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现代 >> L >> 芦花荡 >> 正文

 

《芦花荡》教学设计

芦花荡》教学设计   湖南省长沙市育才学校 吴 娟     【教学目标】

  1、通过自读课文,搜索自己不会读和不理解的词语,借助工具书解决。

  2、通过默读课文,感知文章大意,复述文章主要故事情节。

  3、通过讨论“英雄”这个话题,深入阅读文本,理解主要人物形象,并结合本单元的其他课文思考什么样的人才是英雄。

  4、揣摩和模仿文章描写景物的句子,体会景物描写在文章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

  通过深入阅读文本,分析主要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在历史背景下深入理解人物形象。
 

【教学工具】

  多媒体。
 

【教学方法】

  话题探究法、合作交流法。
 

【教学时速】

  3课时。
 

【教学过程】

  1、预习课文,搜索自己不会读和不理解的词语,借助工具书解决。

  2、浏览阅读本单元其他课文。
第一课时 一、导入   通过网页投影,由孙犁先生于2002年7月逝世开始引入,介绍孙犁。


二、问题概要

  1、文章叙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旨在整体感知课文。)

    老交通员送两个女孩子进苇塘找队伍,结果其中的一个女孩在过敌人的封锁线时受了伤,老交通员凭着智慧和高超的水上本领,不费一枪一炮就打败了十几个鬼子。

  2、文章的主人公是谁?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课文讨论回答。

    (旨在讨论“英雄”这个话题。)

    老交通员:自信、自尊、有勇有谋,是一个英雄。

    提示:结尾处“看着这场英雄的行为”,“英雄的行为”这种说法你同意么?

       从人物的外貌、动作、神态、语言和心理来进行体会。

       实际上,孙犁在创作白洋淀文化时,只是把百姓口耳相传的故事进行了再创作,并不是他亲身经历的事件,只不过他是最善于讲故事的人之一,所以使他作品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他曾经听过许多故事,但是为什么要选择那些故事的主人公是老人和孩子的进行创作呢?

       文章作者对英雄的看法是什么?(即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的英雄。)
第二课时   1、联系本单元的《蜡烛》、《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亲爱的爸爸妈妈》、《新闻两则》,想一想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的英雄。为什么做最后我们取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

    结论:     《蜡烛》里的老妇人冒着敌人的炮火掩埋战死的年轻士兵,以至于连敌人的炮火都绕过老人,母亲的力量,母亲的勇敢,感动了敌人,也感动了世界。她何尝不是英雄。

    雨果面对远征司令,毫不畏惧地指责他为强盗,何尝不需要勇气。

    《亲爱的爸爸妈妈》中的老师和孩子,尽管害怕,尽管想要活着,但没有屈服,他们也同样是英雄。

    《新闻两则》正面报道了人民子弟兵的英雄行为,他们为中国人的自由和平等而战,是正义之师,也是英雄。     英雄是人民,老头、妇人、孩子、艺术家的反抗,是人民子弟兵。人民子弟兵来自人民。英雄来自平凡。

  2、你认为什么样的人才是英雄?
第三课时 一、找出文章描写景物的句子,体会景物描写在文章中的重要作用

  主要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英雄形象,使文章更生动。
 

二、后记

  1、在讨论主人公的个性时,本来同学们是围绕人物的外貌、动作、神态、语言和心理来讨论的,周宇翔同学说到“不带一枝枪”是他自信的体现,结果竟然引起了所有其他同学的激烈反驳。他们认为,带了枪反而不安全;而且,即使带了枪,也没有什么用,日本人那么多;还有人说老头年纪大了,有枪也打不准。这个问题的实际上暴露了两个问题:

   ⑴ 他们不够了解历史,他们天真地认为,在封锁区,一艘满载粮食的小船或者一艘载着人的小船被抓住,只要船夫没有带枪,还会被认为是普通百姓,还可以只是被关几天。他们天真地认为,百姓可以在封锁区捕鱼。我打趣他们说:我想象出当时的情景了,芦花荡周围是碉堡,上面日本兵荷枪实弹,而荡里百姓们在悠闲地捕鱼。同学们轰然大笑。

   ⑵ 还是没有认真去读课文,实际上,课文作者的意图是非常明确的,的确是利用这一点来陪衬他的自信和水上的高超本领。

  2、学生的讨论时间总是无法控制,给了五分钟,但是他们不能讨论完,只好延长。在这方面应该加强指导。

  3、作业评价:

    第一课时因为那个插曲,最后,没有完成任务,所以布置了回家完成以下作业:从心理描写的角度分析老头子的个性特点;从语言描写的角度分析老头子的个性特点;从动作描写的角度分析老头子的个性特点。学生的作业基本上都能够完成,但评价时存在两个缺点:

   ⑴ 所找语句与人物个性分析有偏差,例如“他们打伤了你,流了这么多血,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这句话,有同学说体现了老头子高度的责任感。虽然没有错,但偏离了人物的主要个性。

   ⑵ 没有深入抓住词语来进行分析,更谈不上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来分析。郑方烁的分析比较到位,对老头子的自责的那段心理描写,他这样分析:“大江大海”说明他阅历丰富,经常出入封锁线,“大”字则体现了他的自信和自尊。能把活人送进封锁区,已经非常不容易了,可是他对自己的要求是毫发不损地把活人送进去,所以女孩受伤对他来说好比是“五雷轰顶”,他接受不了,“没法解释”,说明他极度自信、自尊。

  评价时,教师先浏览了一遍,把本子发回去,小组评价,大致标准:完成了得C,分析和语句能对照得B,能抓住词语分析,能联系生活体验分析,得A,根据书写、语言酌情上下调整“+”或“-”。

  课堂参与评价:参与能听得C;能提出自己的想法,得B;能积极订正,得A(教师参与)。

  4、课堂要求:

   ⑴ 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能大声、口齿清楚地表达;

   ⑵ 学会倾听,能从别人的发言中找到“金子”,把别人的智慧利用起来;

   ⑶ 及时记录,学会在书上做笔记。

  5、关于英雄这个话题的讨论,引起了同学的关注,上课仅仅开了一个头,同学们回去写一段短文。

  6、同学们对景物描写的分析,都吸取了人物描写分析的教训和经验,基本上能抓住文章中的词语进行分析,有的还能联系实际,但是早已经忘记了原先讲过的景物描写的一般作用,对作用的表述欠准确,但是没有关系,只要能抓住文章分析,阅读水平在了,分析能力自然能提高。

  7、从学生讨论的情况来看,同学们比较喜欢论理,所以离开课文引申出去的事就引起了同学的激烈思想撞击。从讨论中发现,要通过论理把什么是英雄论清楚,他们有很大的困难,因为逻辑思维没有达到一定的高度,可是如果先请他们罗列一下心目中的英雄的代表,意见就集中了,而且思维也活跃了(“黄继光”式、“杨利伟”式、奥运英雄、“张叶良”式、“雷锋”式、“邓稼先”式、见义勇为式、储蓄所的反抢营业员等),但是脱离可课文,他们还是没有利用起书本来进行讨论,不知道是因为没有读熟,还是缺少这样的意识。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孙犁,芦花荡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芦花荡》教学设计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芦花荡教学设计
    《芦花荡》教学设计
    《芦花荡》课堂实录
    《芦花荡》课堂实录及点评
    芦花荡作者孙犁简介
    《芦花荡》课堂实录2
    《芦花荡》课堂实录 芦花荡教材分析
    《芦花荡》课堂实录3
    课文芦花荡研讨
    芦花荡作品原文
    《芦花荡》教学
    《芦花荡》教学设计3
    《芦花荡》写作背景
    《芦花荡》教学设计2
    芦花荡教学
    《芦花荡》教学案例
    芦花荡教学日志
    《芦花荡》说课稿
    【教学过程】芦花荡
    《芦花荡》赏析
    《芦花荡》教案
    《芦花荡》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芦花荡》教学设计
    《芦花荡》教学设计
    《芦花荡》教学设计
    《芦花荡》教学设计
    《芦花荡》教学设计
    探讨新课程背景下《芦花荡》的语文课…
    《芦花荡》教学设计
    《芦花荡》教学杂谈
    《芦花荡》教学设计
    《芦花荡》教学设计
    《芦花荡》教学设计
    《芦花荡》说课设计
    《芦花荡》说课设计
    《芦花荡》说课设计
    《芦花荡》教学设计
    《芦花荡》课文导入集锦
    《芦花荡》教学设计
    《芦花荡》研讨与练习说明
    《芦花荡》教学建议
    《芦花荡》教学建议
    《芦花荡》整体把握
    《芦花荡》电子教材
    《芦花荡》教学设计
    《芦花荡》教学设计
    《芦花荡》教学设计
    《芦花荡》问题研究
    《芦花荡》教学设计
    《芦花荡》教学设计
    《芦花荡》教学设计
    《芦花荡》教学参考图片
    《芦花荡》教学设计
    《芦花荡》教学设计
    《芦花荡》教学设计
    《芦花荡》多音字辨析
    关于《白洋淀纪事》
    中国抗日战争
    “红嫂”明德英
    关于芦苇荡
    记屯村视死如归的抗日老烈士李贵友
    鱼钩阵巧计歼日寇──《芦花荡》二菱…
    白洋淀中击日寇──访老雁翎队员、民…
    二战中近千名日军被英军逼上“死亡岛…
    小说的文体特点
    《芦花荡》学法指导
    《芦花荡》同步练习
    白洋淀的两个文学流派
    《芦花荡》习题精选
    《芦花荡》教学设计
    《芦花荡》形近字辨析
    《芦花荡》词语解释
    《芦花荡》词义辨析
    《芦花荡》中心思想
    《芦花荡》结构分析
    《芦花荡》写作特点
    《芦花荡》写作特色
    《芦花荡》探究活动
    《芦花荡》问题探究
    《芦花荡》重难点讲解
    课堂上的对话──《芦花荡》教学有感
    《芦花荡》课文背景知识
    《芦花荡》里二菱看老爷爷智歼鬼子的…
    《芦花荡》同步练习
    《芦花荡》优化测控
    《芦花荡》同步达纲练习
    《芦花荡》自读理解卷
    《芦花荡》教学设计
    《芦花荡》教学设计
    《芦花荡》教学设计
    《芦花荡》教学设计
    《芦花荡》教学设计
    《芦花荡》教学设计
    《芦花荡》教学设计
    华北明珠白洋淀
    《芦花荡》教学设计
    《芦花荡》生字注音
    《芦花荡》一课教学叙事
    《芦花荡》教学实录
    《芦花荡》教学案例
    诗情画意《芦花荡》
    《芦花荡》教学案例及反思
    到文本的深处漫溯──《芦花荡》教学…
    指导朗读 倡导自主──《芦花荡》教…
    《芦花荡》教学反思
    《芦花荡》教学反思
    对传统英雄形象的反叛──教《芦花荡…
    给“迷路的句子”找个“家”──《芦…
    《芦花荡》素质教育新学案
    《芦花荡》有关资料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