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秋词刘禹锡阅读答案

阅读下列诗,做题。

秋词 刘禹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1)刘诗的“鹤”是怎样的一种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秋风无形,张诗何以用“见”,谈谈你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王安石张籍的诗说“看似寻常最奇崛”。请简析张诗最后一句是如何“看似寻常最奇崛”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8分)
  秋词
  唐•刘禹锡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行秋
  宋•徐玑
  戛戛秋蝉响似筝,听蝉闲傍柳边行。
  小溪清水平如镜,一叶飞来细浪生。

  [注]嗾( sǒu):教唆
  (1)两诗均写秋天,但情感基调却略有不同,试作简要概括。(2分)
  
  (2)请简要分析刘诗艺术手法和徐诗的艺术手法。(6分)

 秋词
  (其一)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译文
  自古以来,人们每逢秋天就都悲叹寂寞凄凉,
  我却说秋天要胜过春天。
  秋天晴朗的天空中一只仙鹤排开云层,一飞冲天,
  我的诗兴也随它到了碧蓝的天空,爱上了它。
 刘禹锡(772-842)唐朝文学家,哲学家,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字梦得 ,汉族,唐朝彭城人,祖籍洛阳,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著有《陋室铭》,《金陵五题》,《秋词》,《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等等。
 
 
《秋词》虽写于刘禹锡官场生活失意,政治抱负难以施展之时,但诗人却无丝毫的沮丧和气馁,而是用“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这幅开阔辽远而又富有生气的面,营造了一种昂扬向上、奋发进取的气氛。这不仅是现实秋景的客观描绘,更是诗人人格理想的形象写照。诗人的豪迈情怀可见一斑。

 

     《秋词》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文章先从反面立意,以“自古逢秋悲寂寥”反衬“我言秋日胜春朝”,由虚而实,突出了诗人对秋的独到见解。尤其一“胜”字,笔力千钧,堪称诗眼。第三句描写辽阔的晴空下一鹤排云而上的壮景,更是将诗歌引入高潮。这既是实景,也是不甘沉沦,昂然不屈的诗人形象的真实写照,可谓实中有虚,虚中寓实。而“诗情”本是抽象的,诗人用一“引”字,化虚为实,变无形为有形,以其开阔恢弘的气势和浓烈的感情,给读者以心灵的震撼。

     “自古逢秋悲寂寥”,诗人开篇就明确指出自古以来人们对秋天的感情情结——寂寞、萧索、悲凉。“自古”和“逢”,极言人类悲秋这一传统看法的时代之久远以及人们不可改变的思维模式。  

    “我言秋日胜春朝”,这一句直接表明我对秋日的态度——秋天胜过春天。“我言”,直抒胸臆,态度鲜明。“秋日胜春朝”,直接抒发感受,热情赞美秋天。其实原也如此,秋天是多彩的季节,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秋天也是空气清爽、艳阳高照的季节,人们悲秋本也就带有个人脆弱、颓废的不健康的思想因素。春天固然好,可是秋天也未必就一定要触发人们心中的悲凉,诗人在这里就带着昂扬向上的心态对待秋天的。这是对自古以来那种悲悯秋天的思想意识情节的一个有力的挑战。

    “晴空一鹤排云上”,“排”,这里是“冲击”的意思,它写出了一种精神,一种不可阻挡的向上的力量。诗人选择这一典型事物具体生动地勾勒了这一壮美的场景面,应该是有他的特别用意的。

    “便引诗情到碧霄”,这句是由上句引发而来的,是内心感受的直接抒发,看到这一壮美的情境作者心中诗情也被激发了出来,也像白鹤凌空一样,直冲到云霄去了。在字里行间作者那不甘消沉的乐观向上的精神和昂扬奋发的斗志呼之欲出,跃然纸上。

    这首诗的可贵之处在于诗人对“秋”有着与众不同的感受,一反历来文人墨客的悲秋情调,以奔放的热情、生动的面,热情讴歌了秋日风光的美好和令人想往,唱出了一首奋发向上的励志之歌。

试题答案:

12. (1) (2分)《秋词》清雅闲淡,《行秋》淡远闲适。(答出“清雅”和“闲适”各1分)
  ⑵(6分)《秋词》运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通过咏叹秋天令人敬肃的色彩,从而唤醒人们要情操清白,意志坚定。末句用“春色 人狂”对比衬托点出诗旨。(答出“托物言志”或答出“对比或衬托”给1分,分析2分。)
  《行秋》运用衬托、对比的表现手法。通过动静映衬来描绘出秋天的生动景色。一是以动衬静。以鸣蝉、飞叶来增加动感,达到以动衬静、动静相生的艺术效果;二是以人物外在的动与内在的静相互映衬。动景的描写也反衬诗人闲适宁静的心境,渲染出一种淡远宁静的艺术氛围,映射出人物的心境。(答出“衬托、对比”给1分,分析给2分)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秋词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秋词刘禹锡阅读答案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秋歌——给暖暖》教案
    陋室铭 刘禹锡
    诵读欣赏《秋词》 教 案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西江月》…
    人教版:《秋词》教学设计
    《秋词(其一)》《采桑子 重阳》《登…
    《秋词》教案
    刘禹锡《秋词二首》诗歌鉴赏
    《渡荆门送别》《秋词》教案
    刘禹锡《秋词》赏析
    (冀教七上)诗词诵读:《秋词》《泊…
    《渡荆门送别》《秋词》教案
    刘禹锡:秋词
    秋词
    在逆境中放歌——刘禹锡《秋词》
    刘禹锡《秋词》赏析
    翻译刘禹锡《秋词》
    刘禹锡《秋词》文化底蕴初探
    比较·探究《秋词》(其一)教案
    刘禹锡《秋词》教案
    阅读《新课标小学生必备古诗词(四年…
    《秋词》
    《秋词·刘禹锡》译文及赏析
    又读《秋词》
    《渡荆门送别》《秋词》教案
    刘禹锡 《秋词》
    秋词_古代诗歌的体裁_古代诗歌阅读
    《渡荆门送别》《秋词》教案
    比较•探究《秋词》(其一)教案
    信秋词五首(其四)
    《渡荆门送别》《秋词》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秋词》
    秋词教学设计
    胸有诗书气自豪——读刘禹锡《秋词》
    李宝臣古诗杂品之四十三——品刘禹锡…
    秋词
    秋词二首
    书法  刘禹锡《秋词》七律条
    古代诗人—— 刘禹锡的秋词为什么会被…
    刘禹锡《秋词》原文、译文、鉴赏
    论刘禹锡迁谪文学豪迈风格的形成
    《渡荆门送别》《秋词》教案
    《秋词》一首感怀
    略论中唐诗人刘禹锡之个性美
    从刘禹锡的一首秋词诗说起
    法刘禹锡《秋词》一首
    秋词
    刘禹锡——《秋词二首》
    秋词
    《秋词》教学设计
    诗词之刘禹锡《秋词二首-其二》
    西江月 《秋词 刘禹锡》新意
    刘禹锡《秋词》注释及赏析
    (十)秋词
    《秋词》及《采桑子•重阳》及《…
    书法--田永庆成扇新作---刘禹锡秋词
    刘禹锡《秋词二首》诗歌鉴赏
    解读刘禹锡
    秋词 刘禹锡
    解读刘禹锡
    刘禹锡《秋词》原文与译文
    刘禹锡的写景古诗
    刘禹锡简介,刘禹锡的诗
    刘禹锡《始闻秋风》诗歌鉴赏
    秋词解释
    刘禹锡《秋词》原文和译文(翻译)
    昌龄《长信秋词五首(其三)》诗歌鉴…
    《秋词(其一)》《采桑子 重阳》《登…
    《秋词》教学设计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