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爱生命(教案)
|
教学目标 1. 学习快速阅读的方法,培养学生阅读小说的能力; 2. 能够多角度、多侧面欣赏文学作品,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感悟人生,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珍爱生命; 3. 采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研读品味精彩片段,领悟课文震撼人心的力量。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感悟人生,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珍爱生命。 教学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学生反复阅读、熟悉课文,查阅作者等相关资料;教师查阅作者、作品等相关资料,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可采用多种导入方法。 (一)同学们,从呱呱坠地起,你们已走过十多个年头,在这十多年的人生旅程中,你对生命都有过怎样的认识呢? 多媒体展示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 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名言表达了强烈的生命意识,愿每个人都珍视生命、热爱生命。今天,我们将借助杰克•伦敦的短篇小说《热爱生命》来领悟生命的意义,感受“人”生命的伟大、坚强。 (二)由《荒岛余生》引入:大家还记得鲁滨孙吗?他在濒临绝境时的惊人毅力让我们难以忘怀。其实又何止一个鲁滨孙,杰克•伦敦笔下那位无名的淘金者所表现出来的求生的欲望,所展现的生命的潜能更让我们震撼。 (三)由生命现象引入:可结合七年级(上)课文《生命生命》导入。 二、简介作者及作品 1. 学生自主介绍搜集的有关资料。 2. 教师整理补充:杰克•伦敦是著名的美国小说家,他一生共创作了约50部作品,其中最为著名的有《荒野的呼唤》《海狼》《白牙》《马丁•伊登》和一系列优秀短篇小说《老头子同盟》《北方的奥德赛》《马普希的房子》等。杰克•伦敦是一个自幼当童工、漂泊在海上、跋涉在雪原、而后半工半读才取得成就的作家。《热爱生命》曾受到列宁的赞赏,列宁在逝世的前几天,手里还捧着它。 三、整体感知 1. 看题目,有何感想,喜欢这个标题吗,为什么? 提示:引导学生由题目进行联想。 2. 快速阅读课文,思考并完成下列问题。 (1)标出生字、词语,查工具书注音释义:
(2)提炼故事主要情节后复述梗概,在复述的基础上进一步梳理故事情节,把握课文内容。 提醒学生注意表示时间的词句,概括了解主人公在短暂而又漫长的时间中痛苦煎熬的情形;感受人物强烈的求生欲望和生命本身巨大的潜在能量。然后分小组讨论下列问题: ①理清课文主线,思考课文写了怎样一个故事,展现了哪几个画面?主人公在荒原上面临着哪些生死考验? 提示:课文是小说的节选,写一位淘金者在求生的旅途的种种遭遇、感受以及他对生命的渴求。首先写到主人公恐惧的心理,因为狼嚎的声音而恐惧;到傍晚产生了矛盾的心理,死也许就是解脱。以后的几天中,他凭着生命的意识前进,在极度虚弱时,他看到了希望──一只大船,同时也遇到死敌──病狼;于是出现人狼对峙──同样虚弱的人与狼的对峙。在濒临死亡的时候,他靠近了大船,看到了生的希望,而人与狼也开始挑战生命的极限,进行了一场闻所未闻的生死决斗。可以通过板书展示文章的主线: 饥饿觅食(狼嚎、恐惧、矛盾)──产生幻觉(遇大船,“激动”、麻木)──遇病狼(冷静、沉着)──与狼决斗(超越极限)──战胜病狼 ②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揭示了什么样的主题? 提示:这是一支弘扬生命的赞歌,我们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感受作者对人生的积极态度,对生命的珍爱,感受到生命本身那巨大的潜能,这种能量让你不管面对什么,哪怕是吞噬你的荒野、野兽,折磨你的饥饿、疾病,你都能勇敢地战胜它们。生命永远与我们同在! ③自读感触最深的内容,在小组内交流;朗读令自己心灵震动的句子,并简要谈谈为什么。 各组派代表在班上交流。 四、课后进一步熟悉课文,复习小说的有关常识 第二课时 一、研读赏析 阅读课文,学生先自主探究,再分组讨论下面的问题。 小说之所以产生了如此震撼人心的力量,在于人物形象的塑造,课文通过“他”的经历,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幅生命垂危者求生的画面,那么,是什么促使他如此顽强?在塑造这一人物时作者主要采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1. 共同赏析精彩片段。 (1)抽读52页第二、三自然段写主人公见到驯鹿骨头的段落: “这些残骨在一个钟头以前还是一头小驯鹿……难道在天黑之前,他也可能变成这个样子吗?生命就是这样吗,呃?真是一种空虚的、转瞬即逝的东西。” “他蹲在苔藓地上,嘴里衔着一根骨头,吮吸着仍然使骨头微微泛红的残余生命……有时砸到自己的指头,使他一时感到惊奇的是,他并不觉得很痛。” 提示:这是在主人公饥饿难忍、无处觅食之时的思维独白和动作描写,一头可爱的小驯鹿只剩下了骨头,他联想到什么呢?(联想到自己,联想到生命是如此脆弱,这说明即使的意志坚强的人也有内心的矛盾和痛苦,在同环境和困难斗争的时候也有自身的灰心和软弱,真实地反映了人物的内心。) 那他是否消沉,退缩呢?行动就是最好的证明,即使生肉、碎骨也让他感到欣喜,可见对生命的热爱,对生的渴求。同时他不觉得痛则说明身体的虚弱,反应开始迟钝了。 (2)人和病狼最后较量的情节是小说最为精彩的场面也是高潮部分,可齐读最后两段: “他只是从梦里慢慢苏醒过来,觉得有条舌头在顺着他的一只手舐去……这个人已经把全身的重量都压在狼的身上。” 在这部分中,写到了他的感受,突出了心理活动,生动形象地描写了人与狼搏斗的动作、过程是怎样的。哪些词语或句子用得最精彩?一个濒临死亡的人最后为什么能战胜狼呢? 牙咬手,手抓牙,这简直是闻所未闻的搏斗方式,只有在奄奄一息的人和同样衰弱垂死的病狼之间才有可能发生。牙和手都无力了,可是人终于用另一只手慢慢摸过来,“一下把狼抓住”了。几分钟后,人把全身重量都压在狼的身上,可惜他的双手已无力把狼掐死。可是他还要用嘴咬住狼的咽喉……终于,狼死掉了,像“铅液”一样的狼血灌入人的胃里。人战胜了狼,杀死了狼,喝了狼的血,而不是相反。通过上述对主人公内心世界和细节、动作的刻画,揭示了主人公身处困境却不肯向困难低头,顽强不屈同自然作坚决斗争的坚强意志和热爱生命的深刻主题。 可以反复阅读,把握语气,体味情感。 (2)同时,主人公也在同自然和自身弱点的斗争中不断磨炼自己坚强的意志和求生的信念,培养了顽强的生命意志和勇敢精神,成为顽强不屈、具有超人勇气的强者。 2. 学生自由解读其他部分,感悟生命:找出自己感悟较深或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谈认识,谈感受,体会这样写的作用。重点从人物心理、动作、细节描写等方面进行赏析。 建议:如果学生基础较差,教师还可以作进一步的提示、指导,如成功的心理描写是小说的一大特色,可指导学生探究:作者对“他”的内心世界进行了怎样的刻画,表现出了人物哪些性格特点? 示例: 1)课文中写他见到比尔的骨头时,“突然间,他不笑了。如果这真是比尔的骸骨,他怎么能嘲笑比尔呢?如果这些有红有白,啃得精光的骨头,真是比尔的话?” 主人公从这一堆有红有白,被狼啃得精光的骨头中,看到了一种可怕的凶兆:难到比尔的命运不正是自己将要面临的残酷现实吗?同时主人公那宽厚善良的心也展现在我们面前,虽然他有许多理由怨恨和鄙视死掉的同伴,然而这种感情却一下子为他对死者的怜悯所抵消了。他觉得不该嘲笑一个曾同大自然作过斗争的死者,更不能嘲笑一个曾一度同他共过患难的同伴,尽管他有不可宽恕的过失。 2)课文写到他已靠近那希望之船,却可望而不可即,“那条船离他不过四英里路……无论如何他也爬不完这四英里路。这一点,他是知道的,而且知道以后,他还非常镇静”“他仍要活下去……尽管奄奄一息,他还是不情愿死”“即使到了死神的铁掌里,他仍然要反抗它,不肯死”。 多么坚强有力的生命意志和求生的精神! 作家紧接着用比喻,用动作烘托心理,形象地描述了主人公精力殆尽仍不屈服的身体和精神状态,鲜明地把他奋力抗争的感人动态烘托出来。 他的疲倦就像大海的涨潮,“一涨再涨,一点一点地淹没他的意志”,但是他还“用无力的双手划着,凭着一种奇怪的心灵作用”,也就是对生命的热爱和执著,“找到一丝毅力,比较坚强地划着”。出色的描写让我们深刻领会到人物虽虚弱到极点而心灵执著的情态。它揭示了主人公战胜病狼的主观原因,衬托出他坚强不屈的性格。 提示:不同的学生由于各自的生活经历不同,理解不同,欣赏的角度不同,对课文的理解自然会有所不同,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采用自主探究的方式,只要能言之成理、自圆其说,就应充分肯定。 3. 分析环境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边阅读边圈点批注。 4. 小结:通过对课文的欣赏,让我们从字里行间看到了生命本身那巨大的潜能,这种能量是无法诋毁的,它会让你活下去。“他”与其说同饥饿和死亡抗争,不如说是与恐惧抗争;杰克•伦敦作为文学大师,用精湛的手法,生动逼真地描绘了这场战争。故事情节紧张,却没有一点作者人为的痕迹,它只是向我们清晰地展示了一个人在荒原中历尽艰难的求生过程,不动声色地描绘出了生命的伟岸和强大。它告诉我们,请敬畏我们的生命,相信我们的生命,和我们的生命结成最紧密的“联盟”,我们就会尽享生命的美丽与神奇、剽悍与强大。 二、拓展训练 1. “他”是小说的主人公,可文中一直没有名字,是作者的失误吗?谈谈自己的想法。 2. 课外阅读《热爱生命》全文。 3. 学生展示搜集的有关热爱生命的资料,并谈感受。 4. 我们时常在各种媒体中看到中学生因生活、学习的不如意而自残,甚至轻生,学习这篇课文以后有什么启发?你能对他们说点什么吗?(可根据情况选择内容)
|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热爱生命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热爱生命(教案)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热爱生命》教案设计3 |
下一篇文章: 九年级下册:《热爱生命》教案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