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秋词

1.教学设计学科名称
2.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
3.教学内容分析
4.教学目标
5.教学难点分析
6.教学课时
7.教学过程
8.课堂练习
9.作业安排
10. 附录(教学资料及资源)
11. 自我问答

1.教学设计学科名称

北师大版课标初中语文七年级北京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 秋日撷英《秋词》

2.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

      总体来看,这个班的知识基础处于显的两级分化,处于中间位置的学生寥寥无几,有近十名学生基础知识不太乐观。班上的部分男生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平时放松自己,学习上和生活上皆如此,特别是特殊家庭的孩子,各方面表现要相对落后。基本情况如下:

     上课时善于动脑,积极发言,平时又乐于帮助同学,学习成绩优秀的占班级总人数的近50%,是这个集体的主体力量。他们学习态度端正,学习习惯较好,团结同学,不仅能较好地完老师布置的任务,还能和后进生结对,解决他们在学习上的困难,但自身的学习主动性还有待加强,竞争意识还有待进一步激发。

      基础较差但要求上进的学生占班级总人数的15%,他们上课能积极发言,认真完成作业,态度好,但缺乏一定的学习方法及缺少学习毅力,在某种程度上还是不能够严格要求自己。

3.教学内容分析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悲秋的传统,大多数诗人每逢秋天便要慨叹寂寥和凄凉,而刘禹锡这首诗却一反前人低沉哀怨的笔调,抒写了一种对秋天的全新的体验。

  开始两句,作者首先写了古代文人每当受挫,身陷逆境时,总是悲叹秋天的寂寞凄凉。战国时楚人宋玉曾写道“悲哉,秋之为气也”,可以说开创了“悲秋”之先河。接着道出了自己对秋天的不同感受:秋天胜过春朝。这两句用了对比手法直抒感受,使人耳目一新,精神为之一振,并为下文写秋天作了铺垫。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第三句具体描绘的是一幅天高云淡、白鹤高飞的秋景图。这是“胜春朝”的体现。“晴空”写出了秋日的天高云淡;“一鹤”是孤单的,也是独特的;“排云上”冲向云霄,力争飞到云层的上方去。这只鹤顽强奋斗,冲破了秋天的肃杀的氛围,使大自然别开生面。这里这只鹤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它是顽强不屈的志士的写照,奋斗不息的精神的象征。最后一句紧承第三句而来,是非常绝妙的联想,抬头看那排云而上的白鹤,诗人的豪情壮志也随之飞上了蓝天。“诗情”指豪情,也是壮志。这二句在对秋景的赞美中,抒发了诗人宽广、豪迈的襟怀和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

  总之,这首诗作者说出自己对秋天的独特感受;然后描绘出了一幅鹤飞冲天的图景;再后触景生情,托物寓志。

4.教学目标

       1、掌握有关文学常识。

    2、感受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作者不怕困难,高昂进取的精神。

      4、背诵默写全诗。

5.教学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诗句“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理解。

【教学难点】:领悟蕴涵在诗词中的思想感情和人生哲理。 

1、反复诵读吟咏,要求当堂背诵这首诗。

2、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赏析品味,加深理解,不宜面面俱到。可结合运用比较法(换词、移位等)理解课文。

6.教学课时:1课时

7.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自古以来,文坛诸多人物每每见秋,或聊发赞美之情,“霜叶红于二月花”就是其真实的写照;或悲叹萧凉悲伤之感,“断肠人在天涯”印证了他们的心迹,等等。今天我们再次领略一下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赋秋之作《秋词》(板书题目及作者)。

二、作家作品简介:(请同学们把搜集到的有关知识述说出来然后总结)

刘禹锡,字梦得,洛阳人,自称中山人。贞元七年中进士,又中博学宏词科。曾和柳宗元等参加革新政治的王叔文集团。失败后,被贬官。后又入朝为官,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因此,世称刘宾客。晚年在洛阳,和白居易为诗友,并称“刘百”。他的仿民歌《竹枝词》,别开生面,对后世影响很大。有《刘梦得文集》40卷。

三、自学感知

1、指名试读课文,教师指点:前一句可读得低沉,后三句应一句比一句高昂。学生再读。

2、学生对照注释初步理解诗意,提出质疑。

3、学生质疑,扫清词语障碍。

春朝(zhāo):春日,春天,与“秋日”相对应。引:引发。

四、研读课文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请大家朗读,体会诗的韵味和节奏,也感受作者的豪情壮志。

1、诗的前两句采用了什么手法?

对比手法。作者首先写了古代文人每当受挫,身陷逆境时,总是悲叹秋天的寂寞凄凉。战国时楚人宋玉曾写道“悲哉,秋之为气也”,可以说开创了“悲秋”之先河。接着道出了自己对秋天的感受:秋天胜过春朝。

2、为什么“我言秋日胜春朝”?诗人表现“秋日胜春朝”,不写秋天如何秋高气爽,秋色如何迷人,而写万里晴空孤单的一鹤排云冲霄的景象,这与“悲寂寥”有何根本的不同?

“晴空一鹤白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使学生领悟:万里晴空展现出一幅开阔景象,更显出“一鹤”矫健凌厉、奋发向上的气势。显然,这只鹤是孤单的,但正是这只鹤的顽强奋斗,冲破了秋天的肃杀氛围,使人精神为之抖擞。这便自然而然地引出“便引诗情到碧霄”。

3、作者认为“秋日胜春朝”,本单元中学过的课文还有哪首诗中的内容表现了相同的观点?

《山行》。“停车坐爱枫林晚,

[1] [2]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秋词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秋词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刘禹锡《秋词》文化底蕴初探
    诵读欣赏《秋词》 教 案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西江月》…
    人教版:《秋词》教学设计
    《秋词(其一)》《采桑子 重阳》《登…
    《秋词》教案
    刘禹锡 《秋词》
    《渡荆门送别》《秋词》教案
    又读《秋词》
    (冀教七上)诗词诵读:《秋词》《泊…
    《渡荆门送别》《秋词》教案
    刘禹锡:秋词
    秋词
    在逆境中放歌——刘禹锡《秋词》
    《秋词》教学设计
    胸有诗书气自豪——读刘禹锡《秋词》
    陋室铭 刘禹锡
    翻译刘禹锡《秋词》
    刘禹锡《秋词》教案
    阅读《新课标小学生必备古诗词(四年…
    《秋词》
    《秋词·刘禹锡》译文及赏析
    比较·探究《秋词》(其一)教案
    《渡荆门送别》《秋词》教案
    刘禹锡《秋词》赏析
    刘禹锡《秋词二首》诗歌鉴赏
    《渡荆门送别》《秋词》教案
    比较•探究《秋词》(其一)教案
    信秋词五首(其四)
    《渡荆门送别》《秋词》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秋词》
    秋词教学设计
    刘禹锡《秋词》赏析
    《秋词》教学设计
    《渡荆门送别》《秋词》教案
    《秋歌——给暖暖》教案
    秋词
    秋词二首
    书法  刘禹锡《秋词》七律条
    古代诗人—— 刘禹锡的秋词为什么会被…
    诗词之刘禹锡《秋词二首-其二》
    刘禹锡《秋词》注释及赏析
    解读刘禹锡
    刘禹锡《秋词》原文与译文
    李宝臣古诗杂品之四十三——品刘禹锡…
    从刘禹锡的一首秋词诗说起
    法刘禹锡《秋词》一首
    刘禹锡——《秋词二首》
    秋词
    论刘禹锡迁谪文学豪迈风格的形成
    西江月 《秋词 刘禹锡》新意
    刘禹锡《秋词》原文、译文、鉴赏
    秋词_古代诗歌的体裁_古代诗歌阅读
    (十)秋词
    《秋词》及《采桑子•重阳》及《…
    书法--田永庆成扇新作---刘禹锡秋词
    刘禹锡《秋词二首》诗歌鉴赏
    昌龄《长信秋词五首(其三)》诗歌鉴…
    略论中唐诗人刘禹锡之个性美
    解读刘禹锡
    《秋词(其一)》《采桑子 重阳》《登…
    刘禹锡的写景古诗
    刘禹锡简介,刘禹锡的诗
    刘禹锡《始闻秋风》诗歌鉴赏
    秋词解释
    刘禹锡《秋词》原文和译文(翻译)
    《秋词》一首感怀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