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现代 >> L >> 芦花荡 >> 正文

 

《芦花荡》教学设计

芦花荡》教学设计   河北省秦皇岛市昌黎第三中学 宋 辉     【创意说明】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本设计着眼于学习和发展,在尊重学生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究欲望,由粗到精,由整体到局部,从故事情节到人物形象到艺术手法进行感知、感受、感悟,让学生在感受中明确,让语文素养在感悟中形成,让思维品质在探究中提升。教学时,采用多媒体和网络结合,扩大教学容量,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⑴ 自主搜集作者孙犁的相关资料,对其生平及创作风格有所了解;自主搜集写作背景,白洋淀等相关资料,对小说涉及的内容有所了解。

   ⑵ 读懂课文,把握小说的基本情节,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及其描写方法。

   ⑶ 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提高描写的能力。

   ⑷ 能对课文的美点作出鉴赏,提高描写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强调自主学习,自主搜集相关资料,主动与他人及网络传媒合作,主动质疑探究,体会自主学习的乐趣。基本学习方法:探究法、品析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认识到中国人民是不可征服的,中国人民是英雄的人民,激法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方式】

  本课在教学方式上力求体现如下几点:

  1、学生能够做的、学生可以做的尽量让学生自己去做,如课文相关资料的查阅,课文情节的把握。

  2、搭建合作、探究的平台。让学生在与同学、老师的合作中学习课文,在探究中把握课文的内容和写法。

  3、教学中采用“整体感悟──质疑问难──深入探究──延伸拓展”的“四步循序式”教学法,从培养学生能力入手,指导学法,并借助网络传媒扩大教学容量,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加强文化积淀。

  总之,本课的教学力图探究一种“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对话者、合作者、促进者。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要求学生查阅作者孙犁及创作风格、写作背景等相关资料,并整理在学习积累本中,通读全文,了解故事情节,并和同学交流,共享成果。


二、课堂教学

  1、导入新课:

    教学策略:由影片《小兵张嘎》导入,激发学生兴趣,创设情境,自然导入新课。

    师:课下,我们经常在一起谈论自己喜欢的影视剧。不知大家对影片《小兵张嘎》还有深刻印象吗?(用多媒体出示影片《小兵张嘎》的图片)影片中的嘎子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呢?(生:聪明、机智勇敢、爱国)抗日小英雄嘎子的确令人难以忘怀。著名作家孙犁笔下的抗日老英雄也会令我们回味无穷的。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充满诗情意的芦花荡中去寻找这位老英雄的足迹吧。

    (用多媒体出示课题《芦花荡》图片。)

  2、整体感知:

    教学策略:

   ⑴ 学生复述故事情节,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⑵ 交流预习收获,整体感知文章写作背景、作者创作风格等内容。

    师:昨天老师已经布置预习了,按照我们的预习要求,先找同学复述小说的故事情节,我们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我找四位同学进行情节接龙。我们看谁能毛隧自荐。(四位同学依次按照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进行复述,并用多媒体展示情节结构图)你们四位真勇敢,同学们的掌声已证明你们讲的很成功,让我们有身临其境之感。故事情节我们已经清楚了,看来同学们预习地很充分,也有了收获,按照惯例我们还要交流哪些预习收获呢?

    (生依次展示预习成果:作家作品、白洋淀简介、写作背景、生字解词、课题解谜等内容,同时用多媒体展示以上内容。)

  3、质疑问难:

    教学策略:

   ⑴ 小组质疑解疑,并解答浅显问题;

   ⑵ 小组合作探究、质疑问难,并提出小组内不能解答的问题,师生共同解答;

   ⑶ 师生合作,通过品读赏析,解决小组遗留下来的疑难问题,如:小说如何渲染老头子的传奇色彩;老头子的过于自尊自信表现在哪里,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创设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对话情境,让学生与学生对话,学生与教师对话,师生和文本对话,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

     师:有人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还难。我们看哪个小组最勇敢,最先提出问题。

    (师生合作,完成下列问题。)

    ① 课文中哪些内容表现了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的性格?这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的性格在课文中贯穿始终。他对苇塘里的负责同志说:“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这句话充分表现他“过于自信和自尊”。

      通过敌人封锁线,非常危险,而老头子“每天夜里,在敌人紧紧封锁的水面上,就像一个没事人,他按照早出晚归捕鱼撒网那股悠闲的心情撑着船,编算着使自己高兴也使别人高兴的事情”,这样的悠然自得也充分表现他“过于自信和自尊”。送两个女孩进苇塘,老头子以为万无一失,什么事也没有了,安心睡一觉吧。小女孩洗脸,老头子让她洗,鬼子的小火轮探照灯射来,他还是“不怕”,以为“照不见我们”。鬼子扫射机枪,他还是“不怕”,以为“他打不着我们”,不能不说他有点大意,这是过于自信了。大女孩子受了伤,流了血,这一次任务没有完成,他觉得丢人现眼,没脸见人,不好意思去见部队,他是过于自尊了。

      老头子发狠要为大女孩讨回血债,他向两个女孩子打了包票,他玩鬼子于掌股之间,诱鬼子上钩,举起篙来狠狠地敲打鬼子脑袋,叫鬼子头破血流,讨回了血债,讨回了自尊,这场英雄行为表明他是始终非常自信、非常自尊的。

      “过于自信和自尊”这句话点出了老英雄性格的核心。这句话既有非常自信自尊的意思,又有自信过分、自尊过分的意思。全文情节,老英雄的全部功过,都是由这一点生发出来的。

    ② 人物描写艺术探究:这篇小说怎样渲染老英雄的传奇色彩?

      作者用强烈的反差来渲染老英雄的传奇色彩。一方面写条件,敌人的监视封锁非常严密,老英雄年近六十,身体非常干瘦,而且不带一枝枪。另一方面,写老英雄的精神与业绩。精神,是那么悠闲自得,异常自信;业绩,是使敌人的封锁全然落空,保证了苇塘里的队伍得到充足的给养。两个方面巨大的反差,使老英雄显得非常了不起,富有传奇色彩。

      课文着重写一场“英雄的行为”,更有点传奇色彩。作者主要用两个方法加以渲染。

      先是用女孩的怀疑来反衬。这里有一段对话描写,老头子说“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后来又说“等到天明,你们看吧”,他是胸有成竹的,女孩却一再表示怀疑,先是没有答话,以为老头子不过发发狠,说说罢了,再用小女孩的话表怀疑:“你这么大年纪了,还能打仗?”写怀疑有衬托作用,显出了老头子英雄行为之奇。

      再是在叙述过程中只写其然,不写其所以然,让读者回味其所以然,使传奇色彩显得更为浓郁。老英雄是设好圈套让鬼子往里钻。他事先系好了钩子,又想出用莲蓬引诱鬼子,又掌握了鬼子的活动规律。作者不写这些,只从鬼子洗澡写起,写老头子船上放着一大捆莲蓬,只顾剥着莲蓬吃,也不写他的用意,写小船冲着鬼子这里来,又转了一个圆圈回去,也不写老头子的船为什么这样划来划去,其实是诱使鬼子进入圈套,这层意思要回味起来才能明白。进了有木桩的水域,先不说桩子上有无数钩子,只写小船绕着鬼子转,鬼子们像是玩着捉迷藏,下面才写鬼子这么乱转,一个个都被钩子咬住了。待到明白过来,越回味越感觉这场英雄行为富有传奇色彩。一个干瘦的老头,手无寸铁,孤身一人,可以玩十几个鬼子于掌股之间,置他们于死地,真可以说是一位传奇式的英雄。

  4、深入探究两个问题:   ⑴ 文中运用什么手法塑造的人物形象,主人公老头子还有哪些性格特征。    ⑵ 文中景物描写的作用。

    描写方法通过反复品读人物描写与景物描写语段,积累人物描写方法及景物描写的方法。

    师:通过刚才的探究,我们还有一些问题没有解决,那就是文中的描写方法,这也是我们深入探究的问题。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寻找一把钥匙,那就是关于描写方法的知识,谁能谈谈呢?(生回答描写方法的知识)师生合作探究景物描写及作用:

    例一:水淀里没有一个人影,只有一团白绸子样的水鸟,也躲开了鬼子往北飞去,落到一大荷叶下面歇凉去了。

    例二:他狠狠地敲打,向着苇塘望一眼。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

    例三: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里,呆望着这阴森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苇子还是那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是天上。

    学生合作分析,写出赏析感受,交流发言后,再出示赏析参考:

    赏析一:“躲开”写出水鸟对鬼子的憎恶,鸟犹如此,更何况是英雄的白洋淀人民,为下文老头子杀鬼子为大菱报仇埋下伏笔。

    赏析二:“狠狠”写出老头子对敌人的仇恨,这源于要为大菱报仇,也为了要实现自己在两个女孩子面前许下的诺言,在惩恶的间隙还不忘“向着苇塘望一眼”,那意思是叫藏身于此的二菱可要瞧仔细了,我们不禁为老头子要强而又自尊的举动发出会心的微笑。后面对芦花美景的描绘,使这位老英雄的壮举充满诗意,更给一种美的艺术享受。

    赏析三:“敌人”“炮楼”点明了环境气氛而“星星也像浸在水里”,像要“滴落下来的样子”,渲染了淀水晶莹明澈,星倒映在水里,随着微风的轻拂激起层层涟漪,使得星星也闪烁不定起来,给人“滴落下来”的幻觉。而就是在这美丽的地方,白天却是一片死寂,连水鸟也“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只有到了深夜,才能听见它们“飞动和唱歌的声音”。道出了强烈的爱憎,在这险恶的环境中,苇子“狠狠地往上钻”,把白洋淀人民顽强生存的姿态刻形神毕肖,充满了意志和力量。

  5、延伸拓展:

    教学策略:学生再次走进文本,整理对情节、人物、环境等方面的感悟,并发表自己的观点,学生相互交流,连接延伸写作知识。

    师:我们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解决了许多问题,下面我们再次去读课文,然后想一想,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后,你又有了哪些新的收获和启示。(生谈收获和启示)

  6、在嘹亮的《游击队之歌》的歌声中,结束本课学习。


三、课后学习

  上网查阅孙犁的《荷花淀》,比较二者写法上的异同,并把阅读收获提交在我们网站的讨论再线上。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孙犁,芦花荡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芦花荡》教学设计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芦花荡教学设计
    《芦花荡》教学设计
    《芦花荡》课堂实录
    《芦花荡》课堂实录及点评
    芦花荡作者孙犁简介
    《芦花荡》课堂实录2
    《芦花荡》课堂实录 芦花荡教材分析
    《芦花荡》课堂实录3
    课文芦花荡研讨
    芦花荡作品原文
    《芦花荡》教学
    《芦花荡》教学设计3
    《芦花荡》写作背景
    《芦花荡》教学设计2
    芦花荡教学
    《芦花荡》教学案例
    芦花荡教学日志
    《芦花荡》说课稿
    【教学过程】芦花荡
    《芦花荡》赏析
    《芦花荡》教案
    《芦花荡》教学设计
    《芦花荡》教学设计
    《芦花荡》教学设计
    《芦花荡》教学设计
    《芦花荡》教学设计
    探讨新课程背景下《芦花荡》的语文课…
    《芦花荡》课文导入集锦
    《芦花荡》教学设计
    《芦花荡》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芦花荡》教学设计
    《芦花荡》教学设计
    《芦花荡》教学设计
    《芦花荡》说课设计
    《芦花荡》说课设计
    《芦花荡》说课设计
    《芦花荡》教学设计
    《芦花荡》教学杂谈
    《芦花荡》教学设计
    《芦花荡》研讨与练习说明
    《芦花荡》教学建议
    《芦花荡》教学建议
    《芦花荡》整体把握
    《芦花荡》电子教材
    《芦花荡》教学设计
    《芦花荡》教学设计
    《芦花荡》教学设计
    《芦花荡》问题研究
    《芦花荡》教学设计
    《芦花荡》教学设计
    《芦花荡》教学设计
    《芦花荡》教学参考图片
    《芦花荡》教学设计
    《芦花荡》教学设计
    《芦花荡》教学设计
    《芦花荡》多音字辨析
    关于《白洋淀纪事》
    中国抗日战争
    “红嫂”明德英
    关于芦苇荡
    记屯村视死如归的抗日老烈士李贵友
    鱼钩阵巧计歼日寇──《芦花荡》二菱…
    白洋淀中击日寇──访老雁翎队员、民…
    二战中近千名日军被英军逼上“死亡岛…
    小说的文体特点
    《芦花荡》学法指导
    《芦花荡》同步练习
    白洋淀的两个文学流派
    《芦花荡》习题精选
    《芦花荡》教学设计
    《芦花荡》形近字辨析
    《芦花荡》词语解释
    《芦花荡》词义辨析
    《芦花荡》中心思想
    《芦花荡》结构分析
    《芦花荡》写作特点
    《芦花荡》写作特色
    《芦花荡》探究活动
    《芦花荡》问题探究
    《芦花荡》重难点讲解
    课堂上的对话──《芦花荡》教学有感
    《芦花荡》课文背景知识
    《芦花荡》里二菱看老爷爷智歼鬼子的…
    《芦花荡》同步练习
    《芦花荡》优化测控
    《芦花荡》同步达纲练习
    《芦花荡》自读理解卷
    《芦花荡》教学设计
    《芦花荡》教学设计
    《芦花荡》教学设计
    《芦花荡》教学设计
    《芦花荡》教学设计
    《芦花荡》教学设计
    《芦花荡》教学设计
    华北明珠白洋淀
    《芦花荡》教学设计
    《芦花荡》生字注音
    《芦花荡》一课教学叙事
    《芦花荡》教学实录
    《芦花荡》教学案例
    诗情画意《芦花荡》
    《芦花荡》教学案例及反思
    到文本的深处漫溯──《芦花荡》教学…
    指导朗读 倡导自主──《芦花荡》教…
    《芦花荡》教学反思
    《芦花荡》教学反思
    对传统英雄形象的反叛──教《芦花荡…
    给“迷路的句子”找个“家”──《芦…
    《芦花荡》素质教育新学案
    《芦花荡》有关资料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