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结:移步换景是一种“动点描写”法,就是不断变换立足点和观察点,进行多方面的观察,然后再描绘出一幅画卷,逐步展现它的全貌,这是游记常用的一种写法,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写作中学习运用这种方法。运用这种写法时,要注意两点:(出示幻灯片) ① 要把立足点的变换交代清楚;
② 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不能写成“流水帐”。本文在这两方面为我们树立了典范
(三).探究精读 品味语言
1.文章除了运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写游踪之外,在语言的描写上也颇下功夫,看看你最喜欢文章哪几段的语言描写? 你知道怎样分析么? 教给大家一种分析文章段落的方法,层层追问法。出示幻灯片。 一、总体把握 乍读这段真好,我喜欢 二、具体分析:为什么会让我喜欢? 它优美的语言吸引了我 。 为什么优美,表现在哪里? 1、修辞方法。2、优美的修饰词。
2.找出你喜欢的语句,讲讲你喜欢的理由:
在学生讲述中引导学生欣赏文中的比喻句:
1).一片蔚蓝色的世界:……村落
这段文字描绘了一个蓝色的世界。作者把威尼斯比作“蓝色的盆景”,而威尼斯的建筑则是“蓝色的盆景里点缀着”的一簇簇村落。用了联想打比方描绘了眺望威尼斯所见到的美丽画面。这个新鲜贴切的比喻,不仅紧扣了题目,描绘出威尼斯给人的整体印象,而且有着深邃的意境,使平凡的事物变得瑰丽美妙起来,使游客产生了急欲去观赏个究竟的冲动。
2).118个岛屿,177条大小河道相互沟通,由401座各式各样的桥梁串连缀接而成的…… ,就像一串颗颗珍珠连缀起来的瑰宝。入夜, ……,泛舟在亚得里亚海滨像进了水晶宫一般,真是人间奇景。
比喻(1)亚得里亚海滨的一串明珠 (2)就像一颗颗珍珠连缀起来的瑰宝。 (3)像进了水晶宫一般 这几个比喻的共同特点是“闪闪发光”,给人光彩夺目、如诗似画的感觉,灯光、明月、碧海、珍珠、瑰宝……这是多么绚烂的世界,迷人的“人间奇景”啊! 2、具体的数据 118个岛屿,177条大小河道 401座多式多样的桥梁 3、对偶句 灯光映着碧水 明月照亮大海
这里运用了两个生动贴切的比喻。前一个比喻写水都的白天之美,后一个比喻写水都的夜晚之美。这两个比喻的共同特点是“闪闪发光”,给人光彩夺目、如诗如画的感觉。灯光、明月、碧水、大海、珍珠、瑰宝……写出了绚烂的世界,迷人的“人间奇景”。
3).深秋的威尼斯,绚丽多姿,游客如云,广场上千百只灰鸽争相啄食,供人拍照、逗乐,穿梭般来往的船艇,迎着飞翔的海鸥,构成一幅美丽、和谐、幸福的画卷。
这段文字是圣马可广场的秋景。有声有色,有动有静,营造了一种和谐、幸福的气氛,给人陶醉的感觉。文中三个比喻也恰如其分,特别是“画卷”,这一比喻带有综合美,富有诗情画意。
小结:美的事物需要用美的语言来描绘,著名作家秦牧语说过:“贴切新鲜的比喻可以使描述的事物和境界豁然开朗,甚至使人能够记它一辈子。平凡的事物,常常也在形容比喻之下变得瑰丽美妙起来了。”课文中有许多比喻句,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威尼斯的水都美、建筑美和秋色美。
3).课文题目特别吸引人,不说“水上威尼斯”“水城威尼斯”“奇特的威尼斯”等,而说“蓝蓝的威尼斯”,你认为好在哪里?
归纳:以“蓝蓝的威尼斯”为题,不仅突出了威尼斯的色彩,而且写出了作者俯视威尼斯的总体印象。蓝色不仅突出了威尼斯的环境特征,而且它是和平、宁静、友谊的象征。如果将题目改成“水上威尼斯”“水城威尼斯”就显得太一般化,没有一点新鲜感;如果改为“奇特的威尼斯”又不能突出威尼斯的特征,“奇特”在哪里,显示不出来,与文章的内容也不甚吻合。
3.交流讨论:1)除了自然风光的描写还写了哪些内容?你认为一篇介绍城市风光的游记,可以写哪些方面内容?
其实,一个城市的美不仅仅是在这外表,这美丽也不是一两年短时间就有的,必须要有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积淀。人文景观的美,历史文化的美。(自然景观 人文景观)
2.根据本文所学内容,如果让你写一篇游记或介绍某个地方你该注意哪些问题?
一、移步换景,交代清楚立足点的变换。
二.景物描写,要突出特点
三 运用修辞,优美的修饰词,让文章生动形象
四.生动的历史链接,恰如其分。
作者炽烈的情感也在绚烂的语言里流露了出来,正所谓“文美景真、情溢于外
(四)知识迁移 能力拓展:
1.向老师们介绍一下你们的校园:
要求:一 路线明确 (有一定的参观顺序)
二 移步换景(抓住不同地点的不同景物的特点)
三.语言生动(用上比喻或拟人等修辞,注意词彩)
2.仿句。(3分)
威尼斯是一个奇特的城市,这里不是“开门见山”,而是“开门见水”。
示例:桂林一个清新秀丽的城市,不是处处可见“车水马龙”,而是到处可见“青山绿水”
----------------------------------,------------------------------------------.
3.根据下面句子,按要求组织语句(可适当加关联词)。(4分)
他像一支蜡烛 照亮了别人 毁灭了自己
(1)肯定他的奉献精神:
他像一支蜡烛,虽然毁灭了自己,却照亮了别人。
(2)不肯定他的行为:
他像一支蜡烛,虽然照亮了别人,却毁灭了自己。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