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国外 >> 致女儿的信 >> 正文

 

让我们坦然面对爱情──《致女儿的信》案例分析

让我们坦然面对爱情   ──《致女儿的信》案例分析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育才第三中学 曹燕侠       引用:

  从教育的出发点来看,爱情教育的目的并非一味教化学生现在不是恋爱时期,而是应该让学生对爱情有一个健康认识,让他们明白爱情的真谛,这样有利于他们今后处理这种关系。 (姜东瑞 推荐)
【不可回避的问题】   作为文学作品永恒的主题,爱情话题不可回避。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作为教师可以借题发挥,适当引导,大可不必胆战心惊,绕道而行。其实,教材中有不少文章,能对学生爱情和早恋现象进行正确引导。例如,苏霍姆林斯基的《致女儿的信》,就是作者对女儿进行的一次生动的爱情教育,文章意在告诉女儿生活中一个严肃而又不可回避的问题──什么是爱情,为了讲清这个问题,作者苏霍姆林斯基精心设计了一个美丽的童话。它向世人表明:真正的爱情远远高于生理需要,爱情中包含的“忠诚”“心灵的追念”等人性的光辉,正是人之为人而不是动物的根本标志。

  向学生进行爱情教育是一种变堵为疏的教育,给该知道爱情的孩子讲解爱情的真正含义,让他们明白应该追寻的爱情方向,推荐他们阅读高尚美好的爱情作品,帮他们树立起正确的爱情观,这样才会有助于他们在成长的路上一帆风顺地健康前行,而不至于在爱情的道路上走弯路。

  鉴于上述的考虑,拟对教材作如下安排: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 理解父亲形象;    ⑵ 理解童话故事的寓意。

  2、能力目标:    ⑴ 体会运用童话故事阐述抽象道理的好处;    ⑵ 自读课文,多角度解读童话。

  3、情感目标:    ⑴ 正确把握萌动的情感,走好青春第一步;    ⑵ 审视自身情感,初步了解爱情的真谛。


【教学重难点】

  对学生进行爱情教育,让他们了解爱情的真谛,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同时紧扣文本,引导学生品味文章具体语段,体会用故事阐述道理的写法。只有两者兼备,才能体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教学方式】

  设疑创设情景,自读课文,鼓励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坚持以读为本,在读中质疑解疑,在读中多角度解读。从学生感受入手,让学生自由解读讨论,让对话在自主的情境中大胆积极地进行。在交流中关注每个学生的发言,抓住契机,寻求最佳切入口。在学生认识爱情真谛的同时,能同时感受到课文的文学性和语言美。
一、抛石入塘,激起波澜   播放《泰坦尼克》的经典歌曲《我心永恒》,引入爱情话题。

  师:这是《泰坦尼克》的主题歌,一首很经典的歌,自从它诞生以来,风靡了全世界。然而,我认为它真正能够打动我们,轻易俘虏我们心灵的原因,是它唤醒了我们内心中爱情的共鸣,在海市蜃楼之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爱情的乌托邦,只是世俗恶化了我们的爱情,并且把它低俗化。我希望通过今天的这堂课,我们能够把爱情交还给纯真和美好,坦然面对它。

  情感需要交流,想想交流的方式有哪些,引出课文。

  (说明:学生谈到的交流方式多是:电话、QQ、E-MAIL、短信 ,也有学生提到情书是表达情感的方式。)

  例如一位学生说道:写信的感觉很美,而且能婉转地、抒情式的向对方叙述自己的情感。我接着补充说了一句:是啊,在柔和的灯光下展开纸笔,蕴藏了多日的感情就顺着笔尖流淌出来,一笔一划都是情感的凝聚,多么温馨。我想写出来的文章一定能敲开别人的心扉。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封信。这时有位学生插嘴问道:“老师,是一封情书吗?”我笑着说,也可以这么说。里面饱含了浓浓的真情。学生迫不及待的翻开书找寻要讲的课文,一看题目,很疑惑的问道:“老师,这是写给女儿的信啊,怎么会谈到爱情?”

  借此机会询问学生,“你们和父母谈论过爱情这个话题吗?”

  “没有!”,“不敢”,“我要问,老爸肯定打死我”,学生纷纷议论开来。

  师:这位父亲可不同,在它女儿青春期的阶段他写了很多信给自己的女儿,“爱情”这个让所有家长避而不谈的话题,他却认真坦然地向女儿讲述。现在我们一起来阅读这封信。读完后谈谈你的感受。

  (说明:这是一篇自读课文,当创设情境,激发起学生阅读兴趣时,学生能主动进入到文本的学习中。所以在下一阶段我把着眼点放在学生的“学”上。从学生感受入手,让学生对文本进行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回答,谈初读作品的感受

  生1:这是一位特别的父亲。他用写信的方式告诉自己十四岁的女儿“什么是爱情”。我们的父母也很关心我们,但不会像这位父亲一样能和孩子谈“爱情”话题。

  生2:我觉得文章里的童话故事很美。作者用童话来告诉女儿“什么是爱情”,孩子都喜欢通话,相信童话,所以用这样方式孩子容易接受。

  生3:我感觉课文中的爱情和我想的爱情不一样,我以为爱情应该是轰轰烈烈,生死离别的。而课文里的爱情只是“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相互传情”,几十年都一样。

  (说明:学生情绪渐渐高涨,思维开始激活,以往教师上课只按照自己的设计思路去讲课,不顾及学生对文章的感受,不从学生感受出发。教学以“教”带“学”,学生和文本的对话只能停驻在表层,甚者冰冷毫无感情。其实课堂问题的设置不应该事先由教师准备好,而是在课堂上根据学生对文本感受而再设计。这才能真正落实到学生的“学”。根据学生初读课文时的感受,我抓住这个有利的时机,因势利导,引导学生根据语文问题的多端性和语文解题思路的多样性特点,开展合作探究合作,对课文内容进行全方位、纵深的探究。)
二、合作探究,分享成果

  分小组来研读课文,就“特别的父亲形象”,“讲述爱情的童话故事”为讨论主题,找寻文章的叙述和描写,来谈各组的理解。

  小组就自己喜欢的主题,进行了积极的研读讨论。十分钟后各组纷纷发表意见

  组1:请大家首先注意一下文章的题目“致女儿的信”。作者用的是“致”字,可见作者是以平等的身份来写这封信的,而且也可能出了父亲回答问题的慎重。其次文章开头写到“你的问题使我心情非常激动”,要是换做我们的父亲,早就恐慌或大怒了。而作者听到女儿的提问,却是很惊喜。我想就算女儿不问,父亲也会主动告诉女儿。作者把女儿当作成人对待。字里行间显示的是尊重,平等。

  组2:第44页中写道:“我的宿愿是把生活的智慧,也可称之为生活的本事传授给你”,能够看出父亲对女儿的关爱。这种爱不是物质上的给予,而是智慧和经验的传授。父爱含蓄而又深沉。同样这句后面一句“但愿父辈的每一句话如同一颗小小的种子,从中萌发出你自己的观点和信念的幼芽。”父亲不仅将自己生活的经验传授给女儿,而且让女儿自己从中吸收创造出适合自己的观点。父亲民主平等的观念,我想女儿一定会乐于接受意见的。

  (说明:我惊喜地发现学生能有如此细心的观察,不仅仅与文本进行了直接的对话,同时也触及了作者,捕捉到作者的创造意图。)

  师:作者对女儿提出的爱情问题,既不惊诧,更无呵斥,而是慎重的娓娓道来,我们从中体悟到了作者对女儿的深情与理智。对于这位特别的父亲,我们充满了敬佩、仰慕。希望课后同学们能去找到作者苏霍姆林斯基的相关资料,进一步去了解他。

  组3:我们组主要是阅读了这个美丽的童话故事。上帝创造了世界,创造了人。但是人创造了爱情。无所不能的上帝都不知道什么是爱情。可见爱情神奇而又不可思议。

  师追问:爱情不可思议的地方在哪里?

  (说明:在学生自由发言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抓住契机—敏锐地发现学生发言中和文本重点的衔接点。即时提出问题。)

  学生很快从文章中找到依据。组3的一学生回答道:“上帝从那目光中发现了一种他所不理解的美和某种从未见过的力量。”另一学生补充道:“这里还有‘上帝在这对男女的眼睛中看到了无与伦比的美和更大的力量,其中还含有一种新的东西’,接着下文又写上帝看到守护妻子坟地的男人眼中一种不可理解的美和那种同过去一样的力量。上帝三次看到了美和力量,这是他从未见过,也毁灭不了的。可见爱情的神奇与不可思议。

  组4:爱情的神奇不仅仅是上帝从未见过的美和力量,还在于它不会随着时间而消失。上帝三次到达人间,为了毁掉人类擅自创造的美和力量,他让人类变老,死亡。可是爱情并没消失。

  师:同学们分析的很有道理,上帝第一次看到不可理解的美和未见过的力量,他疑惑、惊恐、勃然大怒。他认为自己主宰人类的地位被动摇了,他惩罚人类会随时间而老去。五十年后无以伦比的美和更强大的力量让上帝怒不可遏,他试图用死亡来摧毁这一切。可美没有褪色,力量没有消逝。上帝暴跳如雷了。

  学生们立刻反驳道:“不!上帝这回没有生气了。他默默离开了。”

  一学生回答道:“第47页写着‘上帝久久地伫立凝视着。随后深沉地思索着离去了。从那时起人就成了大地上的上帝。’”

  师:上帝这次为什么没有大怒,他思索了什么?为什么人最后成了大地上的上帝?

  (说明:进行小结时,可用反推理的形式,不留痕迹的将问题抛出,调动学生的思维。)

  学生小组讨论后进行回答。

  生1:我们小组的看法是,上帝用了种种方法要毁灭人类创造出来的美和力量,但最终失败了。他无可奈何,只能默默离去。人类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创造出美,战胜上帝。所以人最后成了大地上的上帝。

  生2:我们觉得上帝是被这种美和力量所征服了,他被人类的这种执著爱的精神所折服,所以他离开。

  生3:我们认为上帝思索中理解了这种美和力量。这是无法战胜的爱,不可动摇地忠诚,至死不渝的心灵追念。这种力量已经超越了上帝的力量。所以上帝离开了,人成为自己的主宰。

  同学们和我都不由自主地鼓掌。

  师:说的太好了。此时的上帝除了无可奈何,我想还有理解,感动。衰老、死亡没有让爱消逝。真正的爱情伴随着的是忠诚,是爱人之间的生死相依,永不背叛;真正的爱情是心灵的交融与契合,是可以超越死亡的“追念”。人类为了自己的爱、理想、信念可以献出生命。还有什么可以战胜它呢?
三、诠释爱的真谛,坦然面对

  作者用一个充满诗意的童话故事,阐释了爱情的真谛。同样作者用层层推进的手法,把对爱的认识引向深入,用前后照应的方式,表现出爱是人区别于动物的关键。在谈论感受时有同学说到故事表达出来的爱情是“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相互传情”,和你们心目中的爱情不一样。那么现在能谈谈你们对爱情的认识吗?(鼓励学生大胆谈自己的理解,感受。)

  生1:爱情来自于人的内心精神上的追求,不需要过多言语的表达,眼神就能传达一切。

  生2:我一直认为爱情应该像《泰坦尼克》中那样浪漫,惊心动魄,其实爱情也可以是两个相知相爱的人慢慢变老。

  生3:真正的爱情要能经受住时间的考验。喜欢源于新奇,但新奇不是爱。我们也会对人有好感,对异性产生好奇。我们都以为这就是爱情,看过这个故事,五十年的平平淡淡,生死相依,永不忘却。才明白我们当时对爱理解的浅薄。

  生4:爱不是一种感官刺激,更不是排解寂寞消除压力的迷幻剂。它是一种责任,一种超越生死的相濡以沫的情愫。而现在的我们无法承担起这份责任。只有在适当的时候,爱才能真正有无与伦比的美。

  师:同学们说了很多知心话,老师很感动。我真切感到,同学们长大了,懂事了。我相信你们将来,不仅有辉煌的事业,也一定会有真正属于你们的感情。如今的我们,应该努力学习,磨练修养,提高品位,未来能够爱的精彩,爱的高雅。


【教学反思】

  教师应该怎样对学生进行爱情启蒙教育呢?这个问题一直是我在讲授此课前后反复思考的问题。

  从文本素材来看,教材选用大师的优秀作品来引导孩子认识人类最美好的情感之一──爱情,从某种角度来说,这些名篇名作也是更高级的青春期性教育范本;同时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人文教育在知识性、科学性教育的挤压下,面临危险的生存境遇……“爱情话题”进入中学语文教材,实则上就是为当前的教育补充进“情感与人文”的元素。值得关注的是今天爱情生活包容的面是无限丰富的,这种丰富性假如仅仅停留在爱情的美好这样一个阐释层面上,就等于是在制造爱情神话。应该有一种包容度更大的范文组合来展示爱情生活,包括论述短暂爱情和爱情失败的篇章,这样可以增加学生对爱情的多面理解。

  从教育的出发点来看,爱情教育的目的并非一味教化学生现在不是恋爱时期,而是应该让学生对爱情有一个健康认识,让他们明白爱情的真谛,这样有利于他们今后处理这种关系。

  课堂上的教育方式应该采用潜移默化的形势,在阅读中与文章及文章的作者进行精神上的沟通,将爱情观和人生观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内心充盈着一种圣洁的爱的情感,在精神上得以提升。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致女儿的信,苏霍姆林斯基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让我们坦然面对爱情──《致女儿的信》案例分析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致女儿的信教学实录
    课文致女儿的信研讨
    致女儿的信原文欣赏
    致女儿的信有关资料
    语文教案——《致女儿的信》教学设计
    李镇西《致女儿的信》教案和课堂实录
    《致女儿的信》教案和课堂实录教案
    《致女儿的信》教学实录
    《致女儿的信》试题
    从“雾里看花”到“打开窗子说亮话”
    让孩子体验脑力劳动的欢乐和取得学习…
    《致女儿的信》教学设计
    《致女儿的信》教学设计
    《致女儿的信》教学设计
    《致女儿的信》教学设计
    《致女儿的信》教学设计
    《致女儿的信》教学设计
    《致女儿的信》教学设计
    在语文课上讲爱情──《致女儿的信》…
    生活化与语文化──评李镇西《致女儿…
    直面“爱情”坦诚交流──《致女儿的…
    《致女儿的信》课堂实录
    《致女儿的信》教学设计
    《致女儿的信》教学设计
    《致女儿的信》教学实录
    《致女儿的信》教学设计
    《致女儿的信》教学设计
    《致女儿的信》教学设计
    《致女儿的信》教学设计
    《致女儿的信》教学设计
    《致女儿的信》教学设计
    《致女儿的信》教学设计
    关于“爱情”的哲理句
    《致女儿的信》整体把握
    《致女儿的信》问题研究
    《致女儿的信》研讨与练习说明
    《致女儿的信》教学建议
    《致女儿的信》有关资料
    《致女儿的信》参考图片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评介
    苏霍姆林斯基的童年和他的家庭
    苏霍姆林斯基二三事
    一份来自乌克兰的传真──《苏霍姆林…
    关于“早恋”问题
    爱情名言
    读苏霍姆林斯基的日子里──一个人只…
    《致女儿的信》电子教材
    苏霍姆林斯基论减负
    《致女儿的信》同步练习
    我教《致女儿的信》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100条建议
    论苏霍姆林斯基的研究性学习法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对素质教育的启…
    人约清明
    给儿子的信
    《致女儿的信》课文赏析
    孔雀东南飞(并序)
    苏霍姆林斯基与当代素质教育
    给儿子的信
    致橡树
    把全部身心献给孩子、献给教育事业
    初恋三题
    苏霍姆林斯基劳动教育方法的鉴赏与领…
    《致女儿的信》学法指导
    《致女儿的信》学习指导
    在女儿婚礼上的讲话
    补上这一课
    跑过冬天──写在女儿成人之际
    我们当年──给女儿的信
    《致女儿的信》学法导引
    《致女儿的信》难句解析
    《致女儿的信》问题探究
    《致女儿的信》词句综合运用
    《致女儿的信》课文题解
    《致女儿的信》生字注音
    《致女儿的信》形似字辨析
    《致女儿的信》多音字辨析
    《致女儿的信》教学杂谈
    《致女儿的信》素质教育新学案
    《致女儿的信》鉴赏感悟
    《致女儿的信》中心思想
    《致女儿的信》主题思想
    《致女儿的信》结构分析
    《致女儿的信》写作特点
    《致女儿的信》写作特色
    《致女儿的信》教学反思
    《爱的教育》读后感
    《致女儿的信》案例与反思
    《致女儿的信》词语解释
    《致女儿的信》审美鉴赏
    《致女儿的信》反思体验
    读《致女儿的信》有感
    心理剧:关于爱情
    《致女儿的信》强化练习
    《致女儿的信》重难点讲解
    《致女儿的信》教学设计
    《致女儿的信》同步练习
    《致女儿的信》自学评估
    《致女儿的信》教学设计
    《致女儿的信》教学设计
    《致女儿的信》教学设计
    《致女儿的信》教学设计
    《致女儿的信》教学设计
    爱情收获说──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致女儿的信》教学设计
    《致女儿的信》教学设计
    《致女儿的信》教学设计
    《致女儿的信》教学设计
    《致女儿的信》教学设计
    《致女儿的信》课文评点
    《致女儿的信》教学设计
    阅读教学应坚守本位──《致女儿的信…
    教育要切合实际──照搬语文优秀教案…
    掀起“爱情”的盖头来──《致女儿的…
    我们的“爱情课”──《致女儿的信》…
    《致女儿的信》教学谈
    让德育走进语文课堂──《致女儿的信…
    爱情诗词名句
    《致女儿的信》同步练习
    《致女儿的信》教学设计
    《致女儿的信》教学设计
    直面“爱情”──《致女儿的信》教学…
    我和学生谈爱情
    《致女儿的信》教学案例及反思
    《致女儿的信》教学反思
    《致女儿的信》教学案例与反思
    漂漂亮亮谈“爱情”──《致女儿的信…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