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国外 >> 致女儿的信 >> 正文

 

《致女儿的信》教学设计

致女儿的信》教学设计   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水头一中 金玲辉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 积累词语,理解“忐忑、繁衍、一不黄土、怒不可遏”等词语的读音、词义,并学会运用。    ⑵ 理解文章故事的寓意。    ⑶ 体悟作者匠心独运的行文思路。   2、能力目标:

   ⑴ 学会读懂别人的文章。    ⑵ 学习作者组织材料,安排结构的技巧。

  3、情感目标:

    感知作者对爱情的独特诠释,初步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难点和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作者对爱情的诠释。

  2、教学难点:

    对故事寓意的理解。
  【教学方法】

  1、文献法要求学生收集作者的有关资料及作品;收集一些健康向上的爱情故事,课上开一个小型汇报会,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加强对课文的感性认识。

  2、朗读法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感知课文的寓意。

  3、座谈法淡化传统课堂教法,采用座谈教学,创造轻松氛围,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教学辅助】

  多媒体 CAI 课件、投影仪、录音机。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爱情,对十五六岁的我们同学来说是非常敏感的。很多电影、电视剧、流行歌曲对爱情进行了种种生动的演绎。究竟什么是真正的爱情呢?让我们来看苏霍姆林斯基的回答。──《致女儿的信》(板书文题、作者)。


二、资料助读

  学生介绍自己收集到的有关资料。借助多媒体展示。

  投影显示:    作者简介:

  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年),苏联教育家。出生于乌克兰一个农民家庭。1936~1939年就读于波尔塔瓦师范学院函授部,毕业后取得中学教师证书。1948年起至去世,担任他家乡所在地的一所农村完全中学──帕甫雷什中学的校长。1969年获乌克兰社会主义加盟共和国功勋教师称号。自1957年起是俄罗斯联邦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1968年起是苏联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曾获两枚列宁勋章、一枚红星勋章等。

  苏霍姆林斯基在从事学校实际工作的同时,进行了一系列教育理论问题的研究。他探讨了学生个性全面发展、在学校集体中和家庭中对学生进行共产主义教育、农村学校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以及校内领导等问题。他在著作中,宣传苏维埃人道主义教育学思想,他的著作富有生动的教育实例,在一些问题上有独到的见解。

  他写有教育专著和小册子40余本。主要的分别收入乌克兰基辅“苏维埃学校”出版社编选的《著作选集》(5卷本)和苏联教育科学院编的《教育著作选集》(3卷本)。其中《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1969)《帕甫雷什中学》(1969)《和青年校长的谈话》(1973)《公民的诞生》(1974)等,已有中译本。

    ──摘自《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年版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1、教师范读或放朗读磁带。疏解字词,并初步感知文意:

   ⑴ 读音:

     忐忑(tǎn tè)  繁衍(yǎn)      怒不可遏(è)  一抔黄土(póu)

   ⑵ 词义:

     忐忑:心神不定。

     怒不可遏:遏,阻止,禁止。愤怒到极点。  2、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握故事情节:

    教师提问:文章的主旨是用怎样的一种形式来显现的?

    明确:本文主要是通过讲故事的形式来完成的。

    教师提问:故事的中心情节是什么?

    明确:上帝三次来到人间视察。


四、品读课文、讨论主旨

  1、学生品读并讨论全文主旨:

    明确:故事本身并不费解,耐人寻味的是故事背后的寓意。在西方的文化传统中,宇宙万物都是上帝创造的,上帝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可是在这个童话里,为什么上帝没有创造、也不能理解人类的“爱情”?上帝恼怒于人类的自我创造,几次三番地要毁灭人间的“爱情”,为什么最终无可奈何又若有所思地离去?理解这些寓意的文眼,正在故事的开头和结尾。故事开头说,上帝创造世界时,“把一切生物分散安置在地上并且教会他们传宗接代,繁衍自己的子孙”;结尾说,“万物生存、繁殖、传宗接代,但只有人才能够爱”,“如果不善待爱情,便不能提高到人类美这一高度,就是说它还仅仅是能够成为人、但尚未成为真正的人的一种生物罢了”。这些议论,点明了全文的主旨:真正的爱情远远高于生理需要,爱情中包含的“忠诚”“心灵的追念”等人性的光辉,正是人之为人而不是动物的根本标志。故事中,上帝没有创造爱情,是因为他仅仅把人看作一般的生物;而爱情的无法毁灭和上帝的沉思离去,正说明了人将永远不会再沦为动物,将成为自己人性的主宰,成为“大地上的上帝”。

    故事中,上帝三次来到人间,在人的眼神里先后读到了三种东西:爱情、忠诚和心灵的追念。作者把它们放在一起谈论,是别有深意的。人在年轻的时候,异性间很“容易”产生爱慕之心,但岁月和生命是对爱情的最大考验:只有能经得起时间磨砺的忠诚,能超越死亡的心灵追念,才配得上称为真正的爱情。上帝在人的目光中三次发现了“美和力量”──人间的挚爱,正是“美和力量”的最高体现!

  2、学生自由诵读全文,思考:

    故事中提到上帝在创造人后,三次来到人间,他从人的眼神中先后读到了哪三种不同的东西?想一想,三者之间有什么联系?为什么把它们放在一起来解释“爱情”?

    教师提示:上帝三次来到人间,先后从人的眼神中读到了“爱情”“诚”“心灵的追念”。这三者有着紧密的关系:真正的爱情必然伴随着忠诚,是爱人之间的生死相依,永不背叛,相濡以沫,永不厌倦;真正的爱情也必然是心灵的交融与契合,是可以超越死亡的“追念”。因此,作者把它们视为爱情的三位一体。

  3、联系全文,探讨下面三句话的深层含义:

   ⑴ 做一个幸福的人,只能是在你成为有智慧的人的时候。    ⑵ 上帝久久地伫立凝视着。随后深沉地思索着离去了。从那时起人就成了大地上的上帝。    ⑶ 从人本身来说,只有能以人的方式去爱的人,才成为真正的人。

    学生小组研讨、交流,教师明确:

   ⑴ 这一句饱含了人生哲理的话语,可以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就本文而言,在异性或爱人之间的交往中,只有保持一定的理智、慎重和机警,才可以和谐相处、共创幸福。    ⑵ 故事中,上帝没有创造爱情,起初,他仅仅把人看作一般的生物;是人类自己创造了爱情。爱情的无法毁灭使上帝从“勃然大怒”到“怒不可遏”,但最终“久久地伫立凝视着。随后深沉地思索着离去了”,这意味着爱情的力量征服了上帝,他在“伫立凝视”中终于意识到人与其他生物的不同,意识到人必须主宰自己的精神和幸福。而他最后的离去,就是对人性力量的认可和屈服。连君临宇宙的上帝都无可奈何,正说明了“爱情,它高于上帝”,人“成了大地上的上帝”。    ⑶ 文章结尾说:“万物生存、繁殖、传宗接代,但只有人才能够爱。”“如果不善待爱情,便不能提高到人类美这一高度,就是说它还仅仅是能够成为人、但尚未成为真正的人的一种生物罢了。”这些话都很好地解释了“只有能以人的方式去爱的人,才成为真正的人”的含义:真正的爱情远远高于生理需要,爱情中包含的“忠诚”“心灵的追念”等人性的光辉,正是人之为人而不是动物的根本标志。


五、结构赏析

  同学们,本文的层次结构富有特色。把握文章结构不仅能帮助我们理清文意,同时我们也能够从中吸取写作的营养。下面我们一起来赏析一下课文的独特结构。

  明确:故事的构思颇具匠心。

  1、前有暗示,后有点晴:     故事开头说,上帝把“一切”生物安置在地上并教他们传宗接代、繁衍子孙;最后说,“万物生存、繁殖、传宗接代,但只有人才能够爱。”“如果不善待爱情,便不能提高到人类美这一高度,就是说它还仅仅是能够成为人、但尚未成为真正的人的一种生物罢了。”前后对比,凸显出人之区别于动物的关键。

  2、层层推进,起伏有致:     故事以上帝三次视察人间为叙事框架(这也是民间传说和童话常用的叙事模式),对这三次视察的描写有必要的重复,又有变化和递进:从人们的目光里,上帝分别发现了“一种他所不理解的美和某种从未见过的力量”“无与伦比的美和更大的力量”“不可理解的美和那种同过去一样的力量”,故事最后再次强调爱情,“是人类永恒的美和力量”;上帝的态度由“勃然大怒”到“怒不可遏”,再到“久久地伫立凝视着。随后深沉地思索着离去了”。上帝态度的前后对比,意味着爱情的力量征服了上帝,他在“伫立凝视”中终于意识到人与其他生物的不同,意识到人必须主宰自己的精神和幸福。而他最后的离去,就是对人性力量的认可和屈服。连君临宇宙的上帝都无可奈何,正说明了“爱情,它高于上帝”,人“成了大地上的上帝”。


六、学生座谈,各抒己见


七、课堂小结

  作为前苏联的一代教育大家,对女儿提出的爱情问题,作者既不惊诧,更无呵斥,而是和风细雨,娓娓道来,尽显一代伟人之风范。这是值得我们每位同学钦佩、仰慕与学习的。因为我们从中看到的不仅是作者的爱情观,同时也体悟到了作者对女儿的深情与理智。诚然,对爱情的理解是多样的:“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是一种对自由的渴望;“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是对爱情的忠诚,而作者作为一个伟大的教育家,却能对爱情作出如此理智、超然而独到的诠释,不能不给我们留下深深的印象与启示。


八、活动与探究

  1、名人有名人之爱情观,凡人有凡人的生活观,和父母进行交流,看看父母们对爱情持何态度?

  2、在收集资料及同父母交流的前提下,自拟题目,写一篇与爱情有关的文章,不少于500字。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教学目标落实情况:     通过教学,大多数学生对苏霍姆林斯基在文中所说的这个爱情寓言的寓意有了较为明确、神圣的认识,不再单纯地认为“爱情”只是简单的两情相悦,不再把爱情当作一个羞于启齿的话题。对作者颇具匠心的构思也能有所领会。   2、教学亮点有哪些:

    由于课堂里采用了文献法和座谈教学,给学生创造了轻松的氛围,让学生能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加深了对爱情的认识和理解,有效地帮助学生树立了正确神圣的爱情观。   3、存在的问题及矫正措施:     由于时间有限,很多学生觉得话犹未尽,而且,“说说爱情”也应当是青春期教育的必具内容,因此我想应该专门上一节以“我来说爱情”为话题的主题班会,以加深学生对爱情的理解。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致女儿的信,苏霍姆林斯基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致女儿的信》教学设计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致女儿的信教学实录
    课文致女儿的信研讨
    致女儿的信原文欣赏
    致女儿的信有关资料
    语文教案——《致女儿的信》教学设计
    李镇西《致女儿的信》教案和课堂实录
    《致女儿的信》教案和课堂实录教案
    《致女儿的信》教学实录
    《致女儿的信》试题
    从“雾里看花”到“打开窗子说亮话”
    让孩子体验脑力劳动的欢乐和取得学习…
    《致女儿的信》教学设计
    《致女儿的信》教学设计
    《致女儿的信》教学设计
    《致女儿的信》教学设计
    《致女儿的信》教学设计
    《致女儿的信》教学设计
    《致女儿的信》教学设计
    在语文课上讲爱情──《致女儿的信》…
    让我们坦然面对爱情──《致女儿的信…
    生活化与语文化──评李镇西《致女儿…
    直面“爱情”坦诚交流──《致女儿的…
    《致女儿的信》教学设计
    《致女儿的信》教学杂谈
    《致女儿的信》教学实录
    《致女儿的信》教学设计
    《致女儿的信》教学设计
    《致女儿的信》教学设计
    《致女儿的信》教学设计
    《致女儿的信》教学设计
    《致女儿的信》教学设计
    《致女儿的信》教学设计
    关于“爱情”的哲理句
    《致女儿的信》整体把握
    《致女儿的信》问题研究
    《致女儿的信》研讨与练习说明
    《致女儿的信》教学建议
    《致女儿的信》有关资料
    《致女儿的信》参考图片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评介
    苏霍姆林斯基的童年和他的家庭
    苏霍姆林斯基二三事
    一份来自乌克兰的传真──《苏霍姆林…
    关于“早恋”问题
    爱情名言
    读苏霍姆林斯基的日子里──一个人只…
    《致女儿的信》电子教材
    苏霍姆林斯基论减负
    《致女儿的信》同步练习
    我教《致女儿的信》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100条建议
    论苏霍姆林斯基的研究性学习法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对素质教育的启…
    人约清明
    给儿子的信
    《致女儿的信》课文赏析
    孔雀东南飞(并序)
    苏霍姆林斯基与当代素质教育
    给儿子的信
    致橡树
    把全部身心献给孩子、献给教育事业
    初恋三题
    苏霍姆林斯基劳动教育方法的鉴赏与领…
    《致女儿的信》学法指导
    《致女儿的信》学习指导
    在女儿婚礼上的讲话
    补上这一课
    跑过冬天──写在女儿成人之际
    我们当年──给女儿的信
    《致女儿的信》学法导引
    《致女儿的信》难句解析
    《致女儿的信》问题探究
    《致女儿的信》词句综合运用
    《致女儿的信》课文题解
    《致女儿的信》生字注音
    《致女儿的信》形似字辨析
    《致女儿的信》多音字辨析
    《致女儿的信》课堂实录
    《致女儿的信》素质教育新学案
    《致女儿的信》鉴赏感悟
    《致女儿的信》中心思想
    《致女儿的信》主题思想
    《致女儿的信》结构分析
    《致女儿的信》写作特点
    《致女儿的信》写作特色
    《致女儿的信》教学反思
    《爱的教育》读后感
    《致女儿的信》案例与反思
    《致女儿的信》词语解释
    《致女儿的信》审美鉴赏
    《致女儿的信》反思体验
    读《致女儿的信》有感
    心理剧:关于爱情
    《致女儿的信》强化练习
    《致女儿的信》重难点讲解
    《致女儿的信》教学设计
    《致女儿的信》同步练习
    《致女儿的信》自学评估
    《致女儿的信》教学设计
    《致女儿的信》教学设计
    《致女儿的信》教学设计
    《致女儿的信》教学设计
    《致女儿的信》教学设计
    爱情收获说──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致女儿的信》教学设计
    《致女儿的信》教学设计
    《致女儿的信》教学设计
    《致女儿的信》教学设计
    《致女儿的信》教学设计
    《致女儿的信》课文评点
    《致女儿的信》教学设计
    阅读教学应坚守本位──《致女儿的信…
    教育要切合实际──照搬语文优秀教案…
    掀起“爱情”的盖头来──《致女儿的…
    我们的“爱情课”──《致女儿的信》…
    《致女儿的信》教学谈
    让德育走进语文课堂──《致女儿的信…
    爱情诗词名句
    《致女儿的信》同步练习
    《致女儿的信》教学设计
    《致女儿的信》教学设计
    直面“爱情”──《致女儿的信》教学…
    我和学生谈爱情
    《致女儿的信》教学案例及反思
    《致女儿的信》教学反思
    《致女儿的信》教学案例与反思
    漂漂亮亮谈“爱情”──《致女儿的信…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