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了解威尼斯奇特、瑰丽的风光和文化艺术,感受威尼斯的美。
2.欣赏课文优美的语言,学习并恰当使用修辞手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
课前学习:
1、通读课文,结合课文注释积累本文中的生字词和优美语句
2、查阅威尼斯的有关资料,了解威尼斯。
教学过程
一、导入(从课题“蓝蓝”二字导入,谈感想引申进入课文的学习)
同学们“蓝蓝”二字会让你们联想到什么?(生:蓝蓝的天、蓝
蓝的海……)蓝色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感觉?(生:静谧、舒适、安详、
平和、浪漫、忧郁……)。那么马信德笔下的蓝蓝的威尼斯又是怎样的呢?
总结:“蓝蓝”不仅仅是一种景观颜色,它还是宁静、安详、和
平、美满、幸福的威尼斯的象征,是威尼斯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和谐统一。
二、朗读、感受威尼斯的美
下面让我们跟从……同学的朗读,走进威尼斯,一起领略马信德
笔下的蓝蓝的威尼斯的美丽风光。
(举手点名朗读,要求其余学生边听边体会文章为我们展示了威尼斯的哪些美丽风光)
1、朗读(配乐:萧邦小夜曲)
2、图片插入跟踪展示
三、讨论、体会威尼斯的美
1、文章向我们展示了威尼斯的哪些美丽风光?你最喜欢哪一处?为什么?(有选择性的将学生所谈及的景观放映出来)
——水都美、建筑美、秋色美
——学生自由谈论,可结合所查阅到的有关威尼斯的资料进行扩展。
师:威尼斯是闻名世界的旅游胜地。文章通过精心的选材,从
不同方位视角,用一副副色彩明快的画面,把威尼斯的迷人风采——水都美、建筑美、秋色美展现出来,使人们如亲临其境,陶醉其中,享受无穷。蓝天碧海、典雅繁华、和谐幸福,美丽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一起构成了蓝蓝的威尼斯。
四、品味语言
美的威尼斯需要美的语言来描绘,课文中有许多比喻句,形象
生动地展现了威尼斯的水都美、建筑美和秋色美。请找出这些比喻句,细细体会。(找出的同时,教师指点领会文章的语言字词美,如“瑰宝”)
威尼斯如此的美——和谐、美丽、幸福,文章又以优美的语言为它披上一件蓝蓝的云裳,更显其独特魅力,令人心驰神往。(作者善于运用语言,我们的同学相比也不逊色……)
五、学习迁移
(同学们,蓝蓝的威尼斯美,我们的新海口美不美?我们有蓝蓝
的天、蓝蓝的海、洁白的沙滩、碧绿的揶树、新鲜的空气、热情好客
的市民,美丽和谐的建筑、以生态为指标的建设思路……我们海口也
是“蓝蓝”的)
(放映海口景观宣传图片)
亚热带滨海城市—海口如此的美,必然会吸引众多爱美并且懂
得欣赏美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请你当当热情的小导游
活动:“ 请你当当小导游”
主题:《蓝蓝的海口》
要求:选择海口一处景观(图片),以生动的语言并恰当运用比
喻等修辞手法向“游客们”进行介绍。
工具:多媒体
六、回放海口景观,再次感受海口的美。
七、布置小练习。
教学目标:
一、把握文中“乐”和“苦中带涩”的思想感情,珍惜今天幸福的生活;
二、结合课文的语句,体会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揣摩文中饱含感情的句子
教学难点:体会“苦”与“乐”
课时安排:课内1课时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1.查字典,解决文中的生字词的读音、解释;
2.向长辈了解那个时代的生活。
二、课堂教学
(一)导入新课
1. 由校园春天的景色引起学生注意;
2. 将学生思绪引入学校一景——池塘边的垂柳;
3. 提问:有谁想过摘一片柳叶尝一尝吗?
(二)整体感知
教师范读,提出问题(用课文原句回答)
1.哪些语句可以体现作者对柳叶儿有深厚的感情?
2.作者为什么会对柳叶儿有这样特殊的感情?
(三)研讨探究
1.课文写了哪几件事?(抢柳叶儿、吃柳叶儿)
(过渡:柳叶儿为什么要抢?哪些词体现饥荒之严重?)
2.“那些天,全家最乐的是我”为什么感到“乐”?
3.朗读第8自然段:抢之乐
(哪些词反映“乐”?明确:一系列动词)
(过渡:同学们还从哪里感受到“我”的乐呢?)
4.13自然段:吃之乐
(1)“吃到肚子圆鼓溜溜的,……….透明”说明什么?
(2)加工柳叶儿的细节描写,又能反映什么?
(过渡:我是这么快乐,但是大人会不会乐呢?)
(明确:八岁的“我“还不知道生活的艰难,即使在这样的处境,也乐在其中,眼中所见之景即是证明)
5. 找出文中描写自然环境的句子
(1)看到“半轮鲜红”“我”产生了什么联想?为什么会这样想?
(2)第10自然段,哪些词反映环境之美?
(3)小结:与心情有关,“少年不识愁滋味”,符合一个孩子的角度。
6.集体朗读最后一自然段
(1) 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感情?
(2) 通过什么手法抒发的?
7.学生联系全文“我”的“乐”,挖掘里面所包含的“苦中略带点涩”的滋味。(全文的感情基调)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