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 浙江省嘉兴市海盐县武原中学教科室 朱益群 【教学目标】 1、加强诵读,积累丰富的词语与富有表现力的句子; 2、理解外貌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 3、强化语言品味,了解托尔斯泰深邃的精神世界。 【教学重点】 1、诵读课文,积累词句; 2、了解外貌描写的作用,学会合理运用修辞; 【教学难点】 深入体会托尔斯泰的思想、精神。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 ──列夫·托尔斯泰 托尔斯泰,一位文学巨匠,在俄国文坛驰骋近60年,创作了大量的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题材广泛,体裁多样,可谓浩如烟海,其中以《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最为著名。托尔斯泰出身于古老而有名望的大贵族,但他一生始终不渝、真诚地寻求接近人民的道路,多次在自己的庄园进行改革,致力于寻求和谐的社会秩序,尤其到了晚年,他坚决站到农民的立场上来,强烈反对土地私有制,主张博爱,从宗教、伦理中寻求解决社会矛盾的道路。他逝世以后,遵照他的遗嘱,遗体安葬在一个小森林中,没有墓碑,没有十字架,茨威格称之为世间最美的坟墓。 下面,就让我们来近距离地观察列夫·托尔斯泰。 茨威格,奥地利著名传记作家。我们曾学过他的《伟大的悲剧》。 二、整体感知 1、学生默读课文。 2、疏解疑难字词,读准字音,弄懂词义。 3、课文主要运用什么描写方法: 人物的外貌描写。 三、理清结构 第一部分(1~5段):刻画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 第二部分(6~9段):描写托尔斯泰那非同寻常的眼睛。 四、品味语言 (小组合作交流) 1、划出文中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试作点评: (要求反复诵读) 2、班中交流: 学生点评、交流,完成对语言的品味和人物思想的领会。 教师引导学生整理、升华。 ⑴ 体会容貌特征: 须发──浓密:“植被多于空地”“热带森林”“滔滔白浪”; 长相──平庸、丑陋、粗鄙:“低矮的陋室”; (眉毛、鼻子、额头、皮肤、耳朵、嘴唇……) 表情──忧郁、愚钝:“禁锢思想的囚牢”。 ⑵ 理解精神世界: (抓住眼睛) “黑豹似的”“一把锃亮的钢刀”“枪弹”“金刚刀”—— 目光的犀利; “刀剑入鞘”“神奇的星光”“手术刀”“X射线”——感情的丰富; “闪光的珠宝”“猎鹰”“寒光四射的匕首”——眼睛的威力。 ⑶ 语言特色: 比喻、夸张兼用,大肆铺排。 五、课堂小结 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通过外貌(特别是眼睛)的描绘,极力赞美了托尔斯泰内心情感的丰富,观察社会、人生、时代的犀利,以及批判的深度和广度。用文字给人画肖像画,运笔在方寸之间,洋洋洒洒,精雕细镂,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之所以产生如此的艺术效果,全得益于比喻、夸张的妙用,把我们带进无穷想像的空间,让我们尽情玩味,揣摩其含义。 六、布置作业 1、猜一猜,下面描写的人是谁: 黄里带白的脸,瘦的叫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鸭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左手里捏着一枝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 (鲁迅) 2、熟读课文,积累语言,作些抄写摘录。 3、完成“读一读,写一写”“研讨与练习”三。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 1、默写词语、拼音。 2、简答下列问题: ⑴ 请大家谈谈对此文刻画人物方面最深的印象: 参考:以肖像来透视人物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 肖像刻画浓墨重彩,极尽铺陈之能事,又妙趣横生。 ⑵ 看课本彩页上的托尔斯泰肖像画,再让学生谈体会。 (学生自由发言) 二、感悟体验 1、文章为什么把托尔斯泰的外貌描写得如此平庸、丑陋? 写托尔斯泰的平庸甚至丑陋,正是用来反衬他灵魂的高贵,反衬他眼睛的精美绝伦,给人留下强烈而深刻的印象;同时也在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托尔斯泰的崇敬、赞美之情。 2、找出你认为具有深刻含义的句子,说说你的感想: (学生自由发言) 预设: ⑴ 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引用、夸张,突出了托尔斯泰那种能把万事万物尽收眼底的全方位的观察力。 你还能找出文中类似的语句吗? “再小的事物借助这副透镜都能看得清清楚楚,……这对眼睛连最最微不足道的细节都不放过,同样还能全面揭示广袤无垠的宇宙。” ⑵ ……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 这句话写出了作为思想家、艺术家托尔斯泰的文学创作,既来自于对社会生活、人间世态的观察、研究,又用他的艺术巨笔,把它们准确地表现出来,展示了时代的本质和要求。 ⑶ 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 这句话写出了托尔斯泰作为“清醒的现实主义”作家,对现实的批判是极其深刻而准确的。 三、拓展训练 请尝试运用夸张、比喻等修辞方法,对爱因斯坦进行外貌描写。 1、明确要求: ⑴ 仔细观察,把握特征; ⑵ 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法,做到形象生动,形神毕肖; (学生写作,教师指导) 2、全班交流,评价。 四、课堂小结 本文是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传记作品《三作家》中可以独立成篇的一节。作者用力透纸背而又妙趣横生的文笔,为我们描绘出一幅世界级大文豪托尔斯泰的“肖像画”,揭示出托尔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学习这篇课文,我们犹如与两位大师对话交谈,悉心品味,自然能体会到文中丰富而深厚的人文内涵。 五、布置作业 1、完成“研讨与练习”、《语文作业本》。 2、课外阅读《战争与和平》《复活》等托尔斯泰的作品。 |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安娜·卡列尼娜,列夫·托尔斯泰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原文赏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