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落花生》教学设计
|
《落花生》教学设计 执教:重庆市高新区第一实验小学 张祖勤 评析:人民教育出版社小语室 王 林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6个生字。能正确抄写第10自然段,会用“居然”造句。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3、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重点句。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哪些内容是详写的,哪些内容是略写的,并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4、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重点句。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哪些内容是详写的,哪些内容是略写的,并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启发谈话: 同学们,你们吃过花生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写花生的课文。 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3、“落花生”就是我们平时常见常吃的花生,可为什么叫它“落花生”呢?课前同学们都查阅了资料,谁来谈一谈? 4、过渡: 课文围绕花生讲了一些什么事呢?同学们读读课文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标出自然段序号。 2、同桌互读课文,互相检查,纠正读错或读破句的地方。 3、用生字词卡片检查认读生字词情况。 (可指名读、齐读、分行、分组比赛读。) 4、检查学生读课文情况,指名读指定的段落,评议读的情况。 5、默读课文,思考: 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事? ⑴ 种花生、收花生。 ⑵ 母亲提议过一个收获节,并为收获节做了准备。 ⑶ 吃花生时的议论。 教师:按照课文讲的这三件事,我们把课文分成三部分来理解。 三、学习课文的第一、二部分 1、默读第一、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 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2、汇报交流: ⑴ 说一说你都读懂了什么? ⑵ 质疑、解疑: ① “开辟”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说“开发”出一块空地? ② “居然”一词怎么理解,你能找一个和它意思相近的词吗? 3、指导感情朗读。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预习课文的第三部分。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交待探究目标 1、回忆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事。 2、这节课我们继续探究课文,学习课文的第三部分,弄清作者对落花生为什么有着特殊的感情,还要学习作者表达思想的方法。 二、深入探究课文的第三部分 1、默读课文,想一想这部分课文讲了几层意思: 讲了两层意思,第一层(3~11自然段)讲议论花生的好处。第二层(12~15自然段)讲从谈花生到论人生。 2、自读课文,画出父亲说的话,谈谈你的理解,体会文中对花生好处的议论以及从谈花生怎么到论人生。 3、小组讨论交流。 4、全班交流,教师引导: ⑴ 体会第一层意思: (重点理解父亲的话。) ① 投影出示父亲的话。 ② 指名读父亲的话,然后完成如下填空: 父亲的话中提到了 、 、 、 四种事物,父亲认为虽然 、 、 让人一见就 ,但是和 相比,还是 最可贵。 ③ 分析父亲的话,学生议答: A、“爱慕”是什么意思?什么是“爱慕之心”? B、父亲有没有产生爱慕之心?父亲对什么产生了爱慕之心?你是从哪个词看出来的? C、什么是“最可贵”?父亲为什么认为花生最可贵? (引导学生理解苹果、桃子、石榴高挂枝头,炫耀自己,而花生踏踏实实、默默无闻地奉献自己,具有藏而不露的美德。) D、学生再次读父亲的话,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判断以下句子是否正确,并说出理由: a、花生好、桃子、石榴、苹果不好。( ) b、凡是埋在地里的东西都是好的,高高挂在枝头上的东西都是不好的。( ) c、我们不需要外表美。( ) ④ 教师: 本课中父亲用花生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是仅就果实是否露在外面这一点来比较,突出花生不炫耀自己、默默奉献的品格,并不是说那三种水果只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际用处。 ⑤ 生活中有没有其他事物让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的?有没有具有花生品质的其他事物?你能用上“爱慕”一词吗? ⑵ 体会第二层意思: 过渡:父亲给我们点出了花生有别于桃子、石榴、苹果的特点,父亲仅仅是说花生吗? ① 投影出示父亲的话。 ② 学生齐读,谈理解。 (父亲引导孩子谈花生的目的是为了论人生,他赞美花生的品格也是为了说明做人应该做怎样的人;父亲教育孩子们要学习花生的优秀品格,注重实际,不炫耀自己,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对别人有用的人。) ③ 教师: 父亲的话孩子们明白了吗?从哪儿看出来? ④ 理解“我”说的话: A、齐读。 B、讨论交流: “体面”什么意思?什么叫“只讲体面”?什么是“有用的人”?“有用的人”和花生有什么联系? C、你身边有没有这种默默奉献的人?请说一说。 D、我们要做什么样的人? 5、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三部分。 三、分清课文的主次 1、按课文叙述的顺序填空,再说说其中哪部分是主要的。 (思考?练习2) 种花生→( )→( )→( ) 2、思考: 从种花生到收花生经历了多少时间,在课文中占了多少篇幅?从吃花生到谈花生、从谈花生到论人生经历了多少时间,在课文中占了多少篇幅?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四、总结全文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读了这篇课文,你想说点什么?把你的想法和同学们交流。 3、总结: 课文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经过,通过收获节上对花生好处的谈论,说明要做对别人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课文在讲述的时候主次分明,把次要内容写得比较简略,把主要内容写得比较详细。正是由于围绕主要意思主次分明,所以文章篇幅虽短,却给人以清晰明了的印象,使人从平凡的事物中悟出了耐人寻味的哲理。今后我们在读文章或写文章的时候要注意分清文章的主次。 五、延伸拓展 人们常常从某种事物的特点上,体会到一些做人的道理。你能以一种常见的事物为例,说说你体会到的道理吗? 六、巩固识字,记忆生字,读写词语 【板书设计】 【点评】 重庆九龙坡区是我社第一批参加实验的实验区,它们从2001年参加课改以来,通过抓集体备课促进教师专业素质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以上就是该区在暑假期间组织教师备课的全部成果。看了之后,我有一些话要说: 一、感动 这些教案是九龙坡区教师在区教研室的带领的帮助下,经过一个暑假的辛勤工作研究出来的,是冒着重庆的酷暑做出来的,这种团结、协作、奋斗的精神实在令人感动。更令人感动的人,他们愿意将自己的研究成果无私地奉献出来,给全国的实验老师提供备课的思路。所以,我想老师们在看到这些教案时,不应该窃喜又有了应付检查的材料,不应该产生偷懒的想法,因为这是彼时彼地的教案,不一定都适合你。老师们要感谢他们的最好方式是,对他们的教案提出自己的意见,或者提出自己的教案,这样才能形成共同研究的良好氛围。 二、感想 九龙坡区探索出来的集体备课、网络备课曾经在天津的经验交流会上介绍过,当时我就觉得这是一种很好的教研形式。它发动集体智慧、群策群力,准备出一份水准较高的教案,同时还省去了老师大量的无谓劳动,老师完全可以把这个时间用在学习提高上。面对这样一份相对“标准化”的教案,老师需要做什么呢?第一需要做的是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调整、完善教案;第二更需要做的是记好“教学反思”,看看自己在实施教案的过程中,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大到整个的设计思路,小到某一个问题的提问方式,都可以重新思考,虽然本课时不能重复,但长期经过这样反思,将对自己教学水平的提高很有帮助。 三、感慨 小学语文课改已经进入了第五年,第一批参加课改的老师和学生也用到了五年级上册教材。课程改革对老师观念的冲击是显而易见的,师生在此过程中的收获也是有目共睹的。但综观近一年多的课程改革的进展,使人不禁有“慢”下来,甚至是“走老路”的感觉。个中原因自然是很复杂的,但我以为大致有三:第一是经过课改初期的“激情燃烧”,这时已经有些疲塌了;第二越来越到小学毕业之时了,对如何考评尚不清楚;第三受某些专家的影响,加之一些瓶颈问题无法突破。而重庆九龙坡区的这些教案给我强烈感受是,老师的探索热情并没有衰减,改革的动力并没有消失,他们为自己前几年取得的成果而自豪,也为自己以后将取得的成果而充满信心。所以,参考、学习这些教案的老师,不光得到了某些备课上的便利,更应该为他们的精神而感动。
|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落花生,许地山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落花生》教学设计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落花生》教学设计 |
下一篇文章: 《落花生》教学设计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