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国外 >>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 正文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教学实录

                  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实录

 导语:

1844年8月恩格斯与马克思会见后,这两位历史的巨人结成挚友,共同为全世界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奋斗了近四十年。对于马克思的了解,最清楚的莫过于恩格斯;对于马克思的逝世,最哀痛的莫过于恩格斯;对于马克思逝世所造成的巨大损失的洞察,最深刻的也莫过于恩格斯。今天我们一道来学习这一篇传世名篇。

师:首先,我们从题目上看,本文该是一种什么样的文体?

生:是一种讲话,是议论文吧。

师:对。讲话一般是议论文。是在哪里的讲话?

生: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师:那还需要有什么样的表达方式呢?

生:还要有述说和抒情。

师:是的。恩格斯的这篇讲话实际上就是悼文,中国古代叫做“祭文”,大家想一想,祭文一般要怎么写?

生:要写逝者的生平主要事迹,成就,还有对他的评价和意义。

师:对,开头还要介绍逝者去世的时间、地点、原因、享年。表达对逝者的情感。

马克思和恩格斯是一对亲密的战友,我们先通过一些图片来作简要的了解。

(投影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图片和简介)

这样一对亲密战友,现在一个离开了,另一个心里当然不好受,在这篇文章中,恩格斯表达了哪些情感?

生:恩格斯表达出自己对马克思深深的悼念和赞美

师:没有深重的悲痛吗?

生:好像没有那种泣不成声的东西,恩格斯同样是一个伟人,他把情感隐在了文字中间。

师:比如哪些文字?

生:比如第一小节。

师:给大家读一遍。

生:“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间里不过两分钟,等我们再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是永远地睡着了。 ”

师:睡着了说明恩格斯此时的情感是——

生:不忍。

师:对,他一生都在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恩格斯怀着沉痛的心情,不忍再说又不能不说,内心伤感又不失自持,因而“睡着了”要读的――

生:低而慢。

师:那我们带着无限的缅怀,将这一句齐读一下。

(学生齐读)

师:“睡着了”是一种委婉的说法,这种修辞叫讳饰。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会用这种讳饰。在亲人逝去的时候,一般不会直接说“死”,而是说“走”,鲁迅在《祝福》中是怎么说祥林嫂的死?

生:老了

师:对,这个地方表现了恩格斯的沉重心情。下面我把这句读一下,大家比较一下,我读的和大家读的有什么不同?

生:你读的比较慢,有感情,将悼念的感情读出来了。

师:为什么“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间里不过两分钟,等我们再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要强调“不过两分钟”?

生:这表现了恩格斯无限惋惜,两分钟前他还活着,现在却离开了我们。也表现了恩格斯深沉的悲痛。

生:这说明马克思一直在工作,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师:恩格斯说马克思是“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那么他的伟大表现在哪里呢?

生:他有两个重大的发现。一个是他发现了人类历史发展规律,二是他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

师:好,找的很准。恩格斯是如何表现马克思第一个发现的伟大的?

生:他把马克思和达尔文进行了比较。

师:为什么?

生:在达尔文之前,人们都认为人是由是上帝创造的,达尔文发现了进化论,认为人是由猴子变成的。这是划时代的发现,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座里程碑,而马克思的发现和达尔文的发现有着同等重大的意义,可见他的伟大。

师:还有哪些词语表现他的伟大呢?

生:“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一个简单事实。” 这一句充分表现了马克思有着非凡的洞察力。人类历史更为抽象,对它的研究比其它的科学对象更为困难,而马克思透过这些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发现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实在是了不起。

师:你说的非常好。下面我们来看看马克思的第二个伟大发现。张云,你把这一小节给大家朗读一下。

(生读)

师:马克思的第二个伟大成就是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特殊的运动规律,恩格斯用了两个什么样的词来表现它的伟大的?

生:“还发现了”中的“还”

师:两个词,具有对比性的。

生:豁然开朗

师:两个词

生:还有一个是“在黑暗中摸索”

师:对,在马克思之前,许多的人对这些都做了艰苦的探索,但都是在黑暗中摸索,而马克思的发现让人们一下子豁然开朗,你看,这多了不起。

马克思除了以上的两大发现,还有什么样的成就?

生:第五小节。

师:有哪些关键词?主要是一些虚词。

生:“每一个”“甚至”

师:还有

生:“独到”

师:“独到”是形容词。

生:“很多”“都”

师:马克思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成就?用文中的几个词语来回答?

生:“满腔热情”,“坚韧不拨和卓有成效”

师:马克思对人类社会作出了如此大的贡献,因此,他的逝世给整个世界带来了怎样的损失:

生:“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在不久的将来就会使人感觉到。 ”

师:读的不错。大家不知注意到没有,恩格斯在谈到马克思的贡献时说了两个“对于”,两个“对于”,实际上说的是实践和理论,可文章的下面并没有对应。如果按上面的顺序,下面先应该讲马克思是什么革命家。然而,恩格斯接下来,却先讲马克思的理论贡献,这是为什么呢?是不是恩格斯的一个疏漏?

生: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

生:因为下面一段的开头说“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但是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 但是当有了立即会对工业、对一般历史发展产生革命影响的发现的时候,他的喜悦就完全不同了。”他作为思想家、科学家所做的一切都是为革命事业服务的。

师:对,理论指导实践,另外,恩格斯要先说马克思是理论家、后说他是革命家,这前后几部分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生:递进。

师:对。你看,文章的结构谨严,层层递进。

师:马克思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正因为这样,所以马克思是当代最遭忌恨和最受诬蔑的人。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资产者--无论保守派或极端民主派---都纷纷争先恐后地诽谤他、诅咒他。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拂去,只是在万分必要时才给以回敬。”

大家对“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拂去”这句话有什么理解?

生:“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他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拂去,”表现他将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无暇顾忌敌人的意见。

生:表现了他对敌人的极大蔑视。

师:从哪能看到他对敌人的极大蔑视?

生:轻轻拂去。

师:有人说“轻轻抹去”,是“拂”好还是“抹”好?

生: “拂”好。

师:为什么?

生:拂比抹更轻,更能表现他对敌人的蔑视和对这一切毫不在意。

师:“现在他逝世了,在整个欧洲和美洲,从西伯利亚矿井到加利福尼亚,千百万革命战友无不对他表示尊敬、爱戴和悼念。而我敢大胆地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

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

我们读最后一句的时候,该用什么样的情感?

生:崇敬和赞美。

下面用带着这种心情把这句话再读一遍。

师:很好。大家对这一句有什么样的理解?

生:恩格斯对马克思的赞扬。

师:江泽民邓小平同志的追悼会上说的是“邓小平同志永垂不朽”,他没有说“将永垂不朽”。大家想一想这里恩格斯为什么要说“将”永垂不朽?

生:恩格斯这篇悼文写于1883年,当时的马克思并不被大多数人理解,恰恰相反,“马克思是当代最遭忌恨和最受诬蔑的人。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资产者--无论保守派或极端民主派---都纷纷争先恐后地诽谤他、诅咒他。”因此,恩格斯认为马克思的事业“将”永垂不朽,就是说马克思主义的胜利可能是将来的事。

生:我认为这是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充满信心。

师:是的,这个“将”是表明了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不朽生命力的信心。让我们带着肯定的赞美、沉痛的悼念、必胜的信心将这句话再读一遍。

(学生满怀深情的读。)

师:马克思主义后来在很多国家结出丰硕的成果,建立了很多社会主义国家。但有人认为社会主义国家的生命力不是太长,到现在为止,世界上只有几个国家还在坚持高举社会主义大旗。很多国家,如前苏联,社会主义解体了。东欧也发生了剧变,这是不是说明马克思的事业发生了什么问题?这又怎么理解恩格斯所说的“永垂不朽”?

(这个问题比较困难,学生一下子陷入了深思。)

生: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原因很复杂,不能说马克思主义就过时了。我们不是社会主义吗?并且我们发展的比现在的俄罗斯好,这就证明马克思主义有着强大的生命力。

(大家鼓掌)

师:说的很好,还有呢?

生:那些国家的解体,是因为他们违背了真正的马克思主义。

师: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是什么呢?

生:是“实事求是”,是“与时俱进”。

生:马克思主义也需要发展。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具体相结合,创建了新中国,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人冲破了自称为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两个凡是”派,展开真理标准的大讨论,真正继承并发展马克思主义,拉开了社会主义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让中国直向富强的道路,并最终诞生了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思想结晶——邓小平理论,这是马克思主义不朽的一个象征,更是马克思主义蓬勃发展的一个里程碑!

师: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只要中国人民坚持社会主义,那么世界上就有五分之一的人在坚持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生命力就不会消失。没有中国式的马克思主义,我们就不会有今天这一份美好的生活。所以,恩格斯的预言是正确的。

师:马克思是历史的巨人,大家千万不要以为只有共产党的国家才敬仰他,整个世界都敬仰。《共产党宣言》是美国中学生必修课目,他的伟大是跨越时空的伟大!你心目中的马克思是怎样一个人?用一个比喻句来形容他,你会把他比喻成什么?

生: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说的就是马克思。

师:对,马克思就像蜡烛,驱走了黑暗,也照亮了我们的心灵。

生:我觉得马克思像高山,伟岸,崇高!

师:他的精神令人高山仰止。

生:他像太阳,万丈光芒,永远普照人间。

生:“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他虽然离去,但依然奉献。

师:多美的诗句,多么的精神。

生:他是仙化的胡杨,活者一千年不死,死后一千年不倒,倒后一千年不朽,他有无数个“三千年”。

(全班掌声

生:他是海上的指向标,指引人类解放的航船的方向。

生:他是天上的指明星,带给我们晨曦与曙光。

生:他是路标,是人类前行的路标。

师:大家越说越精彩,今天我们走近了马克思,也让马克思走近了我们,从中我们感到心灵的震撼。

师:同学们,大家现在都是十六七岁,马克思在你们这个年龄,曾写过一篇作文,题目是《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让我给大家背诵几句,作为我对你们的勉励,也作为我今天这堂课的结束——

“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我们就不会被任何重负所压倒,因为这是为全人类所作出的牺牲;那时,我们感到的将不是一点点自私而可怜的欢乐,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并不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2009.6.5

 

附: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恩格斯

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间里不过两分钟,等我们再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是永远地睡着了。

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在不久的将来就会使人感觉到。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茂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因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为基础;人们的国家制度,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

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甚至只要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但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肤浅地研究的。这位科学巨匠就是这样,但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即使它的实际应用甚至还无法预见,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喜悦。但是当有了立即会对工业、对一般历史发展产生革命影响的发现的时候,他的喜悦就完全不同了。例如,他曾经密切地注意电学方面各种发现的发展情况,不久以前,他还注意了马赛尔•德普勒的发现。

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他毕生的真正使命,就是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参加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所建立的国家设施的事业,参加现代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正是他第一次使现代无产阶级意识到自身的地位和需要,意识到自身解放的条件,---这实际上就是他毕生的使命。斗争是他的生命要素。很少有人像他那样满腔热情、坚韧不拔和卓有成效地进行斗争。最早的《莱因报》(1842年),巴黎的《前进报》(1844年),《德意志-布鲁赛尔报》(1847年),《新莱茵报》(1848-1849年),《纽约每日论坛报》(1852-1861年),以及许多富有战斗性的小册子,在巴黎、布鲁塞尔和伦敦各组织中的工作,最后是创立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做为这一切工作的完成--老实说,协会的这位创始人即使别的什么也没有做,也可以拿这一结果引以自豪。

正因为这样,所以马克思是当代最遭忌恨和最受诬蔑的人。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资产者--无论保守派或极端民主派---都纷纷争先恐后地诽谤他、诅咒他。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抹去,只是在万分必要时才给予答复。现在他逝世了,在整个欧洲和美洲,从西伯利亚矿井到加利福尼亚,千百万革命战友无不对他表示尊敬、爱戴和悼念。而我敢大胆地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

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恩格斯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教学实录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说课
    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
    《我有一个梦想》说课设计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设计2
    人类自由与公义的灯塔———再读恩格…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设计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有关资料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设计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的一个插说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几句话质疑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词语解释
    关于悼词
    恩格斯简介
    马克思简介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参考图片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建议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有关练习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问题研究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第三段的语病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电子教材
    谈《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误读问题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整体把握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建议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解题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写作背景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学习目标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重点难点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课文说明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指瑕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有关资料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的结构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形近字辨析
    隔语如隔山,隔山不隔情——《巴尔扎…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学法指导
    神圣的同盟——《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有大恨,才会有大爱──读《在马克思…
    “讳饰”修辞格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生字注音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设计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心意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结构分析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写作特色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修辞手法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疑难解析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课文评点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设计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课堂实录
    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悼念玛丽·居里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设计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设计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设计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设计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设计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设计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设计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高考要求及理…
    我教《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设计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设计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设计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设计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设计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设计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杂谈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语句揣摩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课堂实录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词义辨析
    要教会学生自己阅读──评李镇西《在…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三“巧”
    利用背景材料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一曲情动于衷的挽歌──关于《在马克…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后记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两种译文比较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设计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多音字辨析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设计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