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不仅是指一种自然现彩,而且是一种人文景观,它是美丽和谐和幸福的象征,圣马可广场 的来历、建筑、游客等,是一种人文景观,这种人文景观构成了一幅美丽和谐,幸福的画卷,这正是蓝蓝威尼斯的内在特征。(出示广场一角图片,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这种宁静与和谐) 小结:移步换景是一种“动点描写”法,就是不断变换立足点和观察点,进行多方面的观察,然后再描绘出一幅画卷,逐步展现它的全貌,这是游记常用的一种写法,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写作中学习运用这种方法。运用这种写法时,要注意两点:(出示幻灯片) (1)要把立足点的变换交代清楚。 (2)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不能写成流水帐。 明白上面的问题之后再来看课题,作者不用“水上威尼斯”“水城威尼斯”“奇特的威尼斯”等,而说“蓝蓝的威尼斯”就不难理解了,你怎样理解呢? 1、“一片蓝蓝的世界,天是蓝的,地也是蓝的,”“仿佛在蓝色的盆景里点缀着一簇簇的村落,” 2、不仅突出了色彩,而且写出了总体印象。 3、不仅突出了威尼斯 的环境特征,而且它是和平、宁静、友谊的象征。 4、通篇都围绕“蓝蓝的”来写。 教师小结:我们愿世界都是蓝色的,希望我们永远住在蓝色的地球上。 (三)文章除了运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写游踪之外,在语言的描写上也颇下功夫,看看你最喜欢文章哪几段的语言描写? 你知道怎样分析么? 教给大家一种分析文章段落的方法,层层追问法。出示幻灯片。 一、总体把握 乍读这段真好,我喜欢 二、具体分析:为什么会让我喜欢? 它优美的语言吸引了我 。 为什么优美,表现在哪里? 1、修辞方法。2、优美的修饰词。 三、应用于我的写作 先让学生读,指导朗读 然后学生说喜欢的原因 具体分析1、2段 学生具体分析,老师小结。 第一段:1、天蓝、地蓝 、城市蓝 ,突出蓝蓝的特征,起着点题的作用。 2、联想打比方“仿佛在蓝色的盆景里点缀着一簇簇的村落”描绘了眺望威尼斯所见到的美丽画面。这个新鲜贴切的比喻,不仅扣紧了题目,描绘出了威尼斯给人的整体印象,而且有着深邃的意境,使平凡的事物变得瑰丽美妙起来。 第二段:1、比喻(1)亚得里亚海滨的一串明珠 (2)就像一颗颗珍珠连缀起来的瑰宝。 (3)像进了水晶宫一般 这几个比喻的共同特点是“闪闪发光”,给人光彩夺目、如诗似画的感觉,灯光、明月、碧海、珍珠、瑰宝……这是多么绚烂的世界,迷人的“人间奇景”啊! 2、具体的数据 118个岛屿,117条大小河道 401座多式多样的桥梁 3、对偶句 灯光映着碧水 明月照亮大海 处处扣住光和水进行描写 小结:(出示幻灯片)贴切新鲜的比喻“可以使描述的事物和境界豁然开朗,甚至使人能够记它一辈子。平凡的事物,常常也在形容比喻之下变得瑰丽美妙起来了。”(秦牧语) 五、梳理、总结、扩展 把我们的学校介绍给同学们听,注意描写行踪,注意抓住特点去写。 学生讨论,先小组交流,然后班级交流。 六、作业:出示幻灯片。 你曾外出旅游过吗?哪处风景名胜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自由命题,写一篇游记。 七、 板书设计 蓝蓝的威尼斯 马信德 变换立足点和观察点 移步换景 抓住特征 动点描写 比喻
蓝蓝的威尼斯
主备人:柏汉国 参备人:刘华斌、孙祝娜、李彩霞、李维国 教学目标: 1、了解威尼斯奇特、瑰丽的风光和文化艺术,感受威尼斯的美; 2、欣赏课文优美的语言、学习并恰当使用修辞手法。 教学重点、难点: 移步换景以及比喻手法在课文中的运用。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以课题“蓝蓝”二字导入,谈感想引伸进入课文的学习。 二、朗读、感受威尼斯的美 点名朗读,要求学生边听边体会文章为我们展示了威尼斯的哪些美丽风光。 三、讨论、体会威尼斯的美 文章向我们展示了威尼斯的哪些美丽风光?你最喜欢哪一处,为什么? 四、品味语言 美的威尼斯需要美的语言来描绘,课文中有许多比喻句,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威尼斯的水都美、建筑美和秋色美。请找出这些比喻句,细细体会。找出的同时,教师点名领会文章的语言字词美,如“瑰宝”。
五、课后学习 1、了解江南水乡苏州和威尼斯的异同。 2、摘抄写景的优美语段。 3、请你以本市或自己熟悉的某一旅游景点,写一段导游词。 六、拓展训练 清新的回忆 1994年8月15日,我乘坐斯堪迪纳维亚航空公司的班机从莫斯科飞抵斯德哥尔摩,这是我第一次踏上北欧的土地。常说的北欧五国包括瑞典、挪威、丹麦、冰岛和芬兰,其中前四国的语言文化相当接近;芬兰与爱沙尼亚、匈牙利的语言类似,同在印欧语系之外,所以算是北欧国家里的另类。欧洲北部的人民对四季的转换特别敏感,这也难怪,因为漫长的冬季不仅冰天雪地,而且白昼短的让人心烦。幸好,我的首次北欧之旅是在一年中最好的夏季,第一站就是美丽的瑞典首都、北方水城斯德哥尔摩。 飞机抵达已是六七点钟,但天色仍然早得很。快捷地办好瑞典入境手续,我们推着行李车走出阿拉达机场,第一个感觉就是环境异常地整洁、空气异常地清新。也许这与来自较为破旧的俄罗斯有关,但在多年后走过很多发达国家的今天,我仍清晰地记得瑞典给我的第一印象,那就是无与伦比的整洁清新。车子飞驰在从机场通往市区的高速公路,路边是一块块错落有致的田野风光,这儿一片金黄,那儿一畦碧绿,不时看见通勤或者长途的火车优雅地驶过高低起伏的原野。但抵达瑞典的第一天,我还没有见到这座北方名城的最大特色,即纵贯环绕全市的河道与海湾。好在第二天,我就坐上了观光游艇一览这个北国水城的秀色。 斯德哥尔摩本来就是飘在海上的城市,据说全城由八九个大岛组成,崎岖海岸线边的小岛更是星罗棋布。这几天丽日晴空,正是全年的最佳旅游时节,游艇上各国游客吹着清爽的海风,面对海天一色、城在水中的美景赞不绝口。导游是个体格健壮的当地姑娘,她操着流利标准的英语向大家介绍沿途的景点。后来经过比较,我发现欧洲北部的人们说英语确实非常地道,特别与法国、东南欧相比;后来就明白其中的道理了,一是他们的母语大都与英语同属日尔曼语系,二是欧洲一体化的步伐至少在文化层面已经席卷西北欧,再有教育得力。说到瑞典姑娘,这可是个盛产西方美女的国度,从早期的电影明星嘉宝到当代风靡全球的流行歌手层出不穷,今日看到这里的如画美景似平大悟:有道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啊。再联想到瑞典人的音乐天分,这个国家的官方语言虽然不是英语,却出产了众多事誉西方的英文流行组合。瑞典的工业基础也实力强劲,一大批响当当的跨国企业都从瑞典走向世界,这也奠定了该国在本地区的老大地位。 人杰地灵的瑞典,主要城市都面水而建,斯德哥尔摩称得上世界同类水上城市的代表作。其实不只是靠海的城市需要水。走遍全球后我总结到,凡是历史文化名城都离不开水的滋润,这水可以是天然的河道,如拥有赛纳河的巴黎;可以是人工运河,如莫斯科和阿姆斯特丹;还可以是天然或人工的湖泊,如今日的德国新都大柏林。当然海滨的名城更是数不胜数。有了水,整个城市就像人有了眼睛一样有了灵气和生机。我国的历史名称也不例外,江南水乡和京杭运河两岸曾兴起了多少美丽的城市,可惜到了近代随着河水的逐渐消失而繁华不再。想到这里,真希望我们现在还享有天赐秀川、良湖的城市如杭州、苏州、武汉、岳阳,北方的泉城济南,或祖先开凿有人工湖的北京等名城,都能珍惜这城市的性灵和生命的源泉,永葆一方生机活力。 1.全文移步换景,由景到人、由景到理,既写了迷人的景色,又写了哲理的思考,请围绕题目“清新的回忆”完成下列填空。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