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炊烟》教学设计

《炊烟》教学设计

一、 教学内容:冀教版第七册
二、 教材分析:
《炊烟》讲述的是“我”与一对“山里人”的小小的邂逅。在我“又累又饿”的时候,他们盛情款待了我,并不求任何回报。女主人的热情爽朗、男主人的朴实憨厚以及他们美好的心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课文大致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初见炊烟,心生希望。正当“我”又累又饿的时候,看见了远方山间轻轻飘荡的炊烟,不由得加快了脚步。
第二部分(2-4)盛情款待,感受温暖。通过煮饭、闲谈、告别等情节表现山里夫妇热情、淳朴的性格。
第三部分(5)回望炊烟,心潮激荡。飘动的炊烟下,木屋主人挥动手臂与我道别。这一幕,似电影镜头般定格在作者眼前,也定格在读者心田。
文中山里人的形象质朴感人,似一双无形的手拨动着读者的心弦,使人产生强烈的共鸣。这样的艺术效果得力于作者对人物细致、传神的刻
三、 教学目标:
1、了解山里人热情,淳朴的特点,体会人与人之间的真情,学会感恩。
2、正确认读本课6个生字,掌握要求会写的11个生字。
3、初步学习作者运用语言,动作描写人物的方法。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研究目标:
通过多媒体在教学工程中的运用,提高孩子的解读、感悟能力,对课文有更深入的理解,产生情感共鸣。
五、研究方法:
合作交流、读中感悟
六、研究思路:
在学生对课文有了整体感知之后,抓住木屋主要的“笑”体会人物性格,感悟真情。利用配乐诵读将情感升华。
七、媒体设计:
演示文稿由9张幻灯片组成,分别是:题目(配乐诵读)、自学提示、文章细节分析(3—7)、板书再现、作业
八、、重点、难点:
1、体会人与人之间的真情,学会感恩。
2、初步学习作者运用语言,动作描写人物的方法。
九、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歌曲:《又见炊烟》、《感恩的心》
十、教学设想:
教师首先进行配乐朗诵,为孩子创设一种情境,回忆整个故事,使孩子的心融于故事、融于课堂。在对课文的理解上,采用一种有点到面的方式,通过对木屋主人言语间的“笑”的扩充,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较完整的、个性化的剖析人物的性格特点。通过对课文简单的续写,使情感得到升华,落脚点则停留在本单元的“阅读链接”感恩的心上,教师用简短的语言,为孩子架设一条由课文通向实际生活的梁,并用作业中的习作、现实行动来实现本篇课文的价值!
十一、教学过程:
一、忆景导入、创设情境
(师配乐朗诵)
独自走在绿野蒙蒙的大山里,呼吸着大山中淳朴的空气,享受着大山的那份宁静,走得久了,觉得饥饿和疲倦迎面而来,这时我看见了远方山间那袅袅飘荡的炊烟。
我结识了他们,那对和大山一样淳朴的夫妇,他们笑盈盈地站在门口迎接我这位素不相认的客人。小屋是暖的,茶是暖的,心也是暖的,言语间她总是笑着,笑的得那么爽朗,那么开心,那么幸福,又是那么朴实,似乎我们是久别的老朋友!
临别时,那包沉甸甸黄橘的甜香,就像男主人那憨厚的笑容,沁人心脾。
又见炊烟,又见那对并肩而站的山里夫妇。他们依旧笑着,“再来呀!”那告别声,那缕缕炊烟,荡在山间,荡在心间。
这是多么淳朴的情意啊!当它化作文字时,一定会给你带来深深的感动,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炊烟》来感受这份浓情吧。
(学生齐读课题)
二、复习旧识,整体感知:
现在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这个故事,想想木屋主人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板书:热情好客,淳朴大方)
三、由点到面,剖析性格:
(抓住木屋主要的“笑”体会人物性格)
是啊,这对夫妇有着同大山一样淳朴和热情,对我这样一位素不相识的山外来客是那么大方,脸上总带着笑。
1、勾
到课文中找一找,木屋主人笑了几次?(课件1)
2、批注:(补充)
你对这6次“笑”有什么样的理解?请在书上做出批注。(课件2)
3、集体交流
抓住“热情好客,慷慨大方,淳朴善良来引导”。
A、客人来啦,快进屋吧!”没等我开口,她就 笑着叫起来。她的丈夫走出来,微笑着朝我点头。(课件3)
生:大声地,爽朗地……
师:没等我开口她就爽朗地笑着叫起来
生:客人来了,快进屋吧!(热情地)
师:一个笑得爽朗,一个又是微笑,你是怎样体会这对夫妇的性格的?
生:女主人很热情,男主人很老实。
(板书:热情、老实)
师:从第2自然段中你还能看出木屋主人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1] [2]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炊烟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炊烟》教学设计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