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国外 >>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 正文

 

创新潜能源于创新思维──《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学案例与反思

创新潜能源于创新思维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学案例与反思   江苏省南京市九龙中学 周月红     【案例背景】

  由于要在2006年12月7日对全区开一次公开课,而这次开课的课文是九年级上册中的《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又是借班上课(因自己现任教初二年级),因此觉得有一定的压力。虽然这一课在以前自己也上过,但总觉的是围绕“论点、论据、论证”来做文章,没有什么新意。所以在开课之前还是要做一些准备工作。

  首先我认真仔细地阅读了文本和教参,发现美国实业家罗迪·费·因格的这篇文章并非标准的议论文,而是以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为引子来论证怎样拥有创造力的问题,倡导人们要有创新的精神。因此,我便将目光放在了“创新”二字上。

  接着,我便来收集与创新有关的资料。在翻阅了许多与“创新”有关的资料之后,虽然对创新的理性认识有所提高,但对该课的教学难点的突破却无法把握。也就是说不知道如何在“创新”二字上做文章。后来发现在《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的第4点中明确地写着“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真是“得来全不废工夫”。由此可见,只有发展了思维能力,才有可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换言之,创新潜能源于创新思维。这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就成了本课教学的一大难点了。

  最后,在明确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后,就到了具体的教案和课件的设计环节。虽然教案和课件的设计也经过了多次的修改,但方向明确了,操作起来就容易多了。
 【案例与评析】

〖教学目标〗

  1、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理解本文举例论证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理解本文举例论证的方法。(重点)

  2、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造力。(难点)
 〖教学设想〗

  以本文为载体,使学生明白“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要做一个有创造力的人的道理,再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教学计划〗

  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

  小测验(用生活知识回答)

  在哪种情况下,下列等式成立?

  1+2=1?

  1+3=1?

  3+4=1?

  例:1+1=1? (1里+1里=1公里)(1群羊+1群羊=1群羊)

  小结:由此可见,由于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区分事物的标准不同,事物的正确答案往往不止一个。

  展示课文题目: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评析:此环节中,有的学生回答的很好,如:1个孩子加2个大人(父母)等于一个家庭;1个季度加3个季度等于一年;3天加4天等于一个星期。但也有学生犯了不同类相加的错误。如:3个苹果加4个橘子等于一盘水果;1把圆规加3支笔等于1个文具盒等。在课堂上我及时地给予了纠正。
 二、检查预习

  1、给红颜色字注音。

       dì     zī              jí    qiè
    根深蒂固 孜孜不倦 汲取 锲而不舍

  2、齐读下列词语,解释。

    根深蒂固 孜孜不倦 一事无成 持之以恒 不言而喻 轻而易举 锲而不舍 汲取 推敲

    评析:由于该班学生基础较好,此环节没有问题。
 三、整体感知课文

  1、自由大声朗读课文(全文或部分段落)并思考问题。

  2、思考讨论以下问题?

   ⑴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观点是怎样得来的?这种文章开头的方法有什么好处?

   ⑵ “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思维模式有什么弊病?

   ⑶ 为什么“不满足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

   ⑷ 创造性的思维有哪些必需的要素呢?

   ⑸ 课文列举约翰·古登贝尔克发明印刷机和排版术和罗兰•布歇内尔发明对战型的乒乓球游戏这两个事例是为了证明文中的哪句话?这是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你能再补充几个事例来证明这一观点吗?

   ⑹ 作者认为应该怎样做一个有创造力的人?

   ⑺ 本文中涉及的问题较多,作者主要想论述什么问题?

   ⑻ 你认为应该怎样来提高自己的创造力呢?

    评析:此环节中,学生的自由朗读显得有点凌乱。有的学生声音高,有的声音低,还有的学生读了几句,就干脆不读了,转而看幕布上的思考题了。所以,此处改成指名朗读或者默读可能更合适些。
 四、讨论问题:(同桌讨论、学生发言、教师小结)

   ⑴ 由对一个图形问题的分析得来的。

     别致、新颖,容易引起读者的兴趣。

   ⑵ 找到某个答案后,就会止步不前。

   ⑶ 因为不满足一个答案,就不会放弃探求,就会有新的发现,有新的创造,新的进步。

   ⑷ ①有渊博的知识;②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活用新知识的态度和意识;③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和毅力。

   ⑸ 为了证明“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这句话。

     举例论证的方法。

     补充事例提示:牛顿“万有引力”说、哥白尼“日心说”、鲁班发明锯子、曹冲称象瓦特看见壶水滚沸,发明了蒸汽机。

   ⑹ 文章结尾段。

   ⑺ 怎样才能拥有创造力的问题。

   ⑻ 创造能力来源于创造性的思维,要学会多角度和“一分为二”地看问题。

    评析:此环节进行的比较顺畅,完成了教学目标1。学生讨论气氛热烈,学生发言响亮、有力且准确。特别是对思考题⑸的回答,有些补充事例超出了教师的预设。如有学生回答:邓小平理论是邓小平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新理论。
 五、试一试我们的创造性思维(小组讨论、发言)

  (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

  1、讨论:书还有哪些其他用途?

  2、讨论:使用手机有哪些不足之处?

    评析:此环节的设计目的在于达成“教学目标1”,主要是通过讨论1来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通过讨论2来训练学生的逆向思维(也含归纳思维)。从实际教学效果来看,目标基本达成。另外,此环节学生的参与程度大大超过前面的所有环节(包括比较热烈的“激趣导入”环节)。从学生的回答来看,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如讨论1中,学生的答案超出了教师的“当枕头 、作板凳 、当扇子 、做武器 、装学问 、叠玩具 ”等所有预设,有些答案是教师也想不到的;在讨论2中,学生除了提到“手机的辐射、噪音、垃圾信息、手机诈骗、容易被偷”等不足之处外,学生甚至还考虑到电能的浪费和废旧手机将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的“后遗症”等问题。由此可见学生的思维是多么的活跃。
 六、总结寄语

  从对前面两个问题的讨论中不难看出,我们班的同学都是富有创造性思维的人。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呢?也许,爱因斯坦的话能给我们一个不错的答案!

  爱因斯坦说:“全民族创造性思维的自由发挥将决定着国家未来的繁荣昌盛。”相信大家一定能做的更好,成为我国21世纪创新人才中的一员!

    评析:总结寄语既是对学生在上面表现出来的创新思维的一种肯定,又是对学生将来成为一名创新人才的激励。同时也是本课教学目的的一种呈现方式。
 七、布置作业

  1、完成《评价手册》中第13课的练习;

  2、运用创造性思维,以“穿校服的利与弊”为话题,写一则小短文。

    评析:设计第2题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学生的“写”的训练,因为本课中“听、说、读”的训练比较到位,唯一欠缺的是“写”。而且写的是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的话题,学生不会感到无话可说,还能展示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潜能。
 【教后反思】

  上完这节公开课以后,虽然受到了听课同行的一致好评,但会后自己静下心来细想:为什么自己以前上这一课时不能像今天这样来上呢?也许有人会说:你这不是开公开课嘛!那么,假如以前我也拿这一课来开公开课,也能上得跟今天一样好吗?回答是否定的。原因在哪里呢?我想关键在于自己教学理念的变化。从前自己上课(包括公开课)更多的想的是自己如何来讲,是以教师为主体,把学生放在次要的地位;今天这堂课主体变了,是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自己只是引导主体发挥作用的一个配角,自己在教学中的角色变了,而引起这一变化的关键在于自己教学理念的更新。也就是说只有在新课程理念下,才可能有创新的教学设计。由此可见,作为一名教师,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是多么的重要。而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唯有学习、学习、再学习。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2、《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朱芒芒主编,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7月版;

  3、《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张晓梅 张英宏编著,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5月版;

  4、《新课程的深化与反思》余文森 吴刚平著,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5月版;

  5、《教育新思维》胡东芳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9月版;

  6、《怎样进行创造性思维》(日)高浩著,科学普及出版社,1987年2月版。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罗迦·费·因格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创新潜能源于创新思维──《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学案例与反思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案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案2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说课稿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课堂实录…
    课文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研讨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课堂实录…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课堂实录…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课堂实录…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课堂实录…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课堂实录…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课堂教学…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课堂实录…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同步练习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学案例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写作背景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问题研究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强化练习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整体把握
    怎样培养你的创造性思维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电子教材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学建议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学法引导
    议论文的常识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本课导学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重难点突…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课文分析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学习要点…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课文解析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学法建议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鉴赏感悟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论证方…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典型例题…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写作亮点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导语设计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重点难点…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同步自测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课文相关…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研讨与练…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中语病累…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结构分析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文章思路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课文赏析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写作特色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论点分析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疑难问题…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作者简介
    “推敲”的典故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学设计
    论创造性思维的训练
    富有创造性思维的人应具备的素质
    约翰·古登贝尔克与印刷术
    电子游戏机之父──布歇内尔
    面对创新,你准备好了吗?
    弘扬民族精神要有创新思维和世界眼光
    学会多角度看问题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素质教育…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生字注音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学反思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多音字辨…
    正入万山圈子里 一山放过一山拦──…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词语综合…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审美鉴赏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问题探究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句段品味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难点解析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课文导读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同步练习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能力测试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自学测试…
    探索人脑的创造性思维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学设计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典型例题…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形似字辨…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学设计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学设计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学设计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学设计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学设计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学设计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学设计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学设计
    把心径扩大1毫米
    开启创造之门,让想象飞起来──《事…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纵深练习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词语解释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课文评点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学札记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课堂实录…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课堂实录…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课堂实录…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课堂实录…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学实录…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课堂实录…
    课,原来还能这样上──听刘威老师《…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学设计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学反思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