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现代 >> G >> 观潮 >> 正文

 

小学语文拓展课网络教学模式初探──《观潮》教学例谈

小学语文拓展课网络教学模式初探   ──《观潮》教学例谈   福建省南平市大横中心小学 杨招文       网络教学应让学生带着问题上网,有目的地进行“网上冲浪”。只有这样才能让网络真正服务于课堂,服务于学生。我在教学《观潮》一文时,教学模式是:(激励:激发动机)→(探索:丰富认知)→(归纳:开拓思维)→(交流:互补提高)→(评价:检验理解)。


一、激励:激发动机

  动机是一种目标或对象所引导、激发和维持的个体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驱动力。古人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从疑开始的。在教学中教师围绕教学内容,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可以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唤起他们积极的自主学习动机。

  教学《观潮》一课,课前我上网查询下载了大量的有关钱塘江大潮录相资料、图片。上课开始,我利用网络直观形象的功能,将“潮水滚滚前涌、奔腾咆哮的景象”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边看边听,此时远离学生实际的情景尽现,很快就将学生带到了波澜壮阔的情境之中。在学生余味未尽的观看时,我解说:这就是被世人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的景象,你们知道“为什么人们总是在每年8月18日去观潮”?学生较为困惑。紧接着,我就组织学生打开课本初读课文,提出属于自己的疑难。此时,就心理学而言,这一系列困惑的问题已转化为主体自主学习的内驱力。


二、探索:丰富认知

  为了解决学生的困惑,满足孩子们的求知欲望,我便让他们带着问题,上网搜寻相关信息进行拓展阅读。我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己读课文,结合网上查寻,努力探索完成搜集任务。这个环节,是教学任务的主要实施阶段。

  这一环节,通过充分的网上拓展阅读,学生带着自己的困惑在网上寻找到相关的信息。学生们,有的载下奔腾咆哮的钱塘江大潮的录象资料;有的则下载了《钱塘江涌潮史话》、《茅以升与钱塘江大桥》、《一千元钱塘江大》等文字介绍;有的保存了大量形象直观、丰富多彩的钱塘江大潮图片精粹;还有下载了说明钱塘江大潮成因的资料……他们在搜索阅读的基础上都能将自己喜欢的内容下载到语文文件夹中。海量信息的网络环境大大丰富了学生对钱塘江的认知,孩子们对钱塘江不再感到陌生和遥远,好像觉得钱塘江近在眼前。


三、归纳:开拓思维

  面对学生收集到的如此丰富的有关钱塘江的信息资源,我引导他们将各自搜索的学习资料加以归类、整理并制成相应的网络作品,发展学生整理信息的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学生们有的把自己搜集到的钱塘江大潮的图片,应用“PowerPoint”程序制作成演示文稿,展现在同学们面前;有几个学生合作,把收集到的有关钱塘江的资料,以“天下奇观──钱塘江”为名制作网页,向大家再现钱塘江的成因,钱塘江的地位位置,壮观的钱塘江大潮;有的同学则打开“word”文档写下了自己观看大潮后的感受……在创作网络作品的实践过程中,不仅是学生信息能力的实践锻炼,也是学生创造力的展示。

  笔者认为: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是正确的。但任何事物都具有一定的共性,指导学生认识事物这一共性也是十分必要的,因此这节课我还注重培养学生的集中思维。接着,我让学生再次打开课本,感情朗读课文,读出钱塘江的雄伟壮观,理出课文的学习重点:① 理解“天下奇观”的真正含义;② 理清作者的写作顺序;③ 作者是怎样具体形象地写出潮来时的景象?在老师的帮助下,学生根据这共同的阅读重点在文本和网络作品中提取重点素材。通过信息的加工过程,学生有效地将获取的知识吸收、内化。


四、交流:互补提高

  《观潮》这课学生根据各自的需要,把搜集到的所有素材制作成演示文稿或网站,作为学生的学习成果。在老师的引导下,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每组学生都可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如一学生对其中一小组制作的“天下奇观”网站,提出:“该网站光有钱塘江的历史趣闻,并罗列了大量的文字资料,不能很好地体现了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若再设计上钱塘江大潮的视频资料就好了。”还有的学生说:“如再加上钱塘江潮水的不同形态的图片会更好。”同学们在交流讨论的基础上再进行补充修改,最后老师将通过监控把能很好地体现钱塘江大潮壮丽雄奇的网站发送到每个同学的计算机屏幕上进行鉴赏,从而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激发了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这种互补性的共同探索,实际上也是一种整合过程,它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了提高。


五、评价:检验理解

  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其中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小组对个人的学习评价以及老师对学生的评价,评价内容见下表:   
    项目 评价内容 学习态度   1、能根据自己的阅读疑难上网查询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资料,并进行保存。   2、能独立地或与同学合作把自己收集到的信息资源进行整理、归纳,制作出相应的有关钱塘江大潮的网络作品。   3、能根据阅读的重点,在网络作品中提炼相应的信息资源。   4、愿意与其他学习伙伴相互交流网络作品。 交互作用与交流   1、在初读课文中,能提出自己的阅读疑难。   2、依文本在讨论本课的学习重点问题时,能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3、愿意与教师交流学习上的问题。   4、在交流过程中,他对网络作品的建议对其他学生的学习很有帮助。   5、对教师的反馈能及时进行再反馈。 资源利用   1、为建立壮丽雄奇的钱塘江网站载过有价值的资源。   2、能在“笔记本”上作一些学习纪录。   3、能有效的利用各种学习资源。   通过这样的评价,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成果有一个客观的认识,既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又使学习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观潮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小学语文拓展课网络教学模式初探──《观潮》教学例谈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观潮>>教案2
    观潮(教案)
    《观潮》教学设计
    观潮教案
    《观潮》教学案例
    《观潮》赏析3
    《观潮》赏析2
    课文观潮研讨
    观潮 说课稿
    《观潮》说课稿
    观潮首日,万人争睹钱江潮
    观潮教材分析
    《观潮》翻译
    《观潮》教法指引
    读出层次,品出味道——《观潮》片段…
    观潮原文
    《观潮》赏析
    《观潮》原文及翻译等
    《观潮》说课稿 5
    《观潮》说课稿4
    《观潮》说课稿3
    《观潮》说课稿2
    语文说课稿:《观潮》说课稿
    《观潮》全文翻译
    中秋前后是最佳观潮期 观潮八大危险地…
    观潮》说课设计
    观潮有关资料
    《观潮》练习设计2
    《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观潮》教学设计
    《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观潮》教学片断及反思
    《观潮》教学反思
    《观潮》教学设计
    语文 观潮
    <观潮>教学反思
    语文《观潮》教案
    《观潮》练习设计
    《观潮》教学实录3
    观潮》第二课时说课设计
    《观潮》教学实录与点评
    《观潮》综合资料
    《观潮》教学实录2
    小学四年级语文《观潮》教案
    教案:《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四年级--观潮(教案)
    四年级上册:《观潮》教案
    语文观潮教案
    语文上册:《观潮》教学设计
    《观潮》教案
    四年级上册《观潮》教学设计
    语文教案-《观潮》
    观潮教材解读
    《观潮》教学实录
    四年级《观潮》课文
    语文上册:《观潮》教学设计
    语文课文 观潮 说课设计 教学资料
    《观潮》
    《观潮》学法导引
    《观潮》基础知识题
    钱塘观潮天下奇
    《观潮》教学设计
    钱江涌潮成因
    《观潮》教学设计
    《观潮》教学设计
    《观潮》教学设计
    《观潮》教学建议
    《观潮》教学设计
    《观潮》课内语段阅读题
    《观潮》教学设计
    《观潮》教学设计
    伍子胥与钱塘潮的传说
    《观潮》电子教材
    《观潮》课本习题提示
    《观潮》教法指引
    《观潮》课文简析
    《观潮》课文研讨
    《观潮》导读
    《观潮》练习说明
    笔卷江涛,墨泻江潮──《观潮》赏析
    《观潮》教学设计
    《观潮》课文背景知识
    《观潮》素质教育新学案
    海宁潮
    《观潮》教学设计
    《观潮》典型例析
    《观潮》课外语段阅读题
    观潮诗五首
    《观潮》疑难解析
    《观潮》写法研讨
    作者简介
    《观潮》课文写作特色
    《观潮》字词综合运用
    《观潮》课文结构分析
    《观潮》重难点突破
    钱王射潮的传说
    《观潮》学法指导
    《观潮》参考译文
    《观潮》教学设计
    《观潮》课标解读
    《观潮》课时训练
    《观潮》同步达纲练习
    浙江钱塘奇观“海宁潮”将申报“世界…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