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国外 >> 七颗钻石 >> 正文

 

《七颗钻石》教学设计

七颗钻石》教学设计   浙江省湖州市织里实验小学 沈 丹     【教学目标】

  1、理解“爱心”的神奇力量,学会关爱他人,成为能献出爱心的人。

  2、了解童话作品夸张、想象的特点。

  3、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4、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培养对文学作品的兴趣爱好。


【教学重点】

  1、感受爱心的神奇力量。

  2、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


【教学难点】

  使学生懂得关心别人。


【教具、课件】

  生字小黑板。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学习课文多个生字,了解童话作品夸张、想象的特点。   2、初步感受课文,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每个同学都热爱自己的父亲、母亲,热爱自己的家人。比如关心爸爸妈妈下班累不累,爸爸妈妈下班后给他们倒一杯水,给他们拿拖鞋等等。

  (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入对课文内容的学习。)

  1、讨论的内容:爸爸妈妈是怎样爱我们的,举例;作为孩子在家庭生活中是怎样表达对父母的爱。

  2、简单介绍课文背景,并板书课题。

    板书: 童话 七颗钻石


二、朗读课文

  1、学生读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什么内容?用简洁的语言回答。

    (朗读前要求学生注意:⑴ 在课本上注音。⑵ 思考本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生字:

    读准加字音:干涸(hé) 水罐(guàn) 绊(bàn)倒 舔(tiǎn)净 一瞬(shùn)间 咽(yàn)了一口唾(tuò)沫(mo)

  3、交流讨论,学生简单说说故事情节:

    教师补充:这是写一个干旱之年,一个小姑娘为母亲找水,小姑娘和母亲两次让水的感人故事,

  4、说说最让你感动的情节是什么?

  5、细读小姑娘为母亲找水的情节,圈出感人的词来。让我们来猜测一下,小姑娘找不到水,心情是怎样的?累的倒在地上,会做什么样的梦,好梦?恶梦?或联系自己口渴,要喝水,但到处找不到水……最后渴醒了……发挥你的想象,说说梦中的情景。

    (联系第一段,感受当时水的重要)。

  6、指导书写生字练习。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理解“爱心”的神奇力量,学会关爱他人,成为能献出爱心的人。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培养对文学作品的兴趣爱好。


〖教学过程〗

一、联系课文内容导入

  在女孩找不到水晕倒时,发生了什么事情呢?(根据学生回答归纳)

  1、水罐是神奇的,神奇在哪里?

  2、发生了哪些变化?

    讨论得出:空木水罐──有水木水罐──银水罐──金水罐──从中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般巨大的清澈而新鲜的水流。(是爱的力量使水罐发生了一次又一次神奇的变化,是真挚、无私、伟大的爱心带来了宝贵的生命之水。)

    师:小姑娘对母亲的爱心深深的感动了我们,也一定感动了……否则,等他醒来时水罐里怎么会有水呢?这小狗和过路人都是真的?还是上帝的化身……同学们想一想,是上帝的话他又是怎么想的呢?写出上帝的心理活动。

  3、交流──品味朗读:

    启发学生来参与片段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4、大熊星座真的是这样来的吗?作者为何要这样想?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美好愿望?

    提示:爱心像北斗齐七星那样普照人间,愿每个人都拥有爱心。

    板书:爱心永恒 普照人间


三、当堂作文训练

  1、故事中有这样一个情节,"这时,小姑娘再也忍不住,正想凑上水罐去喝的时候,突然从门外走进来一个过路人,要讨水喝……假如你是作者,你会怎样写下去呢?试给故事续写一结尾。

  2、课文开头是一片荒芜的旱灾景象,试想,从水罐里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而新鲜的水流,人们、大地……将会怎样?反映久旱逢甘露的幸喜之景。

  3、试想,如果没有爱心,这个世界会成怎样的世界?

  讨论,承第三个题目转入总结。

  师:是啊,如果没有爱心,这个世界是不可想象的。因为有了爱心,我们才感到温暖,我们不但要沐浴爱心的温馨,更要懂得对别人付出爱,正如一首歌里唱的那样:“只要人人都付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愿你们都能成为充满爱心的人,相信拥有爱心会让你充满神奇的力量。


【板书设计】

    童话  七颗钻石

  想象空木水罐──有水──端正地放着──银水罐──金水罐──七颗钻石──巨大的水流

      主题

  爱心永恒 普照人间

  在组织学生谈体会时,可以先小组再全班。不管是就文说文还是联系生活说文,都要加以肯定。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七颗钻石,列夫·托尔斯泰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七颗钻石》教学设计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
    辜鸿铭与托尔斯泰
    《列夫·托尔斯泰》同步练习
    《列夫·托尔斯泰》同步练习
    《列夫·托尔斯泰》优化测控
    《列夫·托尔斯泰》同步达纲练习
    《列夫·托尔斯泰》同步轻松练习
    《列夫·托尔斯泰》整体把握
    列夫·托尔斯泰简介
    《列夫·托尔斯泰》问题探究
    《安娜·卡列尼娜》赏析
    《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
    《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
    《列夫·托尔斯泰》问题研究
    《列夫·托尔斯泰》研讨与练习说明
    《列夫·托尔斯泰》教学建议
    《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
    托尔斯泰与屠格涅夫的决裂及和解
    永存的茨威格
    明亮的林中草地,覆盖着伟大的灵魂
    反思历史的文学巨匠
    列夫·托尔斯泰与他的创作
    私人话语与大师境界
    高尔基对托尔斯的复杂心情
    《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
    《列夫·托尔斯泰》参考图片
    《列夫·托尔斯泰》多音字辨析
    《列夫·托尔斯泰》有关资料
    最真诚的人──巴金与托尔斯泰
    托尔斯泰与老子什么关系?
    托尔斯泰晚年三事
    祖父列夫·托尔斯泰的葬礼
    托尔斯泰的眼泪
    《列夫·托尔斯泰》电子教材
    世间最美的坟墓──记1928年的一…
    《复活》赏析
    简析《列夫·托尔斯泰》一文的人物外…
    茨威格简介
    斯帝芬·茨威格
    灵魂的猎手──论心理现实主义大师茨…
    朝圣者之路──我看奥地利作家茨威格
    《列夫·托尔斯泰》教法指引
    茨威格的心灵之旅
    《列夫·托尔斯泰》同步练习
    历史的“灵感”
    茨威格和他的小说
    读者眼中的茨威格
    《斯蒂芬·茨威格作品选》序
    读茨威格的小说
    《列夫·托尔斯泰》重难点讲解
    茨威格的俄罗斯之行
    《列夫·托尔斯泰》形似字辨析
    《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
    弗罗依德与茨威格
    茨威格与施特劳斯往还书
    《列夫·托尔斯泰》素质教育新学案
    《列夫·托尔斯泰》课文背景知识
    《列夫·托尔斯泰》主题思想
    寂寞的茨威格
    托尔斯泰的日记
    《列夫·托尔斯泰》生字注音
    永存的回忆──重读斯蒂芬·茨威格《…
    《列夫·托尔斯泰》词语解释
    《列夫·托尔斯泰》词义辨析
    《列夫·托尔斯泰》难句解析
    《列夫·托尔斯泰》结构分析
    《列夫·托尔斯泰》中心思想
    《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
    《列夫·托尔斯泰》内容提要
    《列夫·托尔斯泰》习题精选
    《战争与和平》赏析
    童年
    《战争与和平》缩写
    列夫·托尔斯泰名言
    一个女人一生中的24小时
    我和列夫·托尔斯泰对话
    里昂的婚礼
    托尔斯泰的寓言故事
    《列夫·托尔斯泰》研讨赏析
    《列夫·托尔斯泰》写作借鉴
    《列夫·托尔斯泰》写作特色
    《列夫·托尔斯泰》习题精选
    《列夫·托尔斯泰》导入语设计
    《列夫·托尔斯泰》写作特点
    语文教学“模糊性”评价的冷思考──…
    《列夫·托尔斯泰》疑难解析
    捅马蜂窝
    《列夫·托尔斯泰》课文评点
    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列夫·托尔斯…
    抓住主线 化繁为简──“诊治浅性阅…
    让语文课涌动生命的活力──观摩绍兴…
    《列夫·托尔斯泰》教学杂谈
    《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
    《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
    《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
    《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
    《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
    《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
    《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
    《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