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学习《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1、解题及作者简介 (1)、解题
这首小诗是写给水部员外郎张籍的。
张籍在兄弟辈中排行十八,故称张十八。
(2)作者简介
韩愈(768~824),唐朝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官至吏部侍郎,卒谥文。与
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其散文在继承先秦两汉古文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和发展,气势雄健,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2整体感知 (1)结合课下注释自学。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悟诗中的意境,朗读全诗。
(2)赏析诗歌
理解诗意、感受情境,体味诗境。
(3)诗中写了什么景?其特点是什么?
(这首诗咏早春,抓住了早春的景色特点,将初春
草色与满城“烟柳”做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早春的喜爱,能给读者无穷的美感和趣味。运用对比手法,与一般不同,这是一种加倍写法,为了突出春色的特征。)
(4)怎样理解“
草色遥看近却无”一句诗?
提示:试想,早春二月,在北方,当树梢上、屋檐下都还挂着冰凌的时候,春在何处?连影儿也不见。但若是下过一场小雨后,第二天,你瞧吧,春来了,雨脚儿轻轻地走过大地,留下了春的印迹,那就是最初的春
草芽儿冒出来了,远远望去,朦朦胧胧,仿佛有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这是早春的春色。看着它,人们心里顿时充满欣欣然的生意。可是当你带着无限喜悦之情走近去看个仔细,地上是稀稀朗朗的极为纤细的芽,却反而看不清什么颜色了。诗人像一位高明的水墨
画家,挥洒着他饱蘸水分的妙笔,隐隐泛出了那一抹青青之痕,便是早春的
草色。远远望去,再像也没有,可走近了,反倒看不出。这句诗,真可谓兼摄远近,空处传神。
3 背诵
1 作者简介:
辛弃疾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他写的许多词都跟当时的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有关。由于他力主抗金收复失地,跟当政的投降派发生矛盾,曾两次罢官。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情怀,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
苏轼并称“苏辛”。
这首词是他罢官后隐居的一次夜行经历,比较容易读懂。词牌下原有小题:“夜行黄沙道众”。黄沙,即黄沙岭,在上饶西部。诗中描写农村夏夜的优美景象,抒发诗人的闲适心情。作者长期的农村闲居生活,更使他接近了农村,和农民建立了较深的感情。他一直重视农业生产,同情民间疾苦,因而才写出了这样轻快活泼的农村词。了解这些,我们才能深刻体会到词的妙处。
2 解题初读 (1)谁来读读题目 ,从这首词的题目中,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自由说,如这首词的词牌名,黄沙道是哪里,整个题目的意思,对作者的了解等)
(2)下面先听老师来读读这首词(出示这首词,
教师范读)
(3)请同学们自由地练习朗读这首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学生练读,
教师巡视指导)
(4)指名读,正音,齐读.
3、研读 学生自由朗读,思考下列问题。 等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后,
教师明确解答:
(1)、这首词分上下两片,各写了什么内容?
( 答:上片:写景。明月初升,山林顿时变得明亮起来,惊动了在枝上栖息的山鹊和蝉;清风吹拂,把它们的叫声送到夜行人的耳中;田野间弥漫着稻花的香气,水中的青蛙不断地鸣叫;一路上都可以听到出来纳凉的人们在笑谈着今年的丰收。
下片:避雨。乌云骤起,月光消失,天边只剩下几颗暗淡的星,田野变得昏暗了;当词人走到山前时,雨点飘落下来,他知道骤雨将至,想要找个地方避雨。说来也巧,当他急急忙忙转过溪头时,一眼就看到了他过去曾经见过的那家茅店,依然在社林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