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现代 >> L >> 芦花荡 >> 正文

 

《芦花荡》教学设计

芦花荡》教学设计   四川省彭州市升平中学 舒子福     【教学设计】

  本课教学着眼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在尊重学生情感体验的基础上,紧扣小说特点,从故事情节、环境、人物三方面引导学生分析课文,教会学生分析小说的基本方法。同时通过佳作欣赏和延伸拓展的内容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进行培养并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在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究欲望,由粗到精,由整体到局部,引导学生从故事情节到景物描写再到人物形象艺术手法进行感知、感受、感悟,让学法在感受中明确,让语文素养在感悟中形成,让思维品质在探究中提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有关作家、作品的文学常识。

    了解小说的特征。

    学习抓住人物性格特征进行描写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

    紧扣小说特点,从故事情节、环境、人物三方面引导学生分析课文,教会学生分析小说的基本方法。

    通过佳作欣赏和延伸拓展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开展讨论,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孙犁小说诗情意的语言美。

    领略冀中抗日根据地人民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精神。

    认识到英雄的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

  学会分析一般小说的方法。

  掌握小说通过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难点】

  探究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方法】

  1、快速阅读法:

    让学生以较快速度默读,整体感知文章大意,再用简洁地语句梳理概括内容要点。

  2、讨论点拨法:

    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合作讨论,探究小说的三要素。引导学生思维来突破教学重难点。少数地方,教师做必要的引导、讲解。

  3、延伸拓展法:

    激活学生的思维,就关于战争类的文章进行联系阅读,充实有关细节,培养爱国主义情操。


【教具准备】

  小黑板或投影仪、资料卡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内容】

  《芦花荡》主要写了一个老英雄的故事。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一个老头子撑着一只小船,在白洋淀里无数次地穿过了敌人的夜间封锁,为游击队运输粮、护送干部。他不带一枝枪,只靠那只灵巧的篙和水鸭子似的游水本领,在万亩苇塘里穿梭,从未发生一次意外,靠了他,游击队才维系了淀里淀外的交通联络。但有一次他护送两个女孩子在夜间穿越封锁线时,撞上了敌人的小火轮,一个女孩子负了伤。这个打击差一点使他失去了继续前进的力量;但他发誓要为女孩子复仇,第二天,他单身智斗敌人,一个个地收拾了他们,为女孩子报了仇。这篇小说很有点传奇色彩,人物形象鲜明,环境描写也很有特色,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

  第一课时讲授:欣赏微型小说《退刀记》,复述课文,熟悉小说情节,了解文中环境描写的特点,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第二课时讲授:分析人物形象,了解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补充网上短文一篇,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并照应开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佳作欣赏〗(预计9分钟)

  师:同学们,你们读过并看过不少描写战争的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对战争有哪些看法呢?

  生自由讨论。

  指定2~4名学生回答(用时间4分钟)。

  预计学生回答内容:

  1、赞成战争:

    能够获得巨大的物质财富和在血与火的考验中锻炼自己,成就自己。

  2、反对战争:

    战争的残酷与无情,造成巨大的物质损失和人员伤亡。

  3、既反对又支持:

    战争有正义和非正义之分。我们反对非正义战争,支持正义战争,因为,只有消灭了一切侵略者,我们才能赢得真正的和平与自由。


〖教师小结〗

  我们热爱和平,但我们决不乞求和平;我们反对战争,但我们决不害怕战争。必要时,我们会勇敢地迎击战争,保卫和平。

  下面,我们先来欣赏一篇微型小说,看看作者告诉了我们一些什么。

  指定一名学生朗读,其余学生听并思考(用时5分钟):     退刀记

[新加坡]希尼尔   干了多年的店员,遇到的怪事可真不少。

  就说前些时候吧!一位老妇人来到了柜台前,硬说要把东西退回。

  “老太太,这把刀子你已经用了一个时期了,退不得的呀!”

  “可是,可是这种刀子太阴冷,用了令人厌恶心寒!”

  “哼哈,老太太,您看看,这类牌子与款式,市面上流行得很啊!”

  “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以前被用来杀了不少人呢。”

  “不可能吧?这是最新设计的。”

  “有,有,杀了人……”“您看见了?”

  “哦,这──倒没有,我若看见了,我也没命了。”

  “那可别乱说,小心警察找你问话。”

  “但是,我老伴,还有幼弟全家是被杀过了?”

  “全家!真的?报警了没有?”

  “没有!不可能的……凶手还歪曲了真相……”

  “哦”

  我不知如何接下去才好。老妇人看到我态度坚硬,没有意思接纳她的退货,也就怅然离开了。

  临走时,我想想,不可能吧!这么一把小刀子,杀不了这样多人的。我拉开喉咙问道:“老太太,是在哪儿发生的啊?”

  “南京。”

  “什么?南京街?”

  我蹲下柜台,把那种款式的刀子取出,研究了好一阵子,没什么特别的,只是刀锋较光亮了些吧!还有一排小小横行的字样:日本制造。     师:大家听后分组讨论文章要表达的主题?并推举代表发言。

  预计学生回答内容(本文有一定难度,不需要学生深入分析):

  1、讲述“我”没有为老妇人退刀的故事。

  2、讲述了一位老太太退还购买的日本造的刀,但没有成功的故事。

  3、讲述了日本制造的南京大屠杀对一位中国人的影响的故事。
〖教师点评〗   宋人严羽说:“语忌真,意忌浅,脉忌露,味忌短。”用这句话评价本文非常适宜。

  南京,3000000名手无寸铁的同胞遭残害──“老妇人”没有忘记,她也永远不会忘记!因为“她”的老伴和幼弟全家是在那时被杀的。在“日本制造”的东西日益被世人使用的今天,在“南京大屠杀”不断离我们远去的时候,我们仍要关注“刀锋较光亮”的日本刀!

  在日立冰箱、东芝彩电、松下空调、本田摩托──不断闯入我们的家庭时,在日本学生教科书对侵华历史一再进行修改时,在科索沃的平民不断被北约导弹炸死的今天,微型小说《退刀记》还是能给人许多联想的。

  忘记历史就是背叛。我们不能忘记战争!更不能忘记历史的悲剧!

  可见,战争对人们的影响是多么的巨大!


〖新课教学〗

一、导入、课前热身(预计用时8分钟)

  今天,我们来学习当代作家孙犁先生的一篇代表作,这也是一篇以战争为主题的文章。

  1、教师板书课题,出示学习目标(投影或小黑板显示):       1、知识与技能:

    了解有关作家、作品的文学常识。

    了解小说的特征。

    学习抓住人物性格特征进行描写的写法。

  2、教学重点:

    学会分析一般小说的方法。

    掌握小说通过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3、教学难点:

    探究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的作用。     2、检查预习情况:

   ⑴ 学生快速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⑵ 学生积累并完成以下内容(用投影仪或小黑板显示):       1、识记重点字词:
    提防(dī) 竹篙(gāo) 苇塘(wěi)           疟子(yào) 寒噤(jìn) 吆喝(yāo hē)           蹿(cuān) 仄歪(zè) 一梭机枪(suō)           趴(pā) 扒(bā) 转弯抹角(mò)           飒(sà)         能耐:技能;本能。     张皇失措:慌慌张张,不知怎么办才好。

    央告:央求     转弯抹角:沿着弯弯曲曲的路走。比喻说话、做事不直截了当。

  2、填空题:

    孙犁,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河北省安平县人。1913年4月6日生。1944年在延安,他发表了《荷花淀》、《芦花荡》等作品,以其清新的艺术风格引起了文艺界的注意。(《白洋淀纪事》)是作者最负盛名和最能代表他的创作风格的一部小说与散文合集,本文是他的“白洋淀纪事”之二,“之一”是他的另一篇小说(《荷花淀》)。文艺界甚至视其为现代文学的一种风格流派──(“荷花淀派”)的主要代表。他们的作品,一般都充满浪漫主义气息和乐观精神,情节生动,语言清新,朴素,富有节奏感,描写逼真,心理刻画细腻,抒情味浓,富有诗情意,有“诗体小说”,之称。        (学生齐读字词,抽1~2名学生当众做填空题。)


二、合作探究

  师:本文是一篇小说,小说是一种文学体裁。它以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人物、故事情节和环境构成了小说的三要素:

  1、人物要素:     (包括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小说的人物是虚构的,是作者把现实生活中不同原型的某些特征加以综合熔铸而成的,因此比现实中的原型更为典型。小说中刻画人物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有肖像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也可以通过其他人物的反应和态度进行侧面描写等等。小说不仅勾勒人物的轮廓,刻其性格的一个或几个侧面,还要在情节的发展中表现人物性格的发展和变化。

  2、情节要素:     小说的情节一般比较完整,往往有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有时前面有序幕,后面还有尾声,能显示生活中矛盾的发展过程。情节的巧妙安排对于刻人物和表现主题有着重要意义。

  3、环境要素:     小说中要具体描写环境。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两类。环境描写是为交代背景、衬托人物、发展情节、渲染气氛服务的。自然环境描写在小说中表现较多,主要是为了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行动,表达人物心情,渲染当时的气氛。

  现在我们就根据小说的三要素对本文进行分析:

  1、概括故事情节:(预计用时6分钟)

   ⑴ 概述故事(学生思考并回答):

     要求:

    ① 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故事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

    ② 语言简洁。

    ③ 可以按照课文的顺序复述,也可以打乱课文顺序有创造性地复述。

      预计学生回答内容有:

    ① 芦花荡里生活着的人: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英雄老头,一对勇敢的姐妹。

    ② 芦花荡发生的故事:一次惊心动魄的护送,一次酣畅淋漓的复仇。

   ⑵ 复述故事情节(教师小结):

     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一个老头子撑着一只小船,在白洋淀里无数次地穿过了敌人的夜间封锁,为游击队运输粮、护送干部。他不带一枝枪,只靠那只灵巧的篙和水鸭子似的游水本领,在万亩苇塘里穿梭,从未发生一次意外,靠了他,游击队才维系了淀里淀外的交通联络。但有一次他护送两个女孩子在夜间穿越封锁线时,撞上了敌人的小火轮,一个女孩子负了伤。这个打击差一点使他失去了继续前进的力量;但他发誓要为女孩子复仇,第二天,他单身智斗敌人,将敌人诱进他的埋伏圈,一个个地收拾了他们,为女孩子报了仇。

  2、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预计用时20分钟):

    本文是孙犁“诗体小说”的代表作之一,写的是残酷的战争环境中的人和事,但我们读后没有凄惨压抑之感,而是感到白洋淀风光如诗如,非常优美,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

   ⑴ 观看白洋淀的图片后,4人为1组开展学习交流。

     要求:划出文中有关景物描写的语句;可挑选你喜欢的描写景物的句子朗读,要读出感情来。

   ⑵ 指导阅读课文的第一段。思考:这段环境描写有何作用?

     要求:2~3名学生回答。

     预计学生回答内容:     ① 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时间、地点)。

    ② 渲染故事气氛,烘托人物。

     老师明确:

    A、“敌人”“炮楼”,点明了环境的气氛;而“星星也像浸在水里”,像“要滴落下来的样子”渲染了淀水的晶莹明澈;星星倒映在淀水里,随着微风轻拂激起层层涟漪,使得星星也闪烁不定起来,因而给人以“要滴落下来”的幻觉。这样优美的自然环境,是多么令人赏心悦目啊!

    B、可是,敌人侵占着我们的大片国土,在这美丽的苇塘四周,敌人的炮楼林立,封锁和监视着这片革命根据地。白天,这里一片死寂,连水鸟也“紧紧藏到窝里躲避”了,只有到深夜,才能听到它们“飞动和唱歌的声音”。字里行间,流露出多么鲜明的爱憎感情!

    C、接下去写“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把白洋淀人民在那种残酷的战争环境里顽强生存的姿态烘托了出来,充满了意志和力量。

      这段景物描写得很富于生活实感,把读者引到一个特定的环境和气氛之中,很自然地成了后边故事的铺垫,艺术上融情人景,寄寓着作者沉沉的情怀。

     总之:从这篇小说的景物描写可以看出,孙犁笔下的景物,不单纯是一种点缀,而是蕴涵了深远的寄寓在内的。在他的小说里,景物描写起到了点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精神境界,加强抒情韵味的作用,因而,它们决不是即可游离的珍珠,而是作品内在气质的结晶。(《芦花荡》的景物描写,处处与战争环境和人物的心境相谐,不仅渲染了故事的气氛,也给作品增添了一种战斗的诗情意,构成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提高作品的感染力。)

   ⑶ 拓展与迁移:

     唐代诗人对自然现象和自然景物的观察和描写细致而生动,尤其对日、月、雨等的描写更见功夫,令人赞叹。同学们想想你所学过的哪些与花、太阳、月亮有关的诗句(学生:思考并回答)

     预计学生回答的内容有:

    ① 写“花”的句子: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乱花渐欲迷人眼,浅才能没马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② 写“太阳”的句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③ 写“月亮”的句子: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④ 写“雨”的句子: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天街小雨润如酥,色遥看近却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三、总结(预计用时1分钟)

  本文用诗情意的散文笔法,向我们叙述了一个发生在冀中白洋淀里的传奇故事:一位干瘪的老头子护送两个女孩子找革命队伍的故事。给我们塑造了一个具有英雄气概、藐视敌人、无所畏惧、自信自尊的抗日老英雄的形象,他自信,他自尊,他有柔情,有热血,有仇恨,他是一只勇敢的鱼鹰!


四、家庭作业

  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第一大题第1小题。

  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第三大题。
  五、板书设计   第2课 芦花荡   孙犁──荷花淀派

  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核心)、故事情节、环境描写

  主要人物:老英雄

  故事情节:一次惊心动魄的护送

  事件:一次酣畅淋漓的复仇

  社会环境:抗日战争时期                   夜晚:护送
  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白洋淀地区
                  白天:复仇  
第二课时 一、导入并激发兴趣(预计用时5分钟)

  上节课,我们着重学习了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这节课,我们再来看看小说如何刻人物形象的。

  课前热身(小黑板或投影仪显示):       1、成语填空:

    ( )服( )服 ( )德( )德     ( )讹( )讹 ( )计( )计

    ( )牙( )牙 ( )老( )老

  2、诗句填空: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二、继续学习新课:分析人物形象(预计用时25分钟)

  1、老头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学生回答。)

    老师明确并引导学生找出相关词语进行赏析:

    强烈的爱国抗日热情,老当益壮的气概;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智勇双全的英雄行为;过于自信自尊。

   ⑴ 本文从多方面展示了“老头子”的英雄性格:

     肖像描写:“撑船的是一个将近六十岁的老头子,船是一只尖尖的小船。老头子只穿一条蓝色的破旧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手里拿着一枝竹篙。”

     “老头子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可是那晒得干黑的脸,短短的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那一对深陷的眼睛却特别明亮。”

     语言描写:“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不怕,小火轮上的探照灯,它照不见我们。”“不怕,他打不着我们!”“我没脸见人。”“他们打伤了你,流了这么多血,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为什么不能?我打他们不用枪,那不是我的本事。愿意看,明天来看吧!”……

     心理描写:“他没法解释:大江大海过了多少,为什么这一次的任务,偏偏没有完成?自己没儿没女,这两个孩子多么叫人喜爱!自己平日夸下口,这一次带着挂花的人进去,怎么张嘴说话?这老脸呀!”

     动作描写集中表现在那一场英雄行为中,他捉弄鬼子,诱鬼子上钩,举起篙来狠狠地敲打鬼子的脑袋,叫鬼子头破血流。

   ⑵ 为什么要交代老头子的年纪?

     答:一方面更能够表现老头子的抗日热情,老当益壮的气概。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在抗日根据地,从老到小个广大人民都被发动起来,投入伟大的抗日战争中。(60岁的年纪在今天应该是要安渡晚年,但他却像青年一样,充满活力,无所畏惧,在敌人的严密封锁下,成为一名出色的交通员。)老头子的英雄性格,首先表现在他爱国抗日的热情,老当益壮的气概上。

   ⑶ 他的工作范围广得很:里外交通,运输粮,护送干部;而且不带一枝枪。(渲染了老英雄的传奇色彩。)

   ⑷ “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一句中,过于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文章中的那些情节表现了他这一性格特点?

     答:“过于”有非常的意思,老头子自信心和自尊心都非常强。另一方面,确实有过头的意思,大女孩子之所以受伤,跟他过于自信、不够谨慎是有关系的。小女孩子洗脸,大女孩子还警惕一些,老头子却说“不怕,洗一洗吧”,洗脸有响声。老头子以为小火轮上的探照灯照不见他们,事实上探照灯把两个女孩子的脸照得雪白。这些都是他过于自信以致有点麻痹的表现。“过于自信和自尊”,是老头子性格的核心,他的功与过,都由此生发。老头子的英雄性格,也表现在他的过于自信自尊上。

   ⑸ “每到傍晚,苇塘里的歌声还是那么响,不像是饿独自的人们唱的;稻米和肥鱼的香味,还是从苇塘里飘出来。”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答:可由歌声想像战士的情绪,想像战士和部队的方方面面。具体地说,有老英雄不断送来柴米油盐,保障有力,给养充足,战士们身强力壮,信心充足。傍晚休息的时候,战士们放声歌唱起来。歌声是对敌人的沉重打击。

  2、作者是如何来塑造老头子的传奇色彩的?

    传奇是指情节离奇或人物行为超越寻常的故事。本文作者用强烈的反差来渲染老艄公的传奇色彩。一方面写条件,敌人的监视封锁非常严密,而老艄公年近六十,身体非常干瘦,而且又不带一支枪。另一方面,写老艄公的精神与业绩。精神是那么悠闲自得,异常自信;业绩是使敌人的封锁全然落空,保证了苇塘里的队伍得到充足的给养。这两方面的巨大反差,使老艄公显得非常了不起,富有传奇色彩。特别是结尾部分老艄公与鬼子的冲突,尤其表现了这一传奇性。

    板书:     护送(惊心动魄) 封锁严密─────苇塘给养充足

复仇(酣畅淋漓) 不带枪、孤身一人───消灭十几个鬼子       文中用女孩的怀疑来反衬老头子的传奇色彩。这里有一段对话描写,老头子说“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后来又说“等到天明,你们看吧”,他是胸有成竹的,女孩却一再表示怀疑,先是没有答话,以为老头子不过发发狠,说说罢了,再用小女孩的话表怀疑:“你这么大年纪了,还能打仗?”写怀疑有衬托作用,显出了老头子英雄行为之奇。     再次,是在叙事的过程中只写其然,不写其所以然,让读者去回味出其所以然,使传奇的色彩更加的浓郁。文中写老艄公设好圈套让鬼子往里钻,把鬼子引进芦花荡的木桩圈里。是从鬼子洗澡写起,写老艄公的船围着鬼子转圈,其用意是让鬼子上钩。果然鬼子被钩子咬住了,这复仇的钩子穿透敌人的腿;老艄公举起篙“砸着鬼子们的脑袋,像敲打顽固的老玉米一样”。这场不用枪的战斗,很富有传奇色彩:一个干瘦的老头,手无寸铁,孤身一人,却置十几个鬼子于死地,可以说是一位传奇式的英雄。

  3、小结:     这篇小说主要写了一个老英雄──老头子。他有鲜明、倔强的个性,智勇双全,决不认输,决不退缩、老当益壮。他没有姓名,他是千千万万普通而又伟大的中国人民的代表,他的身上展示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性格,他的行为证明了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


三、延伸拓展(预计用时15分钟)

  1、你对下列短文有何看法?     (教师朗读短文,学生听并思考。)

    我有个同事的姐姐早年嫁给了日本人,现住在广岛,孩子在日本的学校读小学。

    有一天,小孩参加学校的//U0022爱国//U0022活动。回到家中,突然狠狠对母亲说:“我恨死中国人了,我要把你们全杀死!”母亲大惊,忙问怎么回事?小孩讲,中国人很坏,杀了那么多日本人!母亲告诉他,中国人没有错,是日本人跑到中国去杀中国人的。小孩辩说:“我们一粒子弹只能杀死他们一个人,但他们一颗原子弹要杀死我们几万人!”母亲纠正说,原子弹不是中国人投的,而是美国人干的。小孩反驳道:“那我还是恨中国人,他们很坏,都应该死!”母亲赶忙说:“你不应该这么说,你妈妈是中国人,你的身上流着一半的中国血!”大家猜猜这个八岁的孩子怎么回答?他说:“那我晚上睡觉时不再挂蚊帐,我要让蚊子把我身上的中国血全喝光!”

    孩子的母亲后来对自己的妹妹讲,现在她都不敢给自己的孩子讲中国,因为她不知道自己的孩子口中还会说出什么话!她常常对未来怀有某种莫名的恐惧。

    学生展开讨论并回答。

    预计学生回答内容:

   ⑴ 日本人可恨。

   ⑵ 中国人要牢记历史,加强国防建设,不惧战争。

   ⑶ 中日两国人民热爱和平,反对战争。

   ⑷ 我们要努力学习,将来为祖国建设出力。

    教师小结:

   ⑴ 当今日本的年轻人,多数视中国为敌人。据最近的民意调查,日本的大学生大部分认为中国是日本最大威胁。而极力向西方和亚洲散布中国威胁论的也正是军费开支为世界第二的日本人!我们要注意到:三百年前日本落后时就抢劫中国,近代强大了用物力侵略中国,现代有钱了用商业欺诈中国,看看日本在华项目,哪一项是高科技项目?

   ⑵ 日本在华犯的是滔天大罪,自己装聋做哑不说,还不让别人说,不让受害国家说,这不是一个善良的民族,慰安妇事件和遗留化学武器处置问题是日本最好的镜子。中国领导人不要战争索赔,日本人不感激,日本国民也不知道,中国人应睁大眼睛!

   ⑶ 弱国无外交,弱国无友邦。除非中国也强大了,和美国一样,否则中日永远也不会成为真正的友邦。除了美国主子之外,日本人在世界上是没有朋友的。我们中学生的责任就是学好知识,将来用知识报效祖国,为祖国的强大出力。

   ⑷ 我们应该学习犹太人──他们曾经集体拒买德国工厂的产品,最后导致这家公司的彻底破产!起因就是因为这个公司的总裁说“理解希特勒”的话!

     为什么德国对犹太人做地那么好!原因有二:一个是怕。因为犹太人特别团结;第二是犹太人的狠。犹太人从来没有放弃过对纳粹分子的追杀──只要这个地球上发现有任何藏匿的纳粹分子,他们就一定就会抓或绑架,如果实在无法得手,那就杀!

     同学们,让我们牢记历史,振兴中华!

  2、自由畅谈学习本课的心得。(用时4分钟)

    学生自由回答。


四、总结

  让我们以毛主席的词句共勉:雄关漫步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愿同学们发奋努力,为祖国在21世纪的繁荣昌盛而出力!


五、家庭作业

  完成指导丛书第2课的练习题。

  有条件的同学可以阅读孙犁的名篇《荷花淀》,比较异同,进一步感受孙犁作品的特色。


六、板书设计   2、芦花荡

孙 犁 老头子:爱国,老当益壮;爱憎分明;智勇双全;过于自信自尊

从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来刻人物形象。

  强烈的反差渲染老英雄:

  护送(惊心动魄) 封锁严密────苇塘给养充足

  复仇(酣畅淋漓) 不带枪、孤身一人──消灭十几个鬼子  
【教学后记】

  1、这是一篇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的好文章。围绕着这一主题,在“佳作欣赏”和“延伸拓展”两部分选用了《退刀记》和一个日本孩子的生活记录,用现实生活中的故事进一步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的培养。学生对此也能充分感受到这种爱国主义情感的熏陶。

  2、学生能够充分运用小说的三要素展开学习。

  3、由于教学内容有点多,教学时间有点紧,因此需充分利用课堂时间。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孙犁,芦花荡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芦花荡》教学设计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芦花荡教学设计
    《芦花荡》教学设计
    《芦花荡》课堂实录
    《芦花荡》课堂实录及点评
    芦花荡作者孙犁简介
    《芦花荡》课堂实录2
    《芦花荡》课堂实录 芦花荡教材分析
    《芦花荡》课堂实录3
    课文芦花荡研讨
    芦花荡作品原文
    《芦花荡》教学
    《芦花荡》教学设计3
    《芦花荡》写作背景
    《芦花荡》教学设计2
    芦花荡教学
    《芦花荡》教学案例
    芦花荡教学日志
    《芦花荡》说课稿
    【教学过程】芦花荡
    《芦花荡》赏析
    《芦花荡》教案
    《芦花荡》教学设计
    《芦花荡》教学设计
    《芦花荡》教学设计
    《芦花荡》教学设计
    《芦花荡》教学设计
    探讨新课程背景下《芦花荡》的语文课…
    《芦花荡》课文导入集锦
    《芦花荡》教学设计
    《芦花荡》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芦花荡》教学设计
    《芦花荡》教学设计
    《芦花荡》教学设计
    《芦花荡》说课设计
    《芦花荡》说课设计
    《芦花荡》说课设计
    《芦花荡》教学设计
    《芦花荡》教学杂谈
    《芦花荡》教学设计
    《芦花荡》问题研究
    《芦花荡》研讨与练习说明
    《芦花荡》教学建议
    《芦花荡》电子教材
    《芦花荡》教学设计
    《芦花荡》教学设计
    《芦花荡》教学设计
    《芦花荡》教学设计
    《芦花荡》整体把握
    《芦花荡》教学设计
    《芦花荡》教学设计
    《芦花荡》教学设计
    《芦花荡》有关资料
    《芦花荡》教学设计
    《芦花荡》教学设计
    《芦花荡》教学设计
    《芦花荡》生字注音
    华北明珠白洋淀
    关于《白洋淀纪事》
    中国抗日战争
    “红嫂”明德英
    关于芦苇荡
    记屯村视死如归的抗日老烈士李贵友
    鱼钩阵巧计歼日寇──《芦花荡》二菱…
    白洋淀中击日寇──访老雁翎队员、民…
    二战中近千名日军被英军逼上“死亡岛…
    小说的文体特点
    《芦花荡》习题精选
    《芦花荡》教学参考图片
    《芦花荡》里二菱看老爷爷智歼鬼子的…
    《芦花荡》教学设计
    《芦花荡》多音字辨析
    《芦花荡》形近字辨析
    《芦花荡》词语解释
    《芦花荡》词义辨析
    《芦花荡》中心思想
    《芦花荡》结构分析
    《芦花荡》写作特点
    《芦花荡》写作特色
    《芦花荡》探究活动
    《芦花荡》问题探究
    课堂上的对话──《芦花荡》教学有感
    《芦花荡》素质教育新学案
    《芦花荡》重难点讲解
    《芦花荡》同步练习
    《芦花荡》同步练习
    《芦花荡》优化测控
    《芦花荡》同步达纲练习
    《芦花荡》自读理解卷
    《芦花荡》教学设计
    《芦花荡》教学设计
    《芦花荡》教学设计
    《芦花荡》教学设计
    《芦花荡》教学设计
    《芦花荡》教学设计
    白洋淀的两个文学流派
    《芦花荡》教学设计
    《芦花荡》课文背景知识
    《芦花荡》一课教学叙事
    《芦花荡》教学实录
    《芦花荡》教学案例
    诗情画意《芦花荡》
    《芦花荡》教学案例及反思
    到文本的深处漫溯──《芦花荡》教学…
    指导朗读 倡导自主──《芦花荡》教…
    《芦花荡》教学反思
    《芦花荡》教学反思
    对传统英雄形象的反叛──教《芦花荡…
    给“迷路的句子”找个“家”──《芦…
    《芦花荡》学法指导
    《芦花荡》教学建议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