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女儿的信》教学设计 浙江省温州市实验中学 朱彬茹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 通过阅读,整体把握文章意思,品味含义深刻的语句。体会运用小故事阐述抽象道理这一写法的好处。 2、过程和方法: 朗读、复述、讨论、合作、探究。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了解爱情的特质,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设计】 一、课前活动 1、查找关于作者苏霍姆林斯基的介绍,了解有关书信的写法; 2、搜集有关爱情的名言警句、诗词歌赋; 3、收看古今中外的经典爱情故事:《孔雀东南飞》、《梁山伯与祝英台》、《魂断蓝桥》、《罗密欧与朱丽叶》、《泰坦尼克号》、《廊桥追梦》、《乱世佳人》等等。 二、导入新课 莎士比亚曾经在一首诗中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告诉我,爱情生长在何方?是在脑海,还是在心房?它是怎样发生?它又怎样成长?”这是每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会遇到的问题,可能也是同学们想知道的。当你遇到这样的疑惑时,你问过你的父母吗? 今天有一个14岁的小姑娘向她的父亲苏霍姆林斯基提出了这个问题:“爸爸,什么是爱情?”你猜,她的父亲会是怎样的态度?又会怎么回答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苏霍姆林斯基《致女儿的一封信》。 三、初步感知 快速阅读课文,思考: 1、疏通字词,了解作者,完成基础知识的积累。 2、作者用书信的形式回答女儿的这个问题,用心何在? 3、揣摩一下我们在朗读文章时应当用什么样的语气才能表现父亲写信时的心情? 四、精读对话 1、默读文中作者讲述的故事,你能用自己的话来概述一下这个故事吗? 2、上帝三次来到人间,他分别看到了什么? 3、面对所看到的一切,上帝的态度分别如何? 追问:为什么第三次不再发怒? 4、为什么作者把这对男女的爱情放在五十多年的时间历程中去表现? 5、除了这个充满诗意的故事之外,文中还有许多充满哲理性的语句,请你朗读课文开头和结尾部分,然后结合自己的理解谈谈你的认识。 五、比较探究 下面这段话也是对爱情的阐释,比较一下它和课文的表达,你认为哪种方式会让人更容易理解? 爱是一种关系,一个人只有爱是始终专一的时候,他才会有最牢固的、最崇高的爱。忠实于自己的爱情的人,意味着把自己的一部分给了所爱的人。爱,这不仅是充满激情的欣赏,为你所创造的美的一种享受,而且是为你所爱的人永无止境地创造美。 ──苏霍姆林斯基《怎样做真正的人》 总结:故事说理,深入浅出。 六、拓展延伸 1、现在,假如有人问你什么是爱情,请你也用自己最喜欢的一个故事来阐释你对爱情的理解吧。 2、让我们一起来吟咏爱情的诗篇,歌颂这人世间最动人心魄的情感。 3、苏霍姆林斯基在另一封给女儿的信中谈到自己对爱情的认识说:“人的爱情应当不仅是美好、诚实、坚贞的,同时也应当是理解和慎重的、机警和严肃的,只有那样的爱情才能带来欢乐和幸福。”请你选择一种你对喜欢的表达方式,写下你对爱情的理解。 【相关链接】 《爱,你准备好了吗?》 曾宏燕著 上海教育出版社 |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致女儿的信,苏霍姆林斯基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致女儿的信》教学设计原文赏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