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炊烟》一课 初一第一册的《炊烟》是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其中所透露出来的山里人纯朴、热情好客的特点是很明显的,作品通过人物刻划的许多方法表现了出来。这个单元,要学生把握的就是人物描写的方法。 对10月28日下午的课,分析如下: 导入部分比较新颖独特。老师通过自己做flash,自己配置一段钢琴协奏曲,设置了一个温馨感人的情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想象画面下的生活,用自己的话表述出来。这样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事实上,学生的一段段或长或短的语言也完全表达出了画面所传达的意思。 体现了“学洋思”的成果。初一年级的语文课要求采用洋思模式,陈萍老师的公开课首当其冲。在课堂上,老师在初读课文这个环节上,出示两个问题(《炊烟》的故事情节是怎样开展的?本文有几个人物,中心人物是谁?),并限定时间在5分钟之内完成。这样明确要求,学生就可以有的放矢地自学。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老师巡视教室,与个别学生作简单交流,这很好。 课堂活动方式很多,有范读、个别读、齐读,学生回答,学生角色大反串活动等,课堂气氛活跃。学生都处于一种积极动脑思考的状态,并且大都愿意主动发言,这样的学习气氛在初二年级中是很少见到的。在整堂课中,师生之间的互动把握得很好,老师注意启发、点拨,学生各抒己见,确实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学生的主动发言主要体现在两个环节上,其一分析两个主要人物的描写方法,其二是在第一到第三节中品味“诗意”的语言。 不足之处如下: 教学步骤之间的衔接稍嫌生硬。比如老师意图是要让学生说出人物描写有几种方法,却说“如果给你一张白纸,你会怎么画?”我觉得这个问题不如直接让学生回答人物描写的方法,让学生说怎么画,有点生硬。 安排角色大反串这个活动,目的是要课堂气氛活跃,结果学生都找到了反例,不利于思想教育。 作业中有一条“将表演剧本化,写100字左右的短文”,这个题目有点难理解,对初一学生的要求过高。
简评《炊烟》 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留有时间让学生自己阅读,不以教师的讲解替代学生的阅读,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 及后的看幅图,想像一下画后面的故事以及最后的角色大反串中,都让出机会让学生充分展示口才,也有机训练了她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同时在这些环节中教师也能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尤其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作出个性的反应,如对课文前三段中自己特别喜欢欣赏的部分作出反应,来评述你自己的感觉;同时还会要求学生对所见作出富有想像力的反应,甚至“突发奇想”,如看炊烟图想像画后的故事。给你一幅画如何来画人物,谈构思等。 在短短的上课时间中,教师还会为学生留下足够的空间去思索,去填足,而不作一棍子打死。如归纳了人物的主要性格后特意留下醒目的省略号……,留给学生足够的空间。《故乡的炊烟》教学设计
欣赏目标:
1、 感受故乡的炊烟之美,领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故乡、对母亲深深的眷恋之情。
2、细细品味平实的语言所蕴含的美,触发学生的思乡之绪,从而形成情感上的共鸣。
3、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欣赏重点:
思念故乡、感悟母爱。
欣赏难点:
理解文末作者对“炊烟难觅”而生的遗憾所表达出来的复杂情感。
活动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挥动鞭儿响四方,百鸟齐飞翔,要是有人来问我,这是什么地方?我就骄傲地告诉他,这是我的家乡!”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用饱蘸深情之笔,写下了思念故乡的诗——《诗经》有诗云:“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首诗写一位被遣戍边的兵士从出征到回家,“杨柳依依”表现他春天出征时对故乡、亲人恋恋不舍、依依惜别之情。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乡音无改”是依恋故乡的证据。“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则是长年在外、与家人音讯隔绝的宋之问的复杂心情。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朗朗上口,一语中的,道出了所有人思念家乡的心声!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故乡的炊烟》。
2、作者简介:祖克慰,男,1965年12月出生,高中文化,中共党员,汉族。原籍河南省南召县石门乡寨沟村。1985年从事文学创作以来,先后在《散文选刊》、《丑小鸭》、《热风》、《河南日报》、《农民日报》、《文化时报》等56家报刊发表文学作品200余篇。出版有散文集《守望家园》、《故乡恋歌》、《乡村文化人》三部。
二|、初读文本,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2、请学生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感受声律、体味词句、领会情感、品味意境、注重语感。
3、纵观全文,故乡的炊烟在我脑海中留下了哪些深刻的印象?(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结构,并锻炼其概括能力)
明确:(1)故乡家家户户烟囱里冒青烟的壮观景象;
(2)清晨的炊烟最美,让人感到神清气爽,无比的愉悦;
(3)傍晚的炊烟,是一种无声的召唤,农家的生活因它而有规律且十分和谐;
(4)母亲为我烤食物的炊烟,是对母亲刻骨的怀念,讴歌博大无私的母爱。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