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圣的同盟——《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赏析
|
《共产党宣言》开篇第一句话说:“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旧欧洲的一切势力,都为驱除这个幽灵而结成了神圣的同盟。” 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它的作者马克思是一个不断地被驱除、被诽谤、被污蔑的人。可这样一个人。却在哲学领域、政治经济学领域,均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尤为重要的是,他在无产阶级革命的解放事业中,更做出了开天辟地的伟大贡献。自古圣贤皆寂寞,任何伟人的成功都伴随着坎坷、磨难、不幸,马克思的人生道路也不例外。他生活贫困。最穷困的时候连吃的都没有。面包房、肉铺、房东都来讨债,连夫人的围巾、家里的家具、自己穿的上衣都拿去典当了,为此他曾无法上街。有时,想寄稿连买邮票的钱都没有。马克思很爱他的孩子。可两个儿子,一个不到八岁,一个两岁,都因贫病无钱医治而死。他的小女儿,得了重病,不到11个月就死了。马克思忍受着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但是,马克思又是幸运的,因为他有一位亲密的革命战友恩格斯一直都在全心全意的支持他、无私无悔的帮助他。 1844年,马克思与恩格斯相识于巴黎,以后的40年间,他们一起工作,一起战斗,共同编写了《共产党宣言》《资本论》两部对无产阶级革命有重要影响的著作,同时也谱写了友谊史上一段优美的篇章。列宁曾高度赞扬他们之间的友谊“超过了古人关于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由此可以看出,对于马克思,最了解的莫过于恩格斯;对于马克思的逝世,最痛苦的莫过于恩格斯;对于马克思逝世后所造成的空白,最清楚的也莫过于恩格斯。现在,就让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一起走近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去领略马克思难以逾越的魅力吧 ! 学习这篇文章,我们主要实现这样三个目标: 1 了解悼词特点,体会重要语句意义及感情色彩 2 走近马克思、了解马克思 3 体会马克思思想对我们今天的影响 既为悼词,顾名思义,本文是为了悼念死者而写的演讲辞。那么文中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本文是悼词呢?这突出表现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 “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还不过到两分钟,等我们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 其中“停止思想”“安静的睡着了——但已经是永远的睡着了”这些词语很明显的揭示出本文是一篇悼词。面对并肩作战的好友的逝世。恩格斯悲痛万分,他不忍心但又不得不说出马克思逝世的事实,只好用了讳饰的手法,他多么希望好友能再次醒来,可他却“已经是永远的睡着了”。这儿,我们仿佛可以看到恩格斯声音哽咽、欲说还休的痛苦神态。因此,读这段时,我们应读的低沉、缓慢,读出面对好友逝世的悲痛的心情。 此外,“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时间写的如此具体,表明马克思的逝世对于恩格斯来讲,对于整个世界来讲都是多么的不同寻常,我们会永远记住这一刻,这是我们的革命导师远离我们而去的时刻。他是“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无与伦比。他是“在安乐椅上安静的睡着”的,即使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刻,他还在工作着,他这种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令我们所有人敬仰。 除了第一段,文章的最后一段也可看出这是一篇悼词。“他的英明与事业将永垂不朽!”1997年邓小平同志逝世,江总书记在邓小平同志的追悼会上说的是“邓小平同志永垂不朽!”,可本文中却多了一个“将”字,这是有一定含义的。因为当马克思发出第一声召唤时,响应的人们寥寥无几,就连当时参加马克思葬礼的也只有十来个人。但是,恩格斯并没有灰心,从这个“将”字可看出他对马克思的传颂充满了信心和希望,他确信终有一天,马克思思想会传遍全世界,世界各族人民会在马克思思想的引导下,建设自己美好的家园。 为什么恩格斯会对马克思的英明和事业永垂不朽如此深信不疑呢?作为马克思最好的朋友和革命伙伴,他太清楚马克思对人类的贡献了。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大家知道,达尔文的这一发现意义很大。关于人是怎样来的,西方原来的说法是“人是由上帝创造的”,而中国人认为是由女娲造的,不管是西方还是中国,都带有迷信的意味。达尔文经过多年研究,在事实基础上得出了人是由猴子进化而来的结论。这一结论一经提出,可谓石破天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把马克思发现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与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并列,也就同样具有了划时代的意义。那么,这个规律到底是什么呢?“即历来为繁茂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什么事实呢?“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这句话好理解,吃、喝、住、穿是人们最基本的需求,就像同学们在教室上课一样,首先你得吃得饱、穿得暖,你才有心思听课、学习,才有心思做其它的工作。鲁迅不也说过“人必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的句子吗?“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为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简单地说,就是经济是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也由这个基础所决定。一句话概括,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这个顺序在过去却正好相反,可见马克思的贡献之大。 可是,马克思仅有这么一个贡献吗?文中说“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 他还发现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奥秘,即剩余价值。这一发现揭开了资产阶级虚伪的面纱,使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和社会主义批评家豁然开朗,又见贡献之大。 可是,这还不够,恩格斯徐徐道来: “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即使只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但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 读到这儿,我们不仅感到震惊,他是怎样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啊!其实,马克思的发现是他近30年呕心沥血,忍受着一般人难以想象的贫困、疾病、丧子、亡妻、嫉恨、诽谤的折磨,进行大量艰苦的研究才获得的成果。正如马克思自己所说的“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可走,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的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我们也是如此,只有忍受常人难以忍受的孤独、劳累,“板凳坐的十年冷”,才能走进我们理想中的学府继续深造,进而圆我们的梦想。 可是,恩格斯对马克思贡献的赞扬到这儿并没有结束,甚至于才刚刚开始,好像他的更重要得贡献还在后面呢。果不其然,“他毕生的真正使命,就是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参加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所建立的国家设施的事业,参加现代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正是他第一次使现代无产阶级意识到自身的地位和需要,意识到自身解放的条件,--——这实际上就是他毕生的使命。斗争是他的生命要素。很少有人像他那样满腔热情、坚韧不拔和卓有成效地进行斗争。” 超越科学家,他更重要的是一名革命家。作为革命家,他领导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创立了一些革命报刊以及一些富有战斗性的小册子,而且创立了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 作者运用一些关联性的语句,像第2段“这个人的逝世”,第4段“不仅如此”,第5段“一生能有这样两个发现”,第6段“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第7段“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一步一步地把马克思的伟大贡献与巨大影响,推向高峰。不仅使段落过渡自然,前勾后连,联系紧密,而且使论述内容重点突出。读这样的文章,就好比登山,翻过一个山头,又发现另一个更高的山头在前面,直到你登上最高峰,才发现“无限风光在险峰”,从而使你情不自禁地发出感慨:“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啊! “正因为这样,所以马克思是当代最遭忌恨和最受诬蔑的人。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资产者——无论保守派或极端民主派,都纷纷争先恐后地诽谤他,诅咒他。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拂去,只是在万不得已时才给以回敬。现在他逝世了,在整个欧洲和美洲,从西伯利亚矿井到加利福尼亚,千百万革命战友无不对他表示尊敬、爱戴和悼念。而我敢大胆地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 这是对马克思人格的高度赞扬,敌人可能很多,但都是为无产阶级的革命事业而结下的,但私敌却没有一个,马克思从不以自我为中心来区分敌友。这个评价高度赞颂了马克思光明磊落、大公无私的高尚品格。 总起来说,在这篇悼词中,恩格斯主要讲了三方面的内容,先是对马克思的逝世表示沉痛哀悼,然后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赞颂了马克思的贡献,最后高度赞扬了马克思的伟大品格。 马克思已经离开我们一百多年了,但马克思的思想和灵魂却无处不在的渗透在我们周围。如果我们把五月份的几个重要日子排列起来,就会发现一条马克思主义真理发展的奔腾长河:5月1日是国际劳动节,工人阶级第一次把《共产党宣言》中“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变成了响彻上空的口号;5月4日,是“五四”运动纪念日,正是这个运动在中国传播了马克思主义,孕育了中国共产党,也孕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5月5日,是马克思诞辰纪念日;5月12日,是真理标准大讨论日,这是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人冲破了自称为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两个凡是”派,真正继承并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第一声号角,也拉开了社会主义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最终诞生了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思想结晶——邓小平理论;5月29日,是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江泽民同志中央党校“5•29”讲话发表纪念日,这个讲话是后来十五大报告的纲领和蓝本。如果说,《共产党宣言》是人类新纪元的宣言,那么,十五大报告则是新世纪宣言。今年我们召开的十七大是马克思主义不朽的象征,更是马克思主义蓬勃发展的一个里程碑! 咱们再把视线拉近一些。20年前,深圳还只是一片荒凉的盐碱滩,可现在,已经是一个新兴的生机盎然的现代化城市了。而它发展的活力正是来自中国当代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同学们看,马克思主义离我们很近嘛!深圳的“世纪之窗”,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不正是依赖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吗? 另外,马克思还是一个亲切的人,他离我们同学们自身也很近,在《马克思的自白》中有这样几句话,尽管穿过一百年的时空却依然指引我们前行: 您对幸福的理解?斗争。 您对不幸的理解?屈服。 您的特点?目标始终如一。 您喜爱的格言?人所具有的我都具有。 同学们想,我们的不幸,往往是我们的屈服所造成的,而我们如果想达到幸福的港湾,就需要不断的斗争,无论我们做什么工作,都应该坚持不懈,始终如一,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成功的彼岸,向着人所具有的我都有去努力。 马克思在你们这个年龄时曾写过一篇文章,题目是《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最后,让我摘抄几句话,作为我对你们的勉励,也作为我们今天这堂课的结束—— “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不应认为,这两种利益是敌对的,互相冲突的,一种利益必须消灭另一种的;人类的天性本来就是这样的:人们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达到完美。如果一个人只为自己劳动,他也许能够成为著名学者、大哲人、卓越诗人,然而他永远不能够成为完美无疵的伟大人物。” “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我们就不会被任何重负所压倒,因为这是为全人类所做出的牺牲;那时,我们感到的将不是一点点自私而可怜的欢乐,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并不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神圣的同盟——《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赏析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
下一篇文章: 隔语如隔山,隔山不隔情——《巴尔扎克葬词》和《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比较阅读一得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