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现代 >> G >> 观潮 >> 正文

 

重视积累 加强实践──《观潮》教学设想及点评

重视积累 加强实践   ──《观潮》教学设想及点评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新荣小学 张红艳     【教学设想】

  《观潮》这篇课文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按照潮来前,潮来时和潮退去的顺序介绍了自古以来被人们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课文中对潮来时场面的描写生动。形象,具体,语言优美精练,感情真实饱满,并体现了作者独特的观察角度与写作方法,因此教学本篇课文,应重视学生对课文中精美语言的积累,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并应用于实践。


一、理清脉络,整体感知

  为了帮助学生先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脉络,在揭示课题后,引导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记叙的,然后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去。
二、引读探究,学习新知

  本课教学主要采取以读为主为主的学习形式,充分调动学生读的积极性,老师给予帮助指导,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体会作者情感,在读中积累语言文字,在读中掌握作者观察与写作的方法,达到读为学服务的目的。

  1、创设情境,激情导读:

   ⑴ 运用多媒体课件播放钱塘江大潮的实地录像,从多种角度刺激学生的感官,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的情感,自然地将学生引入课文的情境之中。

   ⑵ 教师引导学生将观看潮来时情景产生的情感融入朗读三。四自然段中,让学生先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试着读一读,努力把它读得精彩些,然后读给大家听,这样学生可以读得更加主动,更加投入,更有兴趣。

   ⑶ 学生自由练习后采取多种形式的读,如分组比赛读,男女生对读,齐读,教师范读等,引导学生多读,让学生读懂,读通,读熟,读得有情有趣,读得津津有味,既能帮助理解,又能帮助记忆。

   ⑷ 教师作为学生中的一员参与到读书过程中,当学生读到“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象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这句话是课文中的精华所在,不易读好,学生读后如果没有读出情感,教师就表示也很喜欢这句话,也想来读读,征求同学的意见。这样老师作为学生的一员共同参与学习,改变一种形式进行朗读示范,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融洽了师生感情,体现了师生互动。

  2、积累词语,明确词义:

    本文中,作者运用了许多精彩的语句描绘了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为了让学生能将这些好词佳句进行积累并能恰当运用,设计这样的练习题,即老师说词语的意思,学生接是什么词语。

   ⑴ 形容人的说话声,喊叫声,欢呼声,如锅中之水,一片沸腾──人声鼎沸。

   ⑵ 风和浪都很平静──风平浪静。

   ⑶ 形容水面辽阔,远处水和天似乎连接在一起──水天相接。

   ⑷ 形容同时出发,同时前进──齐头并进。

   ⑸ 山上的岩石和土壤塌下来,地也裂开来,形容声音很响──山崩地裂。

   ⑹ 形容气势很大──浩浩荡荡。

  这个复习词语的方法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词义的理解,有比赛的形式进行,更能激发起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强化训练,实践运用:

    在学生明确词义的基础上,为了让学生能学以致用,设计填空练习题:

    今天我去海宁观潮,潮来之前,江面上(  ),可潮来时,却(   ),潮水声犹如(    ),海堤上尽管(    ),但竟听不到他们在说些什么,渐渐潮过去了,消失在(    )的地方。

    这一设计既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实践运用,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括号里的答案不是统一的,可以让学生发挥聪明才智,运用不同的词语进行填空,既体现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又发挥了老师的指导作用。

  4、巧设练习,突破难点:

    课文三、四自然段在介绍潮来时的景象时是按照位置的变换和时间的推移顺序描写的,为了让学生掌握作者这种抓特点按顺序的观察和写作方法,设计这样的一组填空练习题: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象闷雷滚动。(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象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学生填空后,引导学生观察括号里的词语,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总结出时间的推移和位置的变换顺序,然后只留下括号中的词语,让学生对照这些词语说说潮来时的壮观场面,这为背诵三。四自然段起到了引导辅助作用,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

  5、揭示规律,引导迁移:

    当学生读书的兴趣被激发出后,及时引导学生总结读书的技巧与方法,并鼓励学生运用这种方法根据自己的喜好尝试读读潮来前或潮退去去的内容。这也是一种学习知识,形成技能,运用技能的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三、读写结合,延伸新知

  在教学的结束环节,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先让学生说说在这节课中有哪些收获,引导学生总结作者的观察和写作方法,并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写一篇以日出为题的小练笔,使学生所学知识得以延伸,并能实践运用。


【点评】   当今的小学语文课程改革十分关注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本篇教学设计能够以教材为载体,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符合当前的课改精神。在以读为主的教学中教师先激情,再导读,充分调动了学生读的积极性,并运用尝试教学的方法,让学生先自己试着读,教师根据学生朗读情况予以指导,真正体现出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老师的主导作用。在帮助学生背诵三。四自然段时,先读后背,先扶后放,先分解再综合,最后学生水到渠成,能很轻松地将这一段课文背诵下来,这样达到了及时将学到的精彩语言积累起来的目的。同时本篇教学设计中处处都流露出老师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关注,无论是对精彩词语的运用,还是对作者写作方法的掌握,都体现了一种超越教材,重在实践的意识。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观潮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重视积累 加强实践──《观潮》教学设想及点评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观潮>>教案2
    观潮(教案)
    《观潮》教学设计
    观潮教案
    《观潮》教学案例
    《观潮》赏析3
    《观潮》赏析2
    课文观潮研讨
    观潮 说课稿
    《观潮》说课稿
    观潮首日,万人争睹钱江潮
    观潮教材分析
    《观潮》翻译
    《观潮》教法指引
    读出层次,品出味道——《观潮》片段…
    观潮原文
    《观潮》赏析
    《观潮》原文及翻译等
    《观潮》说课稿 5
    《观潮》说课稿4
    《观潮》说课稿3
    《观潮》说课稿2
    语文说课稿:《观潮》说课稿
    《观潮》全文翻译
    中秋前后是最佳观潮期 观潮八大危险地…
    观潮》说课设计
    观潮有关资料
    《观潮》练习设计2
    《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观潮》教学设计
    《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观潮》教学片断及反思
    《观潮》教学反思
    《观潮》教学设计
    语文 观潮
    <观潮>教学反思
    语文《观潮》教案
    《观潮》练习设计
    《观潮》教学实录3
    观潮》第二课时说课设计
    《观潮》教学实录与点评
    《观潮》综合资料
    《观潮》教学实录2
    小学四年级语文《观潮》教案
    教案:《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四年级--观潮(教案)
    四年级上册:《观潮》教案
    语文观潮教案
    语文上册:《观潮》教学设计
    《观潮》教案
    四年级上册《观潮》教学设计
    语文教案-《观潮》
    观潮教材解读
    《观潮》教学实录
    四年级《观潮》课文
    语文上册:《观潮》教学设计
    语文课文 观潮 说课设计 教学资料
    《观潮》
    《观潮》学法导引
    《观潮》基础知识题
    钱塘观潮天下奇
    《观潮》教学设计
    钱江涌潮成因
    《观潮》教学设计
    《观潮》教学设计
    《观潮》教学设计
    《观潮》教学建议
    《观潮》教学设计
    《观潮》课内语段阅读题
    《观潮》教学设计
    《观潮》教学设计
    伍子胥与钱塘潮的传说
    《观潮》电子教材
    《观潮》课本习题提示
    《观潮》教法指引
    《观潮》课文简析
    《观潮》课文研讨
    《观潮》导读
    《观潮》练习说明
    笔卷江涛,墨泻江潮──《观潮》赏析
    《观潮》教学设计
    《观潮》课文背景知识
    《观潮》素质教育新学案
    海宁潮
    《观潮》教学设计
    《观潮》典型例析
    《观潮》课外语段阅读题
    观潮诗五首
    《观潮》疑难解析
    《观潮》写法研讨
    作者简介
    《观潮》课文写作特色
    《观潮》字词综合运用
    《观潮》课文结构分析
    《观潮》重难点突破
    钱王射潮的传说
    《观潮》学法指导
    《观潮》参考译文
    《观潮》教学设计
    《观潮》课标解读
    《观潮》课时训练
    《观潮》同步达纲练习
    浙江钱塘奇观“海宁潮”将申报“世界…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