷”,偷出了情趣,偷出了欢乐。 七、质疑答疑 师语:我们对文章内容进行了探究,也许同学们还有问题,那么,请同学们提出疑难问题,我们共同解决。 学生活动:自由质疑,师生共同解决疑难。 教师活动:教师可准备下面的问题提出,参与此项活动,课文最后一段说:“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真的是豆好吃,戏好看吗? 明确:我所难忘的是平桥村老人孩子那份朴实,真挚的感情和特有的农村风光,自由的空气,人与人之间和谐亲密的关系,这一切都是“我”童年时在城镇未曾见过的,在后来的人生路途中也很少再见到的,“我”又对这段往事的深情回忆,表达了自身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此环节可采用小组竞赛形式即:全班可分三组,其中任意一组提出问题的给加1分,另外两组中任一组给解答出来的可根据作答情况加5~10分,教师把分值和得分情况写在黑板一角,最后公布结果,以激励学生质疑、解疑。 八、知识拓展与延伸 师语:鲁迅先生对天真浪漫自由有趣的童年进行了回忆,充满了一种浪漫的理想色彩,表现了作者对人生理想境界的渴望和追求,童年的时光信令人难忘,同学们,还记得你童年发生过的趣事吗?接下来,请同学们以“我的童年”为题,说一说你童年时印象深刻的趣事,请同学们叙述完整,声音洪亮。 进行口头作文训练,不同层次各找1名同学来回答,尤其是说话时较腼腆的同学给他们一个锻炼的机会。 九、结束语 同学们说的很好,很有趣。是呀,童年;它奏响了我们人生中最美妙的乐章,童年,给了我们五彩的阳光,在人生的旅途中,童年的快乐点燃了我们生命的希望。同学们,愿你们永远拥有一份童真,在生命的长河里,永远快乐、年轻。 十、作业 1、模仿日夜行船一段(11段)的景物描写,分别从色彩,声音、视觉、听觉、嗅觉各个侧面着笔,描写一段景物。 2、关注自己家乡的文化习俗,收集一种文化现象的资料,并做好笔记,准备在班上交流。 【作业目的】 是课文内容深一层次的延伸,同时也是对学习情况的反馈。 |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社戏,鲁讯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社戏》教学设计原文赏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