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雾里看花”到“打开窗子说亮话” 湖北省十堰市房县姚坪中学 刘国庆 当一位女生朗读到“请年轻的情人也起来和那些贪睡的少女”(艾青《黎明的通知》)时,她的声调明显降低,既而脸也红了,一副羞涩状,其他同学也窃窃私语,个别胆子大的男生甚至笑出声来。
我这时摆出了一副严肃相,厉声道:“笑什么笑,有什么可笑的?这是‘请叫那些健康而美丽的醒来’。”于是我遏止了学生纯朴的天性。
当同学们分角色朗读《白毛女选场》时:婶……(转身悄声对杨)他大伯,过了这个年,喜儿和大春都大了一岁了,我还等着你的信儿呢!杨(怕喜儿听见,又要让喜儿听见):她大婶,你先不要着急,只要等上个好年月,咱就准给孩子们办,唉……喜儿(故作不知,打断话头):大婶过来和面嘛!老师提示同学们,怎样朗读喜儿那句话,我们揣摩一下喜儿的话。同学们这下可热闹了,大有收不住场之势,于是我又大声呵斥,“好了,好了,这些你们倒感兴趣了。”这一声呵斥,无疑抹杀了同学们自由开放式的探究兴趣。
类似这等事例,不止这一两件。为此,我曾写过一篇论文叫《面对未成年人应正确把握教材中的爱情作品》,并获得了十堰市优秀论文一等奖。时至今日,爱情于初中段学生来讲,仍是一个讳莫如深而又敏感的话题。不是有学生在作文中表露出来朦胧的情感吗?不是有男女生互相发短信表达爱意吗?其实,对于初中学生而言,爱情并不是一个新鲜话题,九年制义务教材选编了《诗经》中两首缠绵悱恻的单相思情歌《关雎》和《蒹葭》,李煜的《相见欢》。新课程苏教版也不约而同地选编了这两首诗和词。再加上当今多种媒体进入初中生的视野,原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面对14岁的女儿的提问以书信形式写了《致女儿的信》,告诉她,爱情,它高于上帝。据说,这封信也编进了初中教材。我通过收集整理相关资料,进一步学习《课标》,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为出发点,进一步审视爱情一类作品,进一步对“爱情”这一永恒的话题有了新的认识,(无论你是少年、青年、老年),她不再是以往的“雾里看花”,已不能再让学生“雾里看花”了,作为教师应该和学生一起“打开窗子说亮话”了。
于是我把握“爱情”的脉搏,告诉学生什么是真正的爱情,并不是浪漫式的宣扬,人要在友情、亲情、爱情中长大,课堂是学生生命历程中的重要驿站,应让学生在课堂中爆发出生命的色彩。
当我再次教学《诗经》中的《关雎》、《蒹葭》时,适时地把李煜的《相见欢》引进这节课中,进行比较、分析,让学生直面“爱情”这一话题,进行全方位的积累和探究。于是,我设计了以下板块: 一、你能讲几个古今中外的经典爱情故事吗(只概述故事梗概)
甲:牛郎织女相爱,生子,与天庭对抗,“鹊桥相会”。
乙:梁山伯与祝英台不能冲破世俗的规矩,最后双双化蝶的凄美爱情。
丙:白蛇传。白娘子与许仙的忠贞不渝的爱情故事。
丁:昭君出塞,为了民族之间不再发动战争,而外嫁匈奴。了不起的婚姻,也有爱情。
戊:罗密欧与朱丽叶这一对恋人因家族仇恨不能结合,为表示对爱情的忠贞,只能双双殉情的爱情悲剧.
己:《泰坦尼克号》中的男主人公杰克为爱罗斯而放弃求生的最后一块浮木的那一种超越生死的伟大情感。 二、你还知道童话中的爱情故事有什么内涵吗
内涵:爱情的力量能征服上帝,人必须主宰自己的精神和幸福,在“爱情”上人人是上帝,而且高于上帝。 三、你能在5分钟内写出10句爱情诗吗
1、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2、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3、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4、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 四、你敢描绘一下你心中的爱情感受吗
仿写:
例句:
1、爱情像雾里看花,朦朦胧胧,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形象化)
2、一旦有了爱情,就意味着承担一份责任,如果你的双肩还太稚嫩,请不要触碰爱情。(理性化)
3、以“青苹果”为话题,写一句。
4、以“双刃剑”为话题,写一句。
5、以“发动机”为话题,写一句。
6、以“一把伞”为话题,写一句。
7、以“双桨”为话题,写一句。
悄悄地写在你上锁的日记本里,可不要让他人看见。
通过上述讨论、探究,学生基本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爱情,真正的爱情像梁山伯与祝英台那样致死不渝,真正的爱情像杰克和罗斯那样超越生死,真正的爱情像李清照与陈明诚那样“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总之,她能破除门第观念,超越年龄、容貌、财产,甚至死亡,是有尊严的,在伊拉克战乱的废墟上重建的一份情感。
不要怕,也不须怕,越雷池一步吧,在“爱情”土壤中会育出真正的美丽的花朵,只要是在“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积极的人生态度”的前提下,我们不须“雾里看花”,要“打开窗子说亮话”。只有这样,我们才“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致女儿的信,苏霍姆林斯基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从“雾里看花”到“打开窗子说亮话”原文赏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