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国外 >> 安娜·卡列尼娜 >> 正文

 

《斯蒂芬·茨威格作品选》序

《斯蒂芬·茨威格作品选》序   张玉书       奥地利著名作家斯蒂芬·茨威格被公认为世界上最杰出的三大中短篇小说家之一。早在本世纪二三十年代,他便已经饮誉全球。法西斯上台后,由于他的犹太血统,他的著作被禁被焚,可是在五十年代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世界各国作家的著作及各种文字译本的销售量时,名列榜首却是这位当时在德语国家几乎被人遗忘的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半个世纪以来,尤其是一九八一年为了纪念斯·茨威格百岁诞辰,联邦德国S·费歇尔出版社重新出版斯·茨威格的著作之后,在德语国家掀起了一股新的斯·茨威格热。在中国,斯·茨威格的翻译介绍与我们的开放改革同步。从二十年前《象棋的故事》、《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等四篇优秀小说的译文面世以来,中国作家和读者对斯·茨威格的热情便经久不衰。到九十年代,读者们越来越迫切地要求更多地了解斯·茨威格,希望通过他的作品了解他的成长过程,创作道路,感情生活,心路历程,他多方面的成就和他悲剧结局的原因。因此我们决定邀请德语界的前辈翻译家和近年来脱颖而出的新秀,在三年之内,译出斯·茨威格的诗集、剧本、传记、论文、日记、书信,向读者全面介绍这位心地善良、纯朴谦逊、才华出众、品德高尚的优秀作家。他憎恶强权,同情弱小,鞭笞兽性的残暴,赞美人性的美奂。他和我们一起经历了本世纪的浩劫。他已匆匆离去,却给迎来旭日东升的人们和沐浴明媚阳光的一代留下一笔极为可观的精神财富──这就是我们呈献给诸位的《斯蒂芬·茨威格集》中的各卷。

  本卷收集了《象棋的故事》、《无形的压力》等名篇以及作者遗稿中的几篇小说。斯·茨威格一向被人误认为是不问政治的作家,一九一九年在苏黎士完成的《无形的压力》和一九四一年在巴西完成的《象棋的故事》说明斯·茨威格从来就不是一个幽居在象牙宝塔里不关心民众命运的作家。

  他根据自己的切身经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用心理分析的手法写了中篇小说《无形的压力》。这篇以反战为主题的小说不写连天炮火、血雨腥风,不写废墟战壕、杀声惊叫,而是描写战争机器对人的内心造成的无形然而强大的压力,是一篇被人忽视的反战佳作。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年轻的德国画家和他的妻子侨居在瑞士苏黎士河畔的一个乡村里。他在国内体格检查时没有通过,免服兵役。由于战争持续,德军伤亡惨重,需要补充兵源,军方便决定,从免服兵役的人员中征召新兵,充当炮灰。画家接到领事馆的通知,要求他立即回国,再度参加体检,显然这就意味着被征召入伍。而入伍便是去杀人或让自已被人杀死。画家对这场野蛮的战争深恶痛绝,可是接到通知又不敢违抗命令,思想斗争极为激烈。家身在国外,照理可对这项通知不予理睬。可是无形的压力摧毁了他的意志,迫使他不顾爱妻的开导和劝阻,按时去领事馆报到,按时收拾好行装,按时前往车站,摆脱以自杀相威胁的妻子,像着了迷似的跳上火车,驶向德瑞边境。在那里他看到迎面驶来的火车,车上满载着通过交换战俘释放回来的法军官兵,其中有不少是伤残人员。这悲惨的场面使他看到战争的灭绝人性,增强了他内心的力量,使他能够抗御这无形压力,乘车回到妻子的身边。

  一九四一年夏,斯·茨威格从纽约前往里约热内卢,开始他在南美洲的流亡生涯。八月初斯·茨威格和他的第二个妻子绿蒂移居里约热内卢附近的彼特罗波利斯。这是一个地势很高的疗养地,风景美丽、气候宜人。远离硝烟弥漫、炮火连天的欧洲,他希望这牧歌般的乡居生活能够给他宁静。

  但是离开了故乡,离开了朋友,离开了和他息息相关的苦难中的民众,他力量的源泉,乡愁便开始袭来。能够治疗乡愁的惟一办法乃是工作。于是他听从虽已离异、依然是他好友的前妻弗里德里克的劝告,把中辍了的写作计划重新捡起。

  环境清幽,可以安静无忧地读书写作。他整天在房前的露台上工作,设法忘记正在发生的事情和即将发生的事情,但是已经没有往日对作品的欢乐心情。他心情沉痛地向朋友倾诉一个作家内心最深沉的痛苦:“我缺乏读者的期待,我缺少一个从前一直激励我的出版家,或者书商。他们大家都问我:‘您下一本书何时问世?’”

  他之所以消沉是因为他失去了生活目标。他想写作,可又感到不合时宜。他感到苦闷,感到无能为力。欧洲局势的进一步恶化,德意日轴心国的建立,斯·茨威格预见到战争只是刚刚开始,还会持续下去。他终于振作起来,直接和纳粹进行斗争。二次大战爆发时,他侨居英国,曾一时冲动,想要投笔从戎,为打败希特勒直接效力,可是英国人对他的这股正义的热情不予理睬。如今他决定拿起他最得心应手的武器──笔──和纳粹作战,写出他生前最后一篇杰作,也是杀伤力最强的反法西斯作品──《象棋的故事》。一九四二年一月初《象棋的故事》完稿。

  反映法西斯暴行的文学作品为数甚多,布莱德尔的《考验》,安娜·西格斯的《第七个十字架》,以及其他文学作品对此都有详尽的细致的描写,让人看到集中营里党卫军如何施虐,集中营外盖世太保如何疯狂。无数的鲜血、酷刑,无数的呻吟、哀号。但是对于法西斯在精神上对人们的折磨,很少直接描述,一般都以影射的方式见于传记小说和历史小说之中,有的对中世纪宗教法庭的残暴做入木三分的描绘,有的对独裁者向人的精神所施加的无形暴力做淋漓尽致的揭露。然而这都是借古讽今。只有熟悉内情的人才能明白作家用心良苦,而不知道真相者则毫无联想和反应。斯·茨威格的《象棋的故事》既不是讲的陈年旧事,又不描述人们熟知的皮肉痛苦,突出的是法西斯的“文明”的暴行。看上去不打不骂,也无强制苦役,不受冻,不挨饿,单人独住,不上手铐脚镣,没有威胁恐吓,岂不是人道已极。殊不知经过斯·茨威格的分析、描绘、渲染,人们看到的是无形无声的酷刑,对人的精神的摧残,甚至比严刑拷打还有过之无不及。他把精神折磨写得惊心动魄,阴森可怕。他让人看到,孤独沉默,为人遗忘,与世隔绝,生活在真空、虚无之中,会对人的心灵造成多么难以忍受的压力,对人的心灵造成多么巨大的摧残。小说通过主人公博士的命运让人信服地看到这种酷刑,虽然无声无形,却比有声有形更为凶残!为了使自己的精神保持活力,被盖世太保囚禁在大饭店单人房间里的B博士凭着一本偷得的棋谱,自己和自己对弈,背棋谱,记棋局。起先思想活跃,棋艺精进,后来思想混乱,精神分裂,最后神经错乱,精神崩溃。

  精神上的折磨往往胜于肉体上的酷刑。对于思想敏锐、感情细腻的人更是如此。这点斯·茨威格在《象棋的故事》里写得十分深刻,令人信服。在各式各样的法西斯的牢房里,有多少优秀之士不堪这种折磨,终于精神崩溃。又有多少人因为忍受不了这种无声无形的酷刑,内心极度痛苦,终于在自杀中寻找解脱痛苦的途径。

  读者自然而然地会联想到斯·茨威格自己的命运:无家无国、四海漂流的生活给人造成的精神苦闷岂是衣食无虞、物质丰足的安定生活所能抵消。长年累月置身于操不同语言,在陌生的文化背景里生活的人们中间,虽在人群之中,却游离于人群之外,没有共同的语言,共同的命运。这种在群体中成为异体,在喧闹中痛感孤寂的滋味,使人联想到单身牢房中囚徒的阴郁心境。就是这些感受,斯·茨威格栩栩如生地描绘了小说中主人公的命运,也披露了他自己心中的苦闷。这种精神状态的发展趋势,不是发狂,便是自杀。这篇小说可以视为斯·茨威格的一份遗嘱,它有助于揭示斯·茨威格自杀之谜。但是这篇小说的意义却在于:斯·茨威格在辞世之前以他卓越的写作才能为武器投入到反法西斯的斗争中去,进行了他的最后一战。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安娜·卡列尼娜,列夫·托尔斯泰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斯蒂芬·茨威格作品选》序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列夫·托尔斯泰》有关资料
    《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
    《列夫·托尔斯泰》同步练习
    《列夫·托尔斯泰》优化测控
    《列夫·托尔斯泰》同步达纲练习
    《列夫·托尔斯泰》同步轻松练习
    《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
    《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
    《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
    《列夫·托尔斯泰》电子教材
    《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
    《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
    《列夫·托尔斯泰》问题研究
    《列夫·托尔斯泰》研讨与练习说明
    《列夫·托尔斯泰》教学建议
    托尔斯泰与屠格涅夫的决裂及和解
    《列夫·托尔斯泰》参考图片
    《列夫·托尔斯泰》教法指引
    朝圣者之路──我看奥地利作家茨威格
    明亮的林中草地,覆盖着伟大的灵魂
    反思历史的文学巨匠
    列夫·托尔斯泰与他的创作
    私人话语与大师境界
    高尔基对托尔斯的复杂心情
    《列夫·托尔斯泰》同步练习
    《列夫·托尔斯泰》整体把握
    《列夫·托尔斯泰》多音字辨析
    辜鸿铭与托尔斯泰
    最真诚的人──巴金与托尔斯泰
    托尔斯泰与老子什么关系?
    托尔斯泰晚年三事
    祖父列夫·托尔斯泰的葬礼
    托尔斯泰的眼泪
    《列夫·托尔斯泰》问题探究
    世间最美的坟墓──记1928年的一…
    《安娜·卡列尼娜》赏析
    《复活》赏析
    简析《列夫·托尔斯泰》一文的人物外…
    茨威格简介
    斯帝芬·茨威格
    灵魂的猎手──论心理现实主义大师茨…
    茨威格的心灵之旅
    永存的茨威格
    《列夫·托尔斯泰》生字注音
    寂寞的茨威格
    历史的“灵感”
    茨威格和他的小说
    读者眼中的茨威格
    读茨威格的小说
    《战争与和平》赏析
    茨威格的俄罗斯之行
    永存的回忆──重读斯蒂芬·茨威格《…
    弗罗依德与茨威格
    茨威格与施特劳斯往还书
    《列夫·托尔斯泰》素质教育新学案
    《列夫·托尔斯泰》课文背景知识
    《列夫·托尔斯泰》主题思想
    《列夫·托尔斯泰》内容提要
    《列夫·托尔斯泰》重难点讲解
    《列夫·托尔斯泰》形似字辨析
    《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
    《列夫·托尔斯泰》词语解释
    《列夫·托尔斯泰》词义辨析
    《列夫·托尔斯泰》难句解析
    《列夫·托尔斯泰》结构分析
    《列夫·托尔斯泰》中心思想
    《列夫·托尔斯泰》同步练习
    托尔斯泰的日记
    里昂的婚礼
    列夫·托尔斯泰简介
    童年
    《战争与和平》缩写
    列夫·托尔斯泰名言
    捅马蜂窝
    《列夫·托尔斯泰》研讨赏析
    《列夫·托尔斯泰》习题精选
    一个女人一生中的24小时
    《列夫·托尔斯泰》课文评点
    《列夫·托尔斯泰》写作借鉴
    《列夫·托尔斯泰》写作特色
    《列夫·托尔斯泰》习题精选
    《列夫·托尔斯泰》教学杂谈
    《列夫·托尔斯泰》写作特点
    《列夫·托尔斯泰》导入语设计
    《列夫·托尔斯泰》疑难解析
    我和列夫·托尔斯泰对话
    托尔斯泰的寓言故事
    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列夫·托尔斯…
    抓住主线 化繁为简──“诊治浅性阅…
    语文教学“模糊性”评价的冷思考──…
    《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
    《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
    《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
    《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
    让语文课涌动生命的活力──观摩绍兴…
    《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
    《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
    《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
    《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
    《七颗钻石》课文结构
    《七颗钻石》教学建议
    《七颗钻石》教学设计
    《七颗钻石》教学反思
    《七颗钻石》多音字组词
    《七颗钻石》词语解释
    《七颗钻石》近义词反义词
    《七颗钻石》学习要点
    《七颗钻石》课文题解
    《七颗钻石》教学设计
    《七颗钻石》语言感悟
    《七颗钻石》电子教材
    《七颗钻石》教材插图
    《七颗钻石》教材简说
    列夫·托尔斯泰简介
    《七颗钻石》学习目标
    《七颗钻石》教学反思
    《七颗钻石》续写
    《七颗钻石》快乐练习:同步练习
    《七颗钻石》快乐练习:写字
    《七颗钻石》教学设计
    《七颗钻石》句子分析
    《七颗钻石》教学设计
    《七颗钻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七颗钻石》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七颗钻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用生命编织的爱──《七颗钻石》说课…
    《七颗钻石》快乐练习:语文练习
    《七颗钻石》课文中心
    《七颗钻石》快乐练习:同步轻松练习
    《七颗钻石》快乐练习:强化练习
    《七颗钻石》快乐练习:试题
    《七颗钻石》教学札记
    《七颗钻石》教学设计
    《七颗钻石》素质教育新学案
    《七颗钻石》教学杂谈
    《七颗钻石》教学设计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