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芦花荡》课堂实录3
|
《芦花荡》课堂实录 师:同学们一定看过不少描写战争的小说和影视剧,下面请大家说一说描写战争场面的成语。 生:枪林弹雨;硝烟弥漫;刀光剑影;金戈铁马;师:不错,能再说几个吗?最好残酷点的。生:炮火连天;血肉横飞…… 师:说得既多又好,“血肉横飞”“刀光剑影”充满血腥味的战争场面描写的确让人惊心动魄,煞是过瘾。今天我们要学的孙犁的《芦花荡》(板书)也是描写抗战最艰苦阶段白洋淀人民的战斗生活的。大家看过课文了,小说中有没有“血肉横飞”“刀光剑影”的战争场面?生:没有。 师:那么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呢?(学生复述故事情节) 抗日战争时期,我军队伍驻扎在苇塘里,里外交通全靠一个将近六十岁的老头子,他非常自信。一次,他护送两个女孩进苇塘,被鬼子发现,其中一个女孩受了伤,他发誓要为女孩报仇。他引诱鬼子进入他的埋伏圈,用锋利的钩子把鬼子钩住,用竹篙痛打鬼子 在这篇小说中,给大家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 生:是那一片芦花荡。 师:能不能谈你的印象? 第一教学板块:走进芦花荡 生:那是一片如诗如画的芦花荡;那是一片月明风清的芦花荡;那是一片静谧安宁的芦花荡;那是一片斗志昂扬的芦花荡; 师:请同学们拿起手中的笔,找一找,划一划,文中有哪些描写芦花荡景色的句子。 ①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师:这段文字,传达给你什么信息? 生:芦花荡的夜色是非常优美,非常安宁的(师:能不能想象一下这种情境?) 生:晶莹的星星倒映在明澈的淀水里,微风吹过水面,荡起阵阵涟漪,使得星星也闪烁不定,像“要滴落下来”的样子。多么美的夜色啊, 可是,敌人却侵占了我们的家园,白天,这里一片死寂,连水鸟也“紧紧藏到窝里躲避”了,只有到深夜,才能听到它们“飞动和唱歌的声音”。 师:理解得很到位。“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为什么说“狠狠的”? 生:沉默。 师:这里是孙犁在他的小说《荷花淀》中的一段描写,我想,与这一句所传达的语言信息是一样的。 ②她们奔着那不知道有几亩大小的荷花淀去,那一望无边际的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 生:我想,芦苇和荷花是白洋淀人民那种在残酷的战争环境里顽强生存的意志和斗争的力量的象征吧。 师:是啊,就在芦苇荡、荷花淀里,孙犁看到了一处无形的力量,他说“我遥望着那漫天的芦苇,我知道那是一个大帐幕,力量将从其中升起。 ③月明风清的夜晚,人们的眼再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见有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 师:你觉得应当用怎样的语调来读这一句? 生:很美好的语调。 师:很轻快,很潇洒。“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颇有些苏东坡的意味了。同学们再看一看,课文中还有没有描写水淀月色的佳句? 弯弯下垂的月亮,浮在水一样的天上。 月亮落了,半夜以后的苇塘,有些飒飒的风响。 师:同学们以前学过课文,还有没有写水乡月色的句子。 生:《社戏》中描写江南水乡夜景的句子有:“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 生:李白的《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映入平羌江水流。” 师:很诗意的。文中还有没有写景的句子呢? 生:④第二天,中午的时候,非常闷热。一轮红日当天,水面上浮着一层烟气。 师:你觉得这句描写有什么作用呢? 生:因为,天气热,鬼子才水,为下文老头子引诱鬼子上钩作了铺塾。 生:水淀里没有一个人影,只有一团白绸子样的水鸟,也躲开鬼子往北飞去,落到荷花下面歇凉去了。 师:水淀为什么没有一个人影? 生:因为敌人严密的封锁。 生:这里的水却是镜子一样平,蓝天一般清,拉长的水草在水底轻轻的浮动。 师:能不能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 生:清澈见底。 生:⑤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 生:我认为这句是写出了胜利的喜悦之情。 师:让我们在琅琅的读书声中再一次感受芦花荡那如诗如画、如梦如幻的诗般境界。 (师生齐读) 穿插:孙犁的小说对美有一种特殊的追求,他曾在《黄鹂》一文中这样写道“各种事物都有它的极致。虎啸深山,鱼游潭底,驼走大漠,雁排长空,这就是它们的极致。在一定的环境里,才能发挥这种极致。”因此,他不是正面地描写刀光剑影,而是以白洋淀明媚如画的风光作背景,用漫天飘飞的芦花,洁白如云的蒲苇,清香四溢的荷花,点染白洋淀人民新生活的欢乐和昂扬乐观的战斗精神。文笔清新自然,婉约韵致。 师: 去年春天,我曾经到过南京的雨花台和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去的时候,正是阴雨天气,虽然已是春末,但仍能感到那股逼人的寒气,空气中仍然弥散着血腥,仿佛30几万遇难同胞的阴魂不散。在这里,老师要问:抗日战争是如此残酷,为什么要把如此残酷的战争置于这种如诗如画的环境中来描写呢? 生:可能是白洋淀的战争没有那么残酷吧? 生:可能跟作者的生活经历有关吧?他没有经过残烈的战斗。 生:我想,可能作者不愿写这样令人悲痛的故事,而是写一些鼓舞人们的斗志的作品。 师:我想,这跟作者的人生态度和文化哲学是分不开的。“人生在世,有幸福,有欢乐,也有孤独,有彷徨,有无奈,但人们如何面对生活中的欢乐与痛苦?”是一味的宣泄,还是含蓄的倾吐?是悲愤的控诉,还是从容的讲叙?是沉溺于旧时的伤痛,还是乐观的面对新生?我想,孙犁,选择的是后者。老师希望我们在坐的每一位同学,在今后的日子里,也应当用这种“笑谈从容的态度”来对待人生中的“风雨变幻”。 师:好,我们继续刚才的话题。接着谈你对文章最感兴趣的地方,课文给你印象最深刻的地方。 生:读完课文,文中的老头子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觉得他是一个抗日英难。 师:你认为作者是如何刻划这一人物形象的呢? 生:我认为主要是通过他与小姑娘的人物对话来刻画的。 师:小说共四千余字,我统计了一下,有将近一半的篇幅是人物的对话描写,很显然这篇小说刻画人物形象主要手法是—— 生:人物的对话描写。(师板书学习重点) 师:中国文学史上长篇古典小说对人物的对话描写都极为出色,极为精彩,大家能说出几部这样的作品吗? 生:《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等 师:孙犁先生十分推崇《水浒》和《红楼梦》这两部小说,说这两小说的人物对话读起来“叫人就像看见了说话人的神情,听见了说话人的声调。”也就是说这两部小说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把人物写活了。孙犁的《菏花淀》汲取了传统经典小说的精华,把对话写得简洁朴素,读后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窥见了人物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下面我和大家一起来赏析这部小说高超精妙的人物对话艺术。 第二教学板块:分角色朗读,品味人物对话。 师:大女孩子负了伤,虽说她没有叫一声也没有哼一声,可是胳膊没有了力量,再也搂不住那个小的,她翻了下去。那小的觉得有一股热热的东西流到自己脸上来,连忙爬起来,把大的抱在自己怀里,带着哭声向老头子喊: “她挂花了——!”(声音小,延长惊慌,害怕) 老头子没听见,拼命地往前推着船,还是柔和地说: “不怕。他打不着我们!” “她挂了花!”(与前面的“她挂花了!”读来又何不同?着急,还有一点恼怒,突出重音,声音稍大) “谁?” (课件) “谁?” 很平和的说;不耐烦的说;很吃惊的说; 1、你真讨厌 ——小学生甲对小学生乙如是说 ——恋爱中的女孩对男孩如是说 2、这小家伙就知道淘气 ——一位老师对小孩子的家长说 ——爷爷摸着孙子的头对别人说 教师:通过比较可得出,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同一语言表达出截然不同的意思。 (应当读出“很吃惊,很意外,不相信,有如晴天霹雳”的意味。“谁挂了花”平淡多了。“大道低回,大味必淡。”——孙犁的文化哲学) 老头子的身体往上蹿了一蹿,随着,那小船很厉害地仄歪了一下。老头子觉得自己的手脚顿时失去了力量,他用手扒着船尾,跟着浮了几步,才又拼命往前推了一把。(与前面几个动词比较。“老头子叫了一声“趴下”,一抽身就跳进水里去,踏着水用两手推着小船前进。“推”之轻松与“扒”之无力,充分表现出老头内心的沮丧。 他们已经离苇塘很近。老头子爬到船上去,他觉得两只老眼有些昏花。可是他到底用篙拨开外面一层芦苇,找到了那窄窄的入口。 一钻进苇塘,他就放下篙,扶起那大女孩的头。 大女孩微微睁了一下眼,(受伤后的无力)吃力地说: “我不要紧--。快把我们送进苇塘里去吧!(语速要放慢) 老头子无力地坐下来,船停在那里。月亮落了,半夜以后的苇塘,有些飒飒的风响。老头子叹了一口气,停了半天才(心理活动,可以猜想)说: “我/不/能/送/你们/进去了。” 小女孩子睁大眼睛问(不理解): “为什么呀?” 老头子直直地望着前面说(很落魄): “我-没脸-见人。”(过于自尊) 小女孩子有些发急。在路上也遇见过这样的带路人,带到半路上就不愿带了,叫人为难。她像央告那老头子: “老同志,你快把我们送进去吧,你看她流了这么多血,我们要找医生给她裹伤呀!” 老头子站起来,拾起篙,撑了一下。那小船转弯抹角钻入了苇塘的深处。 …… 他叫着大菱说: “他们打伤了,流了这么血,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很有把握;过于自信) 两个孩子全没有答言,老头子觉得受了轻视。他说: “你们不信我的话,我也不和你们说。谁叫我丢人现眼,打牙跌嘴呢!可是,等到天明,你们看吧!”(过于自尊自信) 小女孩子说: “你这么大年纪了,还能打仗?” 老头子狠狠(自尊心受到伤害)地说: “为什么不能?我打他们不用枪,那不是我的本事。愿意看,明天来看吧!二菱,明天你跟我来看吧,有热闹哩!” 过于自信和自尊 第三教学板块:通览全篇,感知人物形象。 在同学绘声绘色的朗读之后,大家又对文章语言进行了细细的品咂。相信小说的人物已经在大家的脑海中挑跃,请大家谈一谈,你最感兴趣的人物形象。 人物: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英雄老头;一对可爱的勇敢的姐妹;一群愚蠢的鬼子兵(可用一个词来形容,从课文中寻找支撑观点的语言信息) 1、一个矍铄干炼的老头子:老头子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可是那晒得干黑的脸,短短的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那一对深陷的眼睛却特点明亮。很少见到这样尖利明亮的眼睛,除非是在白洋淀上。(白描手法:写人不以外形为主,而注重神似。往往抓住事物的传神之外,突出重点,通过简洁的、最有特征的语言和行动描写,点出人物的神韵,展现他们的精神世界。忆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寿镜吾老先生“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了了数笔,便刻画了一个精明强干、敏锐、机智、特别有精神的、英勇果敢的老交通员的形象。“人不是生来要被打败的,你可以消灭他,但就是打不败他”海明威老人与海的“硬汉性格”。) 2、一个智勇双全的老头子(他为了给大菱报仇,预先在水中设好埋伏。然后在船头放一大捆新鲜的莲蓬,引诱鬼子上当,把他们引入埋伏圈,然后痛打鬼子。) 3、一个过于自信自尊的老头子;(“过于”你是怎么理解的?此处可组织一次辩论) 甲方观点:过于有非常的意思,老头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都非常强。 如: 每天夜里,在敌人紧紧封锁的水面上,就像一个没事人,他按照早出晚归捕鱼撒网那股悠闲的心情撑着船,编算着使自己高兴也使别人高兴的事情。(藐视敌人的气概上) 对大菱说:他们打伤了你,流了这么多血,等明天我叫他十个人流血! 当二菱对不想信时,他狠狠地说:为什么不能?我打他们不用枪,那不是我本事。愿意看,明天来看吧!二菱,明天你跟我来看吧,有热闹哩! 痛打鬼子兵,找回了自尊,始终是非常自信的。 乙方观点:“过于”是过头的意思,大女孩之所以受伤,跟他过于自信、不够谨慎是有关系的。 他对苇塘里的负责同志说: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 三个“不怕”。(过于自信) “不怕,洗一洗吧,多么俊的一个孩子呀!” “不怕,小火轮上的探照灯,它照不见我们。” “不怕。他打不着我们!” 在老头子护送的过程中,他连续说了哪三句类似的话?请同学们从课文中找一找。 “不怕,洗一洗吧,多麽俊的一个孩子呀!” “不怕,小火轮上的探照灯,它照不见我们。” “不怕。他打不着我们!” 提问:这三个“不怕”的意思是否一样? 第一个“不怕”的意思是“可以”的意思,后面两个是“不要害怕”的意思。 提问:三个“不怕”各应用怎样的语气读? 前一个应该带着喜爱的语气,后两个“不怕”应该带着镇定、自信、乐观的语气。 3、一个老当益壮的老头子:一位年近六十的老人照例讲应该是养老的年龄,可他却能神出鬼没,无数次通过鬼子的封锁线,保证了芦苇塘中部队的物质供应,保证了部队的战斗力。 4、一个具有爱国热情的老头子:为什么能够“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为什么能够“出生入死”的来往于敌人的封锁线上? 生:为了保卫自己的亲人,保卫自己的家乡。 师:一九三六年到一九三七年,孙犁曾在白洋淀附近,教了一年小学。使得他有机会熟悉这一带的风土和人民的劳动、生活。他曾在《关于〈荷花淀〉的写作》一文中这样写道:农民抗日,完全出于自愿。他们热爱自己的家、自己的父母妻子。他们当兵打仗,正是为了保卫他们。他曾经深情的追忆那段时光:他说“善良的东西、美好的东西,能达到一种极致。在一定的时代,在一定的环境,可以达到项点。我经历了美好的极致,那就是抗日战争。我看到农民,他们的爱国热情,参战的英勇,深深地感动了我。——孙犁(高潮语) 我想,老头子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老头益壮的豪迈气概,自尊自信的鲜明个性,智勇双全的英雄壮举也深深的感染了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同学。请同学们课下每个写一篇随笔《我心目中的英雄》,我们再作交流。
|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芦花荡,孙犁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芦花荡》课堂实录3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芦花荡》课堂实录 芦花荡教材分析 |
下一篇文章: 课文芦花荡研讨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