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住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这篇短小精悍的叙述文,被编选为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教材(初二下册第28课)。该文虽名不见经传。却不失为短文中的精品,我也是无意中翻看到的。读后有点心得,随意写出: “湖心亭看雪”凡159字,分为四小段,第一段,作者交待了时间,地点,人物,第二至四段写景及叙述事件过程,末了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点明了主题,这就是作者内心想要表达的儒雅高洁的境界。常人眼光,赏雪景很正常的,若是在寒风刺骨的夜晚,穿着蓑衣,提着炉火,还特意雇请一艘小船,划到湖中心亭子里去看雪景,在“舟子”眼里就不正常了,理由简单,夜晚霏蒙蒙一片,这里看,那里看,不都一样?故舟子说作者“相公痴”。及到了“湖心亭”早已有“两人铺毡对坐”,见有人来,大喜,说道:这么晚了还有人来此“湖心亭”?可见遇到知己,于是强拉作者同饮.他们名为看雪,实抒发心中的忧郁情感是真。作者生活在明末,清初大变革时期,明灭清兴,朝代更换,此时的儒雅学士极度悲伤彷徨,忧国忧民,又不愿同流合污,故借赏雪来宣泄自己的迷茫情绪,"舟子"哪知他们的心境?便自言自语地说:“不要说相公痴,还有跟相公一样痴的人”。 在写作技巧上,作者甚是高超,纵观全文,作者未发表半句议论,却巧妙地把自己的忧国郁闷心情通过“舟子”之口说出。写景更是言简精悍,惜字如金,大自然客观存在的景象,作者不但捕捉到了,而且以精简的文字升华为艺术再现,使读者在视觉上联想到一种朦胧美感,尤其是数量词描写景物的运用,甚妙!
|