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仲永》教学设计 北大附中远程教育网 【素质教育目标】 1、知识教学点: ⑴ 文学常识。 ⑵ 文言实词含义。 2、能力训练点: ⑴ 文言阅读理解能力。 ⑵ 对古典文学批判地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把握故事中反映出来的进步意义。 3、德育训练点: 使学生认识到后天的教育和培养对发展才能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从而端正学习态度。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文言实词的读音及含义,训练文言阅读理解能力。 (学生结合注释自行串讲,教师订正,明确重点实词) 2、理解“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指出,仲永非主观上不愿学,是父亲贪利。 (通过分析故事情节来把握) 【课时安排】 1课时。 【学生活动设计】 1、朗读课文,明确字、词的正确读音。 2、结合注释,分组串讲文章。 3、通过分析故事情节,闻一见一闻,在对比中明确后天学习的重要性。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有这么一个故事: 有人得到一颗非常珍贵的种子。这颗种子种下以后,会开世界上最美丽的花,会结世界上最甜蜜的果。 几年以后,他的朋友都以为它已枝粗叶茂,开花结果了,纷纷前来向他要这颗果树的种子,谁知道,他连那颗种子都还没有种下去呢。 “你为什么不种下去呢?”朋友们诧异了。“我怕种下去会晒死。”那人回答说。 “可以早晚浇点水嘛。” “我怕浇水会把它泡烂。” “那可以开沟排水呀!”朋友们指点着。 “啊,这么珍贵的种子,不怕被飞鸟啄掉吗?我舍不得播下去呢!” 请大家都想想说说:这颗种子的结局怎样? 种子干瘪了,死了,再也不能开世上最美的花,结世上最甜的果。 没了大地的营养,没了风雨的磨炼,少了后天的培养,种子再好也不可能体现它的价值。 种子如此,那先天聪明优秀的人呢?不经过后天的努力学习,他(她)会怎样?让我们来看方仲永吧,听听他的故事。 今天,我们学习第5课《伤仲永》。 二、明确目标 1、文学常识。 2、文言实词,直译文章。(重点) 3、辩证地看文章,明确学习的重要性,端正学习态度。 三、整体感知 1、文学常识: (请学生问答)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临川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本文选自《临川先生文集》。 2、学生朗读文章(教师先范读),读准下列字音: 扳 pān 谒 yè 邑 yì 称 chèn 泯 mǐn 耶 yé 四、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准备: 学生依照注释翻译文章,分四组,第一组,文章开头至“其文理皆有可观者”;第二组,“邑人奇之”至“不使学”;第三组,准备第二自然段;第四组,准备第三自然段。 鼓励能力强的同学多译多准备。 2、串讲: 每组请一同学起来讲,其余同学补充。教师给予订正,并评议每组完成情况,做得好的给予鼓励。 3、教师以投影的形式或小黑板明确重点实词的词义,学生识记: 隶──属于 旁近──邻居 与──给 就──完成 泯然──消失 宾客──以……为宾客 丐──求取 一乡──全乡 扳──同攀,拉、牵 谒──拜见 称──相当 邑人──同县的人 固──本来 伤──哀伤 利──以……为利 闻──名声 4、再读课文,理清故事情节,分析文章结构: ⑴ 本文的叙事采用了见闻录的方式,用3个片断依次分写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阶段,请学生排出这个片断,并各用一字归纳。 闻──见──问 ⑵ 本文先扬后抑。先铺写方仲永幼年时天资过人,后写他变得平庸无奇,前后互为反衬,对比鲜明,显示了方仲永才能的落差之大,突出了他变为庸人的不幸结局,令人警醒、惋惜、伤叹,为仲永感到哀伤、为他惋惜。 ⑶ 本文先叙事后议论,叙为议服务。议点明了文章的主旨,体现了作者的人才观。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表明了作者对“不使学”、不让人才“受之人”的错误作法的否定。王安石认为人的才能有赖于后天的教育和培养,即使是天赋很高的人,如果不加以教育和培养,也会变成平庸无能的人,表现出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 五、总结、扩展 “天才等于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奋加百分之一的灵感”,大科学家,有卓越成就的人尚且这么说,那么,我们呢?我们这一群正在求知的青少年呢?抛掉“我聪明,慢慢来”,“我不学也行”等说法吧,珍惜现在的学习时光,学习环境,努力学习!“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才来“伤仲永”,“伤你伤我们”! 六、布置作业 1、结合练习一,熟读课文。 2、独立完成练习三。 |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伤仲永,王安石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伤仲永》教学设计原文赏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