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戏》教学设计 山东省威海市荣成市第十二中学 杨福松 【教学目的】 1、体会作者热爱农村,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2、理解本文景物描写对表达中心思想的作用。 3、理解文章叙事有详有略的写法。 【重点、难点】 1、重点: ⑴ 分析双喜,六一公公的人物形象。 ⑵ 分析景物描写对表达中心思想的作用。 2、难点: 对文章最后一段的理解。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1、查字典,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惮 dàn 歌吹 chuì 漂渺 piāo miǎo 归省 xǐng 潺 chán 皎洁 jiǎo 撺摄 cuān duo 絮叨 xù dāo 凫水 fú 行家 háng 纠葛 jiū gē 怠慢 dài 家眷 juàn 蕴藻 yùn zǎo 2、查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 ⑴ 倘:连词。有“如果”的意思,表示假设。 ⑵ 大抵:副词。有“大多”、“多半’的意思,表示对某种情况的基本估计。 ⑶ 相仿:大致相同。仿:类似。 ⑷ 欺生:欺负新来的生人。 ⑸ 怠慢:冷淡。怠:轻慢。慢:态度冷淡。 ⑹ 诚然:副词。有“确实”的意思。 ⑺ 舒展:原指伸展得开,不蟋缩。本课是“舒畅”的意思。 ⑻ 通通:本课形容船头激水的声音。 ⑼ 朦胧:月光不明。本课用作动词,是“模糊起来”的意思。用作形容词,泛指(光线、物体、思想、意识等)模糊、不清晰。 ⑽ 歌吹:歌声和乐声。 ⑾ 屹立:高耸而稳固地立着。屹:山峰高耸的样子。 ⑿ 疏疏朗朗:形容稀疏的样子。 ⒀ 扫兴:正当高兴的时候,遇到了不高兴的事情而兴致大减。兴:兴致。 ⒁ 纠葛:纠缠不清的事情。葛:葛藤,比喻纠缠不清的关系。 3、自读课文,思考课后练习一、二、三题。 二、导入 1、作者简介: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代表作有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中篇小说《阿Q正传》,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杂文集《坟》《二心集》等。 2、关于课文: 这是鲁迅1922年写的一篇短篇小说。作品以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为依据,用第一人称写看社戏的经过,表达了作者对少年时代生活的怀念,特别是对农家小朋友诚挚情谊的眷恋。 三、课文分析 1、提问:请按时间顺序给课文分段、分层,归纳段意、层意。 讨论并归纳: 第一部分(第1~3节):写平桥村随母亲归省的生活,交代出看社戏 的时间、地点、机缘和参与人物。 第一层(第1节) 交代看社戏的时间、地点和机缘。 第二层(第2节) 交代乡间生活的小朋友。 第三层(第3节) 平桥村乐土的乐事:钓虾、放牛。为最大乐事──看社戏作铺垫。 第二部分(第4~30节):写到赵庄看社戏的全过程。 第一层(第4~9节) 写看社戏前的波折。 第二层(第10~13节) 写去看社戏途中的见闻感受。 第三层(第14~21节) 写在赵任看社戏。 第四层(第22~30节) 写看社成后归航偷豆。 第三部分(第5节到结尾):写看社戏后的余波。 2、课文写了几件事,哪些事详写?哪些事略写? 讨论并归纳: ⑴ 写了: A、随母亲归省小住平桥村; B、钓虾放牛的乡间生活; C、看社戏前的波折; D、夜航去看社戏途中; E、去赵庄看社戏; F、看社戏后归航偷豆; G、六一公公送豆。 ⑵ 详写的是:C D E F ⑶ 略写的是:A B G 3、提问:为什么有的情节详写,有的情节略写? 讨论并归纳:因为文章主要写看社戏,所以赵庄着社戏,夜航去看社戏途中,看社戏前的波折,看社戏后归航偷豆详写,其他情节与看社戏关系不大,所以略写。 4、提问:“我”看社戏的时间在什么季节?你怎么知道的? 讨论并归纳:在春末夏初。因课文写“消夏”“扫墓完毕之后”,“罗汉豆成熟”“两岸的豆麦”。写的是春末夏初时的景物。 5、提问:“我”看社戏的地点是平桥村。平桥村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我为什么称它为乐土? 讨论并归纳:平桥村是一个离海边不远,极偏僻的,临河的小村庄住户不满三十家,都种田,打鱼,只有一家很小的杂货点。但在我是乐土。因 为: ⑴ 我在这里不但得到优待,又可以免念“秩秩斯于幽幽南山”了; ⑵ 许多小朋友伴我来游戏,掘蚯蚓,钓虾,放牛; ⑶ 没有封建礼教的约束,人人平等。 四、小结 本文作者围绕看社戏,浓墨重彩地铺写看社戏前的波折,去看戏途中,看社戏的过程和看戏后归航偷豆,令人读来如身临其境,深受感染。而对于得以看戏的机缘,看戏后的余波,作者则简略带过,用笔非常高明。详略之间,又并非简单化的截然分开的。详写中也间杂着略写(如母亲深夜候船),略写也绝不是都作笼统的交代(如放牛钓虾的乡间生活就写得充满情趣)。这些写法,都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写作特色) 五、作业 1、课后练习一。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第一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⑴ 辨字组词: 掘___ 钩___ 掇___ 倔___ 钓___ 缀___ 篷___ 掸___ 揖___ ⑵ 填上下面一段话中所空的关联词: 我们年纪都相仿,( )论起行辈来,( )至少是叔子,有几个还是太公,( )他们合村都同姓,是本家。( )我们是朋友,( )偶而吵闹起来,打了大公,一村的老老小小,( )决没有一个会想出“犯上”这两个字来,( )他倒百分之九十九不识字。 ⑶ 下面句子没有毛病的一句是:( ) A 西瓜、南瓜、苹果、橘子都是营养丰富的水果。 B 运动场上挂满了五颜六色的彩色旗帜。 C 她不仅会琴棋书画,还会吹拉弹唱。 D 她对我的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是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 第二课时 一、预习 1、再读课文,思考双喜和六一公公各是什么样的人? 2、背诵:从“一出门”到“赵庄使真在眼前了”。思考文章是怎样写景物。 二、课文分析 1、提问:分析双喜的言行,谈谈双喜是好孩子头还是坏孩子头? 讨论并归纳: ⑴ 当我看社戏受到波折时,双喜大悟似的提议──表现双喜聪明。 ⑵ 当外祖母担心都是孩子们时,双喜大声打包票,理由有三: ① 船又大; ② 迅哥儿向来不乱跑; ③ 我们又都是识水性的?──表现双喜反应灵敏,考虑周到,善解人意,办事果断。 ⑶ 看戏时双喜分析铁头老生不翻筋斗的原因──表现双喜聪明、细心。 ⑷ 归航偷豆时征求豆主人阿发的意见──表现双喜考虑事情周到;双喜以为再多偷,倘给阿发的娘知道是要挨骂的──表现双喜考虑周到。 ⑸ 吃完豆,双喜所虑的是用了八公公船上的盐和柴,并考虑好对策──表现双喜考虑事情周到。 ⑹ 双喜送我回到家,“都回来了!那里会错。我原说过写包票的!”──表现双喜做事有始有终。 ⑺ 双喜回答六一公公的问话──表现双喜反应灵敏。 小结: 双喜是一个聪明、机灵、善解人意,考虑周到,办事果断的好孩子头。 如有学生提出双喜是坏孩子头,并以偷豆作为理由时,可引导学生讨论如何看待偷豆的事。 讨论并归纳: ⑴ 偷的是自家的豆,请的客是公共的,偷豆请客,理所当然; ⑵ 从六一公公的话可以证明:“请客?──这是应该的。” ⑶ 六一公公还送豆给客人尝尝。因此,这不算什么盗窃行为。而是表现孩子们热情好客,淳朴善良,天真活泼。 2、提问:分析六一公公的言行,谈谈六一公公是一个什么样的老人。 讨论并归纳: ⑴ “双喜,你们这班小鬼,昨天偷了我的豆了罢?又不肯好好的摘,踏坏了不少。”证实双喜他们是否偷了豆,重在指责他们踏坏了庄稼。──表现六一公公善良、宽厚,爱惜劳动果实。 ⑵ 六一公公看见我,便停了揖,笑道,“请客?──这是应该的。”还问“迅哥儿,昨天的戏可好么?”“豆可中吃呢?”──表现六一公公淳朴、好客。 ⑶ 六一公公夸自己的豆好“我的豆种是粒粒挑选过的”──表现六一公公好高。 ⑷ 六一公公送豆给母亲和我吃──表现六一公公淳朴、好客、热诚。 小结: 六一公公是一个宽厚、善良、淳朴、好客、热诚的老人。 3、朗读课文第11节,谈谈课文从哪些感官写景,写出景物的什么特征?这些景物描写对表现文章中心思想起什么作用? 讨论并归纳:从嗅觉(清香)、触觉(扑面吹来)、视觉(朦胧的月色、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依稀的赵庄,几点火)。听觉(歌吹)、想象(戏台、渔火),写出江南水乡月夜的特征。这些景物描写,写出了江南水乡夜景的清新,写出小朋友行船之快,也很好地烘托了“我”急于看到社戏的迫切心情。情景交融,抒发了作者热爱农村的感情。 4、戏并不好看,豆也很普通,为什么文章结尾却写道:“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讨论并归纳:我所难忘的是平桥村的老人孩子那种淳朴、善良、真挚的感情和他们的劳动的本领、办事的能力。再加上特有的农村风光,自由的空气,入与人之间的和谐亲密的关系。这一切都是“我”童年时代在城镇未曾见到过。在以后的人生路上也很少见到的。“我”对这段往事的回忆,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三、总结 本文通过“我”与农村孩子看社戏前后故事的叙述,赞美农民和农家孩子淳朴的品质和聪明的才干。表现作者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中心思想) 四、作业 1、课后练习第二、三、四题。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第二课时作业代化设计: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第二天,我向午才起来,并没有听到什么关系八公公盐柴事件的纠葛,下午仍然去约虾。“双喜,你们这班小鬼,昨天偷了我的立了罢?又不肯好好的摘,踏坏了不少。”我抬头看时,是六一公公掉着小船,卖了豆回来了,船肚里还有剩下的一堆三。“是的,我们请客,我们当初还不要你的呢。你看,你把我的虾吓跑了!”双喜说。六一公公看见我,便停了辉,笑道,“请客?──这是应该的。”于是对我说,“迅哥儿,昨天的戏可好么?”我点一点头,说道,“好。”“豆可中吃呢?”我又点一点头,说道,“很好。”不料六一公公竞非常感激起来,将大拇指一翘,得意的说道,“这真是大市镇里出来的读过书的人才识货1我的三种是粒粒挑选过的,乡下人不识好歹,还说我的豆比上不上别人的呢,我今天也要送些给我们的姑奶奶尝尝去……”他于是打着揖子过去了。待到母亲叫我回去吃晚饭的时候,桌上便有一大碗煮熟了的罗汉立,就是六一公公送给母亲和我吃的。听说他还对母亲极口夸奖我,说“小小年纪便有见识,将来一定要中状元。姑奶奶,你的福气是可以写包票的了。”但我吃了五,却并没有昨夜的豆那么好。 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⑴ 这段文字选自课文、作者。 ⑵ 给下面加粗字注音: 向午( ) 中吃( ) ⑶ “双喜,你们这般小鬼,昨天偷了我的豆了吧?又不肯好好的摘,踏坏了不少。”这句话表现六一公公的的性格。 “请客?──这是应该的。迅哥儿,昨天的戏可好么?豆可中吃呢?”这句话表现六一公公的性格。 “这真是大市镇里出来的读过书的人才识货!我的豆种是粒粒挑选过的,乡下人不识好歹,还说我的豆比不上别人的呢。我今天也要送些给我们的姑奶奶尝尝会…”这句话表现六一公公的性格。 ⑷ “是的,我们请客。我们当初还不要你的呢。你看,你把我的虾吓跑了!”这句话表现双喜的的性格。 ⑸ 为什么说“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社戏,鲁讯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社戏》教学设计原文赏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